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吞咽障碍是脑梗死的严重并发症,可以由假性球麻痹或真性球麻痹引起。假性球麻痹是指双侧皮质及皮质脑干束、脑干损伤,真性球麻痹仅由延髓损伤出现,均可出现声音嘶哑、吞咽障碍、摄食障碍、饮水呛咳及构音障碍等症状[1]。其中吞咽障碍和饮水呛咳极易引起吸入性肺炎和营养不良,严重影响患者的整体康复[2]。2013-08—2013-12,笔者应用针刺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30例,并与吞咽训练治疗3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国内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发病率为30%~45%~([1]),国外57%~73%~([2])。研究表明,脑干、延髓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发生率比大脑半球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发生率高~([3])。现就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研究综述如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可以分为假性球麻痹和真性球麻痹。真性球麻痹为下位运动神经元受损引起,病位在脑干,脑干延髓吞咽中枢受损引起与吞咽相关器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可根据脑卒中病灶部位分为真性球麻痹与假性球麻痹,也可根据吞咽阶段分为口腔期、咽期与食管期吞咽障碍。通过对相关临床研究进行总结和梳理,发现真性球麻痹较假性球麻痹病情更重、预后更差,而病灶部位是否影响针刺改善吞咽功能的效应尚无定论;吞咽阶段分型可用于指导针刺治疗方案。因此,开展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研究时,对疾病分型问题的考虑应当贯穿科学问题确定、研究设计、针刺方案选择等过程。  相似文献   

4.
杨丽霞  李艳 《河南中医》2008,28(12):104-105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多达25%~73%[1]。主要见于真性球麻痹和假性球麻痹的患者,单侧皮质脑干束受损也可出现一过性的吞咽功能障碍。吞咽障碍可直接影响患者营养物质的摄取,造成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此外,患者还可因误吸、误咽等导致吸入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任督通调针刺法与康复训练法治疗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任督通调针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法治疗。2组常规药物治疗相同。观察2组治疗前后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标准评分变化情况,并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53.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任督通调针刺法治疗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具有可行性,为临床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提供更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风病所致的假性球麻痹在中风患者中占很大比例,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假性球麻痹患者有吞咽障碍,针灸能直接作用于病变局部,在治疗假性球麻痹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我们在既往的研究中对中风所致假性球麻痹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在此基础上,采用针刺配合吞咽训练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朱原  傅立新 《中医杂志》2013,54(2):160-162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其主要原因包括真性球麻痹和假性球麻痹,该病随着脑卒中发病率的逐年升高而递增,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对脑卒中后真性球麻痹或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的诊断及针灸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物理因子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和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量表评分及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70.0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洼田饮水试验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吞咽功能障碍评价标准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物理因子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疗效较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吞咽肌群肌力,改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9.
针刺及康复训练治疗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旨在研究针刺及康复治疗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的疗效情况.方法:通过比较针刺、康复、针刺加康复的疗效情况,探讨针刺与康复结合治疗的效果及机制.结果:认为针刺与康复结合疗法能明显改善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结论:针刺疗法与康复训练在治疗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上体现了相互补充的协同作用,通过改善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从而提高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通调针刺法治疗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自2015年3月~2017年4月收治的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7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7例。治疗组给予任督通调针刺法,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法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吞咽功能评级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给予通调针刺法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吞咽障碍,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针刺治疗中风慢性期中重度吞咽障碍临床研究   总被引:59,自引:7,他引:59  
目的:评价针刺治疗中风慢性期吞咽障碍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针刺风府,人迎,廉泉,百劳治疗,随机设立康复对照组,结果:根据床边吞咽功能评价量表评价:针刺组治愈率31.7%,有效率61.6%,总有效率93.3%,针刺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针刺组起效快,且疗效与病程长短无关;针刺组假性球麻痹疗效优于球麻组,根据电视荧光吞咽功能评价;针刺组治愈率25.0%,有效率60.0%,总有效率85.0%,针刺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刘勇  罗瑞 《中国针灸》2020,(2):115-118
目的:比较针刺患侧与针刺双侧咽部腧穴治疗脑梗死后真性延髓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脑梗死后真性延髓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单侧组和双侧组,每组33例,最后每组各有1例脱落。两组患者在常规药物和电项针治疗的基础上,单侧组针刺患侧的吞咽、发音和治反流穴,双侧组针刺双侧吞咽、发音和治反流穴。每天1次,每周连续针刺6 d,休息1 d,治疗21 d后评定临床疗效。采用吞咽困难分级量表、洼田饮水试验和GRBAS分级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和构音情况。结果:治疗21 d后,两组患者吞咽困难分级量表评分均提高(均P<0.01),且单侧组改善程度大于双侧组(P<0.01);两组患者GRBAS分级、洼田饮水试验情况均改善(均P<0.01),且单侧组改善程度大于双侧组(P<0.05,P<0.01)。结论:针刺患侧咽部腧穴治疗脑梗死后真性延髓麻痹较针刺双侧咽部腧穴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13.
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动力障碍性FD58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针刺足三里,梁丘等穴治疗4周;对照组口服西沙必利治疗。以上腹饱胀,早饱,嗳气,恶心,纳差5项主症为观察指标,记录症状积分,治疗结束后,分别进行比较。结果:两种疗法均能改善动力障碍性FD患者的症状,对早饱,嗳气,纳差的疗效针刺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治疗FD具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针刺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时效关系临床观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许伟 《中国针灸》2002,22(6):8-16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Bell′s麻痹)开始的时间与疗效的关系。方法:278例面神经炎所致Bell′s麻醉的病人,按开始针刺治疗的时间分为3组:发病2周内开始针刺治疗175例,2^ -4周开始针刺治疗97例,1^ -6个月开始针刺治疗45例。每组病人均根据病程分期治疗。结果:病程2周内开始针刺治疗痊愈率最高(77.2%),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1),而且早期针刺治疗还可以减少激素的使用。结论:早期恰当的治疗是本病快速完全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若干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14  
王声强  白亚平  于溯 《中国针灸》2003,23(6):367-370
目的:研究分析影响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及科研工作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方法:共综合了35篇相关文献的内容,从治疗时机、面神经损伤程度、面神经损伤部位、辨证分型、针刺手法及腧穴选择6个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作了简要的评述。结论: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容易受到临床相关因素的影响,加强对影响针刺治疗面瘫疗效相关因素的分析研究,能够更好地把握面瘫的针刺治疗作用规律。  相似文献   

