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6 毫秒
1.
参附汤出自《正体类要》,由人参、附子两味药组成,有益气、回阳、固脱之功,主治阳气暴脱证。在临床中,对一些内科常见急危重病,我们在应用现代医学抢救治疗的同时,辨证给予参附汤加味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根据我们的临床体会,就参附汤在内科危重病救治中的应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参附注射液为纯中药制剂,其组方来源于参附汤,由人参、附子提取物制成,具有回阳救逆,益气固脱之功效。中药药理学研究表明,参附注射液能够增强心肌收缩力,明显加大心肌细胞的搏动频率和幅度,增加心输出量。近年来参附注射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心力衰竭(HF),收到良好治疗效果,现将国内有关参附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参附注射液由中医经典方参附汤(由人参、附子组成)研制而成,具有大补元气、回阳固脱功效,已于临床广泛应用.为进一步评估其疗效,我院和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00年10月至2001年10月观察了本药治疗心阳虚衰型心悸证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徐丹  范颖 《中医药学刊》2010,(5):1062-1063
通过对参附汤方源的考证,以及对参附汤方中参、附药量配比衍化历史的分析总结,旨在挖掘历代医家应用参、附配伍治疗疾病的关联与潜在规律,阐释人参与附子配伍的内涵,为中医临床合理应用参附汤和参、附配比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参附汤考辨     
参附汤始见于《圣济总录》,但临床常用参附注射液根据药物组成和功用来讲却来源于《济生续方》。历代参附汤虽方名相同但组成各异,方中均在以人参、附子为主药的基础之上进行加减变化,其中人参、附子的用量比也十分值得考究;虽主治病症不尽相同,但均以脾肾阳虚为主,直至现代临床常用"参附注射液"专治阳气不足之真阳虚脱证。历代医家更是对药量加减、药味配伍及功能主治不断进行着改变,对后世继续发掘创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参附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研究概况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参附注射液组方源于参附汤,由人参、附子提取物制成,有回阳救逆、益气固脱之功,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心力衰竭(HF)的治疗,收效良好。现就有关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参附汤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亚娣 《陕西中医》2002,23(10):936-936
参附汤载于《校注妇人良方》,由人参、附子组成。方中人参甘温力宏 ,用之大补脾胃元气 ,以固后天 ;附子大辛大热 ,用之温补元阳 ,大补先天。二药相须 ,具有上助心阳 ,下补肾命 ,中补脾土的作用 ,为抢救重危之良方。参附汤主治元气大亏 ,阳气暴脱 ,出现手足厥逆、汗出、呼吸微弱、脉微等症。本人在学习先贤经验的基础上 ,使用参附汤加味治疗中晚期引产术后大出血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中获效 ,现将临床应用介绍于下。   1 晚期妊娠引产出血休克 仵某 ,40岁。2 0 0 1年 5月 1 0日行晚期妊娠引产 ,当出现规则宫缩后阴道有多量血块涌出 ,产后血…  相似文献   

8.
《中药材》2010,(7)
目的:针对历代文献所记载的参附汤中附子与人参配伍比例不同,应用多指标综合评分法结合正交设计,确立附子与人参的最佳配伍比例,并优选出参附汤最佳制备工艺。方法:以附子总生物碱提取率、人参总皂苷提取率及干浸膏得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比色法进行含量测定,经多指标综合评分法结合正交设计,对附子与人参配伍比例、料液比、提取时间以及提取次数等因素进行优选。结果:附子与人参配伍的最佳比例及最佳制备工艺为:附子与人参的质量比为1∶1.5,料液比为1∶8g/mL,煎煮3次,每次2.5h。附子总生物碱提取率、人参总皂苷提取率及干浸膏得率依次为0.215%、3.43%、26.09%。  相似文献   

9.
附子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铮 《北京中医》1998,17(5):52-53
附子临床又称为淡附片、炮附子,具有回阳救逆、补阳益火、振奋心阳、散寒通痹、温中止痛、助阳解表等功效,临床应用广泛。《本草纲目》说附子:“治三阴伤寒,阴毒寒疝、中寒中风、痰厥气厥,柔痉癫痫、小儿慢惊、风湿麻痹、肿满脚气、头风、肾厥头痛、暴泻脱阳、久痢脾...  相似文献   

