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石建明  李牡丹  杨鹏  陈兴银  彭昌琴  刘鑫  关萍 《中草药》2018,49(13):3122-3126
目的对贵州不同产地粗毛淫羊藿样品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分析。方法利用Pop Gene 32软件及NTsys2.10e软件分析贵州5个不同产地粗毛淫羊藿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并根据UPGMA法,构建亲缘关系树状图。结果从1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3条多态性稳定、条带清晰的引物,结果表明,共扩增出211个位点,从物种水平上看,共有205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百分率(PPB)为97.16%,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455 7,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_e)为0.297 3,有效等位基因数(N_e)为1.490 2,5个居群间总的遗传多样性(H_t)为0.297 3,而居群内的遗传多样性(H_s)为0.207 5,表明粗毛淫羊藿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种群内的遗传分化大于种群间。利用UPGMA法构建的居群遗传距离聚类树,表明,5个居群被分为2支,其中来自安顺、花溪、高坡的3个居群聚在一支,来自龙里和雷山的2个居群共同聚为一支。结论 ISSR分子标记技术可以用于贵州不同产地的粗毛淫羊藿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  相似文献   

2.
淫羊藿药典品种显微鉴别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对<中国药典>2005年版收载的5个品种淫羊藿: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箭叶淫羊藿E.sagittatum、柔毛淫羊藿E.pubescens、巫山淫羊藿E.wushanense和朝鲜淫羊藿E.koreanum的显微特征展开研究,为其鉴定提供新的依据.方法:每个淫羊藿药典品种选取3至多个样本,观察叶片的显微特征,总结种内较稳定的特征以供鉴别.结果及结论:叶背面非腺毛形态、上表皮细胞波状深度及栅表比,可作为5种药材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药典种柔毛淫羊藿四川主产区不同产地种质资源的质量特征,为其种质筛选与资源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对统一花期采样的9个居群,采用HPLC法,基于4种主要活性成分,即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和淫羊藿苷(合称为淫羊藿多苷,ABCI)进行含量测定和数据分析。结果:从4种成分的相对含量来看,6个居群以淫羊藿苷含量最高。从淫羊藿苷含量来看,7个居群达到药典的标准,仅四川通江县和四川渔溪镇的居群未达标。主要生态因子与各成分含量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朝藿定A、朝藿定B、淫羊藿苷含量和ABCI总量与经度呈显著负相关,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含量和ABCI总量与纬度呈显著负相关。4种成分含量与海拔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柔毛淫羊藿四川主产区种质整体质量优异,多以淫羊藿苷含量最为丰富。可作为资源开发利用及淫羊藿种植的优异种质。  相似文献   

4.
五种淫羊藿粉末的显微鉴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舒抒  陈俊华  钟国跃 《中药材》2003,26(11):781-783
淫羊藿类药材品种较多 ,均为小檗科植物 ,中外分类学家已鉴定的品种约十多种 ,都是较常用的壮阳药 ,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的功效。在原植物的形态方面 ,本类药材多以叶片的形态为定种依据 ,各类文献已有较详细的报道 ,但各种淫羊藿的粉末显微特征还未见报道。本文报道宝兴淫羊藿、巫山淫羊藿、川鄂淫羊藿、粗毛淫羊藿、柔毛淫羊藿的粉末显微鉴别。1 宝兴淫羊藿本品为小檗科植物宝兴淫羊藿Epimediumda vidiFranch 的干燥全草 ,或仅用地上部份。1 1 地上部分 粉末呈棕绿色。气微 ,味微苦而后涩。主要显微特征 :非腺毛由 3~ 6~ 8…  相似文献   

5.
淫羊藿属9种淫羊藿叶中朝藿定C和淫羊藿苷量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娟平  王忠东  孙文基 《中草药》2007,38(4):613-614
淫羊藿属Epimedium L.药用植物,在我国有29种,产于川陕者14种,具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中国药典》作为淫羊藿药材的有5种,分别为淫羊藿、朝鲜淫羊藿、箭叶淫羊藿、巫山淫羊藿和柔毛淫羊藿,笔者在进行淫羊藿成分系统分离研究的基础上,对采集的川陕豫产9种习惯人药的淫羊藿品种,将其叶中的主要成分朝藿定C和淫羊藿苷的量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大部分品种朝藿定C量大于淫羊藿苷。  相似文献   

6.
