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灵异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灵异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将4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24例)加服灵异胶囊治疗;对照组(20例)加服甲钴胺治疗。疗程8周。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沿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灵异胶囊可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的疼痛、异样感等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神经传导逐度。  相似文献   

2.
糖肝敏胶囊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任慧雅 《中医杂志》1997,38(12):735-736
  相似文献   

3.
通心络胶囊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7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10月-2001年8月我们应用通心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病变70例,与传统西药组对照,效果显著,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为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0例,男性43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为56.73岁,糖尿病病程4-16年,平均8.6年,并发冠心病16例,脑血管病12例,微血管病变11例;对照组56例,男性34列,女性22例,平均年龄54.68岁,糖尿病病程3-18年,平均9.2年;并发冠心病13例,脑血管病9例,微血管病变8例。2组年龄、性别、并发症、病程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
糖痹康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静  李向华  孙风华  杨春 《河北中医》2001,23(8):567-568
目的 观察糖痹康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2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6例,予糖痹康胶囊,每次8粒,每日3次,早、中、晚饭后服;对照组58例予维生素B120mg,维生素B1250mg,卡马西平100mg,均每日3次。2组均用药8周,观察2组疗效和检测2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62.1%,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糖痹康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糖肢敏胶囊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多累及周围神经系统。据统计,糖尿病病史较长的病人发生周围神经病变者可达40%。可导致肢体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甚至肌肉萎缩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生命质量。我课题组自1994年至1996年对114例住院或门诊的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自制糖肢敏胶囊进行治疗,并设对照组进行观察对照。观察结果,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水蛭胶囊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瑞东 《四川中医》2005,23(2):43-44
目的 :观察水蛭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将 11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6 0例和对照组 5 0例 ;两组基础治疗相同 ,治疗组给予水蛭胶囊口服治疗 ,对照组给予甲钴胺片口服治疗 ,3个月后比较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 32例 ,有效 2 5例 ,总有效率 95 % ;对照组显效 16例 ,有效 2 0例 ,总有效率 72 %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水蛭胶囊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我科自 1997年 3月~ 2 0 0 1年 3月对 114例住院及门诊的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自制糖肢灵胶囊进行治疗 ,并设对照组进行观察对照。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2例 ,男性 33例 ,女性 4 9例 ;年龄 4 0~ 79岁 ,平均 5 6 2岁 ;病程 2个月~ 14年 ,平均 4 6年 ;有血管病变者 (冠心病、脑血栓、糖尿病性肾病、视网膜病变 ) 37例。对照组 32例 ,男性 14例 ,女性 18例 ;年龄 4 2~ 80岁 ,平均 5 8 3岁 ;病程 3个月~ 13年 ,平均 4 9年 ;有血管病变者 15例。 2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程…  相似文献   

8.
活血通脉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霏  季聚良 《天津中医》2000,17(6):13-14
  相似文献   

9.
中药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王灵霞 《北京中医》1999,18(4):35-36
  相似文献   

