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病湿热病证是临床一类常见病证 ,因湿热胶结、缠绵难解常反复发作 ,为中医难治证。凡地理气候环境比较潮湿的地区尤为常见、多发。笔者从中医辨证角度提出“湿阻、热蕴、气滞、血瘀、气虚”为温病湿热病证之综合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温病病因的认识越来越深入。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论证温病病因与病原微生物的关系的研究已成为不可忽视的苗头。前人限于历史条件,把临床观察和实践体验到的明显的气候变化和环境改变对人体的影响,看作是温病的致病因素,这与今天所认识到的温病主要是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并不相悖。温病根据病证的性质,归纳为湿热与  相似文献   

3.
体质因素与温病发病的关系湖北中医学院(430061)吕文亮关键词温病;体质因素;辩证关系体质因素是身体基本状况和防御、抗邪能力的综合,每一个体均存在差异和特殊性。温病学十分重视体质因素在温病发病学中的作用,它不仅是温病发生的重要内因,而且是影响温病证...  相似文献   

4.
郑丽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8):1246+1271
<正>温病学是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防治方法的临床学科。温病的辨证理论和治则治法,对临床其他学科如内科杂病、外科、妇科、儿科等有关病证的诊断、治疗,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对急危重症有实用价值。本院郑家本主任医师系重庆  相似文献   

5.
用四分法论述热病的证治。伤寒的诊疗是热病证治的源头和基础,用四分法分析热病的证治,有利于把握临床诊疗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四分法为伤寒正治的六经病证、伤寒杂病的兼症应对、伤寒类病的诊疗鉴别、伤寒瘥后的恢复调理。四分法恰到好处地提示了伤寒、金匮和温病各自方位,体现了临床上伤寒温病、外感内伤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山东中医杂志》2017,(5):355-357
温病以清热为正治,但通过佐以温性药物,寒温同施,可起到调畅气机、开通内外、迅速恢复脏腑生理功能等作用。结合临床实践,探讨了上焦温病温邪犯肺、中焦温病湿热阻滞及温病发热、温毒疮痈病证的寒温同施法意义和方药应用,并提出了使用本法的注意事项及在温病传染性疾病中的应用前瞻。  相似文献   

7.
王氏清暑益气汤是清代温病四大医家之一的王孟英所创,由西洋参、竹叶、黄连、石斛、麦冬、知母、甘草、粳米、荷梗、西瓜翠衣组成、其主要功用为清热涤暑、益气养胃,临床主要用于温病暑伤津气之证.笔者在临床中发现,当今,以津亏气虚出现的病证比较常见,且有些属难治性病证,又无成方可循.而该方组合精炼,恰适用此类病证,因此认为此方应不囿于仅治温病,只要各种病证具有津亏气虚的病机,即可投用.基于此,我们特假以治疗了"恐暑证"、"干燥综合征"、"放疗后口咽干燥症"等,均获满意疗效,体现了祖国医学"异病同治"和"治病必求于本"的思想.现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8.
王正林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2):1965+1988
<正>高热是儿科多种感染性、传染性疾病的常见症状,多属中医学温病范畴。笔者根据温病发生发展的规律,运用截断扭转治疗温病的理论,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的特点,自拟退热饮治疗小儿外感高热卫气同病证。退热饮重用生石膏,配以知母、黄芩为主药,  相似文献   

9.
邓添才 《天津中医药》2004,21(2):166-168
温病湿热病证是临床一类常见病证,因湿热胶结、缠绵难解常反复发作,为中医难治病证。凡地理气候环境比较潮湿的地区,尤为常见、多发。马来西亚地处南洋,一年四季皆夏,气候潮湿,湿热病发病率甚高。文章从中医辨证角度提出“湿阻、热蕴、气滞、血瘀、气虚”为温病湿热病证之综合病理变化,并提出“祛湿、清热、行气、化瘀、益气”为其基本治疗法则。  相似文献   

10.
清热解毒法是温病重要治法之一。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其概念、常用药物、适用病证、应用时机等认识不一,致使温病临床上有盲目滥用而遗祸者,有当用不用而误人者,严重影响其效用的发挥,故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探讨。 清热解毒法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