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BTX-A注射唾液腺改善脑卒中流涎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住院的30例脑卒中后流涎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12周,治疗组在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基础上予超声引导下100U BTX-A双侧腮腺和颌下腺分别注射35U及15U。采用流涎频率评分、教师流涎分级法(TDS)、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法中关于流涎的分级标准于BTX-A治疗前、治疗12周后评估各组患者的流涎程度。结果 BTX-A注射唾液腺12周后,治疗组的流涎频率评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P<0.05);治疗组TDS评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P<0.05);治疗组Frenchay流涎评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常规吞咽训练配合BTX-A注射唾液腺明显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流涎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及副作用少,对改善患者形象及生活自信建立帮助巨大,值得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深刺廉泉、翳风为主配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常规针刺基础上深刺廉泉、翳风穴,每日1次,每次30min,并配合康复吞咽训练,每日2次,每次20min;对照组予以单纯康复吞咽训练,两组均配合脑卒中常规治疗。6天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连续3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进行VFSS(电视荧光吞咽检查)吞咽困难评价量表和洼田饮水试验评定,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愈所需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F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洼田饮水试验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痊愈率分别为70.0%(21/30)和43.3%(13/30),总有效率分别为86.7%(26/30)和66.7%(20/30),组间治愈率与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临床治愈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深刺廉泉、翳风穴为主配合康复吞咽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项丛刺疗法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及针刺风池穴的即刻效应。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接受吞咽功能训练,每日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项丛刺疗法,穴取风池、天柱、完骨、廉泉、旁廉泉、金津、玉液,每日1次,并于金津、玉液点刺放血,每周2次。两组均每次治疗30min,1周为一疗程,治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以及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评分,采用吞咽超声诊断仪及表面肌电图(s EMG)观察针刺风池穴即刻对吞咽相关肌肉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SS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VFS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针刺风池穴即刻可提高患者颏下肌群、舌骨下肌群振幅(P0.05),减少颏舌骨肌运动时间、增大颏舌骨肌位移(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项丛刺疗法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针刺风池穴即刻可影响吞咽相关肌肉,提高肌肉振幅并减少吞咽时间。  相似文献   

4.
王冬 《陕西中医》2019,(3):398-401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穴位按摩及吞咽协调训练联合应用在小儿脑性瘫痪(脑瘫)流涎症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脑瘫流涎症诊断标准的60例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独实施中药贴敷及吞咽协调训练法进行治疗;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针灸加穴位按摩治疗。记录两组TDS分级、可进行面部精细活动、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分级情况;对比两组治疗前后Gesell发育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0.00%,两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及试验组患儿TDS分级均得到明显改善,Gesell粗运动、精细运动、语言、社会适应性及个人社交能力方面明显提高(P<0.05);且与对照组比,试验组TDS分级改善情况更明显,可进行唇部活动、舌头活动、咀嚼动作、吞咽动作及自主进食者例数明显增加,Gesell 5个方面发育改善更为明显(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对两种治疗方案安全耐受性分级间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针灸、穴位按摩及吞咽协调训练联合治疗小儿脑瘫性流涎症疗效较确切,可有效控制患儿流涎症状,改善患儿面部肌群运动功能,提高患儿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舌针联合廉泉穴点穴治疗脑性瘫痪合并流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舌针联合廉泉穴点穴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在治疗前后对所有入选患儿进行教师流涎分级法(TDS)测定评定流涎程度,并对治疗前后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3.3%,治疗组有效率为93.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流涎症状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针联合点穴治疗脑瘫合并流涎具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揿针联合口部运动疗法与单纯口部运动疗法治疗小儿脑瘫流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瘫流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予揿针(取颊车、地仓、舌三针等,每次留针24 h)联合口部运动疗法,对照组仅予口部运动疗法,揿针每周治疗3次,口部运动疗法每周治疗5次,4周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4、8、12周后教师流涎(TDS)分级、流涎严重程度评级、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及吞咽障碍调查评分,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8周后及两组患儿治疗12周后TDS分级、流涎严重程度评级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12周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8、12周后口腔期吞咽障碍调查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25/30),高于对照组的53.3%(16/30,P<0.05)。结论:揿针联合口部运动疗法可改善脑瘫患儿的流涎症状和吞咽功能,疗效优于单纯口部运动疗法,且起效更早。  相似文献   

7.
张雪丹 《河南中医》2014,(12):2345-2346
目的:观察芳香化湿法治疗脑卒中后流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后伴流涎患者2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14例和对照组106例。观察组采用芳香化湿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脑复康片、维生素和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9%,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芳香化湿法治疗脑卒中后流涎,能全面改善流涎症状和吞咽功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析"环枕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吞咽训练及吞咽治疗仪治疗,观察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给予"环枕针法"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愈率为13.16%、总有效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6%、84.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配合环枕针法治疗比常规吞咽训练及吞咽治疗仪治疗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悬吊训练联合头针丛刺长留针间断行针法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营养脑神经、改善脑循环、调整血压血糖等脑卒中常规基础治疗及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配合悬吊训练和头针丛刺长留针间断行针法,于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采用下肢Fugle-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下肢F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下肢FM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24.03±4.65 vs 19.73±4.02,P0.05)。结论:悬吊训练联合头针丛刺长留针间断行针法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在口腔功能训练的基础上,采用远近配穴针刺法联合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治疗小儿脑瘫流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伴有流涎的脑瘫患儿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给予口腔功能训练(30 min/次)、NMES治疗(20 min/次);观察组在口腔功能训练NMES治疗后给予针刺治疗,主穴取百会、四神聪、语言一区、地仓、颊车、合谷、足三里等,头皮针留针1 h,体针留针30 min,教师流涎分级法(TDS)评定分级为Ⅴ级者,金津、玉液两穴点刺出血。以上各项治疗两组均每天1次,每周治疗5次,30 d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治疗前后对患儿进行TDS分级评定、安全性评价、吞咽障碍评估及Gesell发育量表评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DS分级疗效总有效率为83.9%(52/62),优于对照组的58.1%(36/62,P0.05);观察组吞咽疗效总有效率为88.7%(55/62),优于对照组的69.4%(43/62,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唇舌运动、咀嚼动作和吞咽功能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Gesell发育量表中的适应性、语言行为及个人社交方面评分明显提高(均P0.05),对照组患儿治疗后语言行为发育量表评分较治疗前亦明显提高(P0.05),但观察组患儿治疗后适应性、语言行为及个人社交发育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过程中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结论:远近配穴针刺法联合NMES治疗小儿脑瘫流涎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独使用NMES的治疗效果,其在提高患儿行为认知能力的同时,可增强患儿口唇、舌、咽部等肌肉的感觉及运动的协调性,从而明显改善患儿的流涎症状及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