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仲景所著《伤寒论》,是一部治病活人、千古不朽的医学宝典.学习中医,无疑必须要学好《伤寒论》,正如已故巨擘刘渡舟教授所说:"《伤寒论》是中医之魂.中国医学典籍之最有价值而为历代医家所推崇备至者,厥唯《伤寒论》.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博大精深,是医学史上的一个亮点,作为一部临床医学著作能够流传1800余年而不衰,而且渐渐演变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足见其价值.注《伤寒论》者,凡数百家,名贤辈出,今研治伤寒者,更是曾出不穷.李时珍《本草纲目》对《伤寒论》也多有研究,本文仅就《本草纲目》对《伤寒论》方药的贡献作以探讨,旨在将李时珍《本草纲目》对《伤寒论》方药研究昭彰于世.其言亦不被掩质埋光,或于研究伤寒者有竹头木屑之益.  相似文献   

3.
1.我国第一部外感热病的专著是《伤寒论》。 2.最早创六经辫证者是((伤寒论》作者张仲景。 3.最早整理《伤寒论》者是晋·王叔和。 4。最早注解《伤寒论》者是金·成无己。5.最早校正王叔和编次的《伤寒论》者是宋·林亿。 6.最早以分类归纳法研究《伤寒论》是喻昌。 7.《伤寒论》方剂中使用最多的药物是甘草。 8.《伤寒论》中药味最多的方剂是麻黄升麻汤,14」味药。 9.《伤寒论》中的方剂,以桂枝类方RlJ最多。《伤寒论》之最@张安富$重庆江津造纸厂卫生所~~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历代注释者达四百余家之多,林亿等人用十六年的时间,完成了《伤寒论》的编辑,在宋本《伤寒论》完成后,历经九百五十余年,产生了各种不同的评释,显示了对《伤寒论》的重视程度.下面谈一谈对《伤寒论》有代表性的评述.  相似文献   

5.
耿建国 《北京中医》2005,24(5):305-307
在《伤寒论》本科课堂教学中,如何启迪、引导学生学习、研究《伤寒论》临床诊治疾病的辨证思维方式,授人以渔,提高学生临床辨证论治的能力,是《伤寒论》本科课堂教学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伤寒论》的兴趣、方法和效果.有鉴于此,本人结合多年学习、研究、实践及教授《伤寒论》的体会,认为《伤寒论》本科教学思路为:稳定专业思想,培养学习《伤寒论》兴趣;精讲原文,突出《伤寒论》辨治思路;归类比较、学用结合,掌握学习《伤寒论》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 二、没有成无己的全面注解,伤寒学派的发展不会那样迅速成无己是宋金时代研究《伤寒论》的大家之一,著有《注解伤寒论》十卷,《伤寒明理论》三卷,《药方论》一卷.三种伤寒书,有注解,有论证,有论方,鼎足而立,相得益彰,浑然一体,构成成氏伤寒医书三种.其中《注解伤寒论》是其代表作,耗去了他毕生的精力.正因为他第一次对《伤寒论》旧本进行了全面的注解,《伤寒论》才得以广泛流传.由于《伤寒论》本身的临床实用价值确实很大,深得后世医家们的高度重视,因而研究《伤寒论》蔚然成风,队伍越来越壮大,使伤寒学派的发展,从起始阶段进入到兴旺阶段.  相似文献   

7.
<正> 历代以来,中外《伤寒论》注家及学者,对六经涵义的问题讨论已久,见解甚多.然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现根据各家对伤寒六经认识的主要精神以及从控制论中模糊控制的理论提出如下管见,希求指正. 关于六经涵义的各种提法自晋·王叔和著《脉经》和撰《伤寒例》起,开拓了研究《伤寒论》的先河,但直至隋唐之际,《伤寒论》的流传并不广泛,“江南诺师秘仲景要方不传”,以至孙思邈直到晚年著《千金翼方》时,才见到《伤寒论》一书.宋金以后,研究伤寒论之风大盛,《伤寒论》渐成一派之学.在各抒已见的诸流派中,对六经涵义的见解也甚多.  相似文献   

8.
《神农本草经》与宋本《伤寒论》虽都有药物枳实,但实质不同,《神农本草经》中的枳实,当是芸香科植物枸橘的成熟果实,主要产于北方;宋本《伤寒论》的枳实,当是芸香科植物酸橙的幼果,主产于南方.宋本《伤寒论》的枳实,不但药物基原发生变化,且从用药上分出枳实、枳壳二种,故宋本《伤寒论》中的枳实,是药物品种变迁及分化后的枳实.《神农本草经》与宋本《伤寒论》的枳实名实不合.  相似文献   

9.
曲道炜  艾华 《河南中医》2013,33(4):513-514
余景和是我国晚清孟河医派名医,为人谦逊,医德高尚,医术高明,伤寒功底深厚.其代表作《余注伤寒论翼》以柯韵伯《伤寒论翼》原文为基础,详加注释.书中着重注释六经病解及六经方解,强调辨证论治.现存余氏手稿孤本《伤寒六经病解》与《伤寒启蒙集稿》系《余注伤寒论翼》后三卷手稿.《余注伤寒论翼》刊刻之后广为流传,其注释通俗易懂,可做学习《伤寒论》入门之书.  相似文献   

10.
程传浩 《河南中医》2013,33(1):11-13
采用文献调查方法,对宋以前伤寒著作、文献进行分析研究,比较其与《伤寒论》的不同,分析其特点及价值.除《伤寒论》外,伤寒学术散存于《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脉经》、《肘后备急方》等著作,尤其在《外台秘要》中保存了不少已经散佚的医家伤寒学术思想.可见伤寒学术并非《伤寒论》一脉,其他医家也有创建,辨证体系各有特点,都具有一定的学术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