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性脑病(HE)是在各种急慢性及终末期肝病的基础上出现的以代谢紊乱为主要特征的一系列神经、精神、功能失调综合征。一般认为,血脑屏障受损、负氮平衡和碱中毒是发生HE的重要基础,关于其发病机制有许多假说,其中只有氨中毒假说研究最为深入,也最有实据。目前对HE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均强调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消除诱因、调整内环境平衡、  相似文献   

2.
改进保留灌肠方法对肝性脑病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性脑病(HE)又称肝昏迷,是由严重的肝病引起的,是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其发病机制不甚明了,其中氨中毒学说解释其原因是肝脏对氨的清除减少,肠道产氨和吸收氨增多所致。肝性脑病的治疗方法之一就是消除与抑制肠道毒性物质的产生与吸收。我院采用的大黄  相似文献   

3.
加用中药保留灌肠降低肝性脑病患者血氨浓度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性脑病是由严重肝病引起,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以意识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血氨增高是肝性脑病的重要发病机理。笔者自2000年5月-2003年4月,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保留灌肠降低肝性脑病患者血氨浓度,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治疗方法及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肝性脑病(HE)又称肝昏迷或肝脑综合征,降血氨是治疗HE的主要途径.近年来,笔者采用天门冬氨酸联合醒脑静治疗肝性脑病患者29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刘水馨  刘琳  刘洁 《湖南中医杂志》2021,37(4):181-183,196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是由急、慢性肝功能严重障碍或各种门静脉一体循环分流异常所致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轻重程度不同的神经精神异常综合征,是严重肝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及病死原因之一[1].目前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被普遍认可的是氨中毒学说,认为其发生是由于胃肠黏膜发生病变出现淤血水肿,消化吸收功能紊乱导致饮食物不能正常排空以及细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使得肠道游离氨升高并直接进入血液,血氨升高,从而形成了肝性脑病[2].本病主要临床表现为人的性格行为发生异常,出现扑翼样震颤、嗜睡、昏不识人等,早期识别、及时治疗对于改善本病预后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目前治疗主要以去除诱因、营养支持、个体化治疗、分级预防为原则,临床常用乳果糖、拉克替醇、门冬氨酸-鸟氨酸、α晶体利福昔明等降血氨类药物.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中医药在改善肝性脑病患者便秘症状及神志状态上有着独特的优势,2018年《肝硬化肝性脑病诊疗指南》也首次肯定了中医药在HE的防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  相似文献   

6.
肝性脑病(HE)是严重肝病发病后期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理主要变现为氨代谢异常。临床表现以意识障碍、行为异常及昏迷为主。中医认为本病可归属于“肝厥” “昏厥”,其主要病因为湿、热、痰、瘀、毒、虚、风,发病机制为肝病日久,正气不足,湿、痰、瘀、热诸邪相互胶着,气机郁滞,日久化火生风,上扰清窍,元神失灵所致。病属本虚标实。本病发病前期以实证多见,中后期多为虚实夹杂。肝-肠-脑轴理论是HE病机分析的新理论,其认为HE的发病病位在肝、肠、脑。临床上应用肝肠轴理论认识治疗肝性脑病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文章从HE的病因病机、证候分型及治疗等方面阐述了中医学者对肝性脑病的认识,以便更好地运用中医药对其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7.
乳黄汤对A型肝性脑病大鼠神经递质 GABA、Glu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肝性脑病[1](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是由严重肝功能失调或障碍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其中,A型是急性肝功能衰竭相关的HE,不包括慢性肝病伴发的急性HE,其来势凶险,死亡率高.由于HE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神经和精神症状,神经递质的异常必然是其发病的基础.近年来,众多学者发现氨对神经递质GABA、Glu的影响在HE发病中占有重要作用[2,3].乳黄汤是张赤志多年临证治疗HE的经验方,有很好的降氨作用.本研究用硫代乙酰胺(TAA)建立A型HE模型,探讨其对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徐礼通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8):1263-1264
目的观察生大黄对大鼠肝性脑病(HE)的影响。方法采用药物诱导加结扎、切除2/3肝脏的方法建立大鼠HE模型,用生大黄水煎液5g/100g灌胃为治疗组,乳果糖溶液0.5g/100g灌胃为对照组。观察大鼠脑电图、取血检测血清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氨(BA)、内毒素(LPS)水平,并取大鼠肝组织,常规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治疗后生大黄组大鼠脑电图有改善,血清AST、ALT、BA、LPS水平显著降低,肝组织损伤减轻,疗效优于乳果糖组。结论生大黄对大鼠HE有治疗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泻下作用,缩短肠道对BA、LPS等有害物质的吸收,促进其排泄有关。  相似文献   

9.
郭子媛  纪智 《中医药研究》2008,6(3):284-286
目的探讨复方大黄煎剂与乳果糖、食醋灌肠法联合应用治疗肝性脑病(HE)的疗效。方法47例HE病人随机分为3组:A组、B组和C(基础疗法)组,A组、B组在基础疗法基础上分别给予食醋灌肠法或复方大黄煎剂与乳果糖联合联合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两周观察临床疗效,以及血氨(NH3)、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和数字连接试验(NCT)等变化。结果A组、B组和C组病人的清醒率分别为12/16、13/15、5/16,存活率分别为4/16、7/15和1/16(P〈0.05)。A组、B组治疗后ALT、血氨和数字连接试验比C组明显下降(P〈0.05);A组、B组HEⅠ期、Ⅱ期病人存活率分别为44%和62%,明显高于Ⅲ期、Ⅳ期病人的存活率0和28%(P〈0.05)。B组NH3、ALT及NCT好转优于A组(P〈0.05)。结论复方大黄煎剂与乳果糖、食醋灌肠法是治疗HE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黄乳酸菌素泡腾片(RLT)对A型肝性脑病(HE)大鼠脑组织谷氨酰胺(Gln)的影响。方法:用硫代乙酰胺灌胃建立A型HE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乳果糖组,RLT大、中、小剂量组。实验第30h检测大鼠脑组织的含水量Gln水平,同时观察肝功能、血氨和脑氨的变化。结果:RLT3个剂量组和乳果糖组肝功能均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血氨、脑氨、Gln水平及脑含水量也较模型组明显降低,而RLT中剂量组下降最显著。结论:大黄乳酸菌素泡腾片防治HE可能与其能降低Gln水平和减轻脑水肿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