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降压药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药物对患者的降压效果和不良反应。对患者来说 ,能有效控制血压并适宜长期治疗的药物就是合理的选择 ,同时还应该考虑患者靶器官受损情况和有无糖尿病、血脂、尿酸等代谢异常 ,以及降压药与其他使用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1] 。临床医师可以根据患者病情首先选择利尿剂、β -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或者由上述药物组成的固定剂量复方降压制剂[2 ] 。1 一线用药1 1 利尿剂[3 ]  主要用于轻中度高血压 ,尤其在老年人高血压或并发心力衰竭时。痛风患者禁用 ,糖尿病和高…  相似文献   

2.
抗高血压药是指能够降低血压用于高血压病治疗的药物,常用的主要有6大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拈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拈抗剂和α受体阻滞剂。目前抗高血压药的选用主要是按照国际及我国高血压治疗指南推荐的一线用药,根据病人靶器官损害时所表现的并发症和心血管危险因素来实现个体化用药方案的,但是如果病人没有并发症和心血管危险因素,药物的选择空间较大,难以取舍,这时的选择或是盲目性的,或是尝试性的。而中医辨证分型选用抗高血压药将成为可以忽略并发症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一种宏观方法,通过中医辨证来选择抗高血压药,将可能解决其选择的盲目性或是尝试性和难以取舍的境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住院期间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及洋地黄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收集我院心内科2009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的223例CHF患者,将其分为收缩性心力衰竭(SHF)、舒张性心力衰竭(DHF)及混合性心力衰竭三类,并对三类患者住院期间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以接受利尿剂治疗居多,静脉制剂以呋塞米及托拉塞米为主,约占70%,螺内酯为主要的口服制剂。SHF、DHF及混合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药物使用情况分别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占70.6%、71.0%、71.2%;β受体阻滞剂占56.3%、58.1%、49.3%;洋地黄占68.9%、19.4%、61.6%;β受体阻滞剂以美托洛尔为主,占74%,平均剂量平片(10.9±5.4)mg,缓释片(18.1±6.8)mg。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ACEI、ARB、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四类药物使用广泛,总有效率达92.4%,需进一步加强β受体阻滞剂及ACEI/ARB的应用,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注线法对高血压病患者血管紧张素Ⅱ含量的影响。方法:将17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注线法治疗组、药物对照组各85例,4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血管紧张素Ⅱ的变化及降压效果。结果:注线法能明显降低血管紧张素Ⅱ的含量,且注线法治疗组显效例数明显高于药物对照组(P〈0.01)。结论:注线法可能是通过降低高血压病患者血管紧张素Ⅱ的含量从而起到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β受体阻滞剂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82例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连续治疗半年后对其心功能分级做出判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半年后,观察组显效8例,有效20例,总体治疗有效率为68.29%;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12例,总体治疗有效率41.46%;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未出现明显不适。结论:β受体阻滞剂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有确切疗效,比单纯使用β受体阻滞剂有着更为良好的效果,并且加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后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心肌收缩期泵功能障碍为主的心肌疾病,青壮年男性多见,预后差。近年来随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CEI/ARB)及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5年、10年生存率较前明显提高,但治疗效果仍不理想。  相似文献   

7.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介绍RAS研究进展,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的差别,ARB的临床应用。方法查阅有关文献及临床资料。结果与结论人们对ARB抱有很大希望,但由于应用于临床时间尚短,目前尚不能显示ARB明显优于ACEI,还有许多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尚需要经过几年的研究才能见分晓。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病是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更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研究证实,有效的抗高血压治疗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措施,小剂量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有利于减少单一药物可能存在的剂量依赖性不良反应,是控制高血压的策略之一.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类降压药.  相似文献   

9.
心力衰竭(HF)是指各种心脏疾患导致心脏负荷增加和心输出量下降,诱发肺水肿、体循环淤血、水钠潴留,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下肢浮肿、纳差乏力等症状体征。延缓HF进程、提高生活质量是临床对慢性HF患者的治疗目标。神经体液机制是慢性HF的主要代偿机制,涉及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S)和利钠肽系统等。目前用于治疗HF的药物主要为利尿剂,扩血管药物,强心剂,β-受体阻滞剂,伊伐布雷定,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醛固酮拮抗剂等。但即使给予了最优化治疗,HF的病死率仍很高。慢性HF是因心肌结构及功能改变导致心功能低下而引起,患者常伴有咳嗽、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由于慢性HF会持续性或反复性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故积极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中药对高血压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光宇 《四川中医》2000,18(11):11-13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是内科的常见疾病,在我国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已超过11.88%,在其发病机理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拮抗剂为目前极其重要的一类治疗药物。在中医的临床工作中中药治疗虽然仍以辨证施治为主,单味中药、专方或成药等方法在临床上也较常用。了解中药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的作用,对我们在处方时的应用搭配,灵活加减,提高疗效有着积极的作用。中药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的影响,目前研究的还不太多,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对肾素、血管紧张素有影响的单味中药或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