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N)Ⅲ期患者中医证素分布特点及其与实验室指标的关系,为DN证候研究提供思路。方法选择120例Mogensen分期Ⅲ期DN患者,采集中医四诊信息和实验室指标,分析中医证素分布规律,并对10个中医证素(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热盛证、气滞证、水湿证、湿热证、瘀血证、痰浊证)与14个相关实验室指标(年龄、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指数、腰臀比、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血清尿酸)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各中医证素出现频次及所占比例前5位依次为气虚证80例(67.67%)、阴虚证68例(56.67%)、阳虚证47例(39.17%)、瘀血证44例(36.67%)、湿热证40例(33.33%)。虚实夹杂证81例(67.50%),虚证33例(27.50%),实证6例(5.00%)。典型相关分析显示,DN气虚证与收缩压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其余证素与实验室指标之间未发现相关性(P均0.05)。结论 DNⅢ期以本虚证为主,其中又以气虚证、阴虚证和阳虚证居多,气虚证与收缩压具有正相关关系,这为临床上补气法治疗DN提供了循证学证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DN)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其与实验室指标的典型相关性,探讨中医证候与DN危险因素的内在联系。方法:采用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DNⅢ期、Ⅳ期和Ⅴ期患者共350例,分析DN各期患者中医证候学和实验室指标的异同,对证候积分与15项常用实验室指标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①证候学分析:DNⅢ期本虚证以气虚、阴虚为主,Ⅳ期以阴虚、阳虚为主,Ⅴ期以阴虚、阳虚和血虚为主。各期标实证均以血瘀证为主。②证候与实验室指标的典型相关分析:血肌酐与阳虚证、餐后血糖与阴虚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湿热证具有典型相关关系。结论:DN中医证候演变是从气阴两虚到阴阳两虚最终发展到气血阴阳俱虚的过程,血瘀证贯穿疾病始终。实验室指标与证候积分的典型相关分析为中医药防治DN提供了依据,也为开展中医药多中心临床研究奠定了客观评价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2型糖尿病肾病Ⅲ、Ⅳ期患者中医证候及症状的分布规律及差异。方法:收集215例糖尿病肾病Ⅲ、Ⅳ期患者的中医证候学资料,进行辨证,并对不同分期证候及症状的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在2型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中,本虚证以气虚、阳虚、阴虚为主,Ⅳ期患者以气虚、阳虚为主,标实证中均以血瘀证分布最广。2在相关证候研究中,随疾病由Ⅲ向Ⅳ期进展,阳虚证、血瘀证、血虚证有增多的趋势,而阴虚证、痰湿证有减少的趋势,其中只有阳虚证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54,P=0.01)。3在相关症状研究中,Ⅲ、Ⅳ期患者在阳虚、血瘀、痰湿类症状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Ⅲ、Ⅳ期患者以气虚证、血瘀证最为多见,证候演变基本符合"阴虚-气虚-阳虚"的趋势。本研究旨在探讨糖尿病肾病Ⅲ、Ⅳ期证候及症状的特征,为其辨证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55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使用"中医肝癌证候调查表"采集患者四诊信息,将患者分为气滞证、血瘀证、实热证、水湿证、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8种基本证候,比较各证型患者在不同临床分期(Ⅰ、Ⅱ、Ⅲ期)的分布及证候量化积分,并结合聚类分析初步探讨其证候组合规律。结果 55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证候按出现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血瘀证380例、气虚证330例、水湿证264例、气滞证250例、实热证236例、阴虚证136例、血虚证与阳虚证各57例。气滞证在Ⅱ、Ⅲ期中分布较Ⅰ期明显减少,水湿证、阴虚证和阳虚证则在Ⅲ期的分布较Ⅰ、Ⅱ期明显增高(P0.01);血瘀证、气虚证、实热证和血虚证在各期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证、水湿证、气虚证和阳虚证的证候量化积分在各临床分期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瘀证、实热证、血虚证和阴虚证的证候量化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血瘀证和气虚证一类,气滞证、水湿证和实热证一类,阳虚证、阴虚证和血虚证一类。结论原发性肝癌的基本证候以血瘀证和气虚证最常见,随着分期进展,气滞证减少,而水湿证、阴虚证和阳虚证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0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未发糖尿病肾病的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2组中医体质类型及中医证候分布情况,统计研究组不同中医体质类型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分析研究组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候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气虚质、血瘀质占比高于对照组(P0.01),平和质、阳虚质占比低于对照组(P0.01)。