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总结赖新生教授应用通元针法为主治疗男女不孕不育的经验。通元针法是以五脏背俞穴通督养神和腹部任脉及腹募穴为主以引气归元的治疗大法,同时依据病情可配合开四关或五输穴,参以针灸补泻手法。通过病案列举的方法,对赖新生教授运用通元针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男性不育、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总结归纳了通元针法的使用方法。提示通元针法值得在不孕不育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2.
通元针法是通督养神、引气归元的简称,该法以督脉、脑及五脏背俞穴通督养神,以任脉、三阴经及腹部募穴引气归元,并辨证配以五输穴及其他特定穴,组成平衡阴阳的针灸处方。通过病案举例的方法,详细介绍赖新生教授运用通元针法治疗眩晕,总结归纳了通元针法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3.
气街理论为中医经络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里内外横向联系的捷径,加强了针灸对内脏疾病的治疗效果,扩大了腧穴的主治范围。通元针法系赖新生教授独创的一种针灸疗法,包括通督调神、引气归元两部分。为剖析通元针法与传统经络理论的联系,本文以通元针法与气街的涵义及二者之间的联系为基点,从气街的文献记载追溯气街的原始概念,通过通元针法临床的印证,揭示了气街是经气运行主干道中的矢向通路,是联系体表与机体深部及脏腑组织器官的直接通路的本质内涵,总结出传统的气街理论为通元针法治疗疾病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介绍赖新生教授通元疗法治疗帕金森病经验。通元针法是通督养神、引气归元,一分为二的简称。本文从审证求因、辨证论治、重视配穴及得气、针药结合四个方面阐述通元针法治疗帕金森病的经验。通过病案列举的方法,说明通元疗法治疗帕金森病的有效性,提示该疗法值得在帕金森病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5.
试从“持中央以运四旁”理论,对通元针法的取穴特点及作用机制进行阐述。通元针法腹部取穴如神龟匍伏于神阙之上,其作用机制包括持先天真元及后天脾胃,可运轴行轮、生化气血、调畅气机、秘精养神。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通元针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00例患者,依治疗方案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给予通元针法治疗,两组共治疗4个疗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PSQI)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分别对睡眠状况和神经功能进行评估;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采用通元针法治疗后有效率为98%,高于常规针刺对照组的84%(P0.05);通元针刺治疗组的PSQI评分及NIHSS评分,均低于常规针刺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缺血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通元针法能更加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提高中风康复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通元针法对脑卒中后行气管切开术患者咳嗽反射能力、肺部感染情况、吞咽功能及拔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卒中后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头针组和通元针法组,每组37例。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头针组针刺病灶对侧顶颞前斜线2/5段、顶颞后斜线2/5段、顶旁2线;通元针法组针刺百会、中脘、关元、气海、天枢(双)、肺俞(双)、脾俞(双)。两组均每次治疗30 min,每日1次,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咳嗽反射评分(CRGS)、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吞咽功能进行比较;治疗结束后1周评价拔管成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CRGS、CPI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 05)。治疗后通元针法组CRGS、CPIS评分低于头针组(P<0. 05),吞咽功能改善的总有效率、拔管总有效率均高于头针组(P<0. 05)。结论:通元针法可显著提高脑卒中后气管切开患者咳嗽反射能力,控制肺部感染,改善吞咽功能,进而提高临床拔管成功率,总体疗效优于头针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通元针法配合针刺星状神经节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变态反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通元针法配合针刺星状神经节治疗;对照组采用氯雷他定片、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及治疗后1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及治疗后1个月总有效率分别为96.7%和90.0%,对照组分别为73.3%和63.3%,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元针法配合针刺星状神经节是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赖新生教授通元针法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分别给予康复训练+通元针法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VAS及JOA评分变化,记录不良反应,随访治疗后寻求其他治疗方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 88%,对照组总有效率70. 6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腰腿疼痛明显缓解,腰部功能明显改善,治疗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随访显示,对照组寻求其他治疗者较多,治疗组则较少,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通元针法治疗肝肾亏虚型腰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探析赖新生教授"通元针法"蕴含的阴阳之道。从古至今,针灸治疗法则博大精深,百家争鸣,赖新生教授将其归结为"通督养神、引气归元",此又可进一步归结为"平衡阴阳"四个字,并充分体现在其所创立的"通元针法"中。该法从阴阳立论,以阴阳为最高指导思想,以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为最终目的。文章从选经用穴的角度对通元针法所蕴含的阴阳之道细作分析,分主配相成、任督相配、俞募互补、肾中相合四部分,从而突出通元针法的理论高度。  相似文献   

11.
