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认为,脾位于中焦,在膈之下,脾喜燥恶湿,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机体生命活动的持续和气血津液的生化,都有赖于脾胃运化功能的正常发挥.其中脾的运化水湿是指对水液的吸收、传输和布散作用.脾的运化水液功能健旺,就能防止水液在体内不正常停滞,也就能防止湿痰、水饮等病理产物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脾主运化与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胃同居中州,互为表里,脾和胃同属消化系统的主要脏器,机体的消化运动,主要依赖脾和胃的生理功能,机体生命活动的持续和气血津液的生化,都有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故称"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而它的体现必须通过"脾主运化"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脾经腧穴在针灸临床应用广泛,足太阴脾经隶属脏腑为脾,故脾经腧穴多用于治疗脾胃消化疾病;脾主运化,司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全身各脏腑官窍的正常功能有赖于后天气血的濡养,气血生化有源则五脏六腑得充。脾经的腧穴可通过调理脾运而达到调节其他脏腑功能的作用,尤其是膝关节以  相似文献   

4.
龙江医派著名医家白郡符擅长治疗多种外科疾病,认为脾胃功能与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若脾胃运化气血、水液功能失常,脾之升清统血功能失常,则可发作多种外科疾病;其治疗主张调和脾胃、补益气血,扶正祛邪、攻补兼施,灵活运用消、托、补三法,兼顾脾胃等原则,临床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1 治胃必求脾 脾胃同居中焦,相为表里,胃喜润恶燥而主降浊,脾喜燥恶湿而主升清。胃主受纳而腐热水谷,脾主运化而消磨水谷,合而为升降之枢,气血生化之源。其生理上相合互助,病理上也必相互影响。临床上常见因脾失健运而表现为脘痞腹胀、纳少、倦怠、消瘦的脾胃虚弱证,治用香砂六君子丸健脾和胃。若脾运化水液功能失调致湿阻中焦出现纳果腹纳、呕  相似文献   

6.
脾运化水液是脾最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脾运化水液包括运化水谷精微、运化水液和运化湿浊(水中糟粕)。脾主运化的功能正常,人体才能正常进行物质代谢、能量代谢以维持正常活动。近30多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应用,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脾运化水液的本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有脾运化水谷精微与唾液淀粉酶和木糖排泄率的研究、睥运化水液与水通道蛋白的研究及脾运化湿浊与有机离子转运器关系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证,是由于脾胃受损,气血不调所致,胃脘痛的发生以脾胃特有的功能特点为生理病理基础.生理方面,脾主运化,以升为健,胃主受纳,以通为降,脾胃同居中焦,为人体气机运化的枢纽,脾升胃降功能的正常,对人体内的气血协调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妇女以血为本,而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统血,胃乃多气多血之腑,因此脾胃学说在诊治妇科疾病方面,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一、脾胃与妇科的关系(一) 脾胃与“经”1、脾胃是产生月经的重要渊源。《女科经纶》指出:“妇人经血生于水谷之精气。”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水谷进入人体,首先受纳于胃,然后由脾运化变成精微,化生气血,而气血又是产生月经的物质基础。脾胃功能健旺,气血生化之源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糖尿病的发病趋势越发递增,然而西医用药尚未满意,中医对糖尿病认识研究颇为丰富,故而人们转向从传统中医药中寻求帮助。传统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身脱离母体后的正常生命活动、生长发育均需后天脾胃的滋养、运化。胰附属于脾,脾胃受损时,水谷精微运化所需的脾主分泌的津液减少。脾的运化功能受损,导致胰岛素相对或绝对减少,血糖散溢血脉,引起糖尿病。  相似文献   

10.
乳腺增生病从脾胃论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古今文献,从脾胃生理结构和生理功能上论述了乳腺增生病与脾胃的关系,着重阐述了脾主运化、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统血功能变化对乳腺增生病发生发展的影响,并对临床从脾胃论治的经验进行了概括。  相似文献   

11.
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年老者先天之本已经衰竭,各器官养息失宜和脏腑失调,久之则引发七情不和、食欲不节等,易损伤脾胃,影响器官运化和受纳。治疗兼顾五行器官,脾主气血盈虚,脾亏气则水谷无传输源头,同时水谷精微亦可影响脾气,胃降脾升则功能失调;肝与胃关系紧密,肝有泻火疏导功能,调节情志和气机;后天气血日渐亏虚,难以滋养身体器官,易引发肾脾亏虚病症,脾胃病也能引发生化乏源和脾肾亏虚。基于此,提出用药补、温养、清热泻火、疏通等疗法治疗老年脾胃病,望可抛砖引玉,集思广益,共同提高老年脾胃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清代医家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认为古人在论述脾的功能时动静前后矛盾,进而质疑自《内经》以来的脾宜动的学术观点,本文通过分析这些学术观点的来龙去脉,得出王清任所作的结论是错误的,认为王清任把脾的生理和病理弄混了,把动与静对立起来了,实际上前人所说的不宜动是指由于针刺误伤肌肉,进而伤脾,使得脾脏运化、升清作用失常,而出现的腹胀、心烦等症.恰恰是由于脾不动所造成的,也即是脾功能紊乱所致.而脾宜动是脾的生理现象,只有脾动,才能运化水谷,化生精、气、津液,运化水液,使气血生化有源,也只有脾动,才能完成脾主升清及统血的功能,使得七窍得养、卫外功能正常,能抗御外邪,使得血液运行于经脉之中.  相似文献   

