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亚健康状态是近年才提出的一个健康概念,由于是无器质性病变的一些功能性改变,潜伏期长,不易被察觉,往往被人们忽视,但人类却有75%处于健康和患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通过对导致亚健康状态的原因,易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中医学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探讨中医学调治亚健康状态的优势,旨在引起人们对亚健康状态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中医工作者能发挥中医学的优势,研究和调治亚健康,使广大患者能远离亚健康,提高国民健康素质。  相似文献   

2.
祝世讷 《山东中医杂志》2006,25(10):658-660
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健康与疾病,所关注的主要是“健康”与“疾病”,而实际上,机体在许多情况下处于既不十分健康但也不患病的中间状态。这种状态存在的历史与健康、疾病一样长,中医称之为“未病”态,并对它研究和调理了几千年。西方医学由于受其医学模式的束缚,在“宗教医学”、“机器医学”、“生物医学”模式中,都没有给研究和调理这种状态留下余地,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前苏联等国的医学家才开始注意和研究这种状态,把它与健康(称为“第一状态”)、患病(称为“第二状态”)相并列,称为“第三状态”,在国内把它称为“亚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3.
从脏腑阴阳气血失调、体质学说、形神学说等方面论述中医学对亚健康状态病因病机的认识,从饮食调节、形体锻炼、辨证施治等方面论述中医药调治亚健康状态方法,认为中医药调治亚健康状态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亚健康状态与中医学的优势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对亚健康状态的形成原因及其机理的分析,论述中医理论对亚健康状态的认知,以及中医理论在亚健康状态的治疗方面的优势,为临床治疗亚健康状态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认识与调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己的健康状态日益重视,同时受生活节奏加快、空气污染、工作压力及不良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导致身体出现亚健康状态。据调查显示,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比例近年来呈不断上升趋势,亚健康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国民生活质量的医疗和社会问题。在亚健康状态的调治方面,中医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现就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及调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药调治思路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丽萍 《陕西中医》2003,24(6):530-531
目的 :探索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药调治思路。方法 :根据调查资料亚健康状态的产生与社会因素、不良生活方式、生存环境等关系最为密切。结果 :认为脏腑气机失调是引起亚健康的关键机制。提示 :调理脾胃气机有助于诸脏腑气机的调畅 ,有利于“郁、痰、瘀、虚”等病理因素的祛除 ,可使机体返回健康状态 ,不失为从整体调治亚健康状态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中医学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豪 《中医正骨》2004,16(12):13-14
"亚健康状态"是1996年4月提出的一个概念[1],是指一种机体无明确疾病,却呈现活力降低、适应能力减退趋势的生理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因而也可以称为"第三状态"、或"临界状态"、或"灰色状态".西医学的认识基于形态结构上的改变,因而对器质性病变作用明显,而中医则侧重于对功能的考察,因而对功能改变作用明显.所以,对于亚健康状态这种无器质性脏器病变的"病态"来说,中医学的认识论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自身价值的提升,伴随着人类总体生活水准的提高,人们对生命和健康质量日益高涨的关注与需求,这一人文科学发展大趋势,迫使医学科学必须作出理性的调整与重建,令近300年来占主导地位的西方医学必须作出重大的调整与改变。这一契机,同时也为有五千年历史并以人文科学为根基的中医药学提供了大放异彩的舞台,创造了良好的历史机遇与运作空间。本文试就当今医学界高度关注的“非病非健康”亚健康状态与中国中医药学相关问题进行探讨。1新健康观点与亚健康观念的建立为适应医学模式的根本改变和人类巨…  相似文献   

