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阳气贯穿在《伤寒论》始终。阳气贵在流通,阳郁就是阳气郁滞失宣,不能畅达,失去鼓舞、温煦、抵御、气化作用。若实邪阻滞,或为寒凝,或为热壅,或为湿遏,或为痰阻,或为血瘀,皆可使阳气郁滞,失于温煦,而出现阳郁之证。枢者,气之枢纽也,少阳少阴枢机不利,阳气亦可郁遏;血虚失载亦可致阳郁。  相似文献   

2.
甘遂半夏汤见于《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篇。主治“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之饮邪久居心下,留饮欲去而不能尽除之证。经云:“色鲜明者,有留饮”;“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掌大”。此饮邪留着于内,水饮上泛于面,则见面目浮肿,色泽鲜明;留饮内积于心下,其俞在背,阳气为饮邪所阻,难于展布,则见背部寒冷犹如掌大。即尤氏《金匮要略心典》所云:“背寒冷如掌大者,饮留之处,阳气所不入也”。故而,笔者认为本方主证,应在原文基础上增入面色鲜明、背部寒冷如掌大  相似文献   

3.
[答]《素问·调经论篇》有“阳虚则外寒”其经文之意是因寒邪袭表,卫阳郁遏,不能温煦肌表,寒邪独留体表而产生寒慄之症。此“寒”并非虚寒,乃卫阳郁遏之表症。与“阳虚则寒”的虚寒证不同,此为阳气不足,失其温煦所致。“阳虚内寒”应为“阳虚生内寒”即指全身阳气不足,而产生的里虚寒证。“内”应作“里”讲。  相似文献   

4.
通阳法在针灸临床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瑞 《中医杂志》2002,43(9):665-667
在中医理论中,阳气在人体起着主导作用,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阳气具有卫护机体,温煦体表,润泽肤腠等作用,从而实现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若气血郁滞,经络闭阻,寒邪侵袭,情志郁结,所愿不遂等皆可使经气郁滞而阳气不能宣通于外、从而导致诸多临床病症。通阳法是指患者的阳气失于温通,经络气血阻滞而出现的一系列阳气闭郁的症状,可通过温通阳气的方法得以  相似文献   

5.
笔者有幸跟师全国名老中医、风湿病专家朱良春教授学习 ,获益匪浅 ,兹将朱老治疗痹证的经验总结如下。1 益肾壮督以治本 ,蠲痹通络以治标朱老认为顽痹的发生、发展与肝肾、督脉的关系至为密切。经云“肾为水火之脏 ,督统一身之阳”,顽痹的发生与卫阳空疏 ,屏障失固 ,病邪乘虚而入有关 ,而“卫出下焦”,故肾督亏虚乃本病的关键。又“肾主骨、肝主筋”,筋骨既赖肝肾精血的充养 ,又赖肾督阳气的温煦 ,若肝肾精亏 ,肾督阳虚 ,不能充养、温煦筋骨 ,则使筋挛骨弱 ,邪留不去 ,痰浊瘀血逐渐形成 ,终使关节变形 ,活动受限 ,而成顽痹。因此益肾壮督乃…  相似文献   

6.
少阴病危重证概有三类,即难治证、不治证、死证。一、难治证《伤寒论》第294条(以下省略《伤寒论》,只注条文号)曰:“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者,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少明病,但厥,无汗”,因于阳气衰微,既不能温煦四肢而为暖,复不能蒸腾化气而作汗,治当扶阳消阴而严禁发汗,即使外兼表证,也只能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之类温经解表。今却“强发”少阴阳虚之汗,不仅阳气更伤,而且营血  相似文献   

7.
1.中医将人体阳气虚衰,温煦气化功能减退,寒从内生或阴寒之邪弥漫的病理状态称为“寒从中生”。  相似文献   

8.
试论恶寒与畏寒——兼与六版《中医诊断学》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医学文献和全国统编《中医诊断学》教材等,对“恶寒”与“畏寒”的混淆与区别进行了分析、探讨,并结合临床表现进行了论述,认为“恶寒”与“畏寒”不但临床表现不同,而且两者产生机理亦截然不同,前者是由于外感病邪郁遏阳分,卫阳之气不能外达致恶寒;后者是因阳气虚损,温煦肌表无力而畏寒。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医杂志》2015,(10):1880-1882
中医学认为"阳虚则外寒",人体阳气不足,卫阳不固,就不能温煦肌肉来抵御外来风寒湿邪的侵袭,体质偏阳虚之人,也就是阳虚体质者就会容易受到风寒湿邪的侵袭,引起风寒湿邪阻滞经络血脉,气血凝滞,从而容易发为痹症。  相似文献   

10.
<正>"阴阳之要,阳密乃固"出于《素问·生气通天论》,是指阴阳相合的关键在于阳气严密,卫外就能坚固,病邪不易侵入。重点阐述了人身之阳气在人体中的重要性。《素问·生气通天论》又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更重点突出论述了阳气在人体内所起的重要作用,它比喻人体之中的阳气,由于天空中的太阳给大地以光明,温煦万物生长。文中还说"阳因上而卫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