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纳米中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纳米科学技术(Nano ST)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诞生并正在崛起的新科技,其基本涵义是在纳米尺寸(10-9~10-7m)范围内认识和改造自然,通过直接操作和安排原子、分子,创制新物质。纳米科技的出现使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延伸到原子、分子水平[1]。中药有着悠久历史,其独特的药效在世界医  相似文献   

2.
纳米中药——中药现代化的新思路之一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介绍了纳米技术的现状及运用纳米技术研究院中药的新思路,阐明了纳米中药的特点,展望了纳米中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纳米技术和纳米中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纵观近几年来国际和国内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研究进展发现:在药物学领域,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在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控制释放系统、提高药物作用的靶向性、建立新的给药途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研究给中药的现代化研究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4.
中药纳米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纳米技术在中药产业的应用研究状况进行概括,主要介绍了纳米技术在中药提取、制剂及包装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并对中药纳米化的优缺点进行了探讨。参考文献19篇。  相似文献   

5.
纳米中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纳米中药”是指运用纳米技术,制造粒径小于100纳米的中药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原药及其复方制剂。“纳米中药”,不仅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6.
纳米中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致远  凌国维 《中草药》2007,38(4):627-629
纳米技术与基因、网络并列为21世纪的三大科技革命。纳米技术为中药新药的研制与开发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途径。由于中药产生的药理效应不能唯一地归功于该药物特有的化学组成,还与药物的物理状态(如颗粒尺寸等)密切相关。综述纳米中药的发展,阐述了纳米中药的概念、特性,介绍纳米中药的制备技术,另外探讨了纳米中药面临的一些问题,展望了纳米中药制剂广泛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纳米中药是纳米技术中药制剂的重要创新成果,纳米制备技术有效解决了传统中药有效成分难溶、中药生物利用度不高的难题。现分析传统中药制剂的发展与局限性,通过对纳米超微化技术、药物纳米载体2个纳米中药制备技术,以及纳米混悬剂、纳米共晶、混悬凝胶剂等纳米中药剂型的介绍,对目前纳米中药制剂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探讨纳米中药制备技术和剂型的优化方向,以期为纳米技术在中药领域的进一步创新提供思路,并为推动中药现代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纳米技术和纳米中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纵观近几年来国际和国内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研究进展发现在药物学领域,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在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控制释放系统、提高药物作用的靶向性、建立新的给药途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研究给中药的现代化研究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9.
纳米中药是指运用纳米技术制造的、粒径小于100nm的中药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原药及其复方制剂,纳米技术是一门在0.1~100nm空间尺度内操纵原子或分子,对材料进行加工,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产品的高新技术,它被认为是“今后10年最可能使人类发生巨大变化的10项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纳米中药的概念,概述了纳米中药的分类、制备、优缺点等,并指出了其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张伟  孙叶芬  金传山  高波  任萃姣  赵宏苏 《中草药》2022,53(22):7221-7233
随着《结束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的公告》发布以及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的陆续出台,中药配方颗粒行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通过对中药配方颗粒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归纳,从政策法规、工艺研究、质量评价研究、化学成分及其药效学研究等方面对中药配方颗粒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对中药配方颗粒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建议,以促进中药配方颗粒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保障我国中药配方颗粒的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药材产地加工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材产地加工是药材生产与品质形成的重要环节,不仅起到去除其非药用部位以净制、终止其生理生活状态以利于干燥等目的,同时通过适宜的加工方法,可促使药用部位中药效物质的最大保留、毒性成分的有效降低、化学成分间的相互转化等物理化学变化。因此,基于传统经验形成的药材产地加工方法赋予了中药材性状、规格、品质、药性等诸多内涵,蕴涵着丰富的科学道理。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经验积累形成了独具特色、内容丰富的加工方法和技术体系,有助于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中药材资源。该文主要对中药材产地加工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整理,总结了中药材产地加工技术在中药现代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姚新生 《中草药》2021,52(17):5115-5119
中国传统医药是世界传统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药复方制剂是传统中医用药治病的主要手段,也是传统中医药文化传承的真正载体。中药复方制剂立足"整体观",体现了多靶点、多环节、整体调节恢复平衡的治疗理念,在多因素复杂性慢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推进中药复方药物的国际化发展,不仅对于人类有效防治疾病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引领中国传统医药产业发展亦具有重大意义。立足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结合传统中医药文化和国际传统药物发展的经验,从药物评价体系、药效物质基础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对中药复方制剂现代化、规范化、国际化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期推动中国传统医药产业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代谢组学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芙岩  杨佳颖  王志刚  李贤煜  陈鹏  杨洪军  郭娜 《中草药》2022,53(14):4512-4526
代谢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医药基础理论的“整体观”具有一致性,通过现代分析技术手段检测生物体系内代谢产物的变化,更准确、直接地反映生物体系的终端和表型信息,揭示中医药治疗复杂疾病的作用机制。将中医药研究与代谢组学方法相互结合是中医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之举,为探求中医药研究新思路和新方法奠定重要基础。通过对近10年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概述代谢组学在中医证候、中药作用机制、中药安全性评价和中药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分析和总结代谢组学在中医药领域中的研究方法,并提出代谢组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思考和展望。  相似文献   