2组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及特禀质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气虚证、阴虚证、血瘀证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P0.01),阳虚证占比低于对照组(P0.01)。2组水湿证、湿热证及湿浊证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同体质患者中,气虚质患者表现为气虚证、阴虚证较多,阴虚质患者表现为气虚证和阴虚证,血瘀质患者多表现为气虚证、血瘀证,平和质患者多表现为气虚证和阳虚证,痰湿质患者多表现为水湿证,湿热质患者表现为湿热证、水湿证,气郁质患者多表现为血瘀证,阳虚质患者表现为阳虚证、气虚证。气虚质与气虚证、阴虚证强相关;阴虚质与气虚证、阴虚证强相关;痰湿质与水湿证强相关,与湿热证中等相关;湿热质与水湿证、湿热证中等相关;血瘀质与气虚证强相关,与血瘀证中等相关;气郁质与血瘀证强相关。结论:糖尿病气虚质、血瘀质患者更易发生早期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候与中医体质存在明确的相关性,不同体质可能决定糖尿病患者发病及发病后的中医证候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相关抑郁状态的中医证型分布。方法:用中医单证研究方法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相关抑郁状态中医证型分为气虚、阴虚、阳虚、肾虚、痰湿、血瘀、气滞、热毒、肝郁、脾虚10个单证,研究分析90例患者总体及不同病理、临床分期及EGFR突变状态的中医单证分布规律。结果: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相关抑郁状态中医单证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肝郁证、脾虚证、痰湿证、气滞证、气虚证、血瘀证、阴虚证、阳虚证、热毒证/肾虚证。腺癌出现频率较高的依次为肝郁证、脾虚证、痰湿证、气滞证、气虚证、血瘀证,鳞癌出现频率较高的依次为肝郁证、脾虚证/痰湿证/气滞证、阴虚证、气虚证/血瘀证,腺癌与鳞癌单证分布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ⅢB期出现频率较高的中医单证依次为肝郁证/脾虚证/痰湿证/气滞证、阴虚证、气虚证/血瘀证,Ⅳ期出现频率较高的依次为肝郁证、脾虚证、痰湿证、气虚证、气滞证、血瘀证,ⅢB期与Ⅳ期单证分布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EGFR突变患者出现频率较高的中医单证依次为肝郁证、脾虚证/痰湿证、气滞证、气虚证、血瘀证,EGFR未突变患者出现频率较高的依次为脾虚证、肝郁证/痰湿证、气滞证、气虚证、阴虚证/血瘀证,EGFR突变与未突变患者单证分布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相关抑郁状态中医辨证分型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单证依次为肝郁证、脾虚证、痰湿证、气滞证、气虚证、血瘀证、阴虚证,不同的病理分型、临床分期及EGFR突变状态的患者各中医单证分布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辨证与电生理所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证候与电生理的关系.方法 选择87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中医辨证标准进行中医辨证,应用丹麦产DANTEC CANTATA型肌电图仪,采用表面电极测定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和腓肠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结果 阳虚证患者腓总神经MCV最慢,明显低于气虚证、热证、血瘀证和湿证(P<0.05);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CMAP)最低,明显低于气虚证、热证和湿证(P<0.05).阳虚证患者腓肠神经SCV亦最慢,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SNAP)亦最低,均明显低于气虚证、热证、阴虚证、血瘀证和湿证(P<0.05).结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医辨证阳虚证的运动感觉传导速度异常最明显.神经传导速度异常可以作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阳虚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Ig A肾病中医虚证与西医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Ig A肾病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遵循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确定证候类型,分析313例Ig A肾病患者中医虚证分型与西医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尿检异常型以气阴两虚证较多;肾病综合征型以气虚证最多;慢性肾炎型合并高血压者以阴虚证、阳虚证居多。阴虚证高血压发生率最高;气阴两虚证重度血尿发生率较高。气虚证和阳虚证尿蛋白定量明显高于气阴两虚证和阴虚证、血白蛋白明显低于气阴两虚证和阴虚证;阳虚证和阴虚证血肌酐明显高于气虚证和气阴两虚证、估计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低于气虚证和气阴两虚证;气虚证和阳虚证血胆固醇高于气阴两虚证和阴虚证、凝血酶原时间明显低于气阴两虚证和阴虚证;阳虚证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其他3证、部分凝血酶原时间低于其他3证。气虚证慢性肾脏病(CKD)1~2期居多,气阴两虚证CKD1期、3期较多,阴虚证CKD4期最多,阳虚证CKD4~5期较多。结论 Ig A肾病中医虚证与西医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具有一定相关性,相关指标对弥补中医"四诊"信息不足,提高辨证准确率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中医证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淋巴细胞亚群表达的差异性。