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评价三维步态动作捕捉与训练系统对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共有脑卒中后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均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进行虚拟现实步态训练。在治疗前、连续治疗6周后由同一位治疗师给予两组患者采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步态时间参数、时相参数、关节活动角度等参数进行评估,并采用Holden步行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评定表及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步行功能康复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变性质)及Holden步行等级、FMA-L评分、Barthel评分与三维步态参数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干预后两组在三维步态参数(时间参数、时相参数、关节活动角度)、FMA-L评分、Holden步行等级、Barthel评分均较之前有所提高(P<0.05),而与治疗前比较,步行周期、双支撑相(%)、健侧支撑相时间(%)、患侧支撑相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但同时健侧摆动相时间(%)、患侧摆动相时间(%)均与之相反(P...  相似文献   

2.
王煜  于涛指导 《新中医》2010,(10):90-92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对中风患者偏瘫步态的疗效。方法:对64例中风后偏瘫患者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月后和治疗3月后,运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对患者进行步态测试,采集时间参数、距离参数进行比较。结果:在站立相百分比、摆动相百分比、站立相时长、步行周期、步频、步速、摆动速度、跨步长和平均步速方面,治疗1月、治疗3月与治疗前分别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双足支撑相百分比治疗前与治疗1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针刺在提高步频的同时,伴随着患侧下肢的双足支撑相百分比减少,摆动相百分比增加,从而令整个步行周期缩短,且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步速,尤其是摆动速度,并能增加患者患侧的跨步长。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可有效改善中风患者的偏瘫步态。  相似文献   

3.
运用三维步态分析评价中医治疗偏瘫步态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三维步态分析评价中医治疗偏瘫步态的疗效。方法对64例中风后偏瘫患者进行中医治疗(以"醒脑开窍"针刺为主,配合药物推拿),分别于治疗前(T0)、治疗1个月后(T1)和3个月后(T2),运用三维步态分析仪器对患者进行步态测试后作步态分析。结果踝关节力矩范围值T0与T1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髋关节能量范围值T0与T2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踝关节能量范围值在T0与T1、T0与T2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髋关节能量最大值、踝关节能量最大值及能量最小值T0与T1、T0与T2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前后剪力、垂直重力范围值变化T0与T1、T0与T2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内外剪力范围值T0与T1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向前、向内剪力和垂直重力峰值T0与T1、T0与T2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中医尤其是针灸能明显改善偏瘫步态,增加步行时的稳定性和对称性,改善患者的步行能力,减少能量消耗。  相似文献   