10.
<正>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严重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DN治疗措施主要包括控制血糖、控制血压、下调血脂、降低蛋白尿等,尚不能完全防止DN发生发展[1]。中医药治疗DN对其预后有重要意义。参附注射液源自参附汤,由人参、附子提取物配伍组成,具有回阳救脱之功。应用参附注射液治疗DN临床广泛报道,但目前没有系统评价对参附注射液治疗  相似文献   

11.
介绍牟重临老师对《伤寒论》六经病中使用人参的临床见解。牟重临老师认为,伤寒病情较重,如迭用攻邪未效,需考虑用人参扶正祛邪,尤其见虚脱先兆,须当机立断用人参。伤寒用人参益气救阴,托邪防变,随病证不同而组方使用。如太阳病用人参益气解表,少阳病用人参扶正托邪,阳明病经证使用人参为益气除热,阳明病腑证用人参为扶虚通腑,太阴病用人参健脾和中,少阴病用人参益气固脱,厥阴病用人参救逆止利。  相似文献   

12.
郑素心 《天津中医药》2004,21(6):520-521
补中益气汤由黄芪、灸甘草、人参、白术、当归、升麻、柴胡组成,源于李东垣之《脾胃论》。李东垣通过对补中益气汤化裁加减,将其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思想。综述补中益气汤在内科胃下垂、慢性肝炎、血尿、高血压、喘息性支气管炎、神经性耳鸣及美尼尔氏综合征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补气温阳通脉法治疗胸痹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闻锐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2):160-161
探讨以补气温阳通脉法治疗胸痹的机理及方法。首先分析了胸痹的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多实少,虚实并见,法当标本兼顾,并以振奋阳气为主,达到使血行瘀散、阴寒自消的目的。治疗当以补气温阳、温通心脉、标本同治为法。临床运用时,当随证加减,如:益气为主,温阳为辅;益气温阳,宣痹通络;益气温阳固脱;益气养阴,安神宁心;益气温阳,活血通腑;益气温阳,活血利湿。可收益气生血、气旺血行、脉通化瘀及振奋阳气而使阴闭自消之功。  相似文献   

14.
"真武汤"为《伤寒论》名方,临床广泛运用于阳虚所致的眩晕、心悸、心衰等病症,特别是在心脑血管疾病中更具突出疗效,但仍需把握好该方的方义及药物的配伍,对于疗效的提高尤为重要。阳气亏虚,则或发冷,或眩晕,或心悸,或脑鸣,以温阳之法治之。真武汤专为阳虚水泛而设,可使清窍得以温通,水湿得以温散,筋脉得以温养。  相似文献   

15.
为什么治疗恶性肿瘤寒凉药不可多用,其原因有二,一是恶性肿瘤的发病及发展中、或在手术后、放化疗、介入等方法治疗后,会产生气血津液大量的亏损,甚至逐渐形成阳虚。二是患者素体阳虚或感受寒邪的入侵而造成恶性肿瘤。总结了该病虚寒者多,实热者少,正虚邪实者多,单独邪实者少,所以治疗该病是扶正祛邪者多,单独泻实者少,可以看到,伤气、伤阳的寒凉药即不可多用了。文中分别列有温阳兼解毒法、温阳兼化痰法、温阳兼化瘀法、温阳兼软坚散结法的不同应用,其中列举了四种方法中的最佳常用药物,最后以温阳法治疗胃癌手术后,中阳损伤的实际案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和关联分析等方法,寻找古方中使用珍稀中药人参的用药特点与配伍规律,以验证并拓宽其临床应用。方法:从中医方剂数据中筛选出用量及功效明确、组成含有人参的方剂2 420首。通过Apriori算法及聚类分析对方剂进行数据挖掘。结果:Apriori关联分析得出,人参-甘草,人参-白术,人参-当归,是最常用的二联用药。人参-白术、甘草,人参-白芍、当归,当归-白芍、人参,是最常用的三联用药。小剂量人参与甘草、白术配伍,大剂量人参与甘草配伍;通过聚类提取出4个因子,提取出的方剂分别具有止痛、温补肾阳、降逆止呕、补气行血的功效。结论:人参用量不宜过大,与人参配伍的中药以调和人参药性、治疗脾胃虚寒、温肾散寒止痛4个方面的作用为主,为临床使用与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与实验思路。  相似文献   

