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用附子、干姜、肉桂复方及小复方喂大鼠,研究其对交感神经系统,肾上腺皮质素,垂体TSH、LH合成及释放的影响以选择有效组方,简化热证动物模型用药。结果证明各复方均使心率略为加快,动情周期略有缩短,肾上腺皮质素合成增多,垂体TSH,LH的合成和释放均增多。其中附子和干姜组与大复方的作用一致,可用作虚热证动物模型的复方。  相似文献   

2.
形成虚热证的中枢兴奋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月华  施天华 《中医杂志》1998,39(8):493-494
对已形成虚热证的大鼠脑进行提取、分离,经离体和整体实验筛选后证明,在附于(附子、干姜组方的简称)3部分,整体实验中促进TSH释放,提高DβH活性,离体实验有促进垂体细胞释放TSH,LH。附干2促进ACTH释放17—OHCS,对照组不明显。说明脑内确含一类兴奋性物质,参与虚热证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吕莹  张栋  张超  张大方 《吉林中医药》2014,(12):1280-1283
目的考察附子干姜不同比例配伍前后对急性心衰大鼠神经激素释放的影响。方法建立戊巴比妥钠致大鼠急性心衰动物模型,用ELISA法测定急性心衰大鼠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原(NT-pro BNP)、心钠素(ANP)、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含量。结果附子干姜配伍后均可降低急性心衰大鼠血浆NT-pro BNP、心钠素(ANP)、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的含量,其中附子干姜配伍后作用明显优于附子组,尤以附子干姜1∶1组作用最强。结论附子干姜配伍能够调控急性心衰大鼠部分神经激素的释放,从而延缓急性心衰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补肾为主的中药复方治疗绝经期综合征的作用机理。方法:观察该中药复方对去卵巢大鼠血清FSH、LH、F2、TSH、TT2及TT4等值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该中药复方能降低去卵巢大鼠血清FSH、LH、TT3、TT4值,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能降低去卵巢大鼠血清TSH值,升高去卵巢大鼠血清E2值,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中药复方能有效调节去卵巢大鼠性腺轴、甲状腺轴功能,故能够有效治疗绝经期综合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附子与干姜配伍对心阳虚衰大鼠血浆肾上腺素(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及心钠素(ANP)、内皮素(ET)的影响,揭示二者配伍增强回阳救逆作用的机理。方法:采用盐酸普罗帕酮注射液静脉注射建立大鼠心阳虚衰证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以上指标血浆的含量。结果:附子与干姜配伍对大鼠血浆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心钠素及内皮素均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附子与干姜组分配伍对急性心衰心阳虚衰证大鼠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影响,揭示二者配伍增强回阳救逆作用的机理。方法:采用盐酸普罗帕酮注射液静脉注射建立大鼠心阳虚衰证急性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的含量。结果:附子与干姜组分配伍对大鼠血浆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均有一定的调控作用。结论:附子干姜组分配伍对急性心衰心阳虚衰证大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
甲亢复方及其拆方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清肝散结法组方的甲亢复方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作用并观察其拆方的作用.方法:观察甲亢复方及其拆方对小鼠甲状腺肿的预防作用及对甲亢小鼠耐缺氧的作用,观察对甲亢大鼠T3、T4及甲状腺吸131I率的影响,并通过促甲状腺激素实验探讨其作用机理.结果:益气养阴方可明显延长小鼠耐缺氧时间,明显降低T4水平,清肝散结方可抑制甲状腺肿大,延长耐缺氧时间,明显降低T3、T4,而全方对各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作用,尤以T4和吸131I率为突出.促甲状腺激素实验证明该方作用于垂体前叶,通过抑制TSH分泌而起作用.结论:甲亢复方有明显抗甲亢作用.  相似文献   

8.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生殖内分泌紊乱性疾病,临床上以持续无排卵、高雄激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为特征,是女性无排卵性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功能异常是其主要发病机制之一。固本祛瘀方是黎烈荣教授治疗PCOS的经验方。本实验表明固本祛瘀方对PCOS大鼠垂体系数无明显影响,能降低垂体释放LH水平,其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垂体细胞释放LH功能而起效,与垂体形态及细胞多少无明显联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动态观察辛热药附子、肉桂、干姜组成的小复方对大鼠物质代谢及第二信使相关指标的影响,以期为虚热证动物模型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40只SD雄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正常组和中药组,每组20只。中药组大鼠ig附子:肉桂:干姜(1:1:1)200%水煎液16 g.kg-1。在给药12,24,36,48,60 d后眼眶取血2 mL,EDTA抗凝分离血浆,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糖(GLU)、总蛋白(TP)、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TC)等物质代谢指标,放免法检测cAMP,cGMP第二信使相关指标。结果:与正常组比较,中药组GLU和TP含量均出现高→低→高的变化趋势,cGMP含量升高;TG,TC,cAMP变化不明显。结论:实验过程中,辛热药小复方对物质代谢和第二信使的影响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而出现波动,因此建议在虚热证动物模型研究过程中应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给药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复制大鼠心肌缺血动物模型,观察沙棘复方抗心肌缺血作用。方法:采用静脉注射0.8u/kg的垂体后叶素后记录及观察麻醉状态下大鼠的心电图(ST段)J点、T波;检测注射Pit后45分血清LDH、CK等指标。结果:沙棘复方及地尔硫卓对垂体后叶素致大鼠心肌缺血动物模型均体现出一定的疗效。结论:沙棘复方具有一定的抗心肌缺血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索四逆汤中干姜与其他药味配伍后,姜辣素成分6-姜辣素,8-姜辣素和6-姜烯酚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以四逆汤、干姜单煎液、干姜-附子合煎液、干姜-甘草合煎液为供试品,采用HPLC测定供试品中3种姜辣素成分的含量,流动相0.1%冰乙酸(A)-乙腈(B)梯度洗脱(0~30 min,60%~10%A;30~35 min,10%~60%A),检测波长275 nm。结果:干姜配伍不同药味后,3种姜辣素成分含量均升高,依次为干姜-甘草合煎液四逆汤干姜-附子合煎液干姜单煎液。结论:干姜配伍附子后干姜中姜辣素成分含量升高,可为干姜可助附子回阳救逆提供参考;干姜配伍甘草后干姜中姜辣素成分含量大幅度升高,为甘草配伍干姜提升温补阳气之力提供了一定实验数据;干姜与附子、甘草共同配伍后干姜中姜辣素成分含量明显升高,说明四逆汤方中3味药相互依托、相互制约以共奏回阳救逆之效,体现了四逆汤组方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3.
薄层扫描法对四逆汤配伍作用的化学分析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裴妙荣  梁秀如 《中成药》1993,15(6):33-35
应用薄层扫描法对不同配伍“四逆汤”的3种乌头生物碱毒性成分进行测定,认为甘草对附子确有高度显著的佐制作用,干姜也有类似甘草的佐制作用,但效力次之。甘草、干姜交互作用亦高度显著。  相似文献   

