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随着我国社会发展,交通事故与工伤事故日益增多,脊柱脊髓损伤发生率呈上升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脊髓损伤人数已突破百万,并以每年12万的速度剧增[1]。脊髓损伤病人患尿路感染的机会明显增加,主要和生理因素有关。膀胱过度充盈、膀胱输尿管反流、高压力排泄、排泄后大量的残余尿、尿路结石、尿道口阻塞等都是增加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而反复的泌尿系统感染引起的肾衰竭是造成脊髓损伤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为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使患者保持有规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减少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更快的恢复健康,总结正确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2009年2月至2012年4月我院骨科收治的64例脊柱脊髓损伤患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正确有效的一般基础护理、相关并发症护理、心理护理和康复护理。[结果]64例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均未出现脊柱脊髓损伤加重、肺炎、尿路感染及应激性溃疡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除2例脊髓损伤伴截瘫患者恢复情况不太理想,其余均恢复良好,按时出院。[结论]正确有效的临床护理、心理护理和专业的康复护理可有效避免因方法不当造成脊髓损伤加重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尿路感染急性起病以尿路刺激征(尿频、尿急、尿痛)为主症,可兼有高热、腰痛、小腹痛、肉眼血尿;慢性感染者症状隐匿,尿路刺激症状不明显,但尿少而频,或排尿不尽,部分患者可呈持续性无症状性菌尿。  相似文献   

4.
<正>尿路感染又称泌尿系统感染,在临床上尿路感染会引发膀胱炎、肾盂肾炎、无症状菌尿和复杂性尿路感染,患者都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的症状。那么,如何判定自己是否有这些症状呢?尿频尿频是排尿次数增多。正常成人每天日间平均排尿4~6次,夜间就寝后0~2次;婴儿昼夜排尿20~30次。如排尿次数明显增多,超过了上述范围,就是尿频。  相似文献   

5.
温针灸治疗中风后无症状性菌尿68例510120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袁坚荣中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风患者往往易合并泌尿道感染,尤其是无症状性菌尿,根据我们临床统计表明,中风合并无症状性菌尿者达36%,患者虽无明显泌尿道感染症状,但偶有轻度发热,小便次...  相似文献   

6.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是指由于外伤损伤脑干以下脊髓造成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尿失禁或尿潴留伴失禁.脊髓损伤的全球发病率为(20~60)/100万[1],神经源性膀胱是脊髓损伤常见的并发症[2].脊髓损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膀胱功能障碍引起的严重尿潴留、尿路感染及慢性肾衰竭[3].目前国内外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膀胱的方法主要有留置导尿和间歇性导尿、加压排尿和扳机点排尿、营养神经药物以及外科手术等[4].针灸疗法能改善患者输尿管、尿道括约肌等损伤部位的微循环,提高组织新陈代谢,促进恢复,且损伤性小、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少、无毒副作用等,有其独特的优势.虽然针对此病临床取穴杂乱,但八髎穴仍被作为基础穴位广泛应用[5].笔者(第一作者)在跟随尹丽丽副主任医师临床学习的过程中,观察到其采用深刺八髎穴合中药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1例,收效甚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糖尿病科2006年1月—2008年1月住院收治163例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感染的病原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86.3%,大肠埃希茵最常见占56.2%,其次为阴沟肠杆菌占10.1%,另外还有表皮葡萄球菌、克雷伯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等。影响感染的因素为: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1);老年显著高于青壮年(P<0.01);病程长者高于病程短者;并发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者高于一般症状者;高血糖者高于低血糖者(P<0.01);有膀胱病变者高于无膀胱病变者;无症状性菌尿高于有症状者。结论糖尿病并尿路感染多见于老年女性,病程长、血糖高及有急慢性并发症者好发。  相似文献   

8.
通过尿道进行前列腺电气化术是治疗前列腺增生比较常用的手术方式,具有安全性较高、出血少、住院时间较短、恢复快以及副损伤较小等优势[1]。膀胱痉挛痛是患者于术后经常出现的并发症,病情严重时可引发膀胱填塞等[2]。膀胱痉挛是指膀胱括约肌或平滑肌发生痉挛性的收缩,但不会出现炎症变化,主要临床症状为暂时性闭尿、尿淋漓以及尿性腹痛等。现阶段对膀胱痉挛治疗的方式主要有镇痛泵或口服解痉药物[3]。笔者使用中药离子导入联合艾灸对前列腺电气化术后膀胱痉挛痛患者进行治疗,探究其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冯晓东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8):1074-1074
目的观察自拟清癃汤治疗脊髓损伤后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45例确诊为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合并泌尿系感染的患者,给予中药清癃汤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排尿次数、排尿量及尿沉淀白细胞计数的变化以及用药前后白细胞计数和肝肾功能变化。结果经治疗,患者排尿次数和残余尿量减少,尿沉淀白细胞计数明显改善。结论清癃汤治疗脊髓损伤后尿路感染有显著疗效,且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婷婷  董志刚 《新中医》2012,(1):145-146
尿路感染,简称尿感,是指各种病原微生物在尿路中生长、繁殖而引起的尿路感染性疾病。典型的尿路感染有尿路刺激征(尿频、尿急、尿痛)、感染中毒症状、腰部不适等。凡是有真性细菌尿者,均可诊断为尿路感染。再发性尿路感染包括重新感染和复发,重新感染指治疗后症状消失,菌尿阴性,  相似文献   

