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冠心病患者预后及血脂、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毕节市传染病院诊治经64层螺旋CT证实的156例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冠心病西医常规治疗及阿托伐他汀口服,观察组患者同时接受益气温阳活血方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血脂及血清炎症因子的改变.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76.3% (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6.3%和38.2%,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甘油三酯(T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显著下降,但观察组上述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联合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冠心病患者血脂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脑心通胶囊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能否改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的内皮功能。方法:将60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采取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加服脑心通胶囊,疗程均为12周,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内皮功能和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1两组均无心血管死亡病例,出现非致命性急性心肌梗死(AMI)各有1例,观察组因心绞痛发作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再住院例数均低于对照组;2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仅胸痛、胸闷有改善(P<0.05),其中观察组改善心悸、乏力、气短优于对照组(P<0.01);3治疗后两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FMD)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血一氧化氮(NO)升高、内皮素-1(ET-1)和ET-1/NO降低(均P<0.01),以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0.01)。结论:脑心通胶囊能明显地改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的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血ET-1,NO水平和ET-1/NO比例来改善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3.
李晓磊  杨海波 《中医研究》2010,23(12):35-36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是冠心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一般把狭窄程度在50%~70%的病变定义为冠脉临界病变。一直以来,传统的介入治疗决策是根据冠脉造影所示狭窄程度而定,一般狭窄≥70%者需要进行血运重建,而对于此类临界病变患者临床大多采用药物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中西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ICS)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通常是指冠状动脉造影(CAG)直径法测定冠脉某一阶段狭窄20%-70%的病变,其病因、病理同冠心病(CHD)一致,也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生的主要原因,68%-70%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脉狭窄的程度系临界病变。病理研究表明ACS的主要病理机制为易损斑块破裂并诱发血栓形成致相关冠脉狭窄或闭塞而发病。本文系统梳理了近年来有关冠脉临界病变研究的文献,对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其诊疗提供一定线索。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步长脑心通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血液沉降率的影响。方法:将80例冠心病心绞痛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用药12周后观察患者血脂及血脂沉降率的水平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血液沉降率等指标均下降;其中两组治疗后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两组心电图ST-T改善率分别为69.0%、58.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步长脑心通可通过降低冠心病心绞痛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及血液沉降率等指标,从而发挥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05例经冠脉造影确诊为ACS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脑心痛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膜的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患者血清hs-CRP含量显著低于治疗前,并且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1);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患者双侧颈动脉IMT明显降低及颈动脉斑块面积明显缩小,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心通胶囊能有效降低ACS患者血清hs-CRP水平、改善颈动脉内膜状态、稳定颈动脉斑块,这可能是其治疗ACS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丹红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30例,2组患者都给予血糖控制药物,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结果: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陕西中医》2013,34(3):293-294
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对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程度以及高危因素如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脑心通组(36例)、常规治疗组(32例)。2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脑心通组加服脑心通胶囊,疗程均为8周。各组分别检测治疗前后胆固醇(TCH)、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血糖(GLU)、体质量指数(BMI)、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数量、心电图心肌缺血程度。结果:治疗前各组血脂、血糖、体质量指数、心电图心肌缺血程度及早搏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脑心通组以及常规治疗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升高,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有所下降,而脑心通组治疗后TC、TG、LDL、HDL、早搏数量、ST下移程度、BMI、GLU均有明显改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心通治疗冠心病具有明显作用,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心通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置入冠脉支架术后血管内皮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178例因AMI已成功置入冠脉支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1)和对照组(87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和单硝酸异山梨酯等西医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服脑心通胶囊4粒/次,3次/日,疗程12个月.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基础临床资料、血清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1)浓度变化,以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MACCE),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中多支血管病变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59% 对39%,P〈0.01).疗程结束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血清NO水平均明显提高 [(43.62±10.45)μmol/L对(58.78±12.11)μmol/L,P〈0.01;(43.13±9.02)μmol/L对(46.45±8.23)μmol/L,P〈0.05],ET-1水平明显下降[(62.63±9.51)ng/L对(47.28±6.97)ng/L,P〈0.01;(62.76±10.04)ng/L对(50.82±7.15)ng/L,P〈0.01],但以治疗组更为明显,治疗后治疗组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ET-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无心源性死亡和脑卒中病例发生.对照组有3例脑卒中患者(1例死亡);心源性死亡1例.治疗组MACCE尤其是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5%对18.4%,P〈0.01;2.2%对9.2%,P〈0.05),无症状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4.6%对67.8%,P〈0.01).