方法收集186例ITP患者,中医辨证分为阳虚证、阴虚证、血瘀证、血热证、气虚证5个证型,检测各证型患者血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3~+、CD4~+、CD8~+、CD4~+/CD8~+、CD19~+、CD16~+56~+的表达情况,分析各证型患者淋巴细胞亚群表达的差异性。结果 186例ITP患者气虚证80例、阴虚证57例、阳虚证24例、血热证15例、血瘀证10例。CD8~+在5个基本证型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指标在5个证型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表达在阳虚证与阴虚证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4~+表达在阴虚证与气虚证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8~+表达在阳虚证与血瘀证、阳虚证与血热证、阳虚证与气虚证、气虚证与阴虚证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D4~+/CD8~+阴虚证与血瘀证、阴虚证与气虚证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9~+和CD16~+56~+表达在5个证型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8~+在ITP不同证型患者的表达均有差异,而CD4~+、CD8~+、CD4~+/CD8~+在阴虚证与气虚证之间的表达均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见中医辨证分型与心脏超声之间的量化关系。方法:对125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辨证分型,并依据其身高、体重和心脏彩超相关结果,分别计算心脏指数(CI),左室质量指数(LVMI),初步分析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型与CI、LVMI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气虚证CI最高,血瘀证次之,阴虚证,阳虚证,水停证逐渐减低;水停证LVMI最高,阳虚证次之,阴虚证、血瘀证、气虚证逐渐减低。气虚证与血瘀证,气虚证与阴虚证两组间CI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气虚证、血瘀证、阴虚证三组间LVMI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阳虚证与水停证两组间CI、LVMI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与气虚证、血瘀证、阴虚证组间比较均有差异(P<0.01或P<0.05)。结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常见中医证型与心脏超声结果有一定的相关性,CI和LVMI可以作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癌的中医证型及其舌象分布特点。方法:选取肺癌患者372例,通过中医辨证,统计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痰湿、痰热、热毒、气滞、血瘀9个单一证型的出现频次,分析证型构成比,以及舌象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1)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痰湿证、痰热证、热毒证、气滞证、血瘀证9个单一证型共出现1053例次,其中血瘀证最多,其次为气虚证,痰证(包含痰湿证10.07%、痰热证7.12%)居第3位,阳虚证最少(3.23%)。(2)9个单一证型舌质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气虚证与痰热证、气虚证与气滞证、血虚证与阳虚证、阴虚证与热毒证、痰热证与气滞证外,各证型间舌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9个单一证型舌苔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气虚证与气滞证、气虚证与血瘀证外,各证型间舌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的中医证型以血瘀证、气虚证、痰湿证、痰热证为多;各证型的舌证符合率比较,以实证的舌证符合率较高,而虚证符合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中医证素与体质的相关性。方法:对纳入的944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收集四诊资料,进行证素判断与中医体质判定,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体质与证素的相关性。结果:病性证素分布依次为:阳虚(28.4%)、内火(20.8%)、阴虚(17.9%)、阳亢(8.3%)、气虚(7.8%)、痰浊(6.4%)、血虚(4.4%)、血瘀(3.6%)、肝风(1.5%)、气滞(1.0%),虚性证素以阳虚、内火和阴虚证素为主,实性证素以痰浊、血瘀为主;偏颇体质由高至低顺序为:痰湿质(30.6%)阴虚质(28.0%)阳虚质(18.8%)湿热质(12.3%)气虚质(4.7%)瘀血质(3.9%)气郁质(1.2%);以痰湿质、阴虚质、阳虚质、湿热质为最常见的4种偏颇体质;高血压患者中医证素与体质差异经检验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425.88,P0.01)。回归分析提示阴虚质与阳亢、阳虚质与阳虚回归系数为正,说明阴虚质患者对阳亢证素呈正相关,阳虚质患者对阳虚证素呈正相关;气虚质与内火、血瘀、阴虚、阳虚回归系数为负,表明气虚质对这些证素负相关。结论:阳虚、内火和阴虚证素为高血压患者主要证素;痰湿质、阴虚质、阳虚质、湿热质为最常见的4种偏颇体质,高血压患者证素与体质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山东中医杂志》2017,(1):13-16
