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孙光荣教授是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文献研究及临床工作50余年,经验丰富,对于风湿免疫病、肿瘤、妇科疾病等治疗有独到之处,创立了依照药物的功效区分君臣佐使,按照"三联药对"组方思想进行辨证用药的新型处方模式。本文以运用孙光荣教授"三联药对"组方思想治疗变应性血管炎为例,介绍孙光荣教授的中药组方思想,并通过介绍大黄粉外敷治疗变应性血管炎的方法,探索变应性血管炎治疗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运用孙光荣教授“三联药对”组方学术思想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效果。方法将92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运用孙光荣教授“i联药对”组方学术思想进行中药干预,随访1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UAER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PG、HbA1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孙光荣教授“三联药对”组方学术思想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尿门蛋白降低更明显,其作用可能独立于降血糖以外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坏死性血管炎是指侵犯真皮毛细血管及小血管的变应性血管炎,本病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发病机理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密切关系.中青年女性多发,好发于下肢,表现为皮疹、红斑、水疱、血疱、坏死、溃疡等多形性、对称性症状,自觉症状瘙痒或烧灼感,偶有痛感.若不及时治疗,可累及黏膜、关节、肾脏、胃肠道、肺部及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等,甚至引起死亡.笔者用中医药内外结合治疗急性坏死性血管炎29例,疗效好,见效快,病程短,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皮肤变应性血管炎是一种主要累及真皮上部毛细血管及小血管的坏死性血管炎,属中医学"瓜藤缠""梅核火丹""湿毒流注"的范畴。现从中医学的角度总结了张建强教授治疗皮肤变应性血管炎的临床经验。首先从疾病的病因着手,其次将疾病进行分期辨证,最后善于应用药物独有的功效治疗本病,得到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孙光荣教授在诊治带下病的长期临床实践中形成了鲜明的学术观点和用药特色.孙光荣教授从生理、病理两方面着眼,认为外治法治疗带下病,不能只顾针对症状而一味使用清热解毒止痒的药物,单纯清热解毒止痒,可取效于一时,但效果不能持久,容易反复.故还要兼顾到“带下”本属人体生理现象这一情况,所以要注意加用敛湿止带的药物.这一学术思想,具体体现在孙氏清带汤的组方用药中.孙氏清带汤融清、利、敛为一体,在清热解毒止痒药物的同时,加用敛湿止带的药物,坐浴治疗带下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又称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是一种主要累及真皮浅层毛细血管和小血管的坏死性血管炎.皮肤损害呈多形性,如红斑、丘疹、紫癜、结节、溃疡、坏死等.重者可伴有发热、乏力、关节痛,少数内脏亦有受累,属中医"瘀血流注"范畴.  相似文献   

7.
奚九一治疗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强 《中医杂志》2005,46(8):581-582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又称过敏性血管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累及真皮上部毛细血管及小血管的坏死性血管炎,严重时还可导致内脏损害而造成多系统病变.奚九一教授现任上海市中西医结合脉管病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从医50余载,对治疗本病有独到经验.他提出了"因邪致瘀,祛邪为先"的新观点,在治疗上采取缓急3期分治的原则,即急性活动期治以祛邪法,好转缓解期治以活血生新法,恢复稳定期治以扶正康复法.笔者有幸随师学习.兹将其辨证治疗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仝小林教授临床发现女性患者甲状腺、乳腺、子宫三处凡有一处出现结节、增生、肿块,另外两处多有伴随症状产生,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子宫肌瘤三种疾病经常相继或者联合发病,因此首先提出“女性三联征”的概念:“女性三联征”是女性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子宫肌瘤的统称。三种疾病在致病因素、发病机制等方面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现代医学认为甲状腺、乳腺、子宫皆受下丘脑和垂体的调节,三者发病都有内分泌紊乱因素,临床治疗功能上皆从调节内分泌激素入手,当疾病累及器官,造成实质性结构的变化时再加以手术治疗。中医认为气郁为“三联征”共同的主要致病因素,七情不节为其主要病机,痰凝、气滞、血瘀为三者共同的病理产物。三者病因病机、发病规律皆相似,因此三种疾病可做异病同治。仝小林教授根据“三联征”临床症状以虚实不同分为郁而结,虚而结,提出“郁者散之,虚者补之”的治疗大法,治疗多以开郁化痰,散结通络为原则,独辟蹊径提出运用靶方靶药辨病论治,治疗疾病,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9.
变应性血管炎是由药物或感染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侵犯真皮毛细血管后静脉和毛细血管袢,累及皮肤小血管,也可累及其他脏器的小血管,造成多系统病变。本病多发生在青壮年,突出损害为皮肤血管炎,轻者仅有皮损,数周可愈,严重者可有多脏器受损,甚至危及生命,是周围血管常见疾病之一,临床治疗较为棘手。  相似文献   

10.
手心敷药治疗变应性结节性皮肤血管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定远 《中医研究》1995,8(1):39-41
手心敷药治疗变应性结节性皮肤血管炎福建350003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肖定远主题词血管炎,变应性皮肤,中药外敷疗法变应性结节性皮肤血管炎是一种炎症性结节损害的疾病,在无明确原因及其他系统损害情况下发生,现代医学一般诊断为“结节性红斑”、“结节性血管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和总结王振涛教授应用水丸剂辨治心悸病的学术思想和用药规律。方法:以王振涛教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应用水丸剂治疗心悸病例为研究对象,提取处方药物建立数据库,然后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频率、聚类分析,分析其应用水丸剂治疗心悸的用药规律。结果:共有196份病例纳入研究,共得药物191味,常用中药有茶树根、甘草、丹参、茯苓、三七、茯神等10味。聚类分析发现生脉散、四参定悸饮、桂枝甘草汤、黄连温胆汤、冠心Ⅱ号方以及解郁安神、健脾调肠类方药为王振涛教授辨治心悸病应用水丸剂的基本方药。结论:王振涛教授应用水丸剂辨治心悸从“虚”“痰”“瘀”“热”论治,以益气养阴温阳、清热化痰活血为原则,兼之注重解郁安神、健脾调肠。  相似文献   

