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早产儿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为临床医疗和护理工作重点提供理论依据,提高早产儿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方法:对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分娩的活产早产儿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早产发生的高危因素、出生状况、住院并发症及转归情况。结果: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早产儿的发生率为7.3%。早产儿发生的高危因素依次为母糖尿病、胎膜早破、母有早产或流产病史、多胎、试管婴;主要并发症依次为高胆红素血症、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等。早产儿住院期间病死率为0.7%。结论:通过调查表明临床医疗和护理的工作重点应该为积极防治孕妇并发症,规范早产儿的管理,做好宣传工作,定期随访并早期干预能提高早产儿成活率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产的相关高危因素。方法对208例早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膜早破、多胎妊娠、产前检查次数、妊娠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年龄是引起早产的主要因素。结论通过对早产潜在高危因素认识的提高,加强围生期保健,以降低早产的发生率,提高早产儿的生存率及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产的相关高危因素。方法对208例早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膜早破、多胎妊娠、产前检查次数、妊娠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年龄是引起早产的主要因素。结论通过对早产潜在高危因素认识的提高,加强围生期保健,以降低早产的发生率,提高早产儿的生存率及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4.
148例干预性早产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干预性早产的发生因素及对母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针对148例干预性早产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早产因素的构成、早产的分娩方式、早产干预的结果等情况。结果重度子痫前期为干预性早产的首要因素,其次为胎膜早破。干预性早产以剖宫产为主要分娩方式(91.9%)。通过干预性早产可明显降低孕母的产后出血率、早产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围生儿病死率。结论适时选择干预性早产对于改善妊娠结局有益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组护理流程对早产低体质量儿喂养效果的影响。方法将70例适于胎龄的早产低体质量儿随机分成2组,干预组实施非营养性吸吮、微量泵间断胃管喂养、喂养后俯卧位及腹部抚触等综合护理干预,并把这4种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流程重组形成护理循环贯穿在早产儿的喂养护理中;对照组采取早产儿常规护理。2组均用同一种配方奶喂养,每日记录患儿喂养相关情况(鼻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结果干预组鼻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护理流程重组能促进早产低体质量儿胃肠道功能的成熟,缩短鼻胃管留置时间及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加快其生长发育水平,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早产儿住院期间营养状况,期待对早产儿营养支持有一定指导作用。方法对375例早产儿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包括出生时体质量、胎龄、性别、喂养方法、并发症及恢复情况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出院时小于胎龄儿占28.5%,出生体质量及胎龄对早产儿早期的营养状况有影响。早产适于胎龄儿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小于胎龄儿,并发症的发生也明显减少。结论早期营养干预对早产儿的生存有重要意义。要重视早期营养支持,使其生长发育达到与宫内相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临床早产的相关因素,并拟定孕期相关保健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新兴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的240例孕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其中早产儿与正常新生儿的临床特征,分析早产儿的相关因素,并拟定孕期相关保健策略。结果:两组孕妇在高龄、孕前体质量指数、孕产期合并症、人工流产史、子宫及宫颈发育不良、多胎妊娠、胎膜早破、胎位不正、先兆子痫及子痫等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并经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证实。结论:导致早产发生的相关因素复杂,由此加强自我监护,完善孕期保健,避免孕期合并症的发生,可有效降低早产的发生率,从而进一步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提高人口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早产低体质量儿高疸红素血症的影响.方法:将60例适于胎龄的早产低体质量儿分为两组各30例,综合干预组实施非营养性吸吮、腹部抚触、开塞露灌肠的措施.对照组采取早产儿常规护理措施.记录两组胎便排出情况和血清胆红素值.结果:综合干预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产低体质量儿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促进胃肠功能的成熟,提高肠道喂养的耐受性,增加肠蠕动,加速胎粪排泄,减少高胆红素血症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观察早产儿喂养与体质量不增原因。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260例早产儿,对照组患儿使用常规喂养方式和护理方法,实验组患儿使用喂养因素分析和喂养指导护理方法进行干预。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平均每日体重增长与恢复正常喂养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儿,两组各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P小于0.05。结论:对早产儿采用喂养因素分析和喂养指导护理方法进行干预,可使早产儿体质量在正常范围内快速增长,并且有效缩短早产儿母乳喂养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早产儿黄疸病因并提出干预方案.方法 对因早产收住院的106例早产儿黄疸病因进行分析,给予早期治疗的总结分析.