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笔者多年来以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多种疾病,疗效满意,现举例报道如下。 1经行发痉 张某,女,38岁,工人,2005年9月28日就诊。自述:自2001年5月以来,每次月经来潮,即颈项强痛,频频发作,甚则角弓反张,四肢痉挛抽搐,时作时止。曾服镇肝熄风之剂罔效。检查:四肢无僵硬,颈肩腰背无压痛。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患者平素体虚,经期尤甚。证属血虚不能濡养筋脉,形成血虚生风。以小柴胡汤加减治之。处方:柴胡15g,党参20g,葛根30g,白芍30g,天花粉10g,生姜10g,大枣6枚。上方共服12剂,告愈,随访至今无恙。  相似文献   

2.
《湖南中医杂志》2014,(7):130-130
组成:藿香3g,厚朴6g,枳实6g,猪苓15g,茯苓皮15g,大黄6g。制法:用水1000mL,除大黄外,余药先煮30min纳大黄,微火更煮5min,去药渣。用法:以上为1日量,分3次饭前温服。功用:行气化湿,轻下热结。主治:少腹硬满、大便不通,伴有脘痞、呕恶、舌苔垢腻黄、脉濡。  相似文献   

3.
逍遥散为明代医家薛己创制的名方,治“肝脾血虚,或潮热晡热,或自汗、盗汗,或头痛目涩,或心悸不宁,或小腹重坠,水道涩痛,或肿痛出脓内热作渴等证”。笔者运用本方治疗各科疑难杂证,疗效显著,现举例如下。前列腺肥大患者,男,65岁,2008年6月初诊。自诉尿频尿少6个月,严重时需导尿治疗。B超示前列腺肥大。患者心烦少食,四肢乏力,少腹胀痛,小便点滴难出,口苦不干,舌红苔白,脉沉细。虑其患病日久,肝郁气滞,肝脾两虚。处方:白芍30g,当归10g,茯苓15g,白术15g,柴胡10g,牡丹皮15g,栀子10g,地龙10g,牛膝20g,路路通20g。5剂后显效,续服5剂,诸证悉除。经前乳房胀痛患者,女,32岁  相似文献   

4.
顽固性自汗     
<正> 马某,女,68岁。1981年10月15日就诊。患者自七个月前患感冒表证除后,即周身自汗不止。经用中药益气固表,滋阴收敛及西药等无效,近三个月来卧床不起,但饮食尚可。证见气弱懒言,有时烦躁不宁,口渴欲饮,周身汗出如洗,颜面少华,舌质淡苔黄厚,脉洪大。脉症合参,证属热结阳明,大汗伤津,选用白虎加人参汤: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粳米10克,甘草(炙)6克,人参10克。水煎二次温服。服药三剂,诸症大减。原方继服九剂,汗止病愈。按病者自汗长达七个多月之久,医者多以虚治之。然细观脉症,导致汗出的根本病机乃属热结阳明,热淫于内,迫津外出,故汗出不止,口渴欲  相似文献   

5.
吴锦发 《辽宁中医杂志》1995,22(12):538-538
瘀热证治略论吴锦发福建省厦门中山医院中医科(厦门361000)热或毒与血瘀互见、搏结之证,即为瘀热,瘀毒证。如《伤寒论》:“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仁承气汤。”所述即下焦蓄血,热结血瘀之证治。此症临床常可见到,但...  相似文献   

6.
1 经行腹痛 李某,女,32岁,1999年10月29日初诊.半年前因经期涉水,遂每逢经期则少腹疼痛.适值经期,少腹冷痛,月经量少,色暗有血块,血块排出后疼痛减轻,伴两胁胀满不舒,嗳气,心烦不宁,自觉少腹有气上冲胸膈,泛恶欲吐,不思饮食,舌质暗淡苔白腻,脉弦细.属寒湿之邪凝滞胞宫,血脉淤阻,肝脉寒,失于条达,挟冲脉之气上逆所致.治宜散寒去湿,化淤通络,平冲降逆.方用当归四逆汤加减.当归、桂枝、白术各30g,白芍、细辛各15g炙甘草10g,通草6g.每日1剂,水煎后早晚分服.服4剂后,腹痛消失,胁胀逆气消除而病愈.  相似文献   

7.
赖祥林 《新中医》2000,32(4):53-53
1月经不调 龙某,女,23岁,1994年8月6日初诊。月经不调半年余。缘由恼怒后发病,每月经期提前10多天,量多色红,伴乳房胀痛,口苦口干,小便短黄,大便不畅,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有力。证属肝经郁热,治以疏肝解郁,泄热调经,拟八味逍遥散加减。处方:牡丹皮、栀子、白芍、白术、柴胡各9g,茯苓、香附各 12g,当归、甘草各 6g,益母草 30g,每天 1剂,水煎分3次温服。服7剂,乳房胀痛减轻,口干苦等症消失,小便变清,守方加素馨花9g,又服8剂,次月月经已复常,续服逍遥九,每次2丸,每天2-3次,连服…  相似文献   