14.
煎煮工艺对四逆注射液强心和升压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罗生  郭健新 《中成药》1999,21(6):277-278
四逆汤是档汉张仲景所创造的著名急救要方。本实验观察了3味药同煎;3种药单煎后合并等不同提取工艺所制备的5种注射液在强心和升压方面的差异。应用SAS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表明干姜附子同煎加甘草单煎所制备的注射液强心作用甚弱,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别,甘草附子同煎加干姜单煎制备成的注射液其强心和升压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四逆汤配伍环境下,甘草、干姜对附子作用基因"效-毒网络"交集调控的机制。方法:应用Cytoscape软件和插件Agilent Literature Search,进行文本挖掘并建立附子、甘草、干姜作用的基因相互关系网络;根据附子抗心衰、神经毒性和心脏毒性形成附子"效-毒网络"交集;应用插件Clusterviz进行靶标基因聚类,从DAVID数据库中对甘草、干姜调控附子"效-毒网络"交集的可能通路进行预测。结果:与附子神经毒性、心脏毒性和抗心衰作用同时相关的基因有5个,AKT1,BAX,HCC,IL6,IL8,形成附子"效-毒网络"交集有47个节点基因;甘草、干姜与附子"效-毒网络"交集的重合基因分别有29个和27个,可能调控通路有23条和17条。结论:在四逆汤配伍环境下,甘草、干姜可能通过影响免疫-炎症反应信号通路、细胞凋亡-自噬信号通路、神经细胞与心肌细胞缺血缺氧保护信号通路等途径调控附子的效/毒效应。  相似文献   

16.
四逆汤组方不同配伍毒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从药效和毒性两个方面对于四逆汤处方配伍进行研究,为四逆汤复方配伍的合理性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平行比较附子、四逆汤全方、附子配伍甘草、附子配伍干姜对小鼠急性毒性,测定其半数致死剂量(LD50)。开展了附子、四逆汤全方、附子配伍甘草、附子配伍干姜对阿霉素导致大鼠心衰模型影响研究,观察了受试物对心衰大鼠颈总动脉血流量、心率(HR)、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内压力上升的最大速率(+dp/dtmax) 及左室内压力下降的最大速率(-dp/dtmax)的影响。 结果: 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四逆汤处方配伍中附子配伍甘草对附子的减毒作用要优于附子配伍干姜,在减毒方面甘草起主要作用。四逆汤对阿霉素导致大鼠心衰模型试验结果显示,四逆汤全方、附子配伍甘草、附子配伍干姜和单用附子药效作用相似,均是通过增加心率、提高LVSP、增加+dp/dtmax,提高颈动脉血液流量起到治疗作用。附子配伍干姜对于附子的药效促进作用优于甘草,在增加处方药效方面干姜起主要作用。 结论: 四逆汤组方中甘草在减低处方的毒性方面起主要作用,干姜在增强附子药效方面起主要作用,从药效和毒性两方面阐明四逆汤处方配伍规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18.
黄爱萍 《光明中医》2011,26(8):1709-1710
目的研究甘草、生姜与附子配伍时附子中乌头碱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HPL C法,色谱柱为Kromasil-C18柱,甲醇-水-氯仿-三乙胺(体积比70∶30∶2∶0.1)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30nm,柱温为常温。结果附子与甘草、生姜配伍后,乌头碱的含量降低。结论大剂量附子用药必须通过合理配伍以降低毒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电喷雾质谱技术研究附子的配伍规律,阐明八味地黄方与人参汤共服时产生毒性的化学物质基础。方法采用电喷雾质谱技术分别对八味地黄方加人参汤、附子加人参汤、附子加人参、附子加干姜、附子加甘草、附子加白术、次乌头碱对照品加白术共煎液中生物碱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及其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次乌头碱与白术、附子与白术、附子与人参汤、八味地黄方与人参汤共煎液中次乌头碱质量分数较高。结论八味地黄方与人参汤共煎液产生的毒性是由人参汤中的白术抑制了附子中次乌头碱等双酯型生物碱的水解,导致双酯型生物碱水平过高而引起的。甘草和干姜对附子具有解毒作用,人参亦不会导致共煎液的毒性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