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归于"脉痹"范畴,"瘀血流注四肢或注股间,同行如椎刺或两股肿痛",《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将该病明确命名为"股肿"。中医护理深静脉血栓形成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结合辨证论治及中医特色疗法,包括中药熨烫、涌泉穴温和灸、中药外敷、芒硝冰片散外敷、穴位贴敷、按摩、汤剂口服等多种手段,可有效降低DVT发生率,未病先防。临床根据不同证型,辨证论治,因人因病,以预防DVT发生为主,充分体现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有利于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2.
报告1例项痹患者的中医护理体会,通过中医辨证运用中医护理技术配合子午流注—对症局部穴位艾灸、刮痧、中药热熨及中药外敷等措施,制定个性化饮食护理及情志护理方案,指导患者"米"字颈椎康复操、抗衡米子功、颈椎生理曲度训练,干预后患者颈部疼痛、肢体麻木等症状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3.
中药外敷、中药灌肠、针刺是现阶段中医外治法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主要方法,在外敷、灌肠治疗方面报道专方专药的文献较多,配合口服中药、辨证外敷及穴位贴敷等内容较少。针刺疗法可减少药物使用,避免药物对肝脏的再次损伤。本文概括了现阶段中医外治研究的优劣,指出了中医外治法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冬病夏治外敷中药疗法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该疗法是中医外治法之一,是"春夏养阳,冬病夏治"原则在临床的具体应用,体现了中医因时制宜的理论和治未病的思想。但目前临床存在盲目扩大本外治法应用范围的现象,影响临床疗效。文章主要探讨冬病夏治外敷中药疗法的具体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艾盒灸联合中药加温外敷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CG)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脾胃虚寒型CG患者随机分为艾盒灸组、中药加温外敷组、联合组3组。艾盒灸组采用艾盒灸疗法,中药加温外敷组采用中药加温外敷疗法,联合组采用艾盒灸联合中药加温外敷疗法。7 d为1个疗程,共干预2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对比3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中医证候总积分、单项中医证候积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中医证候疗效。结果:干预后3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单项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患者胃脘痞满、喜温喜按、畏寒怕冷、大便稀溏积分及中医证候总积分均低于艾盒灸组与中药加温外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组患者VA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患者VAS评分低于艾盒灸组与中药加温外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0.6%,优于艾盒灸组的68.8%及中药加温外敷组的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盒灸联合中药加温外敷疗法可改善脾胃虚寒型CG患者的寒性证候,缓解患者胃脘疼痛,提高临床...  相似文献   

6.
运动性疲劳的消除是当今世界运动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中医外治法备受关注。常用的中医外治法艾灸、针刺、按摩、中药熏洗、中药穴位注射、中药外敷等;中医外治法在消除运动性疲劳方面有与内服中药同样的效果,并且可以避免误服兴奋剂的风险;多种方法综合运用效果优于单一方法;借鉴现代科学技术、综合运用各种外治法和辨证使用中医外治法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推拿捏脊+中药穴位外敷治疗婴幼儿腹泻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腹泻患儿根据入院时间随机分为西医对照组53例和中医实验组53例,西医对照组采用抗感染、抗病毒、补液等对症处理,中医实验组采用自治中药外敷神阙穴,并根据辨证进行小儿推拿捏脊治疗。结果中医实验组起效时间及总有效率与西医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小儿推拿捏脊+中药穴位外敷治疗婴幼儿腹泻起效快,不良反应轻微,患儿痛苦少,疗程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8.
<正>中药外敷为中医乳癖、乳痈等疾病的常用治疗方法,具有消癥散结、抗炎止痛等作用,为中医特色治疗方法。临床中,由于乳房外形结构特点,致外敷中药不能很好固定或外敷,我们在工作中发现将女性常用的长丝袜用于乳腺疾病中药外敷时外敷袋,简单方便。现介绍如下。1使用方法病人自备干净无破损的长丝袜,(若为裤袜则从袜子大腿部剪断),平铺长约50-60㎝,将外用中药装入丝袜后开口端打结,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频数探究中医治疗回乳规律。方法:以"中医"和"回乳"为主题词,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并根据制定的标准筛查,收集中医治疗回乳方法,建立数据库,采用Excel、SPSS 19. 0等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符合要求的中医药治疗回乳文献共117条,涉及内服方剂80个,涉及99味中药;外敷方剂23个,涉及17味中药;针刺处方14个,涉及腧穴12个。结论:中医治疗回乳临床内服方药核心单味药依次为炒麦芽、牛膝、赤芍、当归、麦芽、红花、蒲公英和陈皮等;外敷方剂核心单味药依次为芒硝、冰片、淡豆豉和白酒;针刺方核心腧穴依次为足临泣、光明、足三里、天宗和三阴交。  相似文献   

10.
张雨露  许小凤 《吉林中医药》2014,(12):1243-1245
输卵管因素成为女性继发性不孕的第一大因素。其临床表现可归属祖国医学的"不孕""瘕"等范畴。西医治疗输卵管性不孕多采用通液、宫腹腔镜及辅助生殖技术(IVF-ET)等,多为有创操作,且费用昂贵。中医采用内治法(辨治论治、自拟方、周期治疗等)、外治法(中药保留灌肠、穴位注射、中药外敷、针灸等)以及中医内服与外治相结合等方法。临床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