徐艳琴  许瑛  石慧君  胡生福  葛菲 《中草药》2014,45(22):3343-3350
对箭叶淫羊藿复合体的分类问题进行梳理,并对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形态性状的整理和归纳表明,淫羊藿属至少有10个类群与箭叶淫羊藿关系密切,类群间界限模糊不清,形态性状在类群间存在过渡和交集,其分类依据可能只是整体形态变异数集中的某一子集,不足以成立新变种或新种。将贵州淫羊藿处理为箭叶淫羊藿异名,普定淫羊藿降为箭叶淫羊藿光叶变种。毡毛淫羊藿、龙头虎毡毛淫羊藿、剑河淫羊藿、多花淫羊藿、裂叶淫羊藿和靖州淫羊藿作为天平山淫羊藿异名。箭叶淫羊藿复合体的分类最终追溯到箭叶淫羊藿与天平山淫羊藿的关系,两类群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花序类型,是狭而直圆锥花序(箭叶淫羊藿)还是聚伞状/铺散型圆锥花序(天平山淫羊藿),及由此导致小花数量和大小上的差异。但天平山淫羊藿多个关键分类性状与箭叶淫羊藿叶存在重叠,其分类处理仍需进一步讨论,有待进一步野外居群的系统观测和深入细致研究。缺乏全面的野外调查和形态性状统计,对各类群性状变异幅度、变异式样和分类价值研究不够及对物种概念和划分标准理解的差异是造成其分类学上难以处理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李冬雪  杜守颖 《河北中医》2011,33(4):587-588,596
淫羊藿为小檗科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淫羊藿、箭叶淫羊藿、柔毛淫羊藿、朝鲜淫羊藿、巫山淫羊藿等同属多种植物的干燥地上部分。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中药淫羊藿主要种类评述   总被引:43,自引:13,他引:43  
目的 :评述中药淫羊藿的主要资源种类 ,提出淫羊藿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分类学研究 ,资源调查 ,黄酮类成分质量评价。结果 :总结出中药淫羊藿资源分布量大的有 7个种 ,按分布区的面积依次分别是箭叶淫羊藿Epimediumsagittatum ,淫羊藿E .brevicornu ,粗毛淫羊藿E .acuminatum ,朝鲜淫羊藿E .koreanum ,柔毛淫羊藿E .pubescens,黔岭淫羊藿E .leptorrhizum和巫山淫羊藿E .wushanense,并给出它们的具体分布区和淫羊藿苷类成分含量情况 ,还提出另外药用较多的 8个种 ,给出 15种的药材形态分种检索表。结论 :依据中药淫羊藿主要种类分布特点、资源量和种类混杂情况 ,建议将全国分为 4个产区 (或收购区 ) ,按重要性分区分别是东北区 ,仅有朝鲜淫羊藿一种 ,质量最好 ;西北华北区 ,主要是淫羊藿 ,成分含量比较稳定 ;华东华南区 ,主要为箭叶淫羊藿 ,但种内质量差异很大 ;西南区 ,在贵州省 ,主流品种为粗毛淫羊藿 ,其次为黔岭淫羊藿 ,再其次为巫山淫羊藿 ,黔岭淫羊藿不可药用 ,在四川省 ,主流品种为粗毛淫羊藿和柔毛淫羊藿 ,该地区产量大 ,但品种复杂 ,应注意形态鉴别。建议将粗毛淫羊藿收入《中国药典》。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四川地区淫羊藿属植物优质种质资源,为大规模引种驯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紫外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HPLC测定淫羊藿苷的含量。结果总黄酮含量测定中,淫羊藿苷质量浓度在0.002~0.016 mg·ml-1范围内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63%,RSD为1.61%;淫羊藿苷含量测定中,淫羊藿苷进样质量在0.2~1.6μg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4),平均回收率为101.56%,RSD为1.03%。结论雅安市上里镇、都江堰市青城山、都江堰市和北川羌族自治县的柔毛淫羊藿、雅安市宝兴县的无距淫羊藿、雅安市天全县的天全淫羊藿、巴中市南江县的巫山淫羊藿和雅安市汉源县的强茎淫羊藿均可入药,其中柔毛淫羊藿与巫山淫羊藿适宜大规模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湖北省淫羊藿属植物资源种质分布,进而系统评价其药材质量,以期扩大药源,达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标本、专著及花期深入野外调查,对湖北省淫羊藿属植物种类进行整理。并对调查到的物种进行花期居群采样,基于朝藿定A,B,C及淫羊藿苷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各类文献和标本记载湖北省共分布淫羊藿属植物24种1变种,但由于该属类群处理更新较为频繁,且狭域分布种极易受生境影响,野外调查仅采集到11种。基于4种活性成分的质量分析表明,箭叶淫羊藿质量最好;直距淫羊藿、长蕊淫羊藿和巫山淫羊藿质量较佳;四川淫羊藿4种成分含量均甚微;黔岭淫羊藿、木鱼坪淫羊藿、竹山淫羊藿、紫距淫羊藿、保靖淫羊藿和短茎淫羊藿则4种成分均未检测到。且箭叶淫羊藿和长蕊淫羊藿不同居群间含量差异较大。结论:由于分类学处理和植物生境的变化,淫羊藿属植物资源信息亟待更新。湖北省淫羊藿属植物种类丰富,尽管大部分非《中国药典》收录种的指标成分含量均较低,但其中直距淫羊藿和长蕊淫羊藿质量较好,其优异居群可作为资源利用的候选种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牻牛儿苗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方法:23个样品进行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SSR)分析,利用NTSYS软件计算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并用UPGMA方法聚类,构建亲缘关系系统图.结果: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4条多态性明显、反应稳定的引物,在23份供试材料DNA中共扩增出185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42条,占76.8%.材料间ISSR标记遗传相似性系数(GS)在0.458 ~0.916.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所有供试材料均可区分开,并聚为6组.结论:分子标记研究结果与牻牛儿苗的地理位置、形态性状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较好地揭示了牻牛儿苗种源间的遗传关系,可为牻牛儿苗资源划分和良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珠子参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薇  刘超  崔九成  宋小妹  梅其炳  岳正刚 《中草药》2014,45(17):2525-2529