10.
益肾通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6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 1999年以来 ,笔者采用自拟益肾通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 6 6例 ,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6 6例中 ,男 39例 ,女 2 7例 ;年龄最小者 5 0岁 ,最大者 82岁 ,平均 6 7岁 ;病程最短者 3年 ,最长者 2 6年 ,平均 14年。有间歇性跛行者 31例 ,肢体发凉者 2 9例 ,肢体麻木者 35例 ,肢体刺痛者 33例 ,肢体灼痛者 12例。所有病人均接受过维生素类药物和谷胱甘肽治疗。均符合下述诊断标准 :(1)按WHO诊断标准确诊为糖尿病 ;(2 )在糖尿病基础上具有皮肤感觉异常 ,包括痛觉、温觉过敏或迟钝 ,双下肢麻木 ,末端有束缚…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通络中药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187只DPN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辛味通络组、藤类通络组、虫类通络组。分别于治疗后2周、4周、8周测定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造模后2周、4周、8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减慢,而且呈下降趋势(P<0.01)。各治疗组均能提高神经传导速度,与同期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期各治疗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通络中药随着疗程延长均具有延缓神经病变进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方法:6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有效率,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6%,对照组有效率为6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奥沙利铂周围神经毒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西药对照组和单纯化疗组,每组各30例。单纯化疗组予含奥沙利铂的化疗方案,中药治疗组同时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西药对照组加用弥可保(甲钴胺片)。各组均以21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临床中医证候疗效及治疗后神经毒性分级、肌电图变化情况。结果①中药治疗组、西药对照组和单纯化疗组临床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92.86%、48.28%、0.00%;组间临床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3组Levi’s评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单纯化疗组升高(P〈0.01),中药治疗组、西药对照组降低(P〈0.01)。③各组治疗前后比较,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无明显改变(P〉0.05),且组间治疗后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单纯化疗组腓浅神经的传导速度明显降低(P〈0.05),中药治疗组、西药对照组的正中、腓浅神经的SNC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的左正中神经、左右腓浅神经的SNCV,与单纯化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对奥沙利铂导致的周围神经毒性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对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糖脉宁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糖脉宁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服用糖脉宁胶囊每次5粒,2次/d。对照组50例使用弥可保每次500μg,3次/d,两组疗程均为8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84.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的SNCV均有提高(P<0.01),SOD明显升高(P<0.01)。结论:糖脉宁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黄连素(Ber)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空腹血糖(FBG)、痛阈及神经传导速度(NCV)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高果糖饲料喂养1个月再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方法建立2型DPN大鼠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DPN对照组予磷酸盐缓冲液(PBS)1 mL/kg,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给予Ber 100 mg/kg、187.5 mg/kg灌胃,整个治疗持续8周。用血糖仪测FBG,用热板法测定大鼠痛阈,用BL-420生物功能信号采集记录系统测定NCV。结果低剂量组、高剂量组的FBG均较DPN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而DPN对照组大鼠FBG则维持在高血糖水平。DPN对照组大鼠痛阈值明显降低(P<0.05),而高剂量组的痛阈值较DPN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两剂量组均可加快NCV,高剂量组对NCV有更加显著的改善(P<0.001)。在用Ber治疗的后期能使明显消瘦的大鼠体质量回升。结论Ber可明显降低2型DPN大鼠的FBG,且大剂量Ber对2型DPN大鼠的周围神经病变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薛瑜峰  薛佳茜 《河南中医》2012,32(3):312-313
目的:观察活血通络润燥汤联合西药对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方法:将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常规给予营养神经的药物治疗,同时在此基础上予自拟活血通络润燥汤口服。对照组给予西药营养神经类药物治疗。治疗3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及神经传导速度。结果:在改善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上,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活血通络润燥汤能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胡湘 《广西中医药》2005,28(1):12-13,54
目的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辨证分型与神经传导速度的相关性。方法 :对气血两虚、气虚血痹型 (A组 )、脾胃虚弱、痰浊阻络型 (B组 )和正常对照组 (C组 )分别测定正中神经指1,指3和尺神经、胫后神经、腓肠神经等的运动末端潜伏期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其波幅。结果 :与C组比较 ,A组异常率为100% ,B组异常率仅31 8% ,并且A组中 ,除神经运动末端潜伏期的波幅外 ,正中神经、尺神经、胫后神经、腓肠神经等的运动末端潜伏期或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其波幅均异常 ;而B组中 ,仅正中神经、尺神经异常。结论 :气血两虚、气虚血痹型周围神经损害重并且广泛 ,脾胃虚弱、痰浊阻络型则较轻、较局限。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木丹颗粒对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的临床疗效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选择木丹颗粒,对照组予口服甲钴胺(弥可保)治疗。对病人的症状、神经传导速度、删肱指数(ABI)和趾/肱指数(TBI)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优于对照组。木丹颗粒对病人的肢体麻木、疼痛、痉挛、踝反射减弱等神经系统症状改善明显,对神经传导速度和血流速度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在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采用木丹颗粒治疗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不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病人的神经传导速度,增加下肢的血流速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医药综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80例DPN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甲钻胺片,每次0.5 mg,每天3次。观察组给予筋骨痛消丸,每次6 g,每天3次,口服;杞菊地黄丸,每次9 g,每天3次,口服;针灸疗法(体针和梅花针);中药熏洗。两组总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后进行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检测治疗前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传导速度(SNCV);检测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CSS各维度评分(神经症状、神经反射、感觉功能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腓总神经以及正中神经MNCV、SNCV较治疗前提高,且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有效率为90.0%,优于对照组的67.5%(P〈0.05);治疗后观察组TAOC、SOD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并高于对照组(P〈0.01),MDA水平显著下降,并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DPN疗效显著,能改善DPN患者TCSS评分,改善MNCV和SNCV,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20.
吴群励  梁晓春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14):1896-1899
目的:神经生长因子(NGF)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中药对NGF的表达有一定促进作用。NGF参与了DPN的发病过程已达成共识,其对神经的营养、再生、修复及功能维持等强大作用,为临床防治DPN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作者就NGF与DPN的关系及中药干预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