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型肝炎"疫湿-体质-免疫"病因病机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乙型肝炎病毒的中医病因属性为"疫"与"湿",疫湿入侵机体,与脾肾功能为代表的体质发生"邪正盛衰"反应;从发病机制看,其实质主要为免疫及其后继反应。由此而提出乙肝"疫湿-体质-免疫"的新病因病机观点,指出利湿化浊应贯穿治疗始终;健脾法具有重要地位;据免疫辨证进行免疫调节。  相似文献   

2.
李旭英  雷陵 《中医杂志》2011,52(23):2052-2053
十堰市中医医院雷陵主任医师从医20余年,致力于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的研究,现将其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经验总结如下.1病因病机慢性乙型肝炎据其发病规律及临床表现,可归属中医学"湿温"、"肝着"、"胁痛"、"黄疸"、"湿阻"、"积聚"、"虚劳"范畴.雷老师认为,慢性乙型肝炎外因系感染湿热疫毒之邪,内因乃正气不足.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肝硬化是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终末阶段,肝硬化的进展与体内乙型肝炎病毒水平相关,长期有效的病因治疗使肝硬化部分逆转成为可能。西医抗病毒治疗显示了控制病原学因素的重要临床意义,契合中医学"邪去则正安"的治疗理念。从中医温病学理论分析,乙型肝炎病毒属于"伏邪"范畴,性质为湿热疫毒;湿热疫毒稽留血分、瘀热入络是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核心病机。从病证结合角度出发,治疗中强调"祛邪为先",中医基本治法为清热解毒、化瘀消癥,以自拟三甲复肝饮为基本方剂,根据不同病情进行加减,配合规范的抗乙肝病毒治疗,同时辨证应用抗肝纤维化中成药,以期及时阻断、延缓或逆转肝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西结合疗法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取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1组和2组,各40例。1组给予抗病毒西药,2组在1组的基础上再辅以中药2号方。结果: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肝功能恢复优于1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更佳,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运用强势带转体质法,即对无症状慢性HBV携带者予以较长时间较大剂量的温肾健脾中药治疗,使患者的体质转化为阳热型,疫湿(HBV)从阳化热,胶着而成肝胆或脾胃的湿热实证,到达一定的程度后换用清热解毒化浊的中药治疗,使病毒逐步清除,肝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6.
丁庆学 《光明中医》2007,22(2):43-45
目的:观察四联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法.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6例,随机选取35例为对照组,31例为治疗组,以四联疗法中西药结合进行治疗,观察疗效、症状、体征、肝功能改善情况及病毒复制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对ALT、AST、TBil有明显改善作用,治疗组对症状、体征及TBil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四联疗法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黄疸型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在常规西药护肝、退黄、降酶治疗基础上,配合中药水煎内服治疗急性黄疸型乙型肝炎100例,30天为1疗程.结果:治愈35例,显效42例,有效2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黄疸型乙型肝炎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乙型病毒性肝炎属于蒙医学"肝热"、"黏黄疫"、"肝肿大"等肝病范畴。近年来,我院蒙医科在临床实践中,利用蒙医药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理论,根据乙型肝炎"血清标记物"阳性及"肝功能异常"进行辨证施治,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病毒所致的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为主要特征,祖医学认为该病是因感受瘟邪疫毒,进而酿生热毒、瘀毒、水毒,“三毒”几乎贯穿于病变的整个过程,其中少尿期以瘀毒、水毒为主。笔者在临床中遇到肾脏损害较严重,同时合并氮质血症的病例,运用现代医学治疗手段的同时,采用泻下通瘀法中药治疗,使患者转危为安。现结合病例浅谈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核糖核酸配合中药辨证治疗 8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结果 :86例中 ,显效 45例 (占 52 .4% ) ,有效 33例 (占 38.3% ) ,无效 8例 (占 9.3% ) ,总有效率 90 .7%。结论 :核糖核酸配合中药辨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对于消除症状体征 ,恢复肝功能 ,抑制乙型肝炎病毒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