目的研究珠子参Panax japonicus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通过聚类分析和主坐标分析,研究3个主要产地珠子参的19个样本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结果 13条ISSR引物扩增出181条带,其中有166条呈现多态性,占91.71%,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0.60~0.83。聚类分析和主坐标分析结果一致,将源于同一地区的珠子参样本聚在一起,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分布规律。结论珠子参样本之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种质间的亲缘关系和地理位置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
李翠翠  胡赛文  夏至 《中草药》2020,51(23):6054-6061
目的 基于ISSR分子标记研究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栽培品种与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比较它们的遗传多样性差异,构建它们之间亲缘关系,为地黄种质资源保护及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地黄栽培品种,野生群体及其近缘种106个样品进行分析,利用POPGEN软件分析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等遗传信息参数,应用NTSYS软件构建亲缘关系UPGMA聚类图。结果 7条引物在所有取样群体中,共检测到85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83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97.65%。地黄栽培品种与野生群体及其近缘种的种群间H值为0.265 9,Shannon’s多样性信息指数(I)为0.412 5。地黄栽培品种的多态性位点26个,PPB为30.59%。河南省地黄野生群体多态性位点71个,PPB为83.53%。ISSR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地黄栽培品种,野生群体及其近缘种共分成7个组。结论 ISSR分子标记揭示地黄野生群体比栽培品种具有更高的遗传多样性,河南分布的野生地黄群体的遗传多性高于其他地区,与其作为栽培地黄的道地产区,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地黄野生群体间亲缘关系与其地理分布格局并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姜武  李亚萍  陈家栋  陶正明 《中草药》2022,53(21):6865-6873
目的 研究黄精Polygonati Rhizoma居群遗传多样性,为黄精药材资源保护和新品种培育提供依据。方法 以4个居群22个种源47份黄精种质资源为材料,选用14条ISSR和11对SRAP分子标记进行多态性检测、遗传多样性比较和聚类分析,揭示黄精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及地理分布特征。结果 ISSR引物和SRAP引物分别扩增出186和142条清晰带数,其中多态性条带数分别为185和140,多态性比率(percentage of polymorphic bands,PPB)分别为99.46%和98.59%;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ISSR和SRAP标记下基因分化系数(Gst)分别为0.279 9和0.231 6,即黄精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种群内,居群间基因流(Nm)分别为1.286 4和1.659 3,遗传相似系数在0.053 3~0.948 1和0.032 8~0.967 7。聚类结果显示,相同黄精药材基原种质聚在一起,ISSR和SRAP标记分别将黄精居群分为5和3大类群,且以ISSR标记的聚类结果更符合实际地域分布。结论 黄精种质遗传多样性丰富,ISSR和SRAP标记可适用于黄精亲缘性鉴定,研究结果可为黄精资源的保护和育种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ISSR的甘肃不同产区栽培当归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田田  晋玲  张裴斯  李应东  杜弢  何子清 《中草药》2015,46(23):3549-3557
目的研究甘肃不同产区栽培当归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甘肃省41个居群的栽培当归样本进行分析,利用Popgene 32软件分析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等遗传信息参数,应用Ntsys软件构建亲缘关系UPGMA聚类图。结果 8条引物共检测到154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19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77.27%。栽培当归居群间的H为0.222 9,Shannon’s多样性信息指数(I)为0.337 4,种群间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683 9,基因流(Nm)为0.2311,遗传距离变化范围0.042 9~0.327 8。结论甘肃栽培当归遗传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较高;居群间遗传多样性水平明显高于居群内;居群间遗传分化程度大,且基本无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16.