4.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严重者可出现膝关节内翻或外翻畸形,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步态分析可采集、分析KOA患者行走过程中的步态参数,有助于KOA的临床诊断、疗效评价和康复方法选择。本文简要介绍了步态分析系统,并从诊断、疗效评价、康复指导3个方面对步态分析在KOA诊治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KOA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益阳灸对中风后肢体痉挛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缺乏公认的评价方法,尤其对中风痉挛步态的疗效评定,缺乏特异性、敏感性的评价指标。而步态分析可检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在时间/空间参数、运动学、表面肌电等方面明显特异的改变,较影像学评估及自我评估量表能提供更详实而客观的静动态数据,反映痉挛性偏瘫步态的严重度和日常活动能力,并对病程进展和影响因素进行评估,为临床治疗效果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减重活动平板步态训练8周和传统步态训练8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训练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分组比较试验方法。将20例具有10 m步行能力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减重活动平板步态训练组和传统步态训练组。使用影像分析法和仪器检测法,研究两组偏瘫患者在接受训练前和接受训练8周后立位睁眼平衡数据、立位闭眼平衡数据以及步长、步态周期等数据的变化。结果减重活动平板步态训练8周和传统步态训练8周在步行参数和平衡功能测定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训练方法比较健侧单支撑期时间前后差值,减重步态训练组大于传统步态训练组(P〈0.05);平衡功能测定在直立位闭眼时减重步态训练组增大值大于传统步态训练组(P〈0.05)。同时发现在8周训练后,膝关节过伸展患者的患侧单支撑期时间明显大于膝关节屈曲的患者(P〈0.05);训练前后健侧步长和患侧步长的变化,膝关节过伸展患者与膝关节屈曲患者各有其规律性。结论对于具有10 m步行能力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应针对性地制定步态训练处方。影响康复效果的因素与患者具体异常运动模式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步态分析本身和在膝骨性关节炎诊断、治疗、康复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对步态分析本身在研究方法上取得进展的文献和步态分析应用于膝骨性关节炎诊断、治疗、康复方面的文献进行总结。结果对膝骨性关节炎和步态分析有了许多新的认识,在对膝骨性关节炎的诊断、治疗、康复上有了步态分析方面的标准和参考。结论由于步态分析本身的不断发展,所能提供的数据更加可靠,为膝骨性关节炎的诊断、治疗、康复提供了良好的依据,为膝骨性关节炎的分析研究提供更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我们自1998年7月-2003年6月,在社区出诊期间,对住院后回家服药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头针结合自创“吊带式扶助步态训练”方法,作为介入家庭康复治疗手段,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强制性屈膝行走在偏瘫患者步态训练中的作用及优点。方法选择我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并符合条件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下肢进入BrounnstromⅢ期时进行行走训练的过程中诱导和帮助患者的患腿在支撑相时屈曲膝关节15°左右再迈健腿,反复训练患腿屈膝支撑、健腿迈步这一动作,使患者理解并掌握动作要领,使患腿具备单独负重并保持平衡的能力。结果 60例患者经过对患者强制屈膝行走训练,患者偏瘫步态得以明显改善,10m最大步行速度较前明显增快。结论强制性屈膝行走训练对偏瘫患者步态及步行能力的改善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电动步态减重仪进行步态训练对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和步行速度的影响。方法:把100例患侧肌力未达到3级,不能达到站立平衡状态的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2组均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针刺按摩治疗,康复组在此基础上配合电动步态减重训练仪,在患者不能达到站立平衡时,进行早期步态训练,并配合康复训练,30天后观察患者步行能力和步行速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后偏瘫患者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较对照组显著提高,步行能力和步行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运用电动减重步态训练仪有利于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恢复及步行速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步态功能分析,观察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针刺组,每组患者均为30例。治疗组采用"髌四穴"电针治疗,对照组仅取常规体针。于治疗4周前后对患者进行步态功能比较。结果治疗组各项步态时空参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在步行速度,跨步长度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疗法可明显提高步行速度,增加步行稳定性,进一步有效改善膝骨关节炎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健康人步态力学参数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价.方法:采用自行研制的测力系统,对16名无运动系统病史的成人进行步态力学数据采样,并做出特征双峰曲线,从曲线上提取特征参数,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特征参数在左右足的差异性.结果:左、右足之间在不同时相垂直负重载荷合力和时间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此测力系统能有效地反应各个差数;左、右足之间正常步态是双侧对称的.  相似文献   

