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铭涵  黄健  陈琴  林平 《世界中医药》2010,5(6):391-393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型与心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按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随机抽取297例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心理测评,并进行中医证型调查,研究各证型分布特点,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差异。结果:1)中医证型分布以脾虚气滞证比例最高(32.3%);2)中医各证型心理异常比例:合并抑郁状态以肝气郁结证比例最高(62.5%),合并焦虑状态以肝气犯胃证比例最高(35.8%),而湿热滞胃证合并抑郁状态及焦虑状态比例均最低,各证型合并抑郁、焦虑状态均占相当比例;3)中医各证型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谱比较:餐后饱胀感以脾胃气虚证及脾虚气滞证多见,早饱在脾胃气虚证最为显著,上腹痛以肝气郁结证、脾胃气虚证多见,上腹烧灼感在湿热滞胃证中最为显著;4)中医各证型SDS、SAS量表评分比较:SDS评分以肝气郁结证最高,SAS评分以肝气犯胃证最高,而湿热滞胃证在两个自评量表中评分均最低。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各中医证型分布及心理测评结果差异明显,病机虚实夹杂,病情与肝、脾两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伴抑郁焦虑状态的功能消化不良中医证型的状况。方法:选取某医院在2010年1月~12月这一年中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患者并且伴有抑郁焦虑状态的数量一共150例,对这些患者进行中医证型的调查,对各类证型分布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D)症状谱进行比较分析,连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的评分差别。结果:脾虚气滞证是中医证型分布中最为常见的现象;功能性消化不良(FD)症状和中医证型相比,其脾虚气滞代表餐后饱胀感和上腹痛,脾胃气虚代表早饱,湿热滞胃代表上腹烧灼感;SAS量表、SDS量表和中医各证型的评分相比较,SAS、SDS量表的分数最高是在患者脾虚气滞证时,两个表分数最低时是在湿热滞胃证时。结论:伴抑郁焦虑状态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各证型的分布状况和症状明显,最为常见的为脾虚气滞,本虚以脾虚为主,标实以肝气郁结、湿阻气滞和胃气失降为主,病位以肝、胃和脾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型与心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按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随机抽取297例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心理测评,并进行中医证型调查,研究各证型分布特点,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差异。结果 (1)中医证型分布以脾虚气滞证比例最高[96例(32.3%)];(2)中医各证型心理异常比例:合并抑郁状态以肝气郁结证比例最高[30例(62.5%)],合并焦虑状态以肝气犯胃证比例最高[19例(35.8%)],而湿热滞胃证合并抑郁状态及焦虑状态比例均最低,各证型合并抑郁、焦虑状态均占相当比例;(3)中医各证型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谱比较:餐后饱胀感以脾胃气虚证及脾虚气滞证多见,早饱在脾胃气虚证最为显著,上腹痛以肝气郁结证、脾胃气虚证多见,上腹烧灼感在湿热滞胃证中最为显著;(4)中医各证型SDS、SAS量表评分比较:SDS评分以肝气郁结证最高,SAS评分以肝气犯胃证最高,而湿热滞胃证在两个自评量表中评分均最低。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各中医证型分布及心理测评结果差异明显,病机虚实夹杂,病情与肝、脾两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功能性消化不良各中医体质类型与焦虑、抑郁的关系。方法采用王琦的标准化的9种中医体质量表对2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人群进行调查,并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以同期体检的健康患者20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各中医体质类型与SAS、SD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FD组SAS评分为(49.25±10.92)分,SDS评分为(40.08±7.01)分,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38.72±7.70,36.57±6.27);FD中医体质类型中气郁质的SAS及SDS积分均高于其他各证型(P<0.01)。结论 FD患者存在明显的抑郁、焦虑倾向,其中气郁质体质类型焦虑、抑郁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 年1 月~2011 年12 月6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于心理干预护理前进行评分并与全国常模比较;于干预第8w 末进行二次评分并与干预前比较.结果:心理护理干预前FD 患者SAS,SDS 评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心理护理干预后SAS、SDS 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减轻或缓解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抑郁、焦虑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相关影响因素,以期为中医防治该病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12月—2022年4月在广西梧州市中医医院住院及门诊治疗的130例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调查表的方式开展研究。