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鱼酶松滴剂加中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化脓性中耳炎 ,中医称之为脓耳、耳、底耳等 ,临床以鼓膜穿孔、流脓为主症。因分泌物刺激外耳道 ,常引起耳痒或外耳道湿疹 ,故又有耳湿、耳疳之谓。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治疗颇为棘手。笔者自1996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间 ,采用鱼酶松滴剂滴耳加托里消毒散加味治疗该病 ,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共观察 15 6例 179耳 ,其中男 81例 97耳 ,女 75例 82耳 ;年龄最小者 9个月 ,最大者 6 8岁 ,平均年龄 36 .4岁 ;病程最短者 1个月 ,最长者 11年。症状 :耳流脓 1个月以上 ;鼓膜紧张部穿孔 ,鼓室有脓性分泌物 ;听力下降。2 治疗…  相似文献   

2.
中医称化脓性中耳炎为“耳脓”,外溢流水者为“聍耳”,慢性迁延不愈者称“耳疳”。多由外感湿热或污水侵入耳内或挖耳损伤引起感染所致。多年来笔者沿用家传秘方龙骨枯矾散治疗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85例均获痊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85例中急性33例,慢性52例;年龄4~60岁;病程3天~20年。 治疗方法 组方:煅龙骨30g、煅白矾10g、黄柏15g、白芷10g、珍珠1g。均研细过筛装瓶备用。应用时取药粉少量用纸管吹入耳内,每日1~2次。 治疗结果 本组85例经治疗均获痊愈,疗程最短为5日,最长  相似文献   

3.
我科于 1994年 6月~ 1999年 12月 ,用抗中耳炎滴耳液Ⅰ、Ⅱ号分别治疗急、慢性单纯性化脓性中耳炎和中耳根治术腔感染 153例 (16 8耳 ) ,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性 82例 88耳 ,女性 71例 80耳 ;年龄 4~ 70岁 ,病程最短 4天 ,最长 2 0年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33例 4 3耳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10 6例 119耳 ,中耳根治术后 14例 16耳。全部病例均有鼓膜穿孔、流脓、听力有不同程度下降或中耳根治术后中耳腔内积脓、痂皮 ,使用一般滴耳剂滴耳效果不佳。1.2 抗中耳炎滴耳液主要成份 Ⅰ号治疗急性化脓性…  相似文献   

4.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医属脓耳范围,为耳鼻咽喉科门诊常见病,是鼓室的慢性炎症.不但听力损失严重,发展严重者对生命也有威胁.我院自1999年7月至2001年12月用鱼腥草液滴耳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42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化脓性中耳炎为中耳的化脓性炎症,俗称脓耳,以婴幼小孩为多见.笔者多年来用九一丹加呋喃西林粉治疗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94例,均收到较好疗效.[一般资料]经治94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43例;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49岁;属急性化脓性中耳炎52例,慢性32例.其中伴有全身症状者39例,鼓膜穿孔者21例.[治疗方法]将九一丹、呋喃西林粉各等分混和、研细备用.治疗时,先用3%过氧化氢液将患者耳内脓液洗涤干净,然后用以上备好的药粉,每次约0.05g,吹入耳内,每日1次.若全身症状明显者,可结合内服龙胆泻肝汤或西药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6.
苦参滴耳油治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1987年以来,运用先父家传验方苦参滴耳油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32例,获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选择病例均为门诊病人。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最大者14岁,最小者3岁;病程最长者5年,最短者6个月;疗程最短5天,最长为2个月。  相似文献   

7.
您刊1981年第7期,曾报道“冰连散治疗化脓性中耳炎”验方一则。笔者近两年来采用此方,治疗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5例(包括急性者8例,慢性者7例)。其中13例治愈;2例慢性患者用药后5天仍不见效,后将“冰连散”原方(冰片1克,黄连10克研匀)加入青黛5克,共研吹耳,获得良效。如:魏××,  相似文献   

8.
1987年《健康报》载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利用负压原理,治疗化脓性中耳炎疗效显著,但未公布具体方法。笔者半年来,自创一简易方法,治疗化脓性中耳炎6例,其中,成人2例,儿童4例;病程长者20年,短者4天;病种:急性化脓性中耳炎4例、慢性单纯型化脓性中耳炎2例;疗程:长者2月,短者6天,全部治愈(中耳腔干燥,不再流脓)。方法:首先用1%麻黄素滴鼻液(小儿宜用0.5%的溶液)滴鼻或喷于鼻咽部耳咽管开口肌膜周围,再用3%双氧水溶液将中耳腔脓液清洗干净,并将橡皮球(化验室吸液所用)捏瘪使管口置于外耳道内,勿令漏气,然后放  相似文献   

9.
化脓性中耳炎以耳内流脓为主要症状,中医学称之为“耳痈”,又称“耳脓”。《医宗金鉴》则以脓的色泽不同而分别定名,“……出黑色脓者,名耳疳;出青脓者,名云耳;出白脓者名缠耳;出黄脓者为聤耳;惟风耳则出红脓”。《疡科心得集》分耳痈为二,一为实火,一为虚火。“如风湿袭阻,初起必寒热往来,头痛,耳中肿胀,似乎疟状——如得汗邪彻,则肿胀自平;或自三、五日后,胀痛更甚,身热不和,胀痛时如针刺,内成脓矣”。本症可分为急性,慢性两类。急性者多为肝经火热,邪热上攻所致。症见耳内分泌物黄白夹血,脓液稠厚,大约三个月未愈则转为慢性中耳炎。慢性者多为湿热内蕴,虚火上炎所致,症见耳内分泌物色黑或清白,脓液稀薄,若此时伴有脓液臭秽,则有穿膜蚀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中耳炎是一种最常见的耳病,可不同程度地损害听力,并可引起颅内、外并发症。依病理改变可分为非化脓性与化脓性两大类,按病程又可分为急慢性两期,祖国医学称化脓性中耳炎为“脓耳”。笔者用自制马钱冰片酊治疗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36例,临床治愈30例,显效3例,好转2例,无效1例,治愈时间最短7天,最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