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活血定眩汤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阻窍证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3月—2019年6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诊治的84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阻窍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2例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等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活血定眩汤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2组眩晕情况[眩晕残障评定量表(DHI)评分、眩晕评估评分量表(DARS)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左椎动脉血流速度及右椎动脉血流速度)、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变化情况,并统计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DHI评分、DARS评分及BAEP潜伏期Ⅰ波、Ⅱ波、Ⅲ波和BAEP波峰潜伏期Ⅰ~Ⅲ波、Ⅲ~Ⅴ波、Ⅰ~Ⅴ波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及右椎动脉血流速度均明显快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快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0.5%(38/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8%(3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活血定眩汤能够显著改善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阻窍证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快速缓解眩晕症状,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针刺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TCD和BAEP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作用机理.方法:将40例VBI患者分为针刺组20例和常规组20例,另设正常对照组30例.针刺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治疗前及治疗2 w后检查多普勒(TCD)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观察针刺对VBI患者血流速度及脑电生理的影响.结果:治疗前VBI患者双侧推动脉及基底动脉峰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TCD异常率为75.0%;BAEP异常率为70.0%,以脑干型异常为主.治疗后两组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峰速度均有改善,TCD异常率为47.5%;治疗后BAEP异常率为45.0%,神经传导功能有明显改善,与常规组相比,针刺组Ⅴ波峰潜伏期、Ⅲ-Ⅴ和Ⅰ-Ⅴ峰间潜伏期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针刺治疗可改善VBI患者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脑干神经传导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龙氏正骨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颈椎X线片及动脉血液流速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采用龙氏正骨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疗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颈椎X线片、双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颈椎X线影像、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龙氏正骨手法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X线片中颈椎生理曲度、棘突偏歪、寰枢关节紊乱及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液流速改善明显,其临床疗效显著优于传统推拿疗法。  相似文献   

4.
苏美意 《中医康复》2019,10(12):30-33
目的:观察龙氏正骨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颈椎X线片及动脉血液流速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采用龙氏正骨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疗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颈椎X线片、双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颈椎X线影像、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龙氏正骨手法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X线片中颈椎生理曲度、棘突偏歪、寰枢关节紊乱及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液流速改善明显,其临床疗效显著优于传统推拿疗法。  相似文献   

5.
旋转手法对椎动脉血流平均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经颅多普勒 (TCD)变化 ,从血流动力学角度探讨手法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 8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手法治疗组 4 0例与常规治疗组 4 2例 ,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查TCD ,观察手法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血流平均速度的影响。结果 ① 82例患者治疗前椎基底动脉血流平均速度均明显低于正常参考值范围(P <0 .0 5 )。TCD异常率为 76 % ( 6 2 /82 )。②治疗后两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有改善。手法治疗组比常规治疗组椎动脉血流速度改善更明显 (P <0 .0 5 )。结论 手法治疗可以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联合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牵引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手法复位联合小针刀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治疗前后的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CASCS(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68.29%(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流速度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ASCS评分也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小针刀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平衡刮痧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动力学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平衡刮痧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并且予口服西药颈椎牵引作对照,经治疗1、2个疗程后观察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椎-基底动脉流速减慢者,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流速度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上升幅度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椎-基底动脉流速增快者,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流速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下降幅度无统计学性差异(P>0.05)。结论:平衡刮痧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善有肯定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芳香开窍中药雾化嗅吸对急性脑梗死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方法将36例急性脑梗死昏迷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芳香开窍中药嗅吸治疗。2组治疗前后均使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患者大脑中动脉(MCA)、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治疗后使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分析患者额叶、丘脑及脑干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含胆碱化合物(Cho)及NAA/Cr、Cho/Cr值的变化;治疗前后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进行促醒作用疗效评定。结果治疗14 d后,治疗组MCA及BA血流速度均明显快于对照组(P均0. 05);治疗组额叶、丘脑和脑干处NAA/Cr数值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均0. 05),Cho/Cr数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 05);治疗组BAEP的5个波(Ⅰ波、Ⅱ波、Ⅲ波、Ⅰ~Ⅲ波、Ⅲ~Ⅴ波)潜伏期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 05);治疗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芳香开窍药嗅吸可以提高急性脑梗死昏迷患者的脑血流速度,改善脑内代谢,从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更早地促进患者苏醒。  相似文献   

9.
目的:借助于经颅多普勒仪的实时检测,观察按摩、拔伸、正骨三步法治疗椎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减慢型颈椎病时,对椎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的即时影响。方法:于三步法治疗前后,分别检测25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三步法治疗后采集所得的数据明显高于治疗前,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摩、拔伸、正骨三步法治疗椎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减慢型颈椎病能明显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操作安全,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间歇式角度松调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间歇式角度松调手法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颈椎牵引治疗。2组均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及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舒张末期峰值流速(Vd)、收缩末期峰值流速(Vs)、峰值平均血流速度(Vm)变化情况,统计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ESCV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Vs、Vd、Vm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加快(P0.05),且治疗组快于对照组(P0.05)。经秩和检验,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370.05)。结论间歇式角度松调手法治疗CSA疗效优于牵引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