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CT和MRI影像技术的发展,腰椎间孔和椎间孔外型椎间盘症逐渐被重视起来.腰椎间盘突出在椎弓根内外缘之间或外缘以外,压迫相应节段神经根而引起的症状和体征,称之为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方法与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都有不同.我院1996年9月~2003年9月共手术治疗椎间孔、椎间孔外及合并后外侧椎间盘突出症12例,其中6例行椎板间入路,4例采用经椎旁肌间隙横突间入路[1],2例行椎板间和经椎旁肌间隙横突间联合入路,12例均得到随访,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李军  刁庆勋  张勤 《中医正骨》2001,13(6):51-51
椎间孔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以椎间孔为中心的突出腰椎间盘压迫神经根引起的临床症侯群。自 1989年以来我院共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16 36例 ,其中椎间孔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8例 ,占手术病例的 0 .49%。虽然其发病率低 ,但诊断及手术处理具有特殊性。为加深对该病的认识 ,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8例 ,男 5例 ,女 3例。年龄最大 5 0岁 ,最小 31岁 ,平均 32 .2岁。左侧型 4例 ,右侧型 4例。突出部位L4~ 5节段7例 ,L3~ 4 节段 1例。临床表现为一侧肢体疼痛、麻木 ,相应神经根支配区感觉运动障碍。 7例有明显的腰部扭伤病史 ,1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在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东莞市虎门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8例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4例,单一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与观察组(44例,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 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数字疼痛量表(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相似文献   

4.
眭承志 《中医正骨》2008,20(6):37-38
腰椎间盘吸收综合征,又称孤立性腰椎间盘吸收综合征(isolated disc resorption),是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病理特点是椎间盘髓核变性吸收,导致椎间高度逐渐丢失,间隙狭窄,椎间节段性不稳,进一步导致相应结构(椎管、神经根管及周围组织)的病理变化,激惹或损害神经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自2003~2005年,我们先后收治该病15例,在对其诊治过程中认识到本病的病理改变及治疗与临床常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等有一定的区别,有相对独立的特点。现结合临床和有关文献就病因、诊断与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对10余年来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国内外文献进行总结研究,探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生物力学改变及对椎间盘、神经根及神经根管、椎间孔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为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突出症、椎间隙狭窄、椎关节错位与滑移、钩突关节处骨赘伸入椎间孔等,都可引起局部组织无菌性炎症,从而刺激或压迫相应节段的神经根。  相似文献   

7.
<正>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 PTED)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解除神经根压迫,从而缓解疼痛、麻木的一种有效术式。如今,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已从既往经Kambin’s 三角进入椎间盘发展到经椎间孔直接进入椎管行椎间盘切除和神经根减压,适应证也扩大至各种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由于其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老年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因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合并神经根管狭窄入江永县人民医院治疗的患者100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后路减压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经椎间孔脊柱内镜术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68.00%),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6.00%)低于对照组(2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老年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合并神经根管狭窄,安全,效果明显,且创伤面积小,并发症少,术后易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突出物位于椎间孔及椎间孔外 ,压迫同节段神经根 ,产生相应临床表现的病症〔1~ 4〕。其发病率较低 ,约占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病例的 9.9% 〔5〕。自1997~ 1999年 5月 ,我院先后收治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8例 ,为提高对该损伤的认识 ,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8例 ,男 5例 ,女 3例。年龄 42~ 75岁 ,平均 5 3岁。病程 15天~ 2 2个月 ,平均 13个月。 8例均行腰椎正侧位片及CT检查 ,结果示L3~ 4 椎间盘突出 1例 ,L4~ 5椎间盘突出 4例 ,L5S1椎间盘突出 3例 ;椎间盘向后外侧突出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中椎间孔成形的适应证。方法:选取经椎间孔入路行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36例患者术中进行了椎间孔成形(椎间孔成形组),50例患者术中未进行椎间孔成形(椎间孔未成形组)。在患者术前的CT图像上测定病变节段的椎间隙高度、椎间孔宽度、椎板角,在术前X线片上测定患者的髂嵴高度,在术前MRI上测定突出椎间盘的下移程度。结果:椎间孔成形组椎间隙高度低于椎间孔未成形组[(5.92±1.22)mm,(6.74±0.92)mm,t=-3.555,P=0.004],突出椎间盘向下重度移位者所占比例高于椎间孔未成形组(P=0.031);2组患者的椎间孔宽度、椎板角及髂嵴高度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92±1.03)mm,(7.07±1.20)mm,t=-0.606,P=0.566;99.52°±10.62°,98.23°±8.77°,t=0.616,P=0.739;(33.38±1.06)mm,(32.69±2.24)mm,t=1.713,P=0.164]。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椎间孔成形组的椎间隙高度、椎间孔宽度均小于椎间孔未成形组[(4.13±1.22)mm,(5.19±0.92)mm,t=-3.198,P=0.006;(5.89±1.38)mm,(7.28±1.28)mm,t=-3.387,P=0.002],髂嵴高度大于椎间孔未成形组[(35.26±3.44)mm,(32.78±2.86)mm,t=2.549,P=0.001];2组患者的椎板角、突出椎间盘下移程度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6.52°±8.62°,95.23°±6.77°,t=0.542,P=0.173;P=0.476)。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椎间孔成形组的椎间隙高度小于椎间孔未成形组[(5.66±0.75)mm,(6.93±0.92)mm,t=-3.499,P=0.006],椎板角大于椎间孔未成形组(103.58°±5.32°,92.38°±4.37°,t=5.426,P=0.001);2组患者的椎间孔宽度、髂嵴高度、突出椎间盘下移程度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86±1.46)mm,(7.18±1.41)mm,t=-2.152,P=0.472;(33.25±2.01)mm,(34.03±1.63)mm,t=0.289,P=0.775;P=0.455]。结论:病变节段椎间隙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物向下移位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髂嵴较高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病变节段椎板角较大的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应视为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中椎间孔成形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