结果:本研究130例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其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为脾虚气滞证>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寒证>脾胃湿热证>寒热错杂证,各证型间差异明显(P<0.05),男性患者以脾虚气滞证与脾胃湿热证较为常见,女性患者以肝胃不和证与脾虚气滞证较常见。130例患者平均年龄与证型关系,从高到低依次为脾胃虚寒证>脾虚气滞证>寒热错杂证>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抑郁量表(HAMD)评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肝胃不和证>寒热错杂证>脾虚气滞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寒证。焦虑量表(HAMA)评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肝胃不和证>寒热错杂证>脾虚气滞证>脾胃虚寒证>脾胃湿热证。年龄、HAMD评分、HAMA评分不同中医证型间均差异明显(P<0.05)。不同中医证型的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汤联合针刺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疏肝和胃汤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片联合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观察比较2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积分、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随访2个月,比较复发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 0%,对照组为82. 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中医证候积分、SAS评分、SD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疏肝和胃汤联合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改善患者焦虑状态和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与十二指肠嗜酸性粒细胞(EOS)的相关性。方法:245例FD患者按中医证型分为脾虚气滞证、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寒证和寒热错杂证5组,并以46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内镜下取十二指肠球部组织,经苏木精-伊红染色后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十二指肠EOS数量,分析FD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证型与十二指肠EOS的相关性。结果:(1)在245例FD患者中,肝胃不和证、脾虚气滞证为最常见的证型,其次为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寒证和寒热错杂证。FD患者不同亚型的中医证型分布存在差异(P<0.05),上腹痛综合征(EPS)以肝胃不和证最多见,餐后不适综合征(PDS)及EPS+PDS以脾虚气滞证多见。(2)FD不同证型间的十二指肠EOS数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依次为脾胃湿热证(26.60±7.41)>肝胃不和证(24.71±6.17)>寒热错杂证(23.96±4.72)>脾胃虚寒证(21.94±6.40)>脾虚气滞证(21.92±5.85)。脾胃湿热证、肝胃不和证十二指肠EOS数量均高于脾虚...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患者症状与焦虑、抑郁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对符合NERD诊断标准(2006年三亚共识意见诊断标准)的120例患者进行调查,填写反流性疾病问卷(RDQ)、中医肝胃不和证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析症状评分与焦虑、抑郁量表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NERD患者RDQ症状评分与SAS、SDS评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62 11、0.305 20(P〈0.01),肝胃不和证症状评分与SAS、SDS评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12 91、0.332 73(P〈0.01)。结论 NERD患者反流症状及肝胃不和证症状与焦虑、抑郁状态关系密切,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心理状态呈正相关,二者互相影响、互为因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患者肝、胃、气滞证素与抑郁及焦虑心理特征的关系。方法2012年10月—-2013年4月就诊的慢性胃炎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分,同时填写肝、胃、气滞三证素分别的评分调查表。将200例慢性胃炎患者以是否存在肝、胃、气滞证素分别进行统计,同时满足肝、胃、气滞证素的患者中医辨证为肝胃不和证。分析证素肝、胃、气滞与抑郁、焦虑的关系。结果慢性胃炎患者SDS积分(37.27±7.05),SAS积分(35.23±6.37),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积分(33.46±8.55)及(29.78±10.07)。证素肝、胃、气滞的发生频率分别为32.5%、67.0%、61.0%。符合证素肝、胃、气滞的患者较不符合的患者都更易发生焦虑、抑郁。符合肝胃不和证的患者共54例,占27.00%,肝胃不和证慢性胃炎患者SAS、SDS积分均高于非肝胃不和证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胃炎患者存在明显的抑郁、焦虑倾向,证素肝、胃、气滞均与慢性胃炎的抑郁、焦虑心理有关,肝胃不和证慢性胃炎患者更容易出现抑郁及焦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