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伴抑郁焦虑状态的功能消化不良中医证型的状况。方法:选取某医院在2010年1月~12月这一年中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患者并且伴有抑郁焦虑状态的数量一共150例,对这些患者进行中医证型的调查,对各类证型分布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D)症状谱进行比较分析,连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的评分差别。结果:脾虚气滞证是中医证型分布中最为常见的现象;功能性消化不良(FD)症状和中医证型相比,其脾虚气滞代表餐后饱胀感和上腹痛,脾胃气虚代表早饱,湿热滞胃代表上腹烧灼感;SAS量表、SDS量表和中医各证型的评分相比较,SAS、SDS量表的分数最高是在患者脾虚气滞证时,两个表分数最低时是在湿热滞胃证时。结论:伴抑郁焦虑状态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各证型的分布状况和症状明显,最为常见的为脾虚气滞,本虚以脾虚为主,标实以肝气郁结、湿阻气滞和胃气失降为主,病位以肝、胃和脾为主。  相似文献   

2.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临床常见、多发疾病,但由于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病情迁延反复、临床疗效欠佳等原因已成为一种严重干扰人们正常工作生活的身心类疾病。现代医学虽有相应治疗方案但其临床疗效尚不如人意,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视,使用中医中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成为研究热点,有研究报道中医学通过辨证论治取得了较好临床疗效,本文就近年来有关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型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功能性消化不良与中医证型分布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功能性消化不良 (FD)是临床常见的证候群 ,该病发病率高且较普遍 ,消化不良流形病学调查证实 ,欧美消化不良人群发病率为 1 9%~41 % [1 ] ,我国广东省广州市人民医院 1 999年 3月~ 7月对该院体检 1 5~ 72岁本市健康人群采取问卷的调查方式 ,FD检出样率为 2 3 .5 % [2 ] 。引起FD的因素很多 ,如胃动力障碍 ,心理社会因素 ,胃酸分泌异常 ,幽门螺旋菌 (HP)感染等 ,本文就FD中医证型分布调查做一报告。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病历全部来自 1 999年 1月~ 2 0 0 0年 7月十堰市人民医院就诊的病人 ,凡是确诊为FD者均列为调查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型与心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按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随机抽取297例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心理测评,并进行中医证型调查,研究各证型分布特点,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差异。结果 (1)中医证型分布以脾虚气滞证比例最高[96例(32.3%)];(2)中医各证型心理异常比例:合并抑郁状态以肝气郁结证比例最高[30例(62.5%)],合并焦虑状态以肝气犯胃证比例最高[19例(35.8%)],而湿热滞胃证合并抑郁状态及焦虑状态比例均最低,各证型合并抑郁、焦虑状态均占相当比例;(3)中医各证型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谱比较:餐后饱胀感以脾胃气虚证及脾虚气滞证多见,早饱在脾胃气虚证最为显著,上腹痛以肝气郁结证、脾胃气虚证多见,上腹烧灼感在湿热滞胃证中最为显著;(4)中医各证型SDS、SAS量表评分比较:SDS评分以肝气郁结证最高,SAS评分以肝气犯胃证最高,而湿热滞胃证在两个自评量表中评分均最低。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各中医证型分布及心理测评结果差异明显,病机虚实夹杂,病情与肝、脾两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型与情绪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中医辨证分型与情绪状况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于2001~2006年北京中医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门诊、病房就诊的患者1 000例,其中FD患者267例,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患者的性情及相关症状、舌脉.结果 FD各中医证型中情绪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郁气滞证和肝郁脾虚证多与情绪不佳有关.结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可能主要与肝失疏泄有关.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及抑郁证的病机理论和现代研究的认识,提出着重从肝、脾、心三脏,以疏肝、健脾、养心、调情志为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抑郁证的患者进行辨证论治,体现中医药对本类疾病的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7.
黄铭涵  黄健  陈琴  林平 《世界中医药》2010,5(6):391-393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型与心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按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随机抽取297例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心理测评,并进行中医证型调查,研究各证型分布特点,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差异。结果:1)中医证型分布以脾虚气滞证比例最高(32.3%);2)中医各证型心理异常比例:合并抑郁状态以肝气郁结证比例最高(62.5%),合并焦虑状态以肝气犯胃证比例最高(35.8%),而湿热滞胃证合并抑郁状态及焦虑状态比例均最低,各证型合并抑郁、焦虑状态均占相当比例;3)中医各证型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谱比较:餐后饱胀感以脾胃气虚证及脾虚气滞证多见,早饱在脾胃气虚证最为显著,上腹痛以肝气郁结证、脾胃气虚证多见,上腹烧灼感在湿热滞胃证中最为显著;4)中医各证型SDS、SAS量表评分比较:SDS评分以肝气郁结证最高,SAS评分以肝气犯胃证最高,而湿热滞胃证在两个自评量表中评分均最低。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各中医证型分布及心理测评结果差异明显,病机虚实夹杂,病情与肝、脾两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中医证候与抑郁、焦虑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8年7月—2009年12月就诊的FD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同期体检的健康患者10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对FD组进行中医证候量表评分,并分析不同证型证候积分与HAMA、HAMD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FD组HAMD评分为(4.97±4.88)分,HAMA评分为(7.70±4.47)分,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3.26±3.62,3.49±3.65);FD中医证型为肝气郁结证、脾胃气虚证、寒热错杂证及湿热滞胃证,其中肝气郁结证患者HAMD积分和HAMA积分均高于其它各证型(P<0.01),并且证候积分与HAMD评分(r=0.663)、HAMA评分(r=0.587)呈正相关。结论 FD患者存在明显的抑郁、焦虑倾向,其中肝气郁结证症状轻重与抑郁、焦虑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粘膜病理,HP及中医证型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0.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证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蓓  叶枫 《北京中医》2008,27(1):12-14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证候特点与证候分布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客观填写统一的病例调查表,将调查所得数据建立数据库,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症状以胃脘胀满、食少纳呆、呃逆、胃脘疼痛出现频率最高;中医证型分布为脾胃湿热型35.4%,肝胃不和型33.8%,脾胃虚弱型14.6%,饮食停滞型9.2%,寒热错杂型6.9%;不同诱因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候分布中有显著性差异;不同证型症状分布有差异。  相似文献   

