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脘痛病位主要在胃,与肝脾有密切关系.外感六淫或内伤饮食.均可导致胃府气机壅滞;肝为刚脏,肝气郁结,横逆犯胃亦可致气机郁滞.是故胃脘痛的发生发展,气滞实为其重要病机.该病在治疗上始终以通降为主旨,并根据胃脘痛气滞、血瘀和虚证的三个发展阶段,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创制出胃脘痛证的十八种治法.  相似文献   

2.
<正>胃脘痛是消化科临床最常见的疾病,多见于慢性胃炎、胃溃疡,也见于十二指肠炎症或溃疡、食管炎等。胃脘痛病名最早见于《内经》,古代曾将胃脘痛和心经病变引起的心痛混为一谈,后世医家将胃脘痛和心痛进行了明确的区分。胃为水谷之海,多气多血之腑,病有寒热虚实之分,临证当知常达变,圆机活法,才能效验。笔者略陈管见,将胃脘痛临床治疗概括为八法。  相似文献   

3.
隗合坤 《河北中医》2001,23(10):744-745
巫君玉主任医师 ,江苏无锡人 ,生前系全国首批5 0 0名老中医之一 ,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疑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光明中医函授大学校长。幼读经书 ,文字功底较厚 ,从医带教五十余载 ,授业执师11人 ,熟谙内、外、妇、儿 ,德高医精。笔者幸得左右相随而亲聆教诲 ,十有余载。其临证 ,屡起沉疴 ,大家风范 ;其为师 ,诲人不倦 ,高风亮节 ;其解惑 ,引经据典 ,行云流水。巫师治疗胃脘痛 ,一方一药 ,十分讲究 ,辨证论治 ,丰富多彩 ,扬百家之长而又自成一家。试揭其治疗胃脘痛思路方法之大要 ,与同道共享。1 提纲挈领抓气机初临胃脘痛者 ,如海上孤舟…  相似文献   

4.
胃院痛是消化道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病机涉及阴阳、寒热、虚实、气血等诸多因素。但脾胃之寒热、燥湿、虚实、升降之间的平衡至关重要。当肝炎疏泄、横逆犯胃、影响脾胃运化功能,使脾胃气机失调,不通则痛。所以治法应以疏、和、补、运为先.冀其脾胃气机和畅,通则不痛。由是而知,气滞实为其重要机理之一。笔者经过多年临床探索,对胃脉瘤证治略有体验,现陈述如下,以就正于同道。1肝郁犯胃宜舒肝安鲁肝与胃,相侮相克,相互制约。脾胃属土,肝胆属木,木旺乘上,必病胃痛。《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木郁之发……故民病胃院当心而…  相似文献   

5.
纵观今年内有关胃脘痛辨治的临床报告,可综合为以下五点分而述之:经方新探、新法初探、名老中医经验、临床冶验和中西医合参.  相似文献   

6.
叶柏教授治疗胃脘痛,组方刚柔相济,醇和平正,主张寒温相适,升降并调,营卫兼顾,虚实同理,临床将胃脘痛分为4型论治:中虚气滞证,治宜补气健脾,佐以理气;肝胃不和证,治宜疏肝解郁,和胃止痛;胃阴亏虚证,治宜滋养胃阴;湿热中阻证,治宜清化湿热,理气健脾。  相似文献   

7.
廖志峰主任辨治胃脘痛经验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志峰主任医师临证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对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有独到的见解。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获益匪浅,现将老师治疗胃脘痛经验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8.
叶柏教授治疗胃脘痛,组方刚柔相济,醇和平正,主张寒温相适,升降并调,营卫兼顾,虚实同理,临床将胃脘痛分为 4 型论治:中虚气滞证,治宜补气健脾,佐以理气;肝胃不和证,治宜疏肝解郁,和胃止痛;胃阴亏虚证,治宜滋养胃阴;湿热中阻证,治宜清化湿热,理气健脾.  相似文献   

9.
10.
胃脘痛辨治一得赵胜权浙江省绍兴市中医医院(312000)胃脘痛,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等疾病。一般的教课书上对本病的辨治分型较细,如常分为寒邪犯胃、饮食停滞、肝气犯胃、肝胃郁热、胃阴不足、脾胃虚寒、瘀血停滞等。但临床接...  相似文献   

