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析吴茱萸汤治厥阴头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篇第十条 :“干呕 ,吐涎沫 ,头痛者 ,吴茱萸汤主之。”复见于《伤寒论》厥阴篇 ,系胃中寒饮上犯厥阴经脉所致。笔者曾用本方治愈几例典型厥阴头痛 ,似有所悟 ,略述于下。1 胃病及肝 ,土反侮木  肝属木 ,胃属土 ,木克土 ,即脾胃在肝的制约调节下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在病理状态下 ,若肝气过盛即可影响脾胃 ,叫木乘土 ,即“乘其所胜” ,如临床所见的肝气犯胃、肝脾不和等均为肝病及脾。故仲景嘱之 :“见肝之病 ,知肝传脾 ,当先实脾”。反之 ,若肝气不足 ,土病则可及木 ,叫土反侮木 ,即“侮其所不胜”。…  相似文献   

2.
笔者曾用吴茱萸汤治愈数例典型的厥阴头痛,似有所悟,略述如下: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主之。”本条复见于《伤寒论》厥阴篇第3条。本证系脾弱胃虚,寒饮内生,因肝阳不足而寒饮犯之,胃病及肝。寒为阴邪,重伤肝阳,肝阳伤则阴无以制、足厥阴之脉属肝挟胃上贯膈,与督脉会于巅顶,故浊阴之气循经上犯,寒凝经脉,则见厥阴经脉所至之巅顶疼痛。吴茱萸汤中吴茱萸温振肝阳,肝阳振则浊阴自降。方中主用生姜,温胃散寒化饮,胃阳复则寒饮自化,人参、大枣补脾益气以扶正,全方共奏温阳散  相似文献   

3.
<正> 肝主疏泄,助脾胃纳运、升降,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正如《血证论》所说:“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然而导致这种脏腑之间正常生理功能的破坏,多因情志不畅,郁怒伤肝,肝气郁结横逆,遂致犯胃、乘脾、犯扰脾胃。有人囿于脾胃互为表里,肝气犯胃,胃病脾亦病,治胃亦即治脾,笼而统之,混为一谈。从临床实际来看,非皆如此。笔者认为探析肝气犯胃、肝气犯脾、肝气犯扰脾胃三者之间在病因病机、犯扰脏腑、证候特点及治疗上的异同,对于析疑解惑,指导临床辨证论治,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考吴茱萸汤,本为仲景治疗中焦虚寒,浊阴上逆之祖方,方由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四味药组成,主治病症,在《伤寒论》245条原文指出:“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309条:“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也,吴茱萸汤主之。”377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上述三条原文,指出本方主治三种证候:一为胃寒呕逆;一为厥阴肝寒,肝寒犯胃则呕逆,厥阴寒气上犯则发为巅顶头痛;一为少阴寒水侮脾,发为  相似文献   

5.
答:兹将治肝护脾之粗浅认识和体会,试述于下,供同道参考。1 肝与脾在生理、病理方面的关系肝与脾之间,属于相克关系。肝木克土,乃克中有用,具有相辅相成之意,构成肝与脾在生理功能上之协调关系。脾为中土,能生万物而属阴,其体淖泽,其性板滞,滞则易郁,必藉肝木之条达活泼、升散疏泄之性,方不致脾气阴凝板滞,而使纳食得以正常运化,升降之机,方能正常发挥。但是,脾土又能滋养肝木。人体饮食入胃后,由脾气将水谷精微“散精于肝”,滋充其体,刚柔相济,肝用不亢,而完成其生理功能。肝与脾在病理方面,主要是指木气克土太过而言,即木乘土也。木气亢盛,疏泄太过,则可乘土,可见肝气横逆、犯胃、乘脾等病理现象;若木之不及,失于疏泄、条达,亦可影响脾胃而发病,如肝气郁结,疏泄无能,可见闷闷不乐,意志消沉,脘胁痞满不舒,纳呆食滞等木不疏土的表现。可见肝气、肝郁,均可致肝病及脾之证。此其一。其二,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阴者,阴血也,由脾胃生化而成;阳者,肝气、肝阳也,由肝失疏泄,或阴虚阳亢所现。说明肝木必赖脾土以滋养,脾土亦赖肝气  相似文献   

6.
厥阴头痛的论治见汉代张仲景《伤寒论·厥阴篇》第378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其主要病机为肝寒犯胃,浊阴上逆。其成因为寒客厥阴肝经,肝经寒邪横逆犯胃,致胃失和降,挟浊阴之气上逆而为干呕,胃阳不布而产生清冷涎沫,随浊气上逆而吐出,故见吐涎沫;肝经寒邪循经上冲,则见头痛。吴茱萸汤具温中散寒,  相似文献   

7.
郑攀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0):1928-1929
根据《伤寒论》吴茱萸汤证从以方测证的角度对吴茱萸汤治疗厥阴头痛的病因病机进行了深入的探析,提出吴茱萸汤证肝阳不足,寒水上犯的病机,对肝阳虚和脾胃阳虚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从而对吴茱萸汤治疗厥阴头痛的机理进一步阐述。分析其组成配伍,并验之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邓红 《陕西中医》2000,21(6):265-266
<正> 肝胃不和是指肝木犯胃的一类病证,临床以胃脘痛为主要表现,其中包括了现代医学的胃、十二指肠、肝、胆囊、胰腺、脾等脏器的疾病。临床多只着眼于柴胡疏肝散之类证,殊不知其证有虚有实,证型非一。王多让主任医师从医40年,其学验具丰,以辨病辨证相结合治疗此类疾病有其独特经验。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兹将其整理介绍如下: 肝为风木之脏,又为将军之官,其性急而多动,因此肝病必犯脾胃。同时脾胃属土,脾胃之虚又必招致肝木来犯,使脾胃更虚。故吾师认为肝木犯胃之胃脘痛非一证也。  相似文献   

9.
总结戴永生教授运用中医五行辨证治疗肝木乘土之脾胃病的临床经验,认为治肝病传脾之病,在临床辨治中细分阴木、阳木,阴土、阳土,临床辨证论治中要加以注意区分,肝气乘脾之脘腹胀痛证,病机有脾土先虚,肝木不舒,横逆犯脾,脾土失运者,治法要采用培土泄木,方可用六君子汤加白芍、木香。肝气乘胃之呕酸证,病机为肝气乘胃,胃失和降,携肝胃病化之酸上升,五行治法多用泄木和土法(泻肝和胃法),方用左金丸加陈皮、半夏清肝泄火,降逆止呕和肝胃。后期有患者汤剂难下者,改用丸药内服缓图并巩固疗效。  相似文献   

10.
张锡纯 (186 0~ 1933) ,号寿甫 ,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对后世影响很大。其中论及治肝之法 ,颇为独到 ,笔者就此归纳如下 :1 培土宁肝法适用于肝气不舒、肝郁脾弱、木郁克土 ,致脾胃之气不能升降、胸中满闷、饮食减少、常常短气等。张氏认为《内经》论厥阴治法中 ,有“调其中气 ,使之和平”之语。“调其中气” ,即为升脾降胃 ;“使之和平” ,即升脾降胃 ,而肝气自和平。《金匮要略》中“见肝之病 ,当先实脾”之义有二 :一是“肝病当传脾 ,实之所以防其相传” ;二是“实脾 ,即所以理肝也。”因此 ,张氏认为“欲治肝者 ,原当升脾降胃 ,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