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失疏泄与抑郁症发病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博  任路 《吉林中医药》2009,29(3):194-195
肝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 脾胃运化,调节情志,以此为理论出发点,结合现代医学及动物实验模型来探讨肝失疏泄与抑郁症发病的 表明,肝失疏泄应当是导致抑郁症的根本原因。郁而气机不畅,致痰浊血瘀,痰瘀互结,加速了抑郁状态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肝失疏泄与高尿酸血症发病密切相关,肝失疏泄可导致脾失健运,水湿内聚,郁而化热;或肝失疏泄,导致三焦气化失常,水液积聚而生痰湿;或肝失疏泄,气机不畅,血行不利,生湿化痰,痰瘀互结,阻滞于骨骼、经络、关节等部位而发病。肝脏阴血不足既是高尿酸血症发病的内在因素,又是病变后期邪气损伤机体的病理结果。临床上采用疏肝行气、活血化瘀、滋补肝脏阴血等方药,能有效治疗高尿酸血症。  相似文献   

3.
任丽 《陕西中医》2003,24(6):576-576,F003
中风病病机复杂多变 ,但以气机逆乱为主 ,气机逆乱与肝失疏泄密切相关 ,因此治疗中风病当须调肝。1 肝失疏泄是中风病之主线 近年来 ,已普遍认为中风之病机为气机逆乱 ,气机升降逆乱 ,致使气血和津液运行失常 ,产生风、痰、瘀、火而发病。气与肝脏密切相关 ,肝主疏泄调畅全身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中西医临床文献的回顾和分析,并结合临床实践观察发现,RA的发病与五脏密切相关,肝脾肾三脏尤为重要。主要是肝血不足,筋脉失养;肝失疏泄,气滞血瘀。脾失运化,湿、痰、饮阻滞筋脉。而RA发病有一定遗传倾向,常与先天发育、禀赋不足有关,肾虚精亏,不能充髓养骨。  相似文献   

5.
肝主疏泄理论在中医认识疾病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其中调节气血津液代谢功能尤为重要。肝疏泄有度则气血津液运行正常,肝失疏泄则气滞湿阻血瘀,百病由生。脂肪肝发病表现为气血津液代谢障碍,符合肝失疏泄的特点,气滞、痰湿、血瘀分别在脂肪肝不同阶段发病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故其治疗当纠正肝失疏泄,根据所处阶段的病机特点而分别重视疏肝理气、祛湿化痰、活血化瘀之法。  相似文献   

6.
论心理应激与肝失疏泄的辩证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论述肝为调适心理应激的先天决定因素之一,肝失疏泄是情志过极的直接原因,肝失疏泄是情志过极的必然结果,阐述了肝失疏泄在心身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中医基本理论入手,结合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症状、特点和现代研究探讨其从肝论治之理论基础:肝藏血而主筋,肝血亏虚是RA发病基础,也是女性多发的原因;肝主疏泄而调气血,肝气郁滞,日久气郁化火,伤阴耗血,生痰夹瘀,又会加重RA的进程。临床治疗RA可以从“调肝”入手选方遣药。  相似文献   

8.
从肝主疏泄、肝主藏血两大生理功能作为理论基础,分别从肝失疏泄生痰致衰、肝失疏泄生瘀致衰、情志异常加速衰老来探讨肝失疏泄与衰老的相关性。提出情志失常-肝失疏泄-衰老假说,分别从肝气逆证、肝气郁证出发为后期假说的验证提供理论依据,为从肝论治衰老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魏凤琴 《国医论坛》2008,23(1):12-13
主疏泄是肝的主要生理功能之一,肝主疏泄意味着肝气既通畅又协调.肝失疏泄包括肝气失调与失畅两方面,结合肝气主升主动的生理特点,疏泄太过以肝气失常基础上的上升太过为主;疏泄不及以肝气失畅为主,气机升降出入失调的方向性表现不明显,调理肝失疏泄有疏肝和舒肝之分.疏泄太过,治以疏肝;疏泄不及,治以舒肝.兹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李永峰 《四川中医》2009,(11):15-18
本文从正邪两个方面系统阐述血瘀证的形成与肝失疏泄的相互关系。认为“肝失疏泄是重要的致瘀因素”和“肝疏泄是主要的化瘀力量”,提出“血瘀证从肝论治”和“肝病多瘀”的假说。不仅丰富了肝藏象理论,而且还丰富了血瘀证形成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