16.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针刺时机选择   总被引:80,自引:6,他引:74  
目的;观察选择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不同时机进行针刺的疗效。方法:将144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按病程分为2组,发病7天以内的急性期患者为治疗组,发病7天以上的静止期及恢复期患者为对照组,采用相同的穴位进行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5.2%,有效率100.0%;对照组治愈率66.7%,有效率97.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急性期给予面神经良性刺激,会大大提高治愈机率,故周围性面瘫针刺治疗的最佳时机为急性期。  相似文献   

17.
杨城 《中国针灸》2001,1(10):8-16
方法:将68例胃术后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结果:针刺组有效率94.4%,药物组有效率78.1%,两组疗效比较,经Ridit分析,P<0.05,说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血象差异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1月两组血象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针刺组疗效优于药物组,针刺能够促进术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8.
针刺治疗并观察其前后症状、体外血栓长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情况,说明针刺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通过改善其血瘀高疑状态,改善循环和组织缺血、缺氧,使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供给,从而使神经功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9.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不同治疗频度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应时 《中国针灸》2000,20(9):527-528
将90例面瘫病人按初诊次序随机分组,统一采用相同的针灸治疗手段,观察不同汉字频度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疗效无差异(P〉0.50)。提示:面瘫的针灸治疗可改变每日1次的常规方法,适当减少针灸治疗频率。  相似文献   

20.
针刺及舌下放血治疗假性延髓麻痹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方法:对40例假性延髓麻痹的脑梗塞急性期患者,采用针刺廉泉、三阴交、风池、翳风、完骨及舌下放血治疗,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该疗法可以明显改善吞咽和舌体运动功能,同时可以纠正言语功能,是假性延髓麻痹刀性期患者的主要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