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对王旭高培土泄木法、扶土生金法、崇土利水法、温脾润肠法,培土宁风法、健脾化痰法、健脾化湿法、温脾通下法、暖土御风法、补脾升阳法,培土舒郁法、醒脾化浊法等治脾12法作了简要叙述。  相似文献   

2.
一、侯氏黑散侯氏黑散用大量菊花祛风清热,为君药,《本经》谓其“主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防风为臣,《本经》谓“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菊花配防风,善驱表里之风。百病以胃气为本,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佐以人参、茯苓益气健脾,培土宁风;风气通于肝,用当归、川芎益肝血且搜肝气;气虚湿胜必生痰,又有白术益气祛湿,桔梗开肺祛痰,矾石善化  相似文献   

3.
《血证论》重脾阴的思想以血病津伤累气为理论基础,应用甘淡养阴滋脾益气为治疗大法,固护脏腑津液,并结合清心宁血、心脾兼治、培土疏木、抑火生血、宁血止血的治疗法则,达到滋阴生血益气的治疗效果。《血证论》甘淡滋脾治疗贫血的理论,摆脱了现代医学对中医思路的限制,以中医传统阴阳气血水火理论为基础,顾及到血虚患者津伤病气,同时容易发生火性炎上、肝郁不疏、心血不宁的病理表现。为中医治疗贫血提供有益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4.
培土健脾法在治疗干燥综合征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认为干燥综合征根据其临床表现当属中医"燥证"范畴,从中医角度讲,和脾胃关系很大,尤其是和脾的关系,多表现为脾胃功能失调,因此通过益气健脾、燥湿健脾、补脾益阴等培土健脾法达到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目的。认为培土健脾法不失为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5.
保肝宁抗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探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针对慢性肝病肝纤维化肝郁脾虚血瘀兼湿热的病机特点,自创新方保肝宁,该方寓疏肝解郁、益气健脾、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兼清热解毒利湿于一体,临床和系列实验研究表明保肝宁具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主要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核转录因子κB的表达,从而减少炎症的发生,抑制HSC的增殖和促进HSC凋亡,达到抗肝纤维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刘洪  熊维建  熊燕影  邓星  郑新 《中医杂志》2018,(10):825-828
郑新教授认为,慢性肾脏病矿物质与骨异常的病因病机基本特征是"本虚标风",以肾(精髓)、脾(气血)、肝(阴血)亏虚为本,邪气亢盛(如浮阳、毒、瘀、痰、浊等)致风邪扰动为标,提出从"风"论治。临证时根据致"风"成因进行分证论治,以养肝健脾益肾治其本,化瘀解毒搜风通络治其标,灵活运用平肝熄风、培土宁风、化瘀解毒搜风法治疗本病,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肾病综合征(NS)是由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而导致的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水肿为特征的综合征,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是常见类型,随着中医药研究的深入,发现中医药在治疗该病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删除黄色更好。培土制水是基于中医五行生克制化理论衍生出的治法,主张以培补土气治疗水病,即通过健脾益胃以达到治疗肾脏疾病的作用。近有研究利用培土制水论治PNS,取得一定疗效。故本篇从PNS病于“土”的中医认识挖掘培土制水的内涵,并探索总结利用培土制水治疗PNS的单味药和复方的实验研究进展,归纳其临床研究进展,发现通过培土制水能改善PNS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加快激素撤减并且减少激素的不良反应,并且对减少疾病的复发和改善预后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金匮要略》“痉湿喝”和“水气篇”所载防已黄芪汤,由黄芪、防已、白术、甘草、生姜、大枣等组成。有益气健脾、利水退肿之功。该方以防己祛风利水配黄芪益气固表,白术、甘草培土胜湿,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同时防已得白术利水之功益著,黄芪配姜枣,能  相似文献   

9.
(题目后所列数字为刊期·页码 )基础理论辨证标准的基本要素与构成 (方肇勤 ) (1.3)………………肝阳上亢证发病特点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陈孝银等 )  (1.7)………………………………………………………“培土宁风法”探析 (禄保平等 ) (1.39)………………………慢性胃炎中医证型辨证标准初探 (孟虹等 ) (2 .32 )…………痹中医分型与HLA DR4等位基因关系的研究  (杨晓凌等 ) (2 .37)…………………………………………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与肝功能损伤关系的探讨  (张琴等 ) (3.8)……………………………………………疑难杂病从络论…  相似文献   

10.
李杲是金元四大家之一,被后世称为“补土派”的鼻祖。他认为“脾胃为元气之本”,脾胃功能正常,元气就充沛,脏腑组织功能健旺,人体就健康;脾胃为人体精气升降的枢纽,病理上“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治疗则强调补脾胃、“升阳益气”、“甘温除热”等法。  相似文献   