15.
赭曲霉毒素A(OTA)是一类主要由曲霉属和青霉属等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强烈的肾毒性,致畸、致癌、致突变等作用。研究表明OTA不仅广泛污染于食品饲料和农作物中,近年来在香辛料、甘草等中草药中也被证实广泛存在。鉴于OTA的普遍性和危害性,该文分别综述了可视化试纸条、流式微球技术、电化学传感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等技术在OTA快速检测上的应用,预期为实现OTA检测快速化、操作简单化、仪器小型化的高通量检测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衰弱是多因素影响、多系统受累的介于健康和失能的一种中间状态,表现为老年人生理储备下降导致机体易损性增加和抗应激能力减退,是当前老年医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尽管目前现代医学的研究已取得较大的进展,但在诊断、干预等方面均面临着一定的困难。作为一种非特异性的整体状态,中医学对此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认识。文章从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学术特色以及已有的理论、实践出发,针对衰弱的概念、诊断、干预等,提出可从扩大内涵、开放视野、中年振复、动态精准以及丰富手段等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愿景。  相似文献   

17.
希腊历史悠久,是现代西方医学的发祥地。希腊位于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一直是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合作伙伴。对中医药海外发展而言,希腊已成为中医药进入欧洲市场的重要门户。本文通过综合多方资料,阐明希腊医疗现状,并对中医药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为中医药在希腊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作为一种严重危害人身健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其病因、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报道的SLE病例数有所上升 ,这与诊断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关系 ,同时也说明SLE发病率比人们以前所认为的要高。由于其病变常累及多个器官、组织 ,临床表现错综复杂 ,治疗至今仍是世界难题。近年来 ,虽然出现各种干扰免疫应答的生物制剂及细胞因子调节剂 ,基因疗法与干细胞移植等新的治疗方法不断涌现 ,但目前西医仍主要用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配合血浆置换、非甾体类抗炎药等治疗 ,毒副作用明显 ,停药后易产生反跳。据报…  相似文献   

19.
梳理近40年中医药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以下简称"阿联酋")的发展脉络,包括早期医疗队、私人中医诊所和官方研究机构;介绍阿联酋对中医及针灸的立法管理,包括行医资格考试、注册要求等;分析中医药发展现状,包括执业医师及诊所、患者组成、费用及医保覆盖、宣传活动等情况,认为目前中医在当地发展的主要问题有治疗项目有限,医师水平良莠不齐,中药产品注册难度大,非正规按摩院带来的负面影响,建议加强两国科研机构合作交流、组织会议及宣传活动、开展当地常见病研究,促进中医药在阿联酋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中药研究中的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编辑技术是一项对基因组进行精确定点修饰的技术,可对特定DNA片段进行敲除、加入和替换等,从而在基因组水平上进行精确的基因编辑。其技术本质均是利用非同源末端链接途径修复和同源重组修复,联合特异性DNA靶向识别及核酸内切酶完成的DNA序列改变。基因编辑技术在科研、农业、医疗等领域都具有极其广泛的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在疾病基因治疗领域,基因编辑技术在癌症如白血病、遗传性疾病如血友病、地中海贫血、多种肌肉营养障碍症和逆转录病毒相关传染病如艾滋病等疾病的治疗方面取得许多堪称跨时代的佳绩:结合基因编辑技术开展的实验新方法学研究及动物模型的制备工作也在迅猛地发展和完善;世界各地的实验室也已将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预防疟疾、器官移植、生物制药、农业育种改良、灭绝物种复活等多个研究领域。该文就基因编辑技术在上述领域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一些概括和总结。此外还归纳了一些当前针对基因编辑技术存在的争议和思考,并初步探讨了该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