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基源  梁琼麟  冉小蓉  罗国安  王义明 《中成药》2006,28(12):1809-1812
1诊断代谢物组学概念和特点代谢物组学[1]是一种新兴的研究生物体系中代谢物组的技术和方法。这种全面的、高通量的分析技术用来分析生物提取物中复杂的代谢混合物。代谢物组学目前主要应用于疾病诊断、药物代谢、植物代谢、毒理代谢等方面。尤其是在诊断代谢物组学方面,近几年来发展了一些新的技术和方法。疾病发生伴随着病人体内病理变化,使得代谢产物也随之发生某种相应的改变。诊断代谢物组学就是通过对这些由疾病诱导产生的代谢产物的变化进行分析,运用化学计量学等方法对疾病组和正常组进行分类,帮助了解病变过程和机体内代谢途径,寻…  相似文献   

2.
汪晋  张玉峰  邵青  范骁辉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23):3199-3202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结扎冠状动脉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和三七总皂苷给药后大鼠血清代谢物组变化.方法:通过GC-MS技术分析正常组、急性心肌缺血造模组和三七总皂苷给药组的大鼠血清代谢物组,进而使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PLS-DA)法研究3组代谢物谱的差异.结果:PCA和PLS-DA模型对不同组大鼠血清代谢物组预测分类效果良好;采用t检验和变量重要性投影法(VIP)挑选得到血清中10种潜在代谢标志物.结论:代谢组学方法可整体上反映生物体的病理生理状态,有望用于中药药效评价.  相似文献   

3.
刘祥东  罗国安  王义明 《中成药》2006,28(10):1515-1517
1植物代谢物组学的定义根据代谢物组学[1]的概念,植物代谢物组学简单的定义是以植物为研究对象的代谢物组学。具体的说,植物代谢物组学研究不同物种、不同基因类型或不同生态类型的植物在不同生长时期或受某种刺激干扰前后的所有小分子代谢产物,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找出代谢变化的规律。植物代谢物组学研究意义重大:(1)通过研究不同物种的代谢产物,可以指导植物分类学,对植物进行更加合理的分类;(2)通过研究不同基因型植物的代谢物,可以发现新的功能基因,促进转基因植物的研究,同时还可以对转基因植物及其在食用方面的安全性进行代谢…  相似文献   

4.
代谢物组学应用的领域之一--药物代谢物组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冉小蓉  罗国安  王义明 《中成药》2005,27(5):497-500
本文就当前代谢物组学应用的领域--药物代谢物组学进行了综述.从药物自身的代谢和药物诱导的内源性物质代谢两方面介绍了药物代谢物组学研究的内容,指出药物代谢物组学以系统的研究方法对药物代谢过程进行研究,进而讲清药物作用于生命体的过程.此外,还就药物代谢物组学的研究手段及药物代谢物组学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价值等内容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9,(4):160-165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技术探讨消乳增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雌性小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消乳增1. 3 g/kg组,每组10只。采用雌二醇联合黄体酮制备乳腺增生模型。测定小鼠乳头直径、血清中雌二醇和黄体酮含量以及观察乳腺组织病理形态变化。给药30天后,采集小鼠血样用于GC-MS代谢组学的分析,并寻找差异性代谢物。结果:消乳增胶囊显著缩小小鼠乳头直径,使雌二醇和黄体酮含量向正常水平调节,改善小鼠乳腺增生病理形态,并通过代谢组学技术鉴定出15个潜在的特征代谢物。结论:消乳增胶囊可能是通过调节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丙酮酸代谢、磷酸肌醇代谢、色氨酸代谢等途径改善氨基酸代谢、糖代谢、脂肪代谢及能量代谢来协同发挥抗乳腺增生的作用,具有多靶点性。  相似文献   

6.
代谢组学是对某一生物或细胞所有低相对分子质量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门新学科,由于其应用前景广泛,目前已成为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代谢组学技术发现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模型诱导的抑郁症病理机制与多种内源性代谢物有关,按化学类别该内源性代谢物可以分为氨基酸、脂肪酸、糖类、核苷酸、脂蛋白、N-乙酰糖蛋白、苯丙乙酰甘氨酸、胆碱、胆酸、溶血磷脂酰胆碱等物质;按代谢途径可以分为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肠微生物代谢、酮体代谢等途径.抑郁症病理机制不是某个代谢途径异常或某个特定区域单独受到扰动的结果,而是多个代谢途径异常或者多个区域的联合效应.对基于代谢组学技术分析CUMS诱导的抑郁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PLC-TOF/MS)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探索冠心病血瘀证形成过程中大鼠心肌组织代谢特征,寻找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为基于代谢组学的心肌保护相关治疗措施寻找有意义的靶点。方法取27只SD大鼠作为模型组制备冠心病血瘀证模型,另设空白组8只。模型组大鼠采用高脂饲料喂养+维生素D3灌胃+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方法分3个阶段进行冠心病血瘀证模型的逐步制备。通过UPLC-TOF/MS技术获取大鼠心肌组织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利用SIMCA 14.1软件和MetaboAnalyst5.0软件进行组间差异性代谢物筛选及相关代谢通路分析,使用SPSS21.0对组间差异性代谢物进行定量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特征代谢物临床诊断效能。结果筛选出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1-酰基-sn-甘油-3-磷酸胆碱、L-苯丙氨酸、牛磺酸共5种差异最为显著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涉及甘油磷脂代谢,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4条主要差异代谢通路。ROC曲线分析显示,特征代谢物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7。结论冠心病血瘀证不同进展阶段大鼠心肌组织代谢组学出现改变,其病理机制主要涉及脂类代谢和氨基酸代谢,且特征性代谢产物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赵杰  冯素香 《中草药》2023,54(20):6569-6579
空间代谢组学是基于质谱成像和代谢组学技术发展而来的一门新兴组学技术,通过原位检测生物体系中内源性小分子和外源性药物代谢物的分子结构、空间分布及含量变化,精准地反映代谢物在组织整体或微区的代谢网络变化特征,深度揭示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通过对近年来空间代谢组学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中药在生物体内代谢及分布、中药药效机制和中药毒性机制中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为探索基于空间代谢组学技术的中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代谢组学技术及其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和转录组学之后出现的一门新兴的"组学",目前已在生命科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展现出良好的前景。代谢组学通过分析外界刺激后生物体内相对分子质量较低的代谢物的全面变化,来认识生物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代谢组学为中药安全性评价,中药复方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研究以及中医证候的认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代谢组学利用现代分析技术分析生物体内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探索生物标记物和代谢途径,揭示病理机制和药物干预机制。代谢组学强调机体整体状态变化与中医药的整体观诊疗思维相匹配,两者有机结合在复杂的中医药理论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液质联用(LCMS)技术具有分离性能好、灵敏度高和专属性强等优势,是最适用于中药代谢组学的定性定量分析技术。通过总结LC-MS的常用类型和生物样品的前处理方法,以及近3年LC-MS在中药代谢组学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为中药代谢组学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