结论 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能明显改善AMI患者置入冠脉内支架术后的临床预后,其机制可能与脑心通可以调控NO/ET-1的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6,(9):1920-1921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采用脑心通胶囊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9月9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数字抽取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应用阿托伐他汀片、单硝酸异山梨脂缓释片、美托洛尔片、阿司匹林片等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脑心通胶囊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心电图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93.62%明显高于对照组82.98%;观察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85.11%明显高于对照组78.72%;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心绞痛采用脑心通胶囊治疗效果显著,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脉血康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对冠脉临界病变患者钙库操纵性钙通道蛋白(SOCC)基质交联分子1(STIM1)、钙释放激活钙通道蛋白Orai1及瞬时受体电位通道1(TRPC1)蛋白水平和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经定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冠脉临界病变(BCL)住院患者160例设为临界病变组(BCL组),150例无冠脉病变的受试者为对照组(简称CTR组)。BCL组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简称RTT组,80例)和联合治疗组(简称CBT组,80例)。RTT组给予生活方式改善、阿司匹林、AECI、β受体阻滞剂及瑞舒伐他汀10 mg等药物。CBT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每日加用瑞舒伐他汀15 mg和脉血康胶囊3.0 g,连续治疗12个月。检测血小板STIM1、Orai1、TRPC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TC、LDL-C、HDL-C、TG浓度。评价BCL组平均狭窄程度(MPS)。结果BCL组130例受试者复查冠脉造影。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CBT组和RTT组血小板STIM1、Orai1、TRPC1水平均降低(P<0.05);CBT组冠脉临界病变的MPS明显减低(59.74±9.72vs.38.92±13.84,P<0.05),RTT组MPS有所下降(58.96±8.67vs.55.43±10.0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RTT组比较,治疗后CBT组血小板STIM1、Orai1、TRPC1、TC、LDL-C、TG、和hs-CRP明显降低(P<0.05,P<0.01),且CBT组MPS差值大于RTT组(P<0.01)。结论脉血康胶囊3.0 g和瑞舒伐他汀15 mg每日联合应用可降低SOCC水平,其可能是冠脉临界病变治疗的优化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脑心通胶囊对冠心病高脂血症患者的脂联素及血管内皮功能的控制。 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按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次,晚上睡前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脑心通胶囊,1.6 g/次,3次/d。疗程均为12周。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脂联素(APN)、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血栓素(TXB2)及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并检测血脂水平,进行心电图检查。 结果: 观察组降脂效果总有效率达95.0%,优于对照组的80.0%(P<0.01);观察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80.0%,优于对照组的55.0%(P<0.01);治疗后观察组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均明显下降并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APN水平均升高,观察组上升更为显著(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vWF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NO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ET-1均明显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TXB2 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6-Keto-PGF1a均上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 脑心通胶囊能升高冠心病高脂血症患者APN水平,抑制炎症反应,通过改善ET/NO和TXA2/PGI2比例、下调vWF水平正性调节血管内皮功能,从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女性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冠脉病变特点及中医证候学特征。  相似文献   

14.
脑心通胶囊治疗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对中风恢复期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脑心通胶囊治疗组(40例)和通心络胶囊对照组(40例),疗程4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多项评价指标的变化。结果脑心通胶囊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生活能力状态、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其余评价指标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治疗中风恢复期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十年来国内脑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用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作为资料源,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 Man5.0软件,对2001年1月—2011年4月正式刊载且符合纳入标准的35篇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脑心通胶囊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脑梗死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心通胶囊治疗组的临床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RR=1.18,95%CI为[1.14,1.22];心电图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RR=1.27,95%CI为[1.20,1.34];治疗后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情况及血脂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Meta分析,各研究间的异质性较低(I2=29.0%),但在心绞痛发作情况及血脂指标评价方面,各研究间的变异较大(I2〉45.0%)。脑心通胶囊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4,P〉0.10)。结论脑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已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仍需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来进一步观察其长期效应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脑心通胶囊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治疗缺血性心肌病(ICM)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2例ICM伴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1例)和治疗组(91例)。对照组应用ACEI、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制剂、利尿剂等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进行治疗。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收缩功能的改善情况,监测24h心律失常情况。结果:治疗后6个月,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总有效率、心律失常好转情况、治疗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ICM合并心力衰竭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中医证型及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冠心病患者140例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前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行血同型半胱氨酸指标检测,分析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及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脉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5),多支病变组较单支病变组增高(P0.05)。冠心病组同型半胱氨酸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多支病变组与单支病组同型半胱氨酸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各证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其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不同证型间,心血瘀阻组及痰浊内阻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寒凝心脉组、心气虚弱组、心肾阴虚组及心肾阳虚组(P0.05),心血瘀阻组与痰浊内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不同证型间,心血瘀阻,痰浊内阻、寒凝心脉及心气虚弱组同型半胱氨酸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证型(P0.05);心血瘀阻、痰浊内阻、寒凝心脉及心气虚弱组同型半胱氨酸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完全闭塞及重度狭窄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中度狭窄(P0.05)。冠脉完全闭塞组同型半胱氨酸阳性率高于中度狭窄组(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中医证型之间存在相关性,可作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同型半胱氨酸与冠脉病变程度存在相关性,同型半胱氨酸可用于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