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灸从肺论治呃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9例呃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选取内关(双侧)、足三里(双侧)、膻中、膈腧等穴位进行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太渊、迎香等手太阴肺经之穴进行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次数。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治疗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从肺论治呃逆临床疗效显著,可以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和胃降逆中药煎剂治疗周围性顽固性呃逆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周围性顽固性呃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针刺联合和胃降逆中药煎剂治疗;对照组30例予木香顺气丸治疗。2组均治疗14 d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呃逆症状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呃逆症状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和胃降逆中药煎剂治疗周围性顽固性呃逆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五脏背俞穴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失眠患者74例,根据单双号分为两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谷维素片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五脏背俞穴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睡眠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30%,优于对照组的78.38%(P0.05),观察组的睡眠质量评分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观察组采用针刺五脏背俞穴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促进患者睡眠质量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奇穴为主治疗中枢性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中枢性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奇穴为主治疗,对照组采用肌肉注射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及盐酸氯丙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呃逆症状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94.6%和81.1%,对照组分别为62.2%和29.7%,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3 d、5 d后呃逆症状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治疗3 d、5 d后呃逆症状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奇穴为主治疗能有效改善中枢性顽固性呃逆患者的呃逆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两组均采用风池、大椎、肺俞、膈俞、脾俞、中脘、曲池、血海、足三里针刺治疗,每周治疗3次,隔日1次,治疗6周。观察组于针后对大椎、肺俞与曲池、血海两组穴位交替进行刺络拔罐治疗,每周2次。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评分,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评分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结论: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针刺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脐针治疗癌性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癌性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采用脐针治疗,对照组采用甲氧氯普胺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呃逆症状、精神状态、睡眠及饮食评分,并评估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29%,明显优于对照组中的62.86%(P0.01);治疗组治疗1d后呃逆症状评分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治疗5d后呃逆症状评分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呃逆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同时期(P0.01);2组患者治疗后精神状态、睡眠及饮食情况均较治疗前好转(P0.01),且治疗组改善程度更显著(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脐针疗法可有效改善癌性顽固性呃逆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杨洁  蔡文栋 《陕西中医》2015,(3):359-360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患者98例,按照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胃复安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记录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治愈27例,有效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88%;对照组治疗后治愈18例,有效20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7.5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1d呃逆症状评分(4.97±1.01),治疗后3d呃逆症状评分(3.01±0.76),治疗后7d呃逆症状评分(0.72±0.21);对照组治疗后1d呃逆症状评分(5.87±1.38),治疗后3d呃逆症状评分(4.86±1.03),治疗后7d呃逆症状评分(2.14±0.6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灸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临床疗效可靠,明显改善患者呃逆症状评分,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蝶腭神经节结合从肝论治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针刺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前后鼻炎症状体征评分,鼻部总体症状和分类症状VAS评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鼻部症状体征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两组治疗前后总体症状和分类症状VAS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鼻部症状体征评分、总体症状和分类症状VA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针刺蝶腭神经节结合从肝论治是一种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AECOPD合并失眠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均给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针刺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等穴位治疗,每日1次。2组均于治疗2周后,观察并比较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3%(P0.05)。治疗后2组患者PSQ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治疗COPD合并失眠患者能同时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肺功能,且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宣肃止咳汤联合常规西医治疗风邪犯肺型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风邪犯肺型感染后咳嗽患者109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55例),观察组(宣肃止咳汤联合常规西医治疗,54例),疗程7 d;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咳嗽症状积分、咳痰症状积分、咽痒症状积分、咳嗽视觉模拟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咳嗽症状积分、咳痰症状积分、咽痒症状积分、咳嗽视觉模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在疗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宣肃止咳汤联合常规西医治疗风邪犯肺型感染后咳嗽患者能明显提高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脘穴不同针刺方法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顽固性呃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芒针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30例。