目的 :观察糖尿病肾病(DN)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初步探讨其与肾功能、尿蛋白、血糖和血脂的相关性。对335例DN患者的分期、本证和标证进行统计分析,其中临床前期136例,早期102例,临床期55例,终末期42例,并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结果:临床前期患者中气阴两虚证92例,占67.65%,阴虚燥热型44例,占32.35%,未出现阴阳两虚证;早期居首位的为气阴两虚证89例,占87.25%,阴虚燥热证13例,占12.75%;临床期、终末期患者中阴阳两虚证发生率上升至首位,分别占63.64%、80.95%。阴虚燥热证与气阴两虚证患者的尿蛋白、BUN和S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阳两虚证与阴虚燥热证和气阴两虚证比较,阴阳两虚证患者的尿蛋白、BUN、SCr、TC、TG、LDL-C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Hb A1c水平与中医证型无关;与瘀血证比较,痰湿证及水湿证的尿蛋白、BUN、SCr、TC、TG、LDL-C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水湿证患者SCr水平高于痰湿证,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N中医证型演变规律:阴虚燥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BUN、SCr、TC、TG、LDL-C水平与中医证型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140例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并观察各证候间相关指标的差异性。方法:采集患者四诊信息,运用K-均值聚类分析法对纳入患者的四诊信息进行聚类分析;获取相关临床指标,如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21-1)、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呼气量(FVC)、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动脉血气分析主要指标,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等方法分析其在不同证型之间的差异性。结果:纳入140例,聚类出5种证型:气阴两虚证15例(10.7%),阴虚血瘀证18例(12.9%),脾肾阳虚证23例(16.4%),阴虚痰热证27例(19.3%),阴虚夹湿证57例(40.7%)。脾肾阳虚组及气阴两虚组血氧饱和度(SaO2)水平明显低于阴虚痰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阳虚组及气阴两虚组的动脉氧分压(PaO2)水平明显低于阴虚夹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发性肺纤维化有5种常见证型,分别为气阴两虚证、阴虚血瘀证、脾肾阳虚证、阴...  相似文献   

15.
牛聪  马堃  李敏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5):960-964
为了解不孕症患者的中医证型,不同患者的典型症状以及马教授治疗不孕症患者的用药特点分析,该研究随机选取近5年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及中医门诊部就诊的不孕症患者40例,就首诊的症状、体征及四诊情况,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对证型和典型症状进行归纳,并对用药特点进行分析。得出的结果是1肾阳亏虚10例(占25%),肾阴亏虚6例(占15%),痰湿内阻3例(占7.5%),肝气郁滞3例(占7.5%),瘀滞胞宫7例(占17.5%),肾阴亏虚兼症痰湿内阻1例(占2.5%),肾阴亏虚兼症肝气郁滞2例(占5%),肾阳亏虚兼症肝气郁滞1例(占2.5%),痰湿内阻兼症肝气郁滞1例(占2.5%),肾阴亏虚兼症瘀滞胞宫2例(占5%),肝气郁滞兼症瘀滞胞宫2例(占5%),肾阳亏虚兼症肝气郁滞兼症瘀滞胞宫1例(占2.5%);2典型症状以腰酸背痛,小腹冷痛为主,其次是咽干口渴,月经血块较多,舌象瘀斑瘀点较多,五心烦热,经前乳房胀痛,烦躁,再次是胸闷口腻,带下量多,大便溏结不调;3经40例不孕症患者的疗效验证,马教授用药合理,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刘政芳 《环球中医药》2012,5(5):329-331
目的探讨肝功能衰竭中医证素特征,以便于对肝功能衰竭进行更有效的中医药干预。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对300例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肝功能衰竭病位在肝胆,主要病及脾胃,中医证素总体分布湿热为多见,其次为血瘀、气滞、气虚、湿阻、阴虚、阳虚、寒湿、痰浊等。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以湿热、亡阴、亡阳为多;亚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以湿热、痰浊、气滞为多;慢加急性(亚急性)肝功能衰竭以湿热、血瘀、气虚为多;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以血瘀、气虚、阴虚、湿阻为多。结论急性及亚急性肝功能衰竭以多以实证为主,慢加急性(亚急性)肝功能衰竭及慢性肝功能衰竭为虚实夹杂。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西药促排卵治疗效果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临床确诊为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80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所有患者予以克罗米芬促排卵治疗,连续5 d,并对治疗后的排卵及妊娠结局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各证型组患者治疗后排卵率及妊娠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肾阳亏虚型(85.00%,20.00%)、肾阴亏虚型(78.57%,14.29%)、痰湿内阻型(75.00%,12.50%)、肝气郁滞型(50.00%,11.11%)和瘀滞胞宫型(75.00%,8.33%),其中排卵率肾阳亏虚型、肾阴亏虚型优于痰湿内阻型、瘀滞胞宫型以及肝气郁滞型(P〈0.05)。