8.
1病案举例例1:王某,男,56岁,于2012年2月就诊。患慢性前列腺炎已6年,曾用多种抗菌素及中药活血化瘀、清热利湿之剂效果不显。头晕,失眠,多梦,健忘,精神抑郁,形瘦神疲,面色萎黄,气短懒言,四肢酸楚,食欲减退,早泄滑精,少腹会阴处坠痛,睾丸胀痛,不能久坐或久走,腰骶部酸痛,大便溏泄,排尿无力,尿流变细,淋漓不尽。舌苔灰滑,脉沉迟细无力。证属中气不足,脾肾阳虚。治以补中升阳,温肾化浊。药用补中益气汤加味,黄芪30g,白术15g,陈皮6g,炙升麻6g,炙柴胡6g,红参15g,当归10g,炙甘草10g,干姜10g,大枣  相似文献   

9.
1 产后虚脱蔚某,女,26岁。于1982年3月26日就诊,分娩时出血较多,产后2周恶露始净,突然大汗淋漓,四肢厥冷,手足心反热,心慌,气短,腰膝冷痛,少腹坠痛,面色晦暗,舌淡无苔,脉虚大而软。此为气虚阳脱而阴竭之证。治宜益气、回阳、复阴。予上等人参12g(先煎15分钟),炮附子10g,麦冬15g,五味子10g,牡蛎30g,炒枣仁30g,炮姜3g,炙甘草10g,大枣10枚。水煎服,日2剂,昼夜频服。2剂后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10.
介绍白长川教授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经验。从毒热辨析,因毒生热,毒热炽盛则粪毒、痰毒、瘀毒等诸毒内生,内外之毒相合,相兼为因,发为休克。因毒热壅盛,故病势急重多变,易生痉、厥、神昏之证,引发休克重症或危重症。分二期辨治感染性休克,即休克前期和休克期。休克前期毒热内扰、胃肠腑实、热耗营血、脉道涩滞、络脉瘀滞并存,毒热、粪毒、痰毒、瘀毒、药毒等诸毒混杂,清法、透法、泄法、扭转截断法等多法并治,减缓毒热之病势,防止休克的发生,促使疾病向愈;休克期急则治其标,治以回阳救逆、益气复脉为主。  相似文献   

11.
温病中出现痉症多属急症、重症,纵观现代温病学专著及《中医内科》对温病痉症之论述,多论及热盛风动、阴虚生风二证,主张以凉肝熄风、滋阴熄风两法为治。而对于肺经风热、阳明热炽、肠腑燥实、热入营血,以及湿热人络、邪陷阻络诸痉症,则略而不详。结合张德超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将本人对温病痉症证治的认识略论于后,以期有补于温病痉症辨治内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经方验案4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其人如狂案朱某 ,女 ,40岁 ,1 997年 1 1月 1 8日诊。近来日晡头晕 ,坐立不安 ,烦躁如狂 ,记忆力减退。经询 ,月事 2个月未潮 ,少腹微满 ,二便如常。其脉略涩 ,舌边尖红 ,苔黄。诊为太阳蓄血证。拟桃核承气汤 :桃仁1 5 g,桂枝 1 0 g,大黄 8g,芒硝 5 g(冲 ) ,炙甘草 3g。 3剂 ,日 1剂 ,水煎 ,空腹温服。药后泻下溏黑便 ,诸症随之而解。按 :太阳蓄血证 ,《伤寒论》1 0 6条云 :“太阳病不解 ,热结膀胱 ,其人如狂……外解已 ,但少腹急结者 ,乃可攻之 ,宜桃核承气汤。”其辨证眼目为“其人如狂 ,少腹急结”。其病机是邪热随经传入下焦 ,与血搏…  相似文献   

13.
甘遂半夏场是《金匮要略》中治疗结胸证的方剂,临证运用较少。余在临床中治疗一患者因误治而成结胸者,选用该方治疗,效如浮鼓,现报道如下。赵某,男,39岁,1998年9月16日初诊。平素好饮冷水,四肢关节常感到酸痛,偶自利数日,疑为虚寒,给服补脾益肠丸,遂泄利后重,心下痞满。某医谓其食积热滞,给服山楂、神曲、枳实、厚朴消导之品,未见好转。又与大黄泻心场治之症状加剧。刻诊:少腹至心下痞满胀痛,拒按,心中懊浓,起卧不安,大便秘结,口渴,按之心下痛,舌燥苦黄,脉寸浮关沉。视其脉症,如伤寒论中之结胸证,遂予大馅胸场泄…  相似文献   