芒针组予芒针速刺中脘穴后留针,常规针刺组予中脘穴直刺后留针。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14日,于治疗结束后两周随访1次。以呃逆症状评分及临床有效率评价疗效。结果:1芒针组、常规针刺组治疗后呃逆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芒针组、常规针刺组治疗后2周随访呃逆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芒针组治疗后呃逆症状评分较常规针刺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芒针组治疗后两周随访呃逆症状评分较常规针刺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芒针组痊愈19例(63.3%),有效9例(30.0%),无效2例(6.7%),常规针刺组痊愈12例(40.0%),有效10例(33.3%),无效8例(2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芒针刺与常规针刺中脘穴为主均能有效缓解顽固性呃逆症状,中脘穴芒针速刺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针刺背俞穴配合穴位埋线治疗脾胃气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CSG患者128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组采用针刺背俞穴配合穴位埋线治疗,治疗6周后,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评分、胃镜积分、普适性量表(SF-36)及胃粘膜血流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58/64,90.63%)显著高于对照组(49/64,76.56%)(P 0.05);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SF-36评分、胃镜积分和胃粘膜血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胃镜积分与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SF-36评分、胃粘膜血流量与治疗前比较显著增大(P 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胃镜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SF-36评分、胃粘膜血流量明显大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刺背俞穴配合穴位埋线治疗脾胃气虚型CSG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增加胃粘膜血流量,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艾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8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与对照组39例,治疗组选取迎香穴透鼻通穴、印堂、风池、合谷、列缺、足三里针刺,并配合足三里、肺俞、脾俞、肾俞艾灸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评价、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及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 87%,对照组总有效率61. 53%,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治疗组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IL-4、IL-5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针刺配合艾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从龙止咳浓煎剂治疗风痰阻肺型过敏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风痰阻肺型过敏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予从龙止咳浓煎剂(25m L,2次/d),对照组予孟鲁司特钠10mg每日1次口服,2组均以治疗14d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总分以及咳嗽、咯痰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00%(P0.05)。治疗后2组患者症状总分及咳嗽、咯痰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上述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中药从龙止咳浓煎剂治疗风痰阻肺型过敏性咳嗽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胃肠俞募穴治疗卒中后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卒中后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治疗组采用胃肠俞募配穴针刺治疗,取胃俞、大肠俞、小肠俞及中脘、天枢、关元;对照组口服中药六磨汤原方。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在基线期、治疗期以及随访期对患者CCS和大便性状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9%、42.4%,两组治疗后CCS评分与大便性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疗效更为显著(P0.05)。随访期两组患者CCS评分和大便性状评分都有上升,但治疗组上升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俞募配穴针刺能明显缓解卒中后功能性便秘症状以及改变大便性状,优于单纯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针灸方法治疗中风后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穴位注射组及对照组各20例。统计3组治疗前后呃逆症状评分及有效率并进行比较。结果:针刺组与穴位注射组降低呃逆症状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值均<0.01);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5%,穴位注射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针刺组与穴位注射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针刺或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呃逆,方法安全有效,且取穴少、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眼针结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呃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治疗组联合眼针及体针治疗,对照组联合巴氯芬口服。2组均治疗10d为1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呃逆伴随症状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0.0%(P0.05)。治疗组治疗后睡眠、进食、焦虑症状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其中进食、焦虑症状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眼针结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呃逆患者有效,能减少患者呃逆发病时间及发作次数,改善睡眠、进食、焦虑伴随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西药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8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予口服布洛芬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2组均治疗12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及最大张口度的变化情况,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6.67%(P=0.001);2组治疗后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最大张口度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治疗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常规西药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疼痛症状,提高最大张口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穴位贴敷疗法促进脑积水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脑积水患者50例,采用男女区组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疗程均为2周,比较2组患者术后格拉斯哥评分(GCS评分)、胃肠功能恢复情况、Hensson脑室指数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第1 d、7 d、14 d GC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脑室缩小例数明显增多(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可促进脑积水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且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顽固性呃逆48例,通过针刺第一组穴攒竹、内关、扶突、中魁,以及第二组穴肺俞、督俞、膈俞、胃俞、肝俞。两组穴同时应用,10d为1疗程,共3个疗程。结果:经过治疗后总有效率97.10%。结论:针剌以上穴位对于改善和消除顽固性呃逆症状明显,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