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随园诗话》在清代文学史上是一部有代表性的著作。其作者袁枚与当时的名医薛雪交往的情谊很深。在(小仓山房诗文集冲,记述了袁枚病重时,薛雪则“一闻良友病,身带白云飞”。袁枚在(病起赠薛一瓢)诗中不仅颂扬了他精湛的医学水平,而且还敬佩他的高尚医德:“九洲传姓氏,百鬼避声名。散药为颁账,筹方当用兵。衰年难掩户,也为活苍生。”的确,在文学史上,有不少诗人与医药结下不解之缘。他们不仅能吟诗作赋,而且精通医药,是文学与医药学的双栖人士。他们的高明的见识在医药学史留下了珍贵的一页。高明的见识刘禹锡是唐代杰出的文…  相似文献   

2.
薛雪是清代康熙、乾隆时期的名医,与他同时而稍后的袁枚则是著名文学家,诗人。他们交往多年,留下友谊佳话。在袁氏笔下,薛雪是一位多才多艺、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情意深厚的苍生大医。  相似文献   

3.
一次,清代进士袁枚应邀去友人家做客。席间,友人忽问袁枚,有没有吃过他亲手烹制的豆腐,袁枚说没有。不多时,友人端出一碗豆腐,红白相间,恍如雪霁之霞,不仅色彩艳丽,且食之清嫩鲜美,余香盈口,袁枚大喜,遂恳求友人将烹饪方法教他,友人道此菜叫“雪霞羹”,采芙蓉花,去蕊、蒂,汤焯之,同豆腐煮,融自然美色于一盘,未及举筷,已觉诗意盎然,从此,袁枚也成了地道的“食花客”。他  相似文献   

4.
袁枚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诗论家,清代乾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他的《随园诗话》16卷及《补遗》10卷,从百家诗的角度再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场景,本文检索了《随园诗话》中的医药学史料,如袁枚曾为之立传的著名医家徐大椿的道情文学代表作《刺时文》,与之交游甚厚的温病学大家薛雪的两则医案,他曾为其医书写序的新安医学名家王勋精于脉理的医林轶事,擅治暑证的征友赵藜村的精湛医术,为江宁九十余岁的小儿科医家涂爽亭撰写挽联等,都可补中医医学史和文献学的阙如,儒医相通是中国文化史上特有的文化景观.在袁枚的笔下,还可浏览到诸多的诗坛医闻,如清代文学家曹庭栋的养生诗,苏州秀才袁钺“善医工书”,邛州刺史杨捂的赠药诗等,他如痘神、古刺水、藏香的记载等医学史料等。通过对这些记载的归类择释,时乾嘉盛世时中医药文化的历史,试作文献学的解读.  相似文献   

5.
清代著名诗人袁枚,享年82岁,被誉为“一代文星兼寿星”。他在老年用诗作表达了他的养生观和生死观,颇能给人以启迪。袁枚喜爱远游、登山等活动,从动中求得健康和欢乐。“我年六十四,今春犹聪  相似文献   

6.
话说在苏州,与叶天士相邻有一位比他小十多岁的医生,名叫薛雪。薛雪对医学也很有研究,治病水平与叶天士不相上下。而且既懂医道,又擅诗文,才华横溢,在当地很有名气。一时间薛府门前车水马龙。前来求诊者络绎不绝。当地人戏称:“有病不找叶和  相似文献   

7.
我国清代乾隆年间名士袁枚,爱吃,也懂得吃,曾经写过一本《随园食单》。袁枚(1716~1798)字子才,与纪晓兰素有“北纪南袁”之称。他的《随园诗话》解放后曾重印。《随园食单》可说是他吃菜、做菜的经验谈。  相似文献   

8.
张志斌 《浙江中医杂志》2006,41(11):664-666
薛雪(生白)《湿热论》是清代温病学说的名著,也是薛雪存世不多的医学代表作。《清史稿》记载“世传《湿温篇》,为学者所宗”,但同时又留下了一个问题:“或曰非雪作”。该书是否为薛雪所作,现代学者亦见仁见智。一般认为“或曰”是指王盂英《温热经纬。薛生白湿热病篇》所言。王氏所疑是否确实?事涉温病学术来源的准确性,亟有必要追究其源。1王孟英关于《湿热病篇》的记载关于薛雪所撰《湿热论》,旧时最具有影响的记  相似文献   

9.
喻嘉言,为明末清初著名的医家,薛雪言其“才宏笔肆”,的确是“华表出众”的人物。他不仅能研求经旨,探索真谛,而且还一反常人之见,抛开空谈习气,追求实用之学,化古为新。先生抱着“医之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的思想,曲运神机,从《孟子》所说“秋阳以暴之”,水流湿,火就燥  相似文献   

10.
<正> 清朝乾隆年间,苏州城里有两个赫赫有名的医生,一个叫薛雪,一个叫叶桂,皆精于医道,俱擅治温病,惟彼此有相轻之嫌。一天,有个更夫患水肿病,前来求薛雪诊治。薛雪诊毕,认为更夫的病已濒临绝境,无法救药,嘱其准备料理后事。更夫听后大吃一惊,只好颓丧地退出门来,拖着沉重的脚步,踉踉跄跄地回家。路上,更夫绝望了,一阵头晕,两眼发黑,扑倒在路旁。适时,叶桂正好乘轿子出诊,他发现倒在路旁的更夫后,就急忙命令停下轿子,然后下轿将更夫扶起。叶桂望过更夫的气色和舌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