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焦阴虚证有脾阴虚与胃阴虚之分 ,两者均有纳运失常 ,纳少口干 ,大便秘结 ,舌干少津等相同之症。但详辨之 ,脾阴虚证尚见“手足烦热 ,口干不欲饮 ,烦满 ,不思食” ,甚则肌热 ,形瘦倦怠 ,唇红干燥 ,唾粘口热 ,大便干结或不爽 ,舌淡红少津 ,苔黄 ,脉濡微数等。胃阴虚证则兼有饥不欲食 ,饮食乏味 ,胃中如烙似烫 ,脘痞嘈杂或胀痛 ,口苦或渴 ,渴欲冷饮 ,便干尿少 ,或干呕呃逆 ,形体消瘦 ,胃中烦热 ,小便较少 ,甚则消渴 ,噎膈不食 ,舌质红嫩干裂 ,苔少而干或无活花剥 ,脉细或兼数等症。证型不同 ,其治疗亦有甘淡滋脾与甘凉润胃之别。1 甘淡滋脾…  相似文献   

2.
李志春 《光明中医》2010,25(4):684-684
舌生裂纹,历代医家皆以为属阴虚津亏,而责之于阳虚乏火者几无所闻。笔者曾治一例满舌遍布龟裂纹,宗郑钦安之说,其要在察其舌色不老红、不燥裂、口不渴或虽渴而不欲多饮,兼之脉虽虚数而按之无力,直从阳虚而断,大胆投用大剂姜附,获效甚捷。足见临证须"胆大行方智圆"。  相似文献   

3.
辨外感口渴     
<正> 口渴临床并不少见,是口中干欲饮水也。其根据欲饮与否有真渴、假渴之分。而真渴又有外感、内伤之别,其治就有祛邪为主、扶正为主之殊。现就外感口渴的辨治作一试述。 外感口渴,首推温热。盖热为阳邪,易耗阴津,故引水以自救也。其热为口渴之因,口渴是热之果。治之之法.断不可见渴而养津,犹贼子不除,徒增兵卫矣,当如吴鞠通日。“治外感如将”,速速端其贼巢,去其热所以救其津,热除津复,其渴自解。如外感风热,其渴轻微,乃热在表,其势不甚,其渴喜凉饮,并伴见身热、恶寒、头痛咽痛,脉来浮数,舌边尖红等证,用桑菊、银翘之类祛风清热,其渴自解。如风温犯体,热变最速,津液灼伤,其渴甚且喜凉饮.并伴见身热、咳嗽,自汗、烦闷,脉数,舌苔微  相似文献   

4.
温病热入营分,用清营汤去黄连的理论出于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篇第十五条。原文曰:“太阴温病,寸脉大,舌绛而干,法当渴,今反不渴者,热在营中也,清营汤去黄连主之。”又自注云:“渴乃温之本病,今反不渴,滋人疑惑;而舌绛且干,两寸脉大,的系温病。盖邪热入营,蒸腾营气上升,故不渴,不可疑不渴非温病也,故以清营汤清营分之热,去黄连者,不欲其深入也。”可知,吴氏  相似文献   

5.
董汉良 《中医杂志》1994,35(9):528-529
渴不欲饮,虽口干舌燥,不欲饮水,或只需湿润口腔,或饮亦不多,只喜热饮,饮后脘胀者称为假渴。临床颇为常见,治疗方法也较多。已故医家秦伯未说:“口渴证须辨欲饮不欲饮,饮多饮少,喜凉喜温,气分营分,并结合其他证状,不可一见干渴即认为热证。”这为我们辨治假渴提出了清晰的思路。为此,笔者从自己临证体会  相似文献   

6.
<正> 欲者,欲望、想要也;觉者,感觉也。欲觉乃是人对饮食、寒热、排便、睡眠等的欲望或感觉。欲觉本为人的正常生理反应,如气候寒冷则欲加衣被,热则欲去衣被;饥则欲食,渴则欲饮,不饥不渴则不欲饮食。在病理情况下,病人也常出现某些欲望或感觉。笔者将这些欲望或  相似文献   

7.
临床上辩别痰热之证,大多以咯痰颜色、舌苔色泽、口渴与否等方面分析。通常痰色黄者为热,白者为寒,舌苔黄腻者属热,白滑者属寒;口渴欲饮者多热,口不渴或渴喜饮者多寒。而王孟英在长期临床实践中认识到不独如此,当知常达变,善辨寒热之真伪。  相似文献   

8.
温病营血分证的病理及治法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温病营血分证的病理特点温病营血分证是热邪深入 ,劫灼营阴 ,扰乱心神 ,甚或引起耗血动血之变而产生的一系列证候。临床上营分证以身热夜甚、心烦谵语、舌质红绛为辨证要点 ;血分证以舌质深绛、斑疹显露及出血为辨证要点。营分与血分的温热证都是以身热夜甚、口干反不渴饮、舌绛为共同特征 ,但有程度不同之别。营分证时有谵语 (浅昏迷 )、斑疹隐隐、舌质红绛 ;血分证有时时谵语或昏愦不语 (深昏迷 ) ,斑疹显露 ,咳、吐、衄、便血 ,舌质深绛。营分证的病机是营分热盛 ,热损营阴 ,心神被扰 ,而血分证的病机是热甚迫血 ,热瘀交结 ,由此可以…  相似文献   

9.
一般认为,水饮内停病证多不渴或渴不欲饮,但《金匮要略》所论水饮内停病证既有不渴者,亦有渴饮者。本文通过分析《金匮要略》对水饮内停病证不渴与渴饮的治疗用药,探讨其不同病机。水饮内停呕而不渴病证治用小半夏汤。“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饮停心下,若见呕后口渴,提示饮随呕去,中阳复而病欲解;小半夏汤证乃因饮停心下,胃失和降,饮气上逆,呕而不渴,治当化饮降逆,和胃止呕。半夏、生姜正有此功,两药和胃止呕之功颇强,是治饮停呕吐的代表方药。若饮停较重,并见心下痞满,目眩心悸,应加茯苓而成小半夏加茯苓汤。1《金匮要略》中治疗水饮内停而渴饮的主要方药①猪苓散:“呕吐而病在隔上,后思水者,解,急与之。思水者,猪苓散主之”。猪苓散用于呕后思水,其病乃因饮停心下,胃气上逆而呕,呕后思水虽可提示停于心下之饮随呕而去,但从《金匮要略》治疗用药看,此思水表明体内水精不能四布,津液不能上承,虽有饮入之水,但虞复停为饮,故用猪苓、茯苓利水,白术健脾,促使水道通利,水精四布,饮水化津上承则渴止。②五苓散:“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相似文献   

10.
(一)血淤高热误作阳明经证李某,女,18岁。于1980年夏,突起高烧,患者颜面潮红,体瘦不丰,肤色不泽。症见身大热,口大渴,欲冷饮,两目直视如呆状。或谵语呢喃,或狂呼头腹俱疼。腹平软无异常,二便自调。舌绛苔黄,脉洪数。问其病因,则云受暑夏之热。询其经史,则茫然不知所云,羞而简言,仅云时至时不至,并无异常,未予细究。脉证已显,非阳明经证为何?急与白虎汤。服后,汗出身凉。言行如常人。余心窃喜,深感仲景方之效验如斯。岂知至日暮,高热复甚,家人哗然。医者颇感棘手。若以暑温论之,脉证均不甚符。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