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17,(3):484-486
文章旨在探析梅国强教授临证经验之更方思辨要点。临证之时,治因证设,方随治立,而以辨病机之所在,贯穿其始终。结合梅师临证验案,从效不更方、效亦更方、不效守方、不效更方等方面,阐述梅师在临证处方中的更方思辨特点,剖析其精妙之处,以示其拟方用药、更方施治之工巧,以启迪后学者,领会谨守病机,各司其属之真谛。  相似文献   

2.
桂枝汤被称为"伤寒第一方",张仲景在遣方用药、饮食调护中时时以固护脾胃为重。多数医家认为桂枝汤为解肌祛风、调和营卫之方,现代方剂学亦把其归入解表剂之列。然而对桂枝汤平补阴阳、建中补虚的作用重视不足,故从桂枝汤方义及其加味方论述其补益中焦作用。桂枝汤方中的5味组成均为温补中焦之品,其中桂、姜、枣、草皆为厨中常用之品,均能鼓舞胃气,有健脾开胃之功。桂枝汤实为调补脾胃之方,通过温补脾胃从而达到启化源、滋营卫、益气血、和阴阳、补脏腑、祛病邪之目的。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是后世医家必读的一部医典,其辨证之精,立法之巧,用药之妙,实为后学之师。现就《伤寒论》中运用甘草、生姜、大枣三味药的方法,谈谈体会。《伤寒论》397条、112方中,配伍运用甘草、生姜、大枣三味者有29方,配甘草、大枣两味者有6方,配甘草、生姜两味者1方,配生姜、大枣者3方,单配甘草者31方,单配生  相似文献   

4.
浅谈龙胆泻肝汤之适应症及配伍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胆泻肝汤方名最早见于金·李果所撰之《兰室秘藏》,由龙胆草、生地黄、当归、柴胡、泽泻、车前子、木通组成。后来沿用为《集方集解》之方,现今多引用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方或清代《医宗金鉴》之方。多数医者认为,此方出自东垣之手。方以龙胆草为君,旨在泻肝火,应用以汤剂为主,故得龙胆泻肝汤之名。  相似文献   

5.
作者根疆金·张从正的“缓方有五”之说,从1.甘以缓之之方;2.丸以缓之之方;3.品件众多之缓方;4.无毒治病之缓方;5.气味俱薄之缓方诸方面进行分类论述,探讨“缓方”的治证和用法,为临床用方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小柴胡汤为<伤寒论>和解少阳之主方,有疏利三焦、调达上下、和畅气机之功,备受历代医家所推崇.然伤寒之方并非专为伤寒而设,该方配伍巧妙、效果奇特,经后世医家的探求发挥,主治病症之多,适用病证之广,远远超过少阳病之范围.  相似文献   

7.
耕云医话     
六、痢疾治痢疾最早之有效方为张仲景之白头翁汤,该方对急性细菌性痢疾及阿米巴痢疾辨证为热毒或湿热痢者均有效。清代倪涵初之痢疾三方在清代及民国时期亦甚为有名,鲍相璈《验方新编》收倪氏三方列于痢疾门之首。该方乃刘河间之芍药汤加减而成,一方变为三方,应该说已有所发展了。芍药汤:黄芩、芍药、甘草、黄连、大  相似文献   

8.
<正>葛根汤源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具有解肌发表功效。长久以来,大多医家将该方视为麻黄汤、桂枝汤之类方,然伤寒之方并非专为伤寒而设,若仅从太阳伤寒着眼,将本方视为解表之剂,其应用则窄矣。该方配伍巧妙,有疏通经络、调畅经脉血气、润燥生津之功,经后世医家探求发挥,主治病症之多、适用病证之广,远超太阳伤寒病之范围。笔者临证喜用《伤寒论》方治疗内科杂病,尤以葛根汤为最,且遵仲景之旨,灵活化裁,将其用于治疗  相似文献   

9.
方,依法而立。学一方,需知其立方之法。不知立方之法而徒守所立成方,方即死方,无法应对变化之证。尽管有"执一法不如守一方"之说,但所守之方一定是有法之方,且用方者必须知其法。  相似文献   

10.
介绍陈锦黎教授从脏腑辨治带下病经验。从脾论之,自拟健脾方加减以健脾益气、升阳化湿;从肾论之,自拟补肾方加减以固肾护元;从肝论之,自拟疏肝补肾方加减以滋补肝肾、固精止带;从肺论之,自拟宣肺方加减以宣肺益气、通调水道;从心论之,自拟方药以清泻心火;且在上述大法中,常稍佐活血化瘀之品以行气化瘀,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11.
成肇仁教授在湖北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40余年,临证善用经方治疗各种疾病,并注重采撷时方之精华,融经方时方于一体,逐步扩大经方主治范围,彰显经方魅力,屡获奇效.小柴胡汤是治疗少阳病的主方,由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生姜、大枣、炙甘草等药物组成,被誉为"少阳枢机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  相似文献   