结果 106例早产儿中,引起黄疸的主要原因为缺氧、窒息、感染、溶血及肺透明膜病;106例患儿除2例死于其他合并症外,余104例早产儿中,无1例出现胆红素脑病,经治疗3~5d后黄疸逐渐消退.结论 早产儿黄疸病因复杂且出现早、程度重,积极采取干预措施,可降低高胆红素血症及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产发生的病因以及防治,降低早产发生率,早产儿死亡率.方法:回顾我院1990年1月~2010年1月期间总分娩5934例产妇中468例早产患者的病因以及防治情况.结果:早产的病因主要为孕母因素,胎儿因素,胎盘,感染,外伤等;早产发生率为7.89%;孕28-32W与32-37W比较成活率低,死亡率和后遗症发生高,P<0.05.结论:及早掌握早产的病因和发生时机,尽早防治,延长孕周,降低早产发生率,提高早产儿成活率,减少后遗症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早产儿生后黄疸的特点及早期干预进行探讨。方法对因早产收住院的172例早产儿黄疸情况进行分析,给予早期治疗的总结分析。结果 172例早产儿中除6例早期间接胆红素升高经治疗降低后,又出现直接胆红素增高,经肝功能测定,出院时诊断为婴儿肝炎综合征,2例死于其他合并症外,余164例早产儿中8例出现高胆红素血症,无一例出现胆红素脑病,经治疗3~5d后黄疸逐渐消退。结论早产儿黄疸出现早、程度重,积极采取干预措施,可降低高胆红素血症及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出生体重儿的围产期相关因素,并制定干预措施,降低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分娩的450例低出生体重儿进行产前保健情况、分娩结局及高危因素的相关分析。结果本资料组中新生儿的低出生体重率为16.3%,其中早产儿占低出生体重的75.6%,足月儿占低出生体重的24.4%,影响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围产期相关因素排在前五位的依次为:早产,多胎及双胎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结论提高围产期工作质量,加强三级预防保健,筛查高危妊娠,完善高危管理,减少低体重儿的发生,避免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早产是指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196~258d)分娩者,其发生率为5%~15%。此时娩出的新生儿各器官发育不成熟,故早产是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旨在探讨早产的主要相关因素,加强对早产的认识及处理,提高早产儿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早产原因和早产儿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产发生的主要原因和早产儿的预后.方法:对2009年1-12月分娩的84例早产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胎膜早破、不明原因、妊娠高血压疾病居早产原因前三位,不明原因早产组患者外周血涂片白细胞数高于足月临产组;胎龄〈32周、体重〈1500g、尤其是双胎妊娠的早产儿死亡率高;胎龄≥34周,早产儿体重增长明显、而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的发病率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产与妊娠并发症和妊娠合并症等密切相关,感染因素可能是不明原因早产的病因之一;产前产后联合治疗可使RDS的发病率下降,从而降低了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降低早产儿的发生率、死亡率的方法。方法:通过对本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504早产儿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早产儿的早产的原因、并发症以及处理方法。结果:本研究504例早产儿均得到治疗,其中治愈例,好转例,未愈例,死亡例。结论:产后及时对早产儿进行严密监护和针对性治疗能明显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胎膜早破早产儿应用地塞米松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本文对36例早产胎膜早破应用地塞米松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目前关于地塞米松的疗效问题的争议.结果:临床应用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治疗对于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和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早产儿脑病的磁共振(MR)影像学表现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本院分娩的早产儿脑病患儿3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早产无脑病患儿36例作为对照组,研究早产儿脑病患儿的MR影像学表现及危险因素。结果:经头颅MR检查,对照组36例早产儿结果正常,观察组36例患儿中,单纯的早产儿脑病患儿占91.7%,其他类型的脑损伤患儿占8.33%。早产儿脑病发病以非囊性为主占77.8%,囊性病例占13.9%,脑室周围白质存在损伤患儿占41.7%,脑叶白质发生病变患儿占58.3%。导致患儿发病的危险因素为阴道助产、用氧时间、多胎之大、体重、真菌败血症,与早产正常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产儿脑病患儿实施MR影像学检查,能够明确病因,找出危险因素,便于患儿能够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在NICU治疗的早产儿60例作为观察组,观察组采用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包括提供"鸟巢"护理、体位护理、减少刺激性因素、抚触护理、心理安慰及健康教育。另选取同期早产新生儿4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2组早产儿体质量恢复至正常所需时间、每日睡眠时间、住院时间、每日进奶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体质量恢复至正常所需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每日睡眠时间延长,每日进奶量增加。结论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能促进早产儿正常发育,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我县近3 a来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与营养状况,了解低体质量儿(LBW)、早产儿、巨大儿和营养不良的发生情况,提高新生儿营养及母婴健康水平。方法对行唐县妇幼保健院提供的2008—2010年在本县出生的10 052例新生儿体质量与营养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与营养状况及孕周有直接关系,与孕母年龄无明显关系;LBW及营养不良发生率与多胎妊娠有关;早产儿发生率平均为6.7%,早产儿中的低体质量及营养不良发生率为51.5%。结论产前及时预测胎儿体质量,加强围生期保健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是降低LBW、营养不良、早产儿和巨大儿的发生率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