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三种麻醉方法应用于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效果,旨在寻找一种可以有效镇痛和调控神经循环功能的方法,以利临床应用。方法:6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0例。A组应用颈丛阻滞麻醉,B组颈丛阻滞加气管内全身麻醉,C组气管内全身麻醉。观察三组患者麻醉前后及术中和B,C两组拔管即刻的MAP,HR的变化。B、c两组全麻药用量,拔管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三组之间MAP、HR变化比较:T0、T5时点三组之间无差异显著性意义.T1、T2、T3和T4时点A、B两组和c组比较有差异显著性意义。组内比较A、B两组T1-4与110比较有差异显著性意义,C组T2与T0比较有差异显著性意义。B,C两组拔管即刻的MAP,HR比较无差异显著性意义,苏醒时间、麻醉药用量及术后并发症无差异显著性意义。结论甲状腺手术麻醉可根据病变程度适当选用颈丛神经阻滞或者气管内全麻,加上合理的药物调控和镇静均能满足手术要求,但颈丛联合全麻并不能减少麻醉用药和缩短麻醉苏醒时间,且易致高血压,心率增快及心血管事件发生,并不可取。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食管癌手术患者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单凭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将100例ASAⅠ~Ⅱ级食管癌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B组50例,仅用全身麻醉;A组50例,先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后再行气管内插管全麻。记录在围麻醉期2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全麻药用量、术后苏醒时间、苏醒质量和拔管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满意。A组患者的MAP、HR、全麻药用量、术后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明显低于B组(P<0.05或0.01)。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的效果优于全身麻醉,是目前用于食管癌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股骨头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拟行择期股骨头置换手术而有椎管内麻醉禁忌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20例。A组为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组,B组为全身麻醉组。患者入室后,A组先行股神经阻滞,股神经阻滞起效后,两组按常规给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病人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全麻药用量,随访术后镇痛效果。结果:与全身麻醉组相比较,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股骨头置换手术中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全麻药用量少,术后镇痛效果好。结论: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有椎管内麻醉禁忌拟行股骨头置换手术患者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麻醉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40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A组入室后静注小剂量氯胺酮、丙泊酚,待患儿入睡后行腋路臂丛阻滞;B组采用氯胺酮、丙泊酚静脉全麻,术中持续泵注丙泊酚;记录手术前、手术时、手术结束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观察两组的麻醉效果、苏醒期表现及麻醉药用量.结果 手术时,B组的BP、HR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麻醉药用量明显少于B组,术后清醒时间缩短且苏醒期躁动较少.结论 镇静务件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 50例患儿随机分为A、B 2组各25例。患儿入室后均面罩吸氧3 L/min及8%七氟醚基础麻醉,A组骶管注入1%利多卡因,B组无骶管注药。记录2组患儿术前、切皮、术毕生命体征及七氟醚用量和麻醉效果,记录术毕清醒时间及术后精神症状等。结果与术前相比,切皮及术毕B组SBP、DBP升高、HR增快,且高于或快于A组(P均<0.05);A组七氟醚和芬太尼用量少于B组,其麻醉效果优于B组(P<0.05);A组术毕清醒时间短于B组、术后精神症状少于B组(P均<0.05)。结论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具有麻醉过程平稳,麻醉质量好,苏醒快,七氟醚用量少等优势,优于单纯七氟醚全麻,可安全用于小儿临床麻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麻加硬脊膜外阻滞在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手术应用。方法:择期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手术患者100例,年龄20-60岁,ASAI—II级。随机分为2组:A组(全麻组)和B组(硬膜外加全麻组)每组各50例,术中滥侧BP、ECG、HR、SPO2,以及比较手术探查的应激反应,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药物用量和术后疼痛。结果:A组全麻用药量大,苏醒慢,拔管延迟,术后有疼痛,B组应激反应小,血压、心率平稳,全麻用药量少,苏醒快,拔管时间早,术后无疼痛。结论:全麻复合硬脊膜外阻滞有应激反应小,循环稳定,全麻用药量小,苏醒快,拔管时间早,术后无疼痛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颈丛阻滞麻醉结合针麻用于甲状腺手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越英 《中医药导报》2005,11(7):50-51,63
目的:观察颈丛阻滞麻醉结合针麻用于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102例甲状腺疾病需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22例,为单纯针麻组;B组40例,为单纯颈丛阻滞组;C组40例,为针刺颈丛复合麻醉组。3组病人在年龄、病程、体重、麻醉与手术时间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A组在麻醉镇痛效果方面与B组、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与C组麻醉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组与B组在手术前后心率与平均动脉压升高值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组与C组在手术前后心率与平均动脉压升高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组手术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呼吸次数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组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颈丛阻滞结合针麻用于甲状腺手术麻醉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酒石酸布托啡诺超前镇痛用于甲状腺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酒石酸布托啡诺超前镇痛对罗哌卡因颈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拟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ASAⅠ~Ⅱ级。分为2组(n=20),2组均用0.375%罗哌卡因35 mL做颈丛神经阻滞,各组局麻药均不加肾上腺素。A组为对照组,颈丛神经阻滞前5 min静脉推注氟芬合剂2 mL;B组为实验组,颈丛神经阻滞前5min静脉推注布托啡诺1 mg。术中和术后2,4,8,12,24 h对麻醉质量进行评价,记录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麻醉维持时间A组明显短于B组(P<0.01)。术后2,4,8,12,24 h疼痛评分,A组高于B组(P均<0.01)。2组均无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等不良反应。结论布托啡诺超前镇痛效果明显,能够增强罗哌卡因颈丛神经阻滞效果,延长术后镇痛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郭丰  宋伟  王剑  袁岚 《江苏中医药》2016,48(9):60-62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七氟烷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60例ASAⅠ~Ⅱ级择期七氟烷全身麻醉下行单侧或双侧甲状腺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A组(全程吸入七氟烷麻醉)、B组(全程吸入七氟烷麻醉加经皮穴位电刺激)。观察2组麻醉时间、拔管时间、术后VAS评分及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结果:B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拔管后MAP、HR低于A组(P0.05),术后VAS评分小于A组(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可降低术后疼痛评分和七氟烷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减轻苏醒期心血管系统应激反应强度。  相似文献   

10.
针刺麻醉复合颈丛麻醉用于甲状腺手术3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针刺麻醉复合颈丛麻醉用于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94例甲状腺疾病需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31例,为单纯针刺麻醉组;B组31例,为单纯颈丛阻滞麻醉组;C组32例,为针刺麻醉复合颈丛麻醉组。结果:A组与B组、C组比较,手术开始、剥离甲状腺、术毕、术后24 h 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C组比较,剥离甲状腺时、术毕血压及心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比较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比较,术后追踪观察出现喉返神经麻痹及膈神经麻痹病例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麻醉复合颈丛麻醉用于甲状腺手术麻醉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