11.
疏肝理气法在中医治疗理论中是肝郁气滞证型的典型治法,而其又有促进胃肠蠕动的功效,故常用来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中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D)。抑郁症以明显且持续的心情低落为主,不仅对情志精神方面有影响,更可作用于人体的消化系统,因此也成为FD的重要病因之一。肝主疏泄,具有调畅气机、调节情志活动之功,而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成为抑郁症的主要病机。文章将从疏肝论在治疗伴抑郁焦虑状态的FD中的研究运用与进展。  相似文献   

12.
李晶  苏娟萍 《山西中医》2013,29(7):10-12
目的:观察开郁颗粒剂治疗伴焦虑抑郁情绪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开郁颗粒剂口服,对照组口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4周为1疗程.观察中医证候疗效、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血浆胃动素比较,治疗组的胃动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比较,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脘腹隐痛、食后腹胀、嗳气善太息、纳食减少、胸胁少腹胀痛症状疗效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情绪抑郁急躁易怒疗效、失眠多梦症状疗效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优于治疗组.两组SAS、SDS分值比较,疗后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郁颗粒剂治疗伴焦虑抑郁情绪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道症状改善优于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组.  相似文献   

13.
赵颖  张小琴 《河南中医》2021,41(2):315-319
功能性消化不良与焦虑抑郁情绪相关,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抑郁情绪的中医药治疗主要包括:从肝论治、从气机论治、从心肝论治、中医外治、中西医结合等.中医药在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焦虑抑郁情绪方面,具有缩短病程、降低复发率、不良反应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优势.但目前仍存在以下不足: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明确、临床样本...  相似文献   

14.
穴位埋线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疗法能否增强中药治疗的效果。方法: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配合口服中药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口服中药治疗,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和结束后3个月随访收集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组26例,痊愈5例,显效11例,好转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15%;对照组29例,痊愈2例,显效8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9.66%,两组疗效比较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配合中药疗法和单纯性中药疗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而穴位埋线配合中药疗法,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中药疗法。  相似文献   

15.
《辽宁中医杂志》2013,(10):2072-2074
目的:观察胃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抑郁焦虑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胃泰治疗,对照组采用舒丽启能和舍曲林治疗。连续用药4周后,观察药物对患者各临床证候疗效。结果:总有效率为治疗组93.3%,对照组76.67%.在临床证候方面,治疗组对胃脘胀满,胸闷,喜太息,大便不爽证候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各证候积分方面,治疗组对胃胀,胸闷,善太息,大便不爽,胁痛积分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次是恶心,嗳气以及焦虑、抑郁症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胃泰治疗FD疗效明确,并可改善FD伴随的焦虑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6.
张兰凤  王阶 《中医杂志》2012,53(15):1312-1314
目的 研究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证候特点.方法 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法,根据以往研究,设立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证候要素,按照证候诊断对100例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进行辨证,分析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疾病特点与证候要素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证候要素特点与年龄段、心绞痛类型、合并疾病等有关.证候要素分布所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血瘀、气虚、肾虚、肝郁、阴虚、痰浊、气滞、阳虚、脾虚、热蕴、寒凝.证候要素组合方式以四因素证组合最多,其次是六因素证、五因素证、三因素证、七因素证、八因素证、二因素证.结论 冠心病合并抑郁症后,证候要素的组合较单纯冠心病更为复杂,其证候要素特点是在冠心病证候特点基础上肝郁与肾虚的比例明显增加,这与冠心病抑郁症的发病病因病机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症伴焦虑和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25例用黛安神、多虑平及自拟安神舒肝汤治疗,对照组25例只用黛安神、多虑平治疗,疗程1个月。结果:研究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 .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症伴焦虑和抑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重叠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 例功能性消化不良重叠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比较2 组中医证候评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血清胃肠激素及肠道菌群水平,并评估2 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上腹烧灼感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CQOLI-74 评分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CQOLI-74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血清胃动素(MTL)、胆囊收缩素(CCK) 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 水平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MTL、CCK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CGRP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肠杆菌、肠球菌水平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肠杆菌、肠球菌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重叠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胃肠功能,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辨证分型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2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中医中药辨证分型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0例FD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20例,辨证施治;对照组1 00例,口服吗丁啉、雷尼替丁.2组均服药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6%和74.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医中药辨证施治FD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