结论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医各个证型的排卵率及妊娠率不同,提示各个证型患者生殖内分泌或代谢异常程度有所差异,对西药促排卵的效果也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中医药干预糖尿病肾病(DN)早期患者证素演变规律.方法 收集早期DN患者1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8例和对照组74例,治疗组予中药辨证论治,对照组予厄贝沙坦片150mg口服,每日1次.两组患者均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3个疗程.分别于入组时、治疗后4周、8周、12周共4个时点收集患者证候学资料,进行辨证及证素的提炼,对两组患者气虚、阴虚、阳虚、血虚、血瘀、痰湿、湿浊证素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对变化趋势进行二次曲线拟合,绘制各证素演变趋势图.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气虚、阴虚、阳虚、血虚、血瘀、痰湿、湿浊证素都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P<0.05);两组间气虚证素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不同(P<0.05);阴虚、阳虚、血虚、血瘀、痰湿、湿浊证素组间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气虚证素积分曲线下降斜率大,对照组曲线斜率小,说明治疗组的气虚证素改善速度大于对照组. 结论 中药组方和厄贝沙坦对DN证素都有改善作用,中药组方对早期DN气虚证素的疗效好于厄贝沙坦.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类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高血压病的中医证类分布规律,了解痰瘀互结、毒损心络证类在高血压患者中的权重,并分析各相关发病因素与证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5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痰瘀互结、毒损心络证类在高血压发病中居首位(44.6%),其次为肾阴亏虚证类(8.6%),瘀血阻络证类(7.2%),气血亏虚证类(5.8%),风痰上扰证类(4.4%),阴虚血瘀证类(3.8%),气虚血瘀证类(3.4%),阳虚血瘀证类(2.4%),阳虚痰瘀证类(2.4%),气阴亏虚证类(2.2%),肾阳不足证类(2.0%),阴亏痰瘀证类(1.8%),肝郁痰瘀证类(1.6%),肝阳上亢证类(1.6%),气虚痰瘀证类(1.2%)和阴阳两虚证类(0.4%)。同时,除痰瘀互结、毒损心络证类外,男性更易患肾阴不足证类,女性更易患瘀血阻络证类和气血亏虚证类;中青年患者肾阴不足证类患病率明显高于老年患者;病程延长则患瘀血阻络证类和肾阳不足证类的机率增加;超重者患痰瘀互结、毒损心络证类的整体机率增加;高脂血症者患痰瘀互结、毒损心络证类,风痰上扰证类和肝阳上亢证类的机率明显增加。结论痰瘀互结、毒损心络证类为高血压病的主要多发证类;不同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腰围、腰臀比、饮酒、吸烟、病程、血压控制情况与中医的证类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范琳燕 《新中医》2020,52(2):169-172
目的:研究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体质与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5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自制的中医证候调查问卷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相关标准进行调查并进行体质分类,统计中医体质类型、证型的分布情况以及不同年龄段(50~60岁,61~70岁,71~80岁)、不同病程(<5年,5~8年,>8年)患者的体质类型分布情况,并分析体质与证型的相关性。结果:中医体质类型分为阳虚质、平和质、血瘀质、气虚质、痰湿质、气郁质、湿热质、阴虚质和特禀质9种。其中,阴虚质所占比例最高(28.7%),气郁质和特禀质这两种体质类型所占比例最低(0.9%)。不同年龄段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70岁患者中,阴虚质所占比例最高,71~80岁患者中,阳虚质所占比例最高。不同病程的中医体质类型构成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阴虚质中,病程短于5年的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其他两组病程;血瘀质和阳虚质中,病程长于8年的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其他两组病程。中医辨证分型中气血亏虚证较多,共199例,占36.2%;其次是肝肾阴虚证,共141例,占25.6%;肾阳虚证124例,占22.5%;气滞血瘀证74例,占13.5%;其余分型12例,占2.2%。气虚质和气血亏虚证呈正相关(P<0.05),阳虚质与肾阳虚证呈正相关(P<0.05),血瘀质与气滞血瘀证呈正相关(P<0.05),阴虚质与肝肾阴虚证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前期的患者以阴虚质所占比例最大,后期患者则多为血瘀质和阳虚质。根据规律,在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时,可以因人制宜,以“治未病”作为指导思想,根据“虚者补之”,针对患者的体质分型与中医辨证分型,予以滋阴补肾、温阳活血、填精益髓等日常饮食建议及治疗,进而降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