13.
脾胃居于中焦,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共同完成运化水谷,输布津液,分化水湿等多种功能。脾气升则水谷精微输布正常;胃气降则水谷糟粕得以下行。故人称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在生理上相互关联,在病理上则相互影响。小儿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其成长迅速,生机...  相似文献   

14.
韩雪  葛国岚 《光明中医》2012,27(3):564-565
脾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小儿生机旺盛,发育迅速,对水谷精微的需求较成人为多,脾胃负担比成年人相对较重.而小儿形气未充,“脾常不足”,运化功能不足,加之乳食不知自节,择食不辨优劣,寒温不能自调,易致积滞,伤及脾胃,正如《素问·痹论》讲“饮食自倍,脾胃乃伤”.脾胃乃中焦枢纽,主运化水湿,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受伤,运化失司,气血生化无力,继而累及他脏,诸病丛生.清代沈金鳌强调:“小儿之病,多由乳食未化,即或六淫相干成疾,亦必兼宿食”.万全在《幼科发挥》中强调:“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胃壮实,四肢安宁,脾胃虚弱,百病蜂起,故调脾胃者,医中之王道也”.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发现诸多儿科疾病的发病均与食积有关,从食积论治一些儿科疾病可收良效.  相似文献   

15.
<正> 脾居中焦主运化升清,胃主受纳和降,二者互为表里。而倒经是临床常见病,与脾胃密切相关,脾统血,脾气健运,血液在脉道内则生生不息,正常运行。脾的升清运化功能正常与否,又与胃气的盛衰密切相关。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脾气主升,胃气主降,一升一降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若饮食不节,脾胃虚弱,情志失调,劳倦过度,寒邪客胃都能导致脾胃功能紊乱,胃失和降,气血化源不足,脾气受阻,脾失健运,则面色  相似文献   

16.
三、和脾胃 1.意义;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赖以养。冲脉隶属阳明,精微充盛、气血充沛,则经孕产乳正常。脾主运化升清、喜燥而恶湿,胃主受纳降浊、喜湿而恶燥。脾胃互为表里、相互资生,有益气、生血、统血及运化转输之功。若脾胃失调,则易引起多种疾病。因此,健脾和胃亦为妇科所常用。  相似文献   

17.
林群莲 《光明中医》2008,23(9):1347-1347
脾胃同居中州,互为表里,脾和胃同属消化系统的主要脏器,机体的消化运动,主要依赖脾和胃的生理功能,机体生命活动的持续和气血津液的生化,都有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故称“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而它的体现必须通过“脾主运化”来实现。  相似文献   

18.
郝素玉 《天津中医药》1991,(4):22-22,27
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调理脾胃是中医临床常用的一种重要法则.古今历代医家对此都非常重视,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较丰富的经验,仅就个人一管之见浅谈如下:一、首辨能食与否:对判断脾胃功能及疾病的预后转归,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胃正常,则纳运健旺,气血充足,精力充沛.  相似文献   

19.
段阳泉 《中医杂志》2001,42(7):403-403,405
肥胖症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证,分单纯性和继发性。肥胖与脾胃有密切的关系。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运化水湿”,因此脾的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到其他的脏腑,如脾胃失常常导致相关脏腑功能失调,致使阴阳不和,气机不畅,湿邪困脾,湿蕴化热,水湿代谢紊乱,溢于肌腠,而发为肥胖。兹将  相似文献   

20.
浅析中医脾胃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胃一脏一腑,为表里关系;脾主运化,主升清,胃主通降,主腐熟;脾胃功能正常,则气血生化充足,皮部、经筋、脏腑得以充养;脾胃为气血之源,生化之本,不仅滋养先天,弥补先天不足,更为后天之本,机体赖以生存的根本。若脾胃不足,则生化不足,机体失养,通过五行及经络等联系,出现脾胃已病,非独一脏病也,他藏皆病。故而脾胃已病,百病由生。所以了解了脾胃的生理功能,以及发病机制,即可在日常生活中,适当调理脾胃,做到未病先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