12.
夏仲方先生遗稿一帧,言黄芩疗诸失血,言简意赅,颇有启迪,今整理如下,以飨同道。黄芩味苦性寒,为临床常用之清热药。《纲目》集前人经验,谓黄芩能疗“诸失血”,真乃要言不烦,尽其擅治诸血之功。以单味黄芩止血者,古方已有见及,如《圣惠方》治衄血、吐血之黄芩散;《本事方》之治崩中下血方;《千金翼方》之治下血方;《瑞竹堂经验方》治七七后天癸却行之芩心丸等,其或为散,或为丸,或为汤剂,足见其用之广拓。  相似文献   

13.
范蕊  辜炳锐  李冀 《天津中医药》2017,34(7):458-460
小柴胡汤乃《伤寒论》少阳证之代表方,刘完素崇尚张仲景之说,临证变守经方之法,据证遣药,加减更选,获效良多。现对其运用小柴胡汤化裁之法治妇人产后诸证变方的配伍特点进行解析,以示名家运用经方权变之要妙,再现"方之精,变也"之精髓。  相似文献   

14.
中医经方在现代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现代临床上用经方治病者大有人在,有用之立竿见影者,有用之无效者,非经方优劣,实用法有别,笔者就此谈一下管窥之见:1何为经方经方为经典之方,经者乃系加巠,系为丝线,巠为树皮,合为古之简策,经方亦即简策之方。再者经者有经常之义,经方亦为常用有效的方。经方是与时方相对而言,自成一派,特点是配伍严谨,方小而精。  相似文献   

15.
复方为七方之一,张从正日:“复方有三:有二方、三方及数方相合之复方,……有本方之外别加余药,……有分两均齐之复方。”本文所谈的主要为“二方、三方及数方相合之复方”。这种复方不但在古代方书中每有记  相似文献   

16.
李婷爱 《光明中医》2011,26(3):570-570
升麻黄芪汤出自张锡纯之《医学衷中参西录》,由升麻、黄芪、当归、柴胡组成。该方具有益气升阳,通利小便之功,笔者临床运用此方加味治疗癃闭之病,用之颇效,现举验案2则如下。  相似文献   

17.
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常用到伤寒经方,但又不拘泥于伤寒之方,而是以伤寒之方为基础,结合温热性疾病的症候特征,改伤寒经方为其所用,其对伤寒领悟之深,又对温病研究之透,故将伤寒经方变通应用,机法圆活,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18.
"一方两法"是指方剂组成药味相同,因剂型、剂量、煎煮方法或服用方法不同从而导致方剂功效有所差异的用药方法;或指方剂的基本组方结构相同,随兼证的不同而适当加减变换某些药味,从而导致方剂功用及治疗效果发生变化的用药方法,即柯韵伯所言"方内之方",包括仲景5个或然证方及方后注中所列加减法者,如理中丸作汤法等等[1]。此处应指出:"一方两法"之"两"并非"二"之意,亦可有一方三法、四法等等,为"多"之意,其变换之因在于邪之深浅、正邪之盛衰以及兼证之不同。此文举《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几个典型方剂以探讨"一方两法"思想的运用方法,以启迪临床灵活运用经方的思路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痛泻要方原名白术芍药散,乃《景岳全书》引刘草窗方。原方系由白术、白芍、陈皮、防风四药组成。方意在泻肝补脾,治肝实脾虚引起之腹痛腹泻,故名曰“痛泻要方”。张景岳云:“凡遇怒气便作泄泻者,必先怒时挟食,致伤脾胃,故但有所犯,即随触而发,此脾胃二脏之病也。盖以肝木克土,脾气受伤而然。”吴鹤皋说:“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  相似文献   

20.
十枣汤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束汤为苦寒峻下逐水之剂,主治水饮澼积停聚胸腹及水肿属实证之要方。水饮为有形之邪,其中悬饮在治疗上,既非发汗所能散,又非一般淡渗剂所能利。非选逐水至峻之品则不足以为功,十枣汤为治悬饮之主方,即据此立法原则而创方。方中,以甘逐、大戟、芫花为主组成。其中甘遂善行经隧之水湿,大戟善泻脏腑之水湿,芫花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