11.
导师吴生元教授,秉承家学,从事医学教育和临床医疗四十余载,认为阳虚发热的治疗以温阳散寒、交通心肾,扶正驱邪为主,其方法独到,现介绍如下。1脾肾两虚为病机关键阳虚发热属内伤发热范畴,内伤发热的病因与劳倦、饮食、情志、瘀血、湿热诸因素有关,病程迁延缠绵,脏腑阴阳气血失调,不易治愈。所谓阳虚发热,系因多种原因造成阳气不足,或寒证日久伤阳,或误用、过用寒凉,造成人体阳气的损耗,阳虚则易生寒,肾阳虚衰,阴寒内盛,阳气虚不能固守于内,阴寒盛而遏阳于外而表现为发热,《景岳全书·火证》说:“阳虚者,亦能发热,此以元阳败竭,火不归原也”…  相似文献   

12.
章文庚辨治胃脘痛举验王延根(江苏省东台市中医院224200)关键词胃脘痛,中医药治疗,辩证论治章文庚老中医年逾7旬,业医50载,曾在南京中医学院执教,后归故里江苏泰县,学验俱丰,尤以治脾胃病见长,对仲景、东垣、天士之学术深有研究,治疗胃院痛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13.
小儿胃脘痛辨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宏  张亚荣 《四川中医》1997,15(4):9-10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儿胃院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之势,笔者在临证时审征求因,辨证施药,将其分为湿热蕴结、寒凝气滞、胃阴不足三型进行治疗,常收显效,现将临床点滴经验举之,以供同道参考。1.湿热蕴结清利消导湿热蕴结于中焦,扰乱胃腑是引起小儿胃院痛常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慢性胃炎、胃溃疡等均属中医学胃脘痛范畴,病程冗长,冬春季节易复发,临床表现颇多易变,一方1法,以临不变.季节与人体的病理变化是互相有关的,季节、时辰、辨治、归纳十法,对症用之方能收到疗效.  相似文献   

15.
徐学义教授为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擅长对脾胃病的辨治诊疗。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现从"首要审辨虚实""次当厘清脏腑""治疗重在调理气机"等方面总结徐老对于胃脘痛的辨治思路;并结合具体病案,针对不同的证型,概括徐老"散寒温胃,行气止痛";"调气和胃,泄肝清中";"疏血活络,理气安痛";"益气补脾,寒热平调";"滋养胃阴,补而兼行"的治胃病五法。  相似文献   

16.
胃脘痛临床极为常见,笔者依据古人"中焦为衡,非平不安"为理论根据,按照先辨虚实,次辨寒热的方法,以虚实为纲、寒热为目的思路进行辨证施治,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胃脘痛辨治经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振盛 《中医杂志》1992,33(4):19-20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以上腹部近剑突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常兼有纳差、嗳气、呃逆、腹胀、呕恶,甚至呕血、黑便等症状。多见于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疡、胃下  相似文献   

18.
葛惠男教授秉承吴门医派学术思想,胃脘痛临床常用以下5法治疗:益气活血法、疏肝和胃法、清热和胃法、滋养胃阴法、芳香化浊法,分别采用益气活血方、疏肝和胃方、清热和胃方、滋养胃阴方、化湿理气方化裁治之。附验案5则。  相似文献   

19.
本文总结了段富津教授治疗胃脘痛的辨治经验,提出了诊病要每病细参,寻因为主;辨证应分虚实、辨寒热,明气血;治病以疗气血为首,以通为顺;并注重病中、病后调护。  相似文献   

20.
本人在临床诊治中体会到 ,胃脘痛的辨证治疗 ,首先须辨明虚实。治疗上胃宜降则和 ,“降”是胃的生理功能特征 ,而“滞”是胃的病理特点 ,所以治疗胃脘痛要着眼于一个“通”字 ,“通则不痛”,胃实者宜导滞祛邪 ,胃虚者宜补虚行滞 ,灵活运用 ,方可收效。以下是本人辨治胃脘痛的一点体会。1 肝胃郁热本证以胃脘灼痛 ,嘈杂呕吐泛酸 ,口干苦喜饮 ,大便干结 ,小便色黄 ,舌红苔黄 ,脉弦数为主症。治宜降逆通便 ,疏肝和胃。方用生大黄、吴茱萸、制香附、延胡索、广木香、乌贼骨、煅瓦楞子、浙贝、川朴、砂仁、白豆蔻、青皮、陈皮、半夏、炒枳实。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