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v WF19内含子Msp I、Fg Bβ基因启动区-148C/T多态性与冠心病血瘀证的关系。方法:将150例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分为血瘀证组100例、非血瘀证组50例,另抽取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v WFMsp I、Fg Bβ基因启动区-148C/T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v WF内含子Msp I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冠心病血瘀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非血瘀证组的分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冠心病血瘀证与非血瘀证组间的分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M-M-基因型患冠心病血瘀证的OR值为2.970(1.470~6.000,P0.01),而患冠心病非血瘀证的OR值为2.077(0.934~4.615,P0.05);M-等位基因患冠心病血瘀证的相对危险度为1.888(1.082~3.296,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Fg Bβ-148C/TT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冠心病血瘀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非血瘀证组的分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冠心病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间的分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TT基因型罹患冠心病血瘀证与冠心病非血瘀证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3.244、2.524,p值分别为0.033、0.137;而T等位基因罹患冠心病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2.317、2.244,p值分别为0.000、0.015。结论:v WF基因Msp I多态性中,M-M-基因型与M-等位基因与冠心病血瘀证发生相关,且可能为其独立危险因素;Fg基因-148多态性中,TT基因型与冠心病血瘀证发生相关,T等位基因可能与冠心病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5,(6):1155-1158
目的:探讨肌细胞增强因子2A(Myocyte Enhancer Factor 2a,MEF2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早发冠心病血瘀证的相关性。方法:从MEF2A基因选取2个SNP位点rs2033547和rs34851361,建立基于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技术(TOF-MS)的方法,对收集的早发CHD血瘀证组21例,早发CHD非血瘀组30例,非"早发冠心病"血瘀组25例与健康对照组20例,检测各SNP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分型,对比各组等位基因和各基因型频率,并比较各临床资料。结果:rs2033547、rs34851361都有A和T两种等位基因,包括AA、TT、AT 3种基因型;MEF2A基因多态性位点rs2033547的A等位基因在早发CHD血瘀证组,早发CHD非血瘀证组和非"早发CHD"血瘀证组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样本量不足有关。而MEF2A基因多态性位点rs34851361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4组间相似,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F2A基因多态性位点rs2033547和rs34851361非早发冠心病的易感基因位点。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血瘀证与血脂谱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琛  马晓昌 《北京中医药》2010,29(6):427-428
目的 探讨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非血瘀证与血脂谱的关系.方法 选取冠心病血瘀证184例、冠心病非血瘀证150例,采用日本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受试者空腹12 h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别比较冠心病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单项血脂水平和血脂比值的差异.结果 冠心病血瘀证组HDL-C显著低于冠心病非血瘀证组(P<0.01);冠心病血瘀证组的TC、LDL-C显著高于冠心病非血瘀证组(P<0.05);TG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血瘀证组LDL-C/HDL-C显著高于冠心病非血瘀证组(P<0.05);两组间TG/HDL-C、TC/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血瘀证较非血瘀证血脂谱变化更为明显,血脂谱的变化可作为冠心病血瘀辨证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张娅  陈慧  李灿东  吴红霞  林云钗 《中医杂志》2011,52(11):941-944,951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重度血瘀证与血浆遗传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及CYP2C19*2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将371例PCI成功的冠心病患者根据术后1周血瘀证评分标准分为非血瘀组(77例)、轻度血瘀组(193例)和重度血瘀组(101例)3组,采用PCR-RFLP基因分析方法检测CYP2C19*2基因多态性,同时采血检测血小板计数(PLT)、最大血小板聚集率(MPA)、vWF和纤维蛋白原(Fg)。结果重度血瘀组CYP2C19*2基因突变型(GA+AA)明显高于轻度血瘀组和非血瘀组(χ2=27.093,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以非血瘀组为参照系,CYP2C19*2基因突变型(GA+AA)患重度血瘀证的相对危险度(OR)为3.371(95%CI:1.557~7.295,P=0.002)。重度血瘀组MPA及vWF高于轻度血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vWF的ROC曲线分析指出,vWF≥118.10%(敏感性为0.842,特异性为0.767,辨证准确率为78.6%,Youden指数0.609),中医辨证为重度血瘀证的可能性较大。结论 PCI术后CYP2C19*2基因突变患者可能易患重度血瘀证,血浆vWF测定可作为其重要的微观辨证指标。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伴抑郁发作血瘀证/痰浊证的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伴抑郁发作血瘀证和痰浊证与5-HTTLPR、GNβ3C825T、α-ADDUCINGly460Trp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选择冠心病伴抑郁发作患者血瘀证115例,痰浊证120例,健康对照者148例,运用多聚酶链式反应技术(PCR)以及限制性内切酶方法检测5-HTT启动子区(5-HTTLPR),GNβ3C825T及ADDUCING460W3种基因多态性,并分析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不同组中的分布频率,并与健康人对照组比较。