17.
王中琳教授辨证论治中风病,擅长使用药对,如人参配玉竹,黄芪配黄柏,菊花配芡实。临证中此三组药对灵活运用,多有奇效。  相似文献   

18.
李凯  李秘 《河南中医》2020,40(2):163-166
根据六经是基于脏腑经络的理论,肝脏为厥阴的脏腑基础,厥阴病病机为:病至厥阴,体阴(肝血)亏损,引起用阳(肝阳)的不足,而用阳的亏虚,又引起体阴的病变。厥阴病阳虚的特点为:体阴不足,用阳不及致肝经虚寒,阳气不通。而厥阴阴虚主要涉及肝脏,临床表现为肝筋及经络失于濡养的肝系症状,使用乌梅、当归、白芍等入肝养血之品养肝柔肝,补养肝体。厥阴病体阴不足,用阳不及,阳气不能疏泄,故郁而化热,厥阴病之热的来源可总结为:体阴不足→用阳亏虚→阳气疏泄不及→郁而化热,热像并非厥阴病必见症状,如果无郁而化热之证,只需补肝体,助肝用。《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提纲证中所提到的脾胃症状病机为厥阴肝木之气不能疏泄,引起脾土运化不及,故出现不能运化津液的"消渴",不能运化水谷的"饥而不欲食",用黄芩、黄连清解肝经郁热,干姜、人参补中焦虚寒。  相似文献   

19.
生脉散始见于金代医家张元素的《医学启源》,由人参片、麦冬、五味子组成,方中人参为君药,大补元气,益肺生津止渴;臣药麦冬甘寒养阴、清热生津、且润肺止咳,人参片、麦冬相伍,其益气之功显著。佐以五味子之酸收、敛阴止汗,配人参则补固正气,伍麦冬则收敛阴津,是治疗气阴两虚的经典方。随着现代医家的深入研究,发现生脉散不仅对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而且对消化系统疾病、免疫系统与造血系统、休克的治疗中也有着良好的效果。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生活饮食不规律等问题日益严重,导致心血管疾病、老年痴呆、脑梗塞、糖尿病、肝功能障碍等疾病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且有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因此,笔者在查阅大量国内文献的基础上,分别阐述生脉散及其加减方对以上疾病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旨在揭示该方对以上疾病作用靶点及作用机制,为更好的治疗以上疾病及拓宽该方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此外,为其他经典名方的研究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20.
基于复杂网络等方法的十九畏人参-五灵脂同方配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十九畏中人参-五灵脂同方配伍应用特点以及古今配伍的差异,整理1949—2016年现代文献中人参-五灵脂同方配伍的应用,运用无尺度复杂网络等数据挖掘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并与历代人参-五灵脂同方方剂对照。结果表明十九畏中人参-五灵脂这一组药物不是绝对的配伍禁忌。1949—2016年人参-五灵脂同方应用报道中人参-五灵脂同方主要应用于治疗气虚血瘀证的恶性肿瘤、冠心病等;方中常配伍益气补血、活血止痛功效的药物,复杂网络关系显示与人参-五灵脂联系最为密切的药物为甘草、当归、黄芪、蒲黄、丹参,其次是白芍、白术、桃仁、茯苓等,外围还有红花、三七、香附、柴胡等;核心药对为人参-甘草、五灵脂-甘草、人参-当归、五灵脂-当归、人参-黄芪、五灵脂-黄芪等,人参-五灵脂-甘草,人参-五灵脂-当归,人参-五灵脂-黄芪,人参-五灵脂-蒲黄等药组支持度较高。古今人参-五灵脂同方方剂中的主要药物配伍存在差异,现代方剂中频繁使用三七、蒲黄、丹参、黄芪等,古代应用较少,古今比较显示现代更为注重配伍活血益气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