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查阅中国历代中医文献基础上,对"肺阳"理论进行梳理,按时间顺序整理了历代对"肺阳"的论述,发现汉及汉以前是肺阳理论的初始阶段,唐宋元时期认识到了肺阳的存在,明代对肺阳的认识逐渐增多,清代开始对肺阳的认识逐渐透彻,近现代呈现百家争鸣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历代中医文献中少论肺阳,目前大、中专中医基础理论和诊断学教材中也缺少记述。首先从阴阳互根互用的原理,结合历代医家的论述,认为肺阳、肺阳虚证及肺阳实证是客观存在的;其次论述肺阳的生理学特点,肺阳虚证及肺阳实证的病理学特点;从而认为肺阳的概念有必要明确提出并予以正名,肺阳虚证及肺阳实证临床上需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3.
略论肺阳虚与肺阳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丽红  王宗殿 《中医药学刊》2006,24(7):1281-1282
历代中医文献中少论肺阳,目前大、中专中医基础理论和诊断学教材中也缺少记述。首先从阴阳互根互用的原理。结合历代医家的论述,认为肺阳、肺阳虚证及肺阳实证是客观存在的;其次论述肺阳的生理学特点。肺阳虚证及肺阳实证的病理学特点;从而认为肺阳的概念有必要明确提出并予以正名,肺阳虚证及肺阳实证临床上需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4.
历代医籍中对心阳、肝阳、脾阳、肾阳的论述颇多,惟独鲜见关于肺阳的论述,对于肺阳是否存在也有很多争议。但从临床角度考虑,肺阳应该是存在的。现就肺阳的基础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做一综述,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5.
历代医家对肺气虚、肺阳虚的论说较为详细,但对肺阳和肺阳虚论述较少。现代中医教材及有关专著中关于肺阳和肺阳虚这个概念也基本属于空白,但是它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有其实际意义。1 历代医家对肺阳、肺阳虚认识 在《素问·汤液醪醴论》中云:“五脏阳已竭也”,“五阳已布,疏涤五脏……”此处“五脏阳”及“五阳”都说明了肺阳的存在。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将“肺痿,吐涎沫而不咳”之证归为“肺中冷”,方选“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肺中冷”亦即肺中阳虚。清代医家唐  相似文献   

6.
肺阳的概念及其与肺气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历代医籍在论述肺之生理病理或肺病的辨证论治时,多言肺气、肺津或肺阴,很少提及肺阳.究其原因,可能是以肺气代替肺阳,而将肺气虚与肺阳虚混同,"肺在病理上有其一定的特殊性,如肺阳的升散作用,概括于肺气的宣发功能,肺的阳气不足即指肺气虚,而不再单论肺阳虚.  相似文献   

7.
许朝霞  丁明桥 《中医杂志》2008,49(9):773-774
论述了肺阳虚的临床病因及证候特征,认为肺阳虚的主要临床治疗方法有四个方面:补益肺气与温阳药同用;温补肾阳以期达温补一身之阳;温痰饮、化瘀血,以期温通肺阳;温阳中佐以补阴,阴中求阳.  相似文献   

8.
肺阳浅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玉环 《山东中医杂志》1998,17(10):436-437
从阴阳学说、气虚与阳虚的关系、临床实践几个方面论述了肺阳存在的依据,并论述了肺阳的生理功能,肺阳虚的病因病机、施治原则及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9.
论肺阳和肺阳虚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首先从阴阳互根互用的原理,结合历代医家的论述,认为肺阳和肺阳虚证是客观存在的,并分析了历代医家很少直接提及肺阳和肺阳虚的原因;其次论述了肺阳的生理功能、病因病机、辨证要点以及肺阳虚证的分型论治;最后认为应对肺阳和肺阳虚证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和临床总结,而且对中医理论中其他较为模糊的理论和概念都应结合临床实践,进一步充实和完备,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医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程松  赵珍 《吉林中医药》2012,32(10):980-981
人身五脏,皆有阴阳,肺脏亦同.虽鲜提肺阳虚,且常与肺气虚相混淆,但从肺阳虚论治咳嗽,疗效颇显.肺阳虚证咳嗽多由肺阳不足,宣降失司,肺气上逆所导致.肺为娇脏,其性清虚而喜煦润,故治疗本病当轻补肺阳,温和缓图,以温补肺阳为主,不可温燥伤阴,同时佐以散寒、化饮、祛痰、温脾、补肾等法,可以执简御繁,守一用万,收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