结果:痰浊证组GNβ3825T等位基因频率与健康人对照组比较分布差异有显著性(χ2=4.568,P=0.033);血瘀证组ADDUCIN460WW基因型和W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均明显高于健康人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χ2=12.29,P=0.002;χ2=13.159,P=0.001)。结论:GNβ3C825T可能与冠心病伴抑郁发作痰浊证的遗传机制相关,ADDUCING460W可能是冠心病伴抑郁发作血瘀证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中医证型与GNB3基因C825T多态性的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中医证型中的血瘀证、痰浊证、非痰非瘀证与G蛋白β3亚单位基因多态性发病和病情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用PCR方法检测22例血瘀证、23例痰浊证、22例非血瘀证冠心病患者及20名正常人的GNB3基因型,同时检测血压、血脂、体重指数等指标。结果:冠心病痰浊证、血瘀证与GNB3基因825TT基因型相关,与其它证型及健康人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痰浊证与血瘀证比较,痰浊证TT基因型携带率高于血瘀型,但是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GNB3基因825TT基因型可能是冠心病血瘀证、痰浊证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血瘀证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从ACE基因选取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位点rs4343、rs4293和rs4267385,建立基于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技术的方法,检测各SNP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分型,对比各组等位基因和各基因型频率。结果ACE基因多态性位点rs4293、rs4267385的基因型相似,而ACE基因多态性位点rs4343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与健康对照组比较,Ⅰ、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G等位基因频率高于与健康对照组(P0.05,P0.01);基因型频率的相对患病风险分析显示,ACE基因SNP位点rs4343基因型的G等位基因携带者(GG+AG)患早发CHD的风险是非G等位基因携带者的3.6倍(95%CI:1.224-1 0.585,P=0.02),经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性别、年龄、TC、TG等风险因素之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OR=3.994,95%CI:1.230-12.974,P=0.021)。结论 ACE基因位点rs4343(G2350A)多态性可能是早发CHD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但可能不是早发CHD血瘀证的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肥胖基因(FTO)多态性位点rs9939609(A/T)与代谢综合征(MS)痰证病位、病性兼杂规律及理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MS痰证患者199例,MS非痰证患者113例,健康人198名,采用证素辨证法分析各证素分布情况;采用SNPscan~(TM)多重SNP分型技术方法检测FTO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rs9939609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及其与痰证病位、病性兼杂规律的相关性。结果 FTO多态性位点rs9939609的3种基因型频率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痰证组、非痰证组基因型AA与AT频率高于健康组(P0.01)。FTO基因位点rs9939609健康组、痰证组等位基因T频率高于非痰证组(P0.01)。痰证组中,阴虚的TT基因型频率高于非阴虚(P0.01),AT基因型的男性比例高于女性(P0.05),AT基因型的低密度脂蛋白(LDL-C)、肌酐(Cr)明显高于TT基因型(P0.05,P0.01)。结论 FTO基因与MS形成有关,携带FTO基因多态性位点rs9939609基因型AA、AT和风险等位基因A会增加MS发生风险;FTO多态性位点rs9939609与MS痰证及兼杂病性阴虚的形成相关,FTO是MS痰证易感基因之一;在MS痰证组中,男性更易携带FTO基因多态性位点rs9939609 AT基因型;FTO基因多态性位点rs9939609与MS痰证的LDL-C、Cr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痰热互结证与血清TNF-β水平及TNF-βC804A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将诊断为冠心病痰热互结证患者34例、冠心病气虚血瘀证患者30例、26例健康居民分为3组,空腹取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TNF-β水平,用PCR扩增检测TNF-βC804A基因多态性。结果冠心病痰热互结证组血清TNF-β的水平明显高于气虚血瘀证组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痰热互结证组TNF-βC804A基因多态性明显高于气虚血瘀证组及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TNF-β的水平及TNF-βC804A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痰热互结证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KCNJ11基因多态性位点rs5215与中国福建常住汉族人群代谢综合征(MS)痰证病位、病性兼杂规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中国福建常住汉族人群MS痰证患者146例,MS非痰证患者50例,健康人150例,采用证素辨证法收集各证素分布情况、检测理化指标;采用SNPscanTM多重SNP分型技术方法,检测KCNJ1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rs5215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及其与理化指标、痰证病位、病性兼杂的相关性。结果 KCNJll多态性位点rs5215的3种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在三组间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证组TT基因型与CT基因型相比,TG显著升高,CC基因型与CT基因型相比,Cr显著升高,两者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位证素脾在风险基因型CC上分布比例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性证素热在风险基因型CC上较非热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国福建地区汉族人群KCNJ11基因多态性位点rs5215与MS痰证的形成无关,但可能与TG、Cr的代谢有关;该位点还可能与MS痰证的病位证素脾和病性兼杂热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1.