11.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即椎管矢径<11 mm,椎管椎体矢径比(Pavlov比率)<0.75,是脊髓型颈椎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无症状或有轻度脊髓受压症状的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患者,即使合并后纵韧带钙化,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也可取得良好效果[1]。而一旦出现较  相似文献   

12.
罗宏 《光明中医》2007,22(12):26-28
尿路感染是由各种病原体入侵泌尿系统引起的疾病.根据病原体种类可分为细菌性尿感、真菌性尿感及病毒性尿感等;根据感染部位可分为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输尿管炎)和下尿路感染(尿道炎、膀胱炎);根据临床有无症状可分为有症状尿感和无症状尿感;根据有无尿路异常(如梗阻、结石、畸形、膀胱输尿管反流等)又分为复杂性尿感和非复杂性尿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临床实验,观察中药肾气丸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改善情况,结合祖国医学温阳化气利水的理论,探讨中医药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基本治法。方法:随机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脊髓损伤患者60例,对照组30例予常规清洁导尿、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肾气丸。观察治疗前后排尿24 h记量(单日排尿次数、日单次排尿均量、日均尿失禁次数),尿动力学(最大膀胱总量,残余尿量、膀胱排尿压力)、并发症(尿路感染和肾积水)发生率及两组临床疗效。结果:①两组治疗后排尿24 h记量与同组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改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排尿24 h记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治疗后尿动力学和并发症发生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改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尿动力学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肾气丸可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神经源性膀胱的功能,可减少日排尿次数,增加单次排尿量,减少残余尿量,改善尿流动力学,减少尿路感染和肾积水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正>脊髓损伤后,膀胱失去神经支配出现排尿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尿潴留和尿失禁,从而成为神经源性膀胱。神经源性膀胱常常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而且极易引起泌尿系感染。反复的泌尿系统感染引起的肾衰竭是造成后期脊髓损伤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间歇导尿被国际尿控协会推荐为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首选方法[2]。根据文献报道中医的灸法可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膀胱功能[3]。笔者对30例脊髓损  相似文献   

15.
王伟 《河北中医》2007,29(6):530-531
2005-01—2006-09,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糖尿病尿路感染31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1例均为本院糖尿病专科住院患者,男12例,女19例;年龄42~80岁;糖尿病病程5~20年;有膀胱刺激症状者28例,无症状菌尿者3例;中医辨证分型[1]:膀胱湿热型15例,脾肾气虚型9例  相似文献   

16.
由于脊髓损伤造成膀胱功能失调而出现排尿障碍,表现为尿潴留或尿失禁等症状,极容易造成泌尿系统感染,兼以由于神经障碍引起尿路粘膜的预防能力降低,因此脊髓损伤患者常可并发尿路感染。长期的泌尿系感染容易导致肾功能的低下、衰竭,影响全身状态,延缓康复进程,甚至继发严重的并发症,导致患者死亡。因此采取一系列的康复技术,解决膀胱功能失调,以预防脊髓损伤并发泌尿系感染是脊髓损伤患者治疗中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介绍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的膀胱护理经验。1 .留置导管:对脊髓休克期和处于脱水的多尿期或行尿道手术的患者,应留置导尿管…  相似文献   

17.
正脊髓损伤患者因神经通路受到破坏而出现感觉、运动、反射等功能障碍,从而使肠蠕动、肛门反射、排便协调性等发生改变,进而出现排便功能障碍、心理压力大、食欲下降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便秘症状为脊髓损伤常见的并发症,对许多患者而言是巨大的痛苦,影响了患者的康复,因此对脊髓损伤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间歇导尿术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使患者建立反射性排尿。方法:全组32例脊髓损伤患者,实验组采用间歇性导尿术、Crede手法按摩等综合训练及康复护理方法,对照纽单纯采用留置导尿术。训练期间定期查尿常规和中段尿培养,进行尿路感染率比较;监测膀胱容量和残余尿量。结果:①实验组、对照组尿路感染率分别为6.25%(1例)和37.5%(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膀胱容量测定实验组明显大于对照组,残余尿量实验组少于对照组。结论:间歇导尿可以使脊髓损伤患者建立反射性排尿,从而使脊髓损伤患者的排尿接近正常,间歇导尿引起的尿路感染较长期留置尿管低。  相似文献   

19.
脊髓损伤性尿潴留是骨伤科和外科常见的疾病,治疗比较棘手。目前临床尚无特殊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患者需要长期留置尿管排尿,极易造成尿路感染,甚至全身感染。Cuttman对脊髓损伤患者采用无菌性间歇导尿技术,使得膀胱规律性扩张与排空,接近生理状态,减少了感染的发生机会。  相似文献   

20.
<正>无症状肾小球性血尿是指不伴有泌尿系统局部和全身症尿多见于Ig A肾病和薄基底膜肾病。本病属中医学"尿血"范状的镜下血尿,尿相差显微镜检查显示异常大小和形态的尿畴,古籍中亦有"溲血"、"溺血"之称。目前西医对本病还缺乏红细胞70%,不合并浮肿、高血压、腰痛等症状,患者常常在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中医对于血尿的认识历史悠久,有着丰富常规体检或其他疾病就诊筛查时发现[1]。无症状肾小球性血的理论基础。吾师张法荣教授从事肾脏疾病的临床和科研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