14.
柴胡桂枝汤出于《伤寒杂病论》,是治疗少阳兼太阳表证的方剂。我运用该方加减, 治疗诸痛证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肠痈(急性阑尾炎) 吴某某,女,44岁,农民。顺昌县石溪村人。于1992年6月3日初诊。近3日来,发热,恶寒,少腹痞痛,按之即痛,右腿喜卷缩,伴呕吐。曾经在村诊所肌肉注射庆大霉素治疗后发热有减,但余证依旧。现症:发热恶寒,少腹痞痛,按之即痛,右腿喜卷缩,小便自调,舌苔黄,舌质红,脉弦。证属邪热瘀阻,三焦不畅。诊为:肠痈(急性阑尾炎)。治以清热散结,宣通三焦。方药:柴胡20g,黄芩10g,半夏10g,桂枝8g.白芍10g,生姜3片,  相似文献   

15.
笔者自2005年以来,宗《内经》"木郁达之"之旨,运用加味逍遥散治疗各种产后病症,均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彰显了中医之"异病同治"原则,现报道验案如下. 1 病案举隅 1.1产后大便难 王某,女,28岁,2009年3月10日初诊.1月前顺产一男婴,产后一直大便干燥,数日不解,解时艰涩难下,烦躁,失眠,少腹坠胀不适,饮食如常.舌偏红,苔薄白,脉细弦.自述平素精神忧郁,胸闷易怒,月经先后不定,量时多时少,综合脉症,针对产后体虚津亏的特点,诊为产后便秘,证属于肝郁血虚,治拟养血舒肝,滑肠通便,黑逍遥散加昧.处方:柴胡10g,当归30g,白芍10g,白术10g,茯苓10g,枳壳15g,熟地黄15g,何首乌30g,生姜、大枣引.服药4剂之后,失眠、心烦、五心烦热均好转.继服6剂之后,睡眠正常.  相似文献   

16.
<正>梅核气是指以咽中似有梅核阻塞,咳之不出,咽之不下,时发时止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多因情志不遂、肝气郁滞、痰气互结、停聚于咽喉所致。梅核气与现代医学的咽异感症、咽癔症、癔球、咽部神经症相类似。早在医圣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中即有相关的记载,如“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相似文献   

17.
1产后汗证李某,女,26岁,工人。于1996年11月26日住院行剖腹产术,术后5日,全身汗出湿衣,头晕心悸,眠差,口干欲饮,舌质淡红,苔白,脉细数。辨证为气血两虚,阳不敛阴。治宜益气、补血、敛汗。补中益气汤加减:炙黄芪20g,白术10g,党参12g,当归15g,柴胡9g,甘草6g,白芍15g,川芎10g,生地、熟地各15g,麻黄根12g,大枣6枚,水煎服。3剂药后汗出大减,原方继服3剂,汗出止,他症亦除。按汗出之因,有气虚、阴虚、湿热之别,自汗多为气虚,此患者虽为自汗,但发于产后,又见阴血不足之脉证,故应以气血治疗,以补中益气汤加减,以…  相似文献   

18.
逍遥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甘草、当归、茯苓、芍药、白术、柴胡、生姜、薄荷组成 ,具有疏肝解郁 ,养血健脾功效。笔者用此方治疗多种月经病 ,均获良效 ,现报道如下。1 月经先期 李某 ,女 ,35岁 ,2 0 0 1年 10月初诊。因工作压力过重 ,月经提前而至 3个周期 ,量多 ,色紫红。伴行经前少腹胀痛 ,胸闷 ,乳房胀痛 ,烦躁易怒 ,口苦咽干 ,舌红 ,苔黄 ,脉弦数。诊断 :月经先期 (肝郁血热 )。治以清肝解郁调经。方用逍遥散加减 :当归、白芍各 2 0 g,柴胡、丹皮、炒栀子各 10 g,薄荷 3g,甘草 5 g,白术 15 g。每日 1剂 ,水煎服。行经前 3天…  相似文献   

19.
闭经治验     
王某,女,28岁。1985年2月13日来院初诊。行经期间因与爱人发生纠纷,随即停经,3年不见来潮。并伴有胸胁胀痛,烦躁易怒,小腹硬满,大便燥结。舌红边有瘀斑,苔黄燥,脉沉弦。证系肝郁化热,瘀热结于少腹所致。治宜  相似文献   

20.
陆某 ,女 ,4 0岁。 1994年夏初诊。自述胸闷绵绵 ,时轻时重 ,咽中似有物哽 ,咯之不出 ,咽之不下 ,每遇情志抑郁而加重。小便清 ,大便偏软。曾四处求医 ,罔效。切其脉虚弱而软 ,观其舌质红嫩微有齿痕、苔薄白。是证乃大气夙虚 ,而屡用辛香行气之品则使宗气更伤 ,气虚而痰生 ,聚而不化 ,是以斯症缠绵难愈。治当大补宗气 ,举元化痰 ,仿举元煎立方。处方 :炙黄芪 3 0 g,白术、桔梗各 10 g,炙甘草 5g,升麻 3 g。药服 3剂 ,而诸症霍然。是证之郁与众不同 ,初必脾气虚与肝气郁并存 ,然医者重其胸闷 ,喉间如有物哽之肝郁 ,而未见其舌嫩、脉虚弱之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