通过梳理《内经》及相关医家关于阴阳升降的论述,探讨阴阳升降的内容及阴阳升降的不同内涵。从阐述人体生理变化和脏腑特点、阐述疾病的病机、解释治则治法和方药配伍应用等方面分析阴阳升降对临床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书云:“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明目,开心,益智。”其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胃)、肺、心经。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益气生津,宁心安神之功效。在《伤寒论》中,仲景应用人参共40次,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治疗中有效对策。方法结合近代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研究现状部分问题,运用中医辨证和辨病论治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方法,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结果中西医结合防治此病有效。结论中西医结合辨证和辨病结合论治防治此病为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从中医精气神辨识角度认识虚劳病,总结虚劳病病因病机。通过观察面容、形态、神色、五官、舌象、脉象等辨识精气神状态,确立虚劳病精气神调治原则。在精气神辨识理论指导下,对《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相关条文、方药进行解析,总结虚劳病相关治则治法。根据精气神调养原则,为虚劳病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从“方药离合”看中医学的方药共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舟 《江苏中医药》2007,39(6):8-10
通过对历代方剂与本草的应用演变和发展过程的论述,揭示了中医方药共荣关系,并以黄柏、升麻等药为例,强调方药配伍运用是方药共荣的核心环节.随后,结合中医发展的现实环境,分析了坚持方药共荣的正确方向,对于防止重药轻方的错误倾向,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启迪现代研究思路,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梳理古本草文献中全蝎、蜂房的有关记载和现代临床对该药对的配伍应用,探讨并阐释该药对祛风攻毒增效的作用机制,认为全蝎配蜂房,药力迅捷,内走脏腑,外达肢节,透骨搜风,既可祛风通络止痛,又可攻毒散结消痈.尤其适宜于治疗风湿顽痹、痈疽恶疮、癌肿等.  相似文献   

17.
血液的生成与五脏关系密切,据此确立五脏补血法:养心补血法、健脾补血法、润肺补血法、滋肝补血法、益肾补血法。  相似文献   

18.
证素等概念的辨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阐述了证素的概念,证素与证候、证名、病因、病位、病势、病机、病理等概念的区别与关系.  相似文献   

19.
《辽宁中医杂志》2013,(6):1123-1124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诊临床治疗中有效对策。方法:结合近代高脂血症诊治疗研究现状部分问题,运用中医辨证和辨病论治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方法,防治高脂血症。结果:中西医结合防治此病有效。结论:中西医结合辨证和辨病结合论治防治此病为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20.
承淡安发明了揿针,浅刺体表可调节卫气,护卫肌表、抵御外邪等;起效迅速,疗效持久;操作简单,不影响活动。揿针刺法属浅刺法范畴,浅刺法起源于《黄帝内经》,较完整详细论述浅刺法理论、手法及应用范围,包括"浮刺""半刺""扬刺""直刺""毛刺"等5种浅刺手法,为浅刺法发展奠定基础。魏晋时期形成系统化理论体系,元明时期逐渐发展成熟。浅刺法中医理论基础系十二皮部与卫气及辨证论治,将揿针刺入皮下留针,长时间保留,产生微弱持续时间较长刺激。揿针直接刺激神经末梢,引起交感神经反射,传导到中枢,释放神经递质、相应激素、神经肽类物质,对免疫系统产生作用。揿针主要有麦粒型、图钉型两种类型。揿针可长时间留于皮下,持续刺激,强化疗效;治疗脾胃系疾病久泻、便秘、呕吐、呃逆等应用越来越广泛,均取得显著疗效。研究处于初始阶段,缺乏大样本研究,已逐步从临床观察向作用机制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