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心肌梗死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致心肌坏死.临床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和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常可发生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相似文献   

2.
心肌梗死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致心肌坏死。临床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和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常可发生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目前,在全球每年1700万死于心血管疾病者中,有一半以上死于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3.
王雅云  王雅虹 《中国中医急症》2005,14(11):1128-1128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时,剧烈疼痛和呼吸困难使患者产生恐惧、濒死感,看到医务人员紧张抢救工作,将产生不安、焦虑等情绪,这些将加重患者病情,不利疾病的恢复.因此,对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一系列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因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导致心肌坏死,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因AMI发病与诸多因素有关: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血脂症、肥胖、情绪紧张等.通过对AMI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AMI的发生、发展、治疗、预后,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缩短病程,提高生活质量.笔者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现患者的病死率除与患者的病情、就诊时间及治疗措施等因素有关,还与患者的情绪、紧张程度、知识缺乏、生活护理不当等因素直接相关.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指导,对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5.
盛春生  段莉 《光明中医》2004,19(4):26-27
急性心肌梗死(AM1)是由于冠状血管病变,心肌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引起心脏坏死。如并发心脏骤停死亡率极高。临床发现与劳累,情绪激动,生活护理不当,知识缺乏,是否及时就医等因素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对加强心肌梗死病人的健康教育是提高治愈率,预防并发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和减少AM1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临床资料2 0 0 0年1月~2 0 0 3年9月,我科共收治心肌梗死病人88例,均符合Aml的诊断标准。男66例,女2 2例,年龄3 9~78岁。好转66例,治愈2 0例,死亡2例。平均住院日为18 5天,对88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急性期和恢复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健康…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最好防治方法是用有效的措施控制或消除各种危险因素,护理人员应当使患者及家属认识并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或积极控制相关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来减少或消除危险因素。AMI恢复期健康教育是临床护理中应着重加强的部分。笔者选择AMI恢复期患者及其家属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目前AMI恢复期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开展状况,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临床发现急性心肌梗死(心梗)患者的病死率与患者的情绪紧张、就诊是否及时、知识缺乏、生活护理不当等有直接关系。因此加强对心梗患者健康指导对提高治愈率、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健康教育已逐渐列为医院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健康教育的效应正日益扩大,住院病人已逐渐认识到健康教育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心肌梗死是临床上较为常见,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之一,是指因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心肌酶增高,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相似文献   

10.
临床中发现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病死率与患者的情绪紧张与否、就诊是否及时、知识缺乏程度、生活护理质量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加强对AMI患者的健康指导对提高治愈率、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溶栓疗法结合血塞通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溶栓与非溶栓疗法合并血塞通治疗老年性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对48例老年AMI以溶栓治疗7天后,有27例用塞通治疗;62例非溶栓治疗7天后,有33例合用血塞通治疗,均为14-17天。结果:合用血塞通治疗包括溶栓和非溶栓病例,住院期心肌再梗死率(8%)低于非血塞通治疗的病例(24%)(P<0.05);AMI后心绞痛伴ST-T缺血性改变发生率,血塞通治疗为13%,非血塞通治疗为36%(P<0.01)。血塞通治疗后血黏度和C反应蛋白下降明显。提示老年AMI患者无论溶栓与否,合并应用血塞通可减少住院期心肌再梗死率和AMI后心绞痛伴ST-T缺血性改变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医院健康教育档案的管理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促进了健康教育档案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呈现出针对性强、形式多样化和信息化等新的时代特点.理顺管理机制,完善管理制度,健全岗位职责,实施电子健康教育档案是当前健康教育档案管理的基础.健康教育档案的开发和利用,体现在健康科普宣传、医院医教研工作和市场开拓服务中,提高了健康教育档案的价值,推动了健康教育档案科学管理和信息利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将PCI和中医治疗相结合,探讨其对受损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AMI急性期且有PCI适应症的患者63例,随机分为中医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予西医治疗,中医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观察PCI术中TMP分级、PCI前后心肌受损标记物及PCI术后心电图变化,治疗前后血浆BNP浓度变化。