11.
运用亢害承制理论,阐述寒饮生风的理论依据。归纳张仲景诊治寒饮生风的六证及其治疗方法:水道失调型用温肺通阳,行饮熄风;脾失运水型用温脾扶阳,化饮熄风;肾虚水泛型用温肾化气,逐饮熄风;心阳不济型用温通心阳,降饮熄风;肺虚皮水型用温通肺卫,利水熄风;饮停中焦型用温胃健脾,散饮熄风,综合分析其理法方药特点。  相似文献   

12.
治风活血法对微循环气滞血瘀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治风活血法对微循环气滞血瘀模型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10只)、治风组(10只)、活血组(10只)、治风活血组(10只),分别灌胃给予同名方,解剖显微镜下观察记录正常肠系膜微循环(血色、流速、流态、交织点),滴加0.1%肾上腺素(Ad)0.05mL时,生理盐水洗脱Ad后1min、3min时微循环改变以及恢复时间。结果治风方、活血方、治风活血方均可改善Ad所致的微循环障碍,均可使流速、交织点增加,对流态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血色变红,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且以治风活血方作用最佳,活血方较治风方为佳。结论治风法与活血法有协同作用,通过治风可明显加强活血化瘀作用,表明治风活血法有其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文介绍了治疗反复发作的慢性肾脏病蛋白尿的经验。方法蛋白尿是加重肾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是精微物质外泄的表现,是治疗的重点和难点。作者认为阳气不足,感受风邪,是形成蛋白尿的原因,提出了疏风温阳法。首先阐释了疏风温阳法治疗蛋白尿和水肿的病因病机,以及疏风温阳法在具体应用中,如何应用疏风、温阳药物的用药经验,并举病案进一步说明临床应用此方法治疗的诊疗过程和治疗效果。结果总结了治疗蛋白尿的临证经验。结论疏风温阳法治疗慢性肾脏病蛋白尿疗效确切,为慢性肾脏病蛋白尿的治疗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祛风化痰针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风痰型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风痰型假性球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假针刺组(A组)39例、祛风化痰针刺组(B组)40例、祛风化痰针法配合康复训练组(C组)39例,同时均给予常规治疗。1个月后对3组患者主要症状、体征进行系统的比较和评估。结果 B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2%和78%,均明显优于A组的8%和38%,低于C组的56%和95%。结论祛风化痰针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风痰型假性球麻痹疗效较单纯祛风化痰针法疗效显著,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喻昌治疗中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昌将中风病因分为内风和外风。辨证分为中经络、中脏腑两型。治法以祛风为主,兼填人体空窍,主要分为补虚熄风和清热除湿祛风。用药时注意金石之药的使用以堵塞风邪的入侵。主张节制房事以预防中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历代中医文献中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历代中医文献中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方药,对收集到的数据经标准化处理后录入数据库。采用SPSS 20.0对用药进行频数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分析。结果:历代中医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最常用的药物为发散风寒药、息风止痉药、温里药、补气药、补血药、活血化瘀药等,常用治法有祛风散寒、益气养血、温阳祛风、息风通络、养血活血等。结论:历代医家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以发散风寒药为主,辅以息风止痉药、温里药、补气药、补血药、活血化瘀药等。  相似文献   

17.
"内风",又称"风气内动",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所涉及的病证范围很广,主要包括中医称之为中风、眩晕、痫证、颤证等现代临床常见的脑血管意外、脑动脉硬化症、高血压脑病、癫痫病、震颤麻痹综合证等.临床研究发现其发病机理大多与瘀血有关,采用活血化瘀的方药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从而证明活血化瘀法是治疗各种内风证的有效法则,为确立活血熄风法奠定了临床基础.  相似文献   

18.
夏以琳主任认为,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发生的因素除外感风邪外,亦有内风致病之说,两者同气相求,内外相引,影响肝升肺降之功,导致气机失衡则咳嗽发生。同时夏主任认为,患儿的内风与小儿体质有关,敏感体质小儿,易形成内风,又易与寒、热、痰、瘀等邪夹杂为患。治疗主张祛风通络为法,遣方用药时当兼顾内风,外祛风邪,内通肺络,注重治风止咳、治肝止咳。于祛风通络解痉的虫类药之中加入宣肺理气之品,强调风邪去、气机调、肺络通则咳嗽自止。  相似文献   

19.
李柱  倪进军 《山西中医》2010,26(11):1-3
三叉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病、难治病,属中医面痛、面风范畴。发作性面部疼痛是其特异性症状,因而可作为中医辨病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主要依据。三叉神经的分布与足厥阴肝经的循行部位密切相关,其病位当责之于肝,病机以肝风内动为主,故应以柔肝熄风法为主要治法。临床实践表明,采用柔肝熄风法辨病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郭涛  李琳  于旺  张宇  张峻岭  张理涛 《天津中医药》2021,38(12):1517-1520
文章总结丁素先教授对皮肤瘙痒症状的辨证论治经验和用药特点。丁教授认为本病致病因素与风、湿、热、虫、瘀和血虚风燥等有关,营卫失和,肌肤失养,出现瘙痒;风是本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治风贯穿于治疗本病的始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