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糖尿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属中医学"消渴病"范畴,至今仍被视为一种难以根治的"终生疾患"。中医认为消渴病的基本病机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以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本病的治疗大法,故临床多从阴虚燥热论治,而对辛香行散之品在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未予足够重视。在此以中医理论及古今医家临证心得为依据,从消渴病基本病机入手,对辛味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独特作用略作探究,从而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发病率高达50%~80%[1],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也是糖尿病足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归入中医“血痹、麻木、痿证”等范畴,近年来逐渐规范病名为“消渴病痹病”.消渴病痹病属消渴病迁延而来,与消渴病的病机理论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主要表现为四肢末端的麻木、疼痛、烧灼感、袜套样感觉等感觉异常,是病发溃疡、消渴病脱疽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消渴病痹病是消渴病的常见变证之一,临床症状多样,病势缠绵,复发率高,  相似文献   

3.
在奇經八脉中,督脉是一条重要的經脉。它起源于胞中,出会阴,随脊柱直上到頸項部,由风府进入脑部,再上巔頂,沿额下行至鼻柱,貫穿身体背部的中行,手三阳經和足三阳經都会于本脉,所以它是阳脉之海,总督着一身的阳气。督脉的病变,有时出现脑病的症状,所以章太炎认为它是“中枢神經”,实陈上督脉的功能是超过这种范围,难于用现代医学的定名来概括的。督脉主要的功能是調节和振奋全身的阳气,从而維持人身脏器組織的正常机能活动。供  相似文献   

4.
神經衰弱一症,据现代医学类多认为是大脑皮质功能暂时性失調、兴奋(活动)、抑制(如睡觉)不能平衡所引起的疾患。其症状极为錯綜复杂,广泛呈现于神經系、消化系、循环系以及性机能方面,临床主要表现为身体和精神的疲憊,郁悶、恐惧、对事物淡漠,經常訴头暈重痛、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心悸、失眠多梦等等。导致本病的原因,不外由于长期脑力思想活动、忧伤、憤怒、謀虑过度等精神刺戟和躯体疾病方面所引起的高級神經活动过度紧张的結果。在祖国医学文献中虽无神經衰弱这一名詞,但早已有类似本病症状的描写,如《灵枢·海論》說:“脑  相似文献   

5.
从脾虚论治老年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霞 《陕西中医》2004,25(11):1052-1054
老年糖尿病多属于 2型糖尿病 ,在中医属“消渴病”范畴。关于消渴病的中医病机 ,历来偏重于“阴虚燥热”,且以上、中、下三焦分病位 ,故有上、中、下三消。近世从临床及理论研究发现“气阴两虚”是消渴病的主要病机 ,而且瘀血伴随着糖尿病的始终 ,脾虚在消渴病的发病及发展中渐受到重视 ,笔者在诊治糖尿病的临床实践中发现 ,脾虚是糖尿病发生发展的极其重要病机 ,尤其是老年糖尿病 ,因而在临床提倡从脾虚辨治老年糖尿病 ,收到较好疗效 ,试述如下。1 历代关于脾虚致消渴的论述 消渴之名始见于《内经》,《素问·奇病论篇》:“此肥美之所发也…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全身微血管病变的肾脏表现,病理诊断名称为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如何防治*N已成为医学工作者的重要课题。近年来,中医药对DN在临床、基础等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现概述如下。三中医病名探讨赵氏等’‘’认为,糖尿病肾病在祖国医学中,既属消渴病,又属肾病,定为“消渴病肾病”较为合理:①该病名提示DN病位主要在肾,病程中始终贯穿着肾元受损的病机;③该病名提示临床治疗中除应针对消渴病外,始终应重视护‘答培元;③该病名可概括DN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经分期辨证可较好地阐明进展过程中出现的纷繁…  相似文献   

7.
张莉 《内蒙古中医药》2009,28(24):92-93
糖尿病为中医消渴病范畴,而并发症是消渴病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也是消渴病致病致死的主要原因.消渴病的并发症较多,常见的有胸痹、中风、眩晕、痹病等.中医药辩证治疗消渴病并发症具有一定的优势,综合归纳了常见的并发症基本辩证分型和选方用药,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消渴病是临床常见疾病,与西医的糖尿病基本吻合,临床以烦渴多饮、多食、多尿、疲乏消瘦即"三多一少"症状。目前本病病因西医研究它是由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而引起的一种疾患[1],实践症明,降糖药物疗效不佳的前提下,采用中医滋阴润燥生津法治疗消渴病,可使患者病症有很大程度改善,疗效明显,笔者就滋阴润燥生津法在治疗消渴病中的应用作一理性探讨,抛砖引玉,供同道斧正。1消渴的根本病机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从临床症状上来看,和中医所称的消渴病极相类似;当然治渴病不等于糖尿病,而糖尿病在中医則屬之消渴,可无異議。祖国医学,在“內經”里已有消渴的記載(公元二世紀左右。历代关于病消渴的人物記载也很多,早如汉代就有司馬相如病渴的記述(公元二世紀中叶),因此,可以說我国发现和認識本病,远較世界各国为早。对本病之治疗,历代也有所发展。我們为了研究中医、中藥对本病的認識和疗效,选为中、西医合作的病种之一,曾試治八例,初步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归属于中医"消渴""痹病"范畴,是消渴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赵继福教授通过对消渴病病变进展的深入研究,指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多发生于消渴病虚损阶段,并根据临床症状与病因病机特点,提出以益气温阳通络法治疗本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