13.
踝骨性关节炎(Ankle Osteoarthritis,AOA)是一种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节疾患,若不加以控制,病变的关节软骨可部分剥脱甚至完全消失,严重影响患者的步行能力。对于本病的诊断,多依靠临床症状与影像学检查,但本病起病较为隐匿,通过影像学技术难以准确发现早期的AOA。而步态分析可以通过生物力学和运动学手段,揭示步态异常的关键环节和影响因素,从而指导AOA的诊疗。本文就近年来针对AOA所进行的步态分析研究成果做一综述,旨在提供全面的对AOA患者步态的认识及分析方法,探讨AOA患者步态异常的原因,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并提出步态分析在AOA诊疗中应用的展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帕金森认知及步态影响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安宁分院收治符合纳入条件帕金森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均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完成治疗后脑内神经递质、炎性反应因子、步态、认知功能、帕金森统一评分量表(UPDRS)、计时运动、折返运动变化并比较;完成治疗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1)完成治疗后2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 0. 0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多巴胺(DA)、乙酰胆碱(Ach)、5-羟色胺(5-HT)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 0. 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DA、Ach、5-HT较对照组显著升高,CRP、TNF-α显著下降(P 0. 05)。2)完成治疗后2组步长、步速、转身角速度、Berg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 0. 0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3)完成治疗后2组重组人帕金森病蛋白7(PARK7)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 0. 0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MoCA、MMSE显著高于对照组,PARK7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4)完成治疗后观察组精神行为情绪、日常生活活动、运动功能、折返运动、总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计时运动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 0. 05);对照组治疗前、完成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计时运动显著高于对照组,余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能通过提高PD神经元递质,抑制炎性反应,从而改善认知功能和促进步态平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步态分析在膝骨关节炎疗效评价中的应用。方法:对5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行电针治疗,隔日1次,连续治疗10次为1疗程,半年后随访。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的膝关节评分法在治疗前后及随访时进行疗效评定,同时观察并分析步态参数,包括支撑期时间、支撑期各阶段时间百分比等变化。结果:电针治疗后JOA各项指标及总分均有改善(P〈0.001),总有效率为92.3%.治疗后左右两侧支撑期时间均小于疗前,分别为P=0.005,P=0.0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支撑期各阶段时间百分比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与正常参考值比较,前足着地阶段时间延长,全足支撑阶段和前足蹬离阶段时间缩短,左右两侧四个阶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同侧同阶段比较,时间百分比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步态分析可以作为临床疗效评估的客观依据,两者结合能更加客观科学地阐述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梓醇对pMCAO 大鼠恢复期早期实时步态的影响,评价其对缺血性卒中的改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6 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天保宁组,梓醇15、30、60 mg·kg-1 组。于术前进行为期7 天的步态仪行走训练,每3 次。训练完成后,采用线栓法建立永久性大脑中动脉栓塞(pM原CAO)大鼠模型,并于术后3~14 天连续给药,术后第14 天进行实时步态行为检测。结果:术后14 天,与正常组比较,pMCAO 模型大鼠平均步行周期显著延长(P<0.01),绝对值平均体转角明显升高(P<0.05),双足支撑时长缩短(P<0.05),三足支撑时长延长(P<0.01),协调性指标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梓醇30 mg·kg-1 及60 mg·kg-1 组模型动物步行周期、降低绝对值平均体转角显著缩短(P<0.05 或P<0.01);梓醇30 mg·kg-1 组右前相对于其他三足的协调性指数明显降低(P<0.05),脑缺血动物协调性提高。结论:梓醇可部分改善脑缺血模型大鼠的实时步态行为变化,对缺血性卒中的神经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Chinese massage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OA) by measuring lower-limb gait parameters. We recruited 20 women with knee OA,who then underwent Chinese massage therapy three times per week for 2 weeks. The patients underwent gait evaluation using a six-camera infrared motion analysis system. They completed Western Ontario and Mc 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 questionnai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 calculated the forward speed,step width,step length,total support time percentage,initial double support time percentage,and single support time percentage. We also measured the angles at the knee,hip,and ankle during the stance phase of walking. The results show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mean differences in knee pain relief,alleviation of stiffness,and physical function enhancement after therapy(P 0.05). The patients gained significantly faster gait speed,greater step width,and increased total support time percentage after the Chinese massage therapy(P 0.05).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range of motion or initial contact angles of the knee,hip,or ankle during the stance phase of walking. We concluded that Chinese massage is a beneficial complementary treatment and an alternative therapy choice for patients with knee OA for short-term pain relief. Chinese massage may improve walking ability for these patients.  相似文献   

18.
国际上,针对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进行步态分析并没有形成共识的最佳方法。尽管缺乏这些方面的标准化,这始终表明,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骨关节炎患者可能表现出不同的步态参数。本文通过文献检索的方式汇总了相关文献,总结并回顾了近几年来关于衡量骨关节炎特征的研究,以及步态参数的变异性对于发病率的高低的影响。文献检索结果包含七项关于对照运动学参数研究,九项针对动力学参数以及四项针对EMG分析方面的研究、六项针对步态分析治疗效果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触发点针刺对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患儿步态的影响,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将纳入研究的120例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包括普通针刺、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侧股直肌、腓肠肌、内收肌肌筋膜触发点针刺.1次/d,每周治疗5次,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第1次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进行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跨步时长、平均速度、步频、踝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患儿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步长及膝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结论:针刺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患儿双下肢股直肌、腓肠肌、内收肌肌筋膜触发点,可有效改善患儿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