结果:中医组PCI术中达到TMP2级、3级,PCI术后出现∑STR≥50%以及T波倒置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术后CK-MB、cTnT浓度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或<0.01),术后30天,中医组血浆BNP浓度显著下降(P<0.05)。结论:根据PCI前后中医病机变化,在PCI基础上配合中医治疗能够更好地改善AMI患者的心肌再灌注,促进心肌血液循环,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起到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脑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病理诊断及检测意义。方法:随机抽取患者46例作为临床分析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时设立体检健康22例作为对照组,根据不同时间段的脑钠肽测量值,来分析其脑钠肽变化数值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意义,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6例患者中,30例患者经过医院积极治疗后好转,12例患者在治疗期间有病情加重的现象,但后因治疗及时而转为加速好转,2例患者于入院当天因救治无效而死亡。两组脑钠肽浓度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实验对比分析发现血清脑钠肽对于患者的病情发展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血清脑钠肽随着患者的病情变化而变化,患者血清脑钠肽的浓度下降证明患者的病情好转,反之若血清脑钠肽的浓度升高,则证明患者的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的方法。[方法]32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伟康Esprit、PB-840型呼吸机予以机械通气。分别采用口鼻面罩(24例)、紧急经口气管插管(8例)机械通气治疗。选择压力支持 呼气末正压(PSV PEEP)、同步间歇指令 压力支持(SIMV PSV)、压力控制(PCV)等通气模式。[结果]全部患者在实施机械通气2h后肺部啰音明显减少或消失?玻?后复查血气分析,结果显示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有效纠正心衰平均4h。有4例患者终因心源性休克不能纠正而死亡。[结论]结果表明,使用机械通气治疗能够迅速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导致的症状,改善肺顺应性,纠正通气/血流比值,避免重要脏器的不可逆损害,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使用口鼻面罩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PPV)方式经面罩辅助通气方式还具有并发症少、撤机方便的优点。是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及心电图QT离散度(QT Dispersiond,QTd)的影响。方法:将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在常规溶栓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与治疗后7 d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心电图QTd变化。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7.10%,对照组有效率为64.5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4 h和7 d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后QTd间期均有下降,组内每两个时刻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4 h及7 d后心电图QTd间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可明显减少AMI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缩短QTd间期,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证候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探寻AMI的中医证候规律。方法通过对10年来我国AMI中医证候学研究方面文献资料的回顾性总结,重点对中医证候研究、辨证治疗研究、基本方治疗研究等三个方面加以分析。结果AMI最常见中医证型依次是心血瘀阻、痰浊阻滞、气滞血瘀、气虚血瘀、心气虚、气阴两虚。目前存在问题是缺少统一分型标准、实验设计不规范等。结论尚需进行大规格、多中心的流行病学调查,开展对AMI中医证候规范的研究,进行科学规范大样本的临床实验。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中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有效性作出较客观的评估。方法:①以(中文标题:心肌梗塞or心肌梗死)and(全部检索条目:中医or中药or中西医结合)的检索式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1978年1月~2004年11月);②进行二次筛选并进行Jadad评分,筛选和评价过程由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意见不同者通过讨论解决;③Meta分析,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 man 4.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篇文献进入Meta分析,总病例数为738例。Meta分析显示与常规西药相比,加用中药干预对AMI患者病死率的影响没有统计学差异(P=0.24,RR为0.78[0.52,1.18]),临床总有效率(P=0.17)和心律失常发生率(P=0.07)也没有差异,RR分别为1.27[0.90,1.81]和0.78[0.60,1.02],但中药干预组再梗率、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分别为0.007和0.01),RR分别为0.41[0.21,0.78]和0.55[0.34,0.87],治疗后左室EF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1),WMD为4.85[2.63,7.08]。结论:与单纯西药相比,加用中药对减少再梗和心力衰竭、提高左室EF射血分数有益,而病死率、心律失常发生率和临床总有效率两组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仅以本项Meta分析为基础,对于中药治疗AMI的疗效目前尚不能得出最终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寻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节气与虚实证型的关系。方法收集2003年2月4日(立春)-2008年2月3日(立春)笔者所在医院AMI病例资料,将发病节气化为角度坐标进行圆形分布统计,分析A-MI虚实证的发病节气特点。结果 430例AMI患者中实证多发于小雪、大雪、小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等节气,主要集中于冬春两季,发病节气高峰点为立春时节。虚证多发于大暑、小雪、大雪、小寒、大寒等节气,主要集中于冬季,不存在特定高峰点。结论 AMI虚实证型的发病节气存在集中趋势,在AMI的二级预防上应注重辨证防治,同时,在上述节气时段应加大AMI的防治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观察及全面有效的护理.方法:对32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加强基础护理、身心护理、溶栓护理、并发症护理及卫生宣教和出院指导等工作措施.结果:好转30例,死亡2例.结论:急性心机梗死病人除早期规范溶栓治疗外,加强临床观察及全面有效的护理,可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减少并发症.对减轻病人及家属的身心压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