12.
曾梓苑  陈生  黄俊浩  谢纬  胡薏敏  吴戈平 《陕西中医》2022,(10):1442-1444,1448
间质性肺疾病的病因复杂,目前病机尚未完全阐明。晁恩祥教授认为本病属于中医“肺痿”范畴,临证时应重视肺肾气阴亏虚、痰瘀阻肺之病机,提出“养阴益气、调补肺肾、化痰祛瘀”治疗原则。晁恩祥教授立足于中医基础理论,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治,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李竹英教授是黑龙江省名中医、黑龙江省名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文章通过对李竹英教授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阐述了李竹英教授对哮喘病机“阳虚痰瘀”的认识。李竹英教授认为痰、瘀、虚是哮喘发病主要病机。李竹英教授治疗哮喘经验如下:第一,温阳益气为本,治疗哮喘应注重温补肺阳; 第二,散瘀化痰并重,哮喘发病痰瘀与血瘀同时存在,治疗时酌加活血之品; 第三,缓解期要固本防复。  相似文献   

14.
张彩云  何永生 《光明中医》2016,(14):2018-2020
过敏性紫癜是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系统性血管炎。何永生教授治疗紫癜性肾炎以临床症状与辨证相结合,蛋白尿、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认为本病为虚实夹杂,"热"与"瘀"为本病的病理基础,且存在脾肾亏虚的病理变化。治疗以祛邪与扶正并举,健脾益肾、活血化浊法贯穿始终,且注重日常调护。  相似文献   

15.
乳腺增生为育龄期女性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属于中医学"乳癖"范畴,多为情志因素所致肝郁气滞,痰湿内蕴,气血凝滞,瘀血痰浊互结,聚于乳络为病。马宏博教授治疗乳腺增生病以肝为枢,"木郁达之",标本兼治,临床用药注重疏肝理气兼以活血通络、化痰散结之品,而收显效。  相似文献   

16.
《山东中医杂志》2021,(5):519-522
彭顺林教授将鼻渊病机归纳为“湿热痰瘀,上焦痹阻”,治疗以清热化湿为大法,根据鼻渊病机及鼻窦自身生理特点,在处方用药中强调:“清热化湿,三焦分消”“轻可去实,上焦宣痹”“痰瘀互结,随症加减”。并认为疾病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存在虚实转化,临证应当灵活辨证,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17.
李思佳  曲妮妮 《光明中医》2016,(18):2639-2641
曲妮妮教授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中医"喘病""肺胀"等疾病范畴,该病虽病因繁多,分型复杂,分期明确,但气阳两虚、痰浊瘀血贯穿疾病始终,使得病情反复,缠绵难愈。吾师治以"益气温阳,兼以活血,佐以化痰"之法,并随症加减,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将吾师经验加以总结,望广大读者能够深加体会。  相似文献   

18.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难以治愈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以反复发作的风团为主要表现,常伴瘙痒,病程长;其发病机制复杂且尚不明确;目前西医治疗本病主要以二代抗组胺药为一线用药,短期效果明显,长期疗效不尽如人意,并且长期使用抗组胺药存在一定副作用及耐药情况;基于对本病病机的多样性的认识,中医治疗本病灵活多样,有中药内服、中医外治、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手段。本文主要介绍吾师陈明岭教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经验,吾师以为地域对人的体质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个人体质又决定者疾病的病机特点及转归;川渝地区气候湿热,故其民易感湿邪,陈教授总结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川渝地区慢性荨麻疹的主要病机应为风湿热郁于肌肤腠理,内失于疏泄,外疏失于透达,邪正交争而发病。临证多从“风”“湿”“热”“寒”“虚”五个角度出发,以简化消风散为基础方加减化裁,综合治疗,每获良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雍彦礼  陈昕昊  赵齐  孙凤  郭玮  李鹤然 《陕西中医》2023,(4):495-498,507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中医学称之为“紫癜风病”。孙凤认为本病辨证要点为辨病性,早期以实证为主,后期以虚证为主; 辨脏腑,脏腑辨证首要当辨肺、肝、脾、肾功能失调; 辨分期分为急性期、迁延期、恢复期。提出分期与辨证相结合的治疗思路,急性期以风热、血热灼伤血络为要; 迁延期以湿热留恋、伤及气阴为患; 恢复期以脾、肾二脏亏虚为主。并结合临床实践,对其病情反复发作的特点,以及难以缓解的腹型过敏性紫癜和紫癜性肾炎,针对性提出清利湿热、理气活血、祛除痰浊的治法; 早期预防、及时治疗和治愈后持续监测共同防治紫癜性肾炎。孙凤基于以上思想治疗过敏性紫癜临床效果显著,为中医药防治本病扩宽了思路。  相似文献   

20.
刘小虹教授致力于中医药防治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在30余载的中医临床工作中形成了具有中医岭南特色的肺病诊疗思想,其中培土生金法是调治各种慢性肺系疾病的总则,重视内外合邪的致病特点,巧妙分期论治,主张“肺鼻咽同治”,善辨湿浊痰瘀之邪,并善用岭南道地药材及药膳调理身体,坚持内外同治、形神同调,此外,刘教授继承发扬“五脏应时”理论对发病、辨治、调摄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