9.
中医诊治亚健康状态的优势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文章首先论述了亚健康状态的概念和表现形式,认为亚健康状态是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低体质状态。亚健康状态的表现形式有:有症状无阳性检查发现和无症状有轻度阳性检查发现两种。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诊断沿袭传统的四诊,其中舌诊、脉诊和面色诊等体征诊断尤其有特别的意义,辨证方法上以病性辨证和脏腑辨证为主。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治疗手段丰富多彩且疗效很好,除了方药以外,针灸、推拿、导引、食疗、气功都可选用,调摄情绪、注意生活起居、适度劳逸、合理的饮食对亚健康状态的辅助治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谢磊  张天生 《河南中医》2005,25(11):79-81
对于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还要有完善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人是生物、心理和社会的统一体,躯体、心理和社会三方面的任何障碍都属于不健康的。随着人们对“健康”认识的不断深入,“亚健康”问题也日益凸现。“亚健康”是指人们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及其体验。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亚健康(Subhealth)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非健康非疾病的第三状态,是指人们虽然还未患病,但已有程度不同的各种患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1947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提出了一个多维度的定义:"健康是一种从心理、躯体、社会安宁(well being)的完美体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和虚弱。"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学者在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观点基础上提出了健康和疾病之间存在着"第三状态"即亚健康状态。中医学里虽无称谓,但其可以是内伤杂病范畴中许多证候的表现。根据中医的未病学观点,未病学中潜病态、前病态即是亚健康状态。现对近几年亚健康状态的中医学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亚健康状态的概念亚健康状态(sub-health)是指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诊断,但在躯体上、心理上出现种种不适应的感觉和症状,处  相似文献   

12.
浅论中医调治亚健康状态的优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胡超 《陕西中医》2007,28(3):379-380
亚健康状态可分为4种类型。1.躯体性亚健康状态;2.心理性亚健康状态;3.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状态;4.道德(思想)性亚健康状态。本文就亚健康状态的病机、辨证规律、常见征候及对亚健康状态的调治等方面作一较全面的论述,认为中医药调治亚健康状态具有很大的优势。1亚健康状态的中医病因与病机中医学认为人体的健康是人与自然、社会协调以及自身阴阳动态平衡的结果。把“阴平阳秘”的“阴阳平和”之人作为心身和谐的健康标准。人体阴阳平衡,脏腑功能协调是健康的根本保障。若阴阳动态平衡失调,就会导致脏腑功能异常,形神失养,进而出现亚健康状态或…  相似文献   

13.
亚健康状态是指以机体与心理不适为主而检查却无疾病的状态,属于中医体质偏颇的范畴。中医治疗亚健康状态具有明显的优势,通过调理体质可使这种状态减轻或消失,从而达到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中医调治亚健康的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健康状态是机体由健康状态向疾病状态转变的中间状态,此时机体虽然没有形成疾病,但已不是健康状态了.由于现代医学在诊疗疾病上,主要是根据机体出现了病理状态,从疾病的病因和病理上着手进行治疗.而亚健康状态则并不是疾病,只是疾病前期的状态,临床上各项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内,且往往没有特定的病因,西医治疗往往找不到治疗的客观依据和目标,所以治疗上往往无能为力或没有满意可靠的疗法.中医由于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整体观、辨证观思想,在调治亚健康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中医调治亚健康的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15.
亚健康状态是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之间的中间状态,又称"第三状态""灰色状态"。对亚健康状态的原因及表现形式、调治方面进行了整理、分析,探讨了中医药防治亚健康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亚健康概念的提出,把现代医学的功能定位在关乎人的健康及生活质量这样一种新思维之上。现代医学追求的不单是没有病理改变,还要使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都能达到一种积极的完好状态。中医学认为,人体的健康是人与自然环境、社会协调以及自身阴阳一种动态平衡。亚健康状态的出现,是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出现紊乱,以及其他因素而导致的自身阴阳、气血、脏腑的失衡状态。本文尝试从中医基础理论及中医诊疗方法学两个层面探讨中医学调治亚健康状态的优势,以及在此基础上发挥优势、完善拓展,使中医学调治亚健康独特的优势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挥。  相似文献   

17.
亚健康状态是当今社会威胁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早期多不被重视,但日久则会酿生各种疾病,中医药在亚健康状态的调治方面,其治疗手段丰富多样,并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戴昭宇 《世界中医药》2007,2(6):323-325
亚健康状态是现代临床所面对的重要问题.作者通过从替代医疗到统合医学、从汉方医学到中医学、从医疗到全方位健康管理、从对症辨证到个体特性、从亚健康研究到建设新的健康科学体系5个方面,探讨了日本亚健康状态的临床与中医学相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从中医角度研究亚健康状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20.
口针疗法是上世纪70年代刘金荣氏创作的一种现代微针疗法,临床上主要用来治疗疼痛性病症及脑血管意外等疾病,具有疗效确切、简便安全的特点。本文通过描述口针的起源与发展,经脉循行与口腔的密切联系及口针疗法的取穴原则,并列举临床上一些典型病例报道,让更多的医务工作者认识并应用口针,并能对口针疗法作用机理做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同时将该疗法大力推广,为更多的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