耳鸣耳聋为临床常见病,其临床治疗为当今公认的难题之一。林国华教授治疗耳鸣耳聋有独特的经验,受《内经》"发蒙"针法启发,结合自己多年中医临床工作经验,创立了独具特色的发蒙针法,选穴上经络辨证为主,脏腑辨证与随症配穴为辅,选穴精,配伍良,既能抓住耳鸣症状治其标而止鸣,又能针对病因治其本而防复发,并综合应用电针、火针配合以"得气"为要,临床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针灸、推拿以及物理疗法进行治疗的效果评价。方法:将122例按随机的方式分为针推配合物理疗法的综合组61例以及单纯采用推拿和针灸方式治疗的针推组61例,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愈情况、疼痛量表情况以及临床症状积分情况。结果:综合组神患者的痊愈率、总有效率、疼痛改善情况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针推组,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病属于神经根型的患者治疗时采用针灸治疗和推拿治疗的同时配合物理治疗的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13.
任路  杨武 《辽宁中医杂志》2000,27(4):158-159
对针灸名著《标幽赋》在经络理论、针刺手法、取穴原则、标本根结等 4个方面的论述进行归纳总结 ,进而阐明了《标幽赋》对今天临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针灸联合方案治疗多发性神经炎1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虹  侯中伟  白玉兰 《中国针灸》2006,26(7):469-471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方案治疗多发性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头针、体针(刺激神经根为主)、节段性神经根刺络拔罐、电热灸联合应用的治疗方案,对临床收集160例该病患者进行观察。结果:针灸联合方案治疗20天后,治愈138例(86.3%),总有效率100.0%。临床症状平均恢复时间12.81天,神经系统体征平均恢复时间19.76天,眼肌运动障碍平均恢复时间15.14天。对于改善单纯症状疗效显著,第一疗程、第二疗程和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灸联合方案治疗多发性神经炎疗效确切,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走罐加针刺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对3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走罐加针刺治疗.结果:经1~3个月随访总有效率达100%.结论:走罐加针刺疗法能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这种治疗方法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简便易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并评价采用针推综合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自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期间通过推拿、牵引及针灸的综合疗法对4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实施治疗,同时与单纯采用针刺方法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采用综合疗法的观察组的痊愈显效率明显高于采用单纯疗法的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推拿具有改善肌肉痉挛,促进颈部血液循环的作用,避免直接刺激对神经根;牵引能够使椎间隙及椎间孔增大,减轻神经根受到的压迫;针灸能够缓解肌肉痉挛、消炎镇痛及疏通经络;推拿、牵引及针灸联合的综合疗法疗效优于单纯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17.
针刺对加皮葛根饮抗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协同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针刺与中药复方加皮葛根饮对早期酒精性肝损伤大鼠的治疗作用,探讨“针药并举”协同增效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白酒灌胃加高脂肪饲料法建立早期酒精性肝病(ALD)大鼠模型,观察单纯中药、单纯针刺、针刺与中药合用三种治疗方法对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以及肝脏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 针刺与加皮葛根饮合用在抑制肝细胞的脂肪变性,减少脂滴在肝细胞的沉积,恢复肝细胞功能等方面均优于单纯中药组及单纯针刺组。结论 “针药并举”协同增效的机理可能与针刺增加药物到达靶器官的有效成分浓度,增加药物与相应受体的接触机会与亲和力有关。  相似文献   

18.
标本刺法说     
卓廉士 《中国针灸》2011,31(1):75-78
检索古代中医文献,从针刺审察卫气的角度,探讨经脉标本理论。结果发现:标本与卫气于十二经脉之上的聚散有关,针刺要求审察卫气,追寻卫气所在;疾病可使卫气移徙于标本之间,故针刺有取本、取标、标本兼施等不同。先病后病是取标取本的关键环节,据此可以执简御繁,应付复杂症情。针刺过程中,医生从标引本,引导病人正气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针刺"四天"穴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不同穴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颈椎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采用针刺“四天”穴、列缺为主;对照组采用针刺颈夹脊穴为主,结果:治疗组在疼痛、麻木,工作生活改善及综合评分等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以颈部肌肉群,局部神经血管走行取穴,可以更好地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20.
腹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腹针与传统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40例确诊为颈性眩晕的病人随机分为腹针组与传统针灸组,治疗后对两组病人症状进行积分评估,疗效的对比,在不同时间点(针灸5次后与针灸10次后)进行不同的症状改善情况对比。结果:观察两组患者的有效率,虽然腹针组的有效率高于传统针灸组,但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种方法都有效;从两组的治疗前后症状的积分的改善情况的对比,P<0.01,腹针组症状改善优于传统针灸组;从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有效率看,眩晕症状的改善,腹针组快于传统针灸组,而后伸不适却是传统针灸组改善快于腹针组。结论:两种方法在治疗颈性眩晕时同样有效,腹针组在症状改善方面优于传统针灸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