川产贝母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开强  吴卫  郑有良  代勇  向丽  廖凯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7):2149-2154
目的:为阐明川产贝母资源间亲缘关系提供更多证据.方法: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川产10个种1变种共19份材料进行分析,采用NTSYS软件计算材料间相似系数,并用UPGMA法构建了系统树.结果:从35个ISSR引物中共筛选出11个多态性明显、反应稳定的引物,在19份供试材料DNA中共扩增出179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63条,占86.8%.材料间ISSR标记遗传相似性系数(GS)在0.569~0.855.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所有供试材料均可区分开,并聚为4组.第1组包括川贝母、甘肃贝母、长腺贝母和短丝贝母,第Ⅱ组由暗紫贝母和浓蜜贝母组成,槽鳞贝母、浙贝母、瓦布贝母和梭砂贝母聚为第Ⅲ组,湖北贝母单独为第Ⅳ组.试验结果还表明,来源于同一地区的多数川产贝母材料可分别聚在一起.结论:ISSR标记适用于川产贝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但药典收载的川贝母药材的4种基原植物种间及其与其他川产贝母属各物种间尚不能仅通过采用ISSR标记技术进行分子鉴定.此外,ISSR聚类结果同川产贝母资源的地理分布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王晓彤  罗点  陈高  王孝勋  吴思宇  杨丹丹 《中草药》2017,48(19):4051-4056
目的分析不同居群对叶百部Stemona tuberosa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方法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对叶百部的遗传多样性;采用POPGENE32进行亲缘关系分析,NTSYSpc-2.10E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 7条ISSR引物共检测到74个清晰的扩增位点,多态性位点74个,多态性位点百分率100%;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524 4,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314 6,平均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478 6,各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介于0~0.950 2,平均值为0.416 3。结论从分子角度揭示了对叶百部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其居群间亲缘关系与地理环境有一定的相关性,实验结果将为后续对叶百部引种栽培及根用药植物资源的持续利用,特异生物碱的筛选及其运用于化学分类,以及对叶百部道地药材产区的科学选择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吴琦  杨秀伟  邹磊  傅德贤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7):2206-2211
目的:研究芙蓉菊全草中具有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跟踪方法和各种柱色谱技术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纯化;应用各种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对单体化合物进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试验,确定活性成分。结果:芙蓉菊70%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和水溶性部分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从两部分分离鉴定了5,7-二羟基-3′,4′,5′-三甲氧基黄酮 (1),东莨菪素(2),艾菊素,粗毛豚草素(3),5,5′,7-三羟基-3′,4′-二甲氧基黄酮(4),柯伊利素(5),万寿菊黄素-3,6,7-三甲基醚(6),石杉黄素(7),东莨菪苷(8)和槲皮万寿菊素-3,6-二甲醚(9)。其中,化合物2,3,5~7,9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IC50(μmol·L-1)值分别为(34.36±2.06),(146.28±12.44),(246.26±8.73),(74.06±3.83),(42.19±5.25),(136.20±25.73),强于同条件下的阳性对照药阿卡波糖[IC50 =(489.25±38.55)μmol·L-1]。化合物1,4,8和艾菊素的IC50值皆大于1 000 μmol·L-1。结论:化合物5和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3,5~7,9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类型属于竞争性抑制作用,它们可能是芙蓉菊防治糖尿病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李璐  董诚明  朱畇昊  夏伟 《中草药》2019,50(15):3673-3680
目的研究不同居群连翘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连翘25个自然居群的样本进行分析,利用POPGENE32软件分析多态位点百分率(P)、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及Shannon多样性指数(I);居群间遗传一致度采用NTSYSpc-2.1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选出13条ISSR引物,扩增出353条清晰条带,物种水平P为100%,H为0.252 3,I为0.394 0,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331 8,居群间基因流(Nm)为1.007 0,遗传距离0.031 0~0.155 5;NTSYSpc软件进行系统聚类,将25个聚群划分为2大类,7分组;连翘个体间进行聚类分析,195份连翘样品划分为2大类,5分组。结论连翘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但连翘种群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没有相关性,与生态因子和生长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