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糖耐量减低(IGT)中医属“脾瘅”范畴,不等同于“消渴”,其病因病机、治疗方法有其自身特点.从理论、药物和临床观察方面阐述了脾虚与IGT发生的密切关系和从脾论治IGT的主要思路.认为脾虚是IGT的根本病因,脾失健运是IGT发生的主要病机,从而提出从脾论治IGT的意义及可行性,并阐明健运脾气可成为逆转IGT的有效途径,具有较大的医疗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IGT的病证结合大鼠模型,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以高脂饲料长程喂养结合限制活动空间方法,模拟人类“多食少动”不良生活方式,复制大鼠IGT模型,从表观特征和相应生化指标探讨该模型的“痰湿瘀热”证候属性。方法:采用长程(20 w )以45%脂肪热量比标准高脂饲料(对照饲料为10%脂肪热量比标准饲料)结合限制活动空间的喂养方式,复制大鼠IGT模型,通过体质量、腹围、体长、活动度、毛色、二便情况、血液颜色及黏稠度等表现结合血糖、血清胰岛素、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指标,探讨IGT模型的“痰湿瘀热”证候属性。结果:造模结束时,高脂饲料组较之对照饲料组,大鼠嗜卧少动、腹型肥胖明显,毛色暗淡稀疏,小便黄、大便溏且异味明显,血液颜色瘀黯而黏稠。与对照饲料组比较,高脂饲料组空腹血糖无明显变化,而餐后2h血糖增高明显,与对照饲料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符合IGT诊断标准;高脂饲料组大鼠Lee's指数增加,血脂增高,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增加而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以上指标与对照饲料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1)。结论:此种模型复制方法得到的IGT大鼠模型,从表观特征以及实验室指标方面基本符合中医“痰湿瘀热”特征,该模型为后续中医药防治IGT的研究奠定模型基础。  相似文献   

3.
糖耐量减低(IGT)是指血糖水平介于正常糖耐量和糖尿病之间的状态,是糖尿病发病前的“亚健康状态”,大多数2型糖尿病发病前经历此阶段。在该阶段就已存在着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的缺陷,IGT是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高危状态。因此,干预控制IGT就是控制2型糖尿病发生和发展。笔者以复方健胰胶囊对IGT患者进行干预,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糖耐量低减又称糖耐量异常(IGT),是介于正常糖耐量和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之前的一种高血糖状态。目前我国IGT患者约有4000万。IGT患者有1/3可能转化为2型糖尿病,故干预IGT向糖尿病转化显得尤为重要,已成为预防糖尿病的最重要措施。中医药干预治疗IGT有价廉效著的优势,我院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省名中医王晖主任中医师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以《内经》气化理论为指导治疗IGT,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在我国近10年呈迅猛发展趋势,中老年患病率高达10%左右,而IGT(葡萄糖耐量受损)是介于正常与糖尿病的过渡阶段,每年大约有10%~15%的IGT患者转为糖尿病。因此,对IGT的防治尤为重要,笔者应用纯中药制剂金芪降糖片干预治疗IGT,41例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糖耐量异常又称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JGT),是介于正常糖耐量和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之前的一种高血糖状态,我国IGT总体患病率达5.90N,每年约有8.2~11.6%的IGT转变为糖尿病(DM)。因此,如何防止IGT转化DM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二甲双胍用于IGT的治疗有科学的循证支持,笔者探讨了在口服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健康教育与生活方式干预IGT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糖脉康对糖耐量减退者胰岛素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耐量减退(IGT)是糖尿病(DM)的前期,大部分2型DM均经过IGT阶段,解放军总院观察的IGT年转换率为8.95%,因此,控制IGT将从源头减少2型DM的发病率。胰岛索抵抗是糖耐量减退的病因之一,胰岛素敏感性能够较好反应胰岛素抵抗性。笔者观察了糖脉康对40例糖耐量减退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8.
糖耐量减低(IGT)是糖代谢介于正常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过渡状态,是糖尿病的前期阶段,所有的糖尿病患者,发病前都要经过这个特殊的阶段。对IGT进行有效的干预可防止和延缓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延缓微血管和大血管的并发症,从而将明显降低人群的死亡率。近年来IGT的中医病因病机及症候研究、治疗都取得一定成果,提出脾虚致消、气阴两虚、肝失疏泄兼瘀血论等新的理论,更加丰富了中医论治糖尿病临床的学术体系,兹就近年来中医论治IGT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9.
糖耐量减低(IGT)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有效干预IGT可延缓或阻止其发生为糖尿病。IGT的病症机制较为复杂,中医药治疗IGT有较大的治疗优势。本研究系统总结了中医药对IGT的病机认识及通过辨证施治、单药应用、针灸推拿疗法、生活调护等治疗IGT的研究成果,以期深化对IGT的中医认识,为提高中医药治疗IGT的疗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糖耐量低减(IGT)的中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糖耐量减低(IGT)是糖代谢介于正常和2型糖尿病之间的过渡状态.是糖尿病的前期阶段,所有的糖尿病患者,发病前都要经过这个特殊的阶段。对IGT进行有效的干预可防止和延缓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减少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从而将明显降低人群的死亡率。中医历来主张“不治已病治未病”,近年来,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糖耐量异常患者中各体质类型的比例,通过统计分析了解哪一种体质类型的人更容易出现糖耐量异常,从而为糖耐量异常预防和治疗提供思路。方法:调查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期间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对符合糖耐量异常诊断者,采用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测评各体质类型(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的得分;应用判别分析法判定个体体质类型,取得分最高的体质类型,分析糖耐量异常患者体质类型的分布规律。结果:149例糖耐量异常患者中,居于前3位的体质类型是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分别占26.17%、16.78%和14.09%。结论:糖耐量异常患者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居多。而阳虚、气虚、阴虚代表了9种体质的的所有虚性体质,故虚性体质的人群更易出现糖耐量异常,提示糖耐量异常预防和治疗要以调补、改善虚性体质为主。  相似文献   

12.
引入生态学理论健康观,分析现有糖耐量低减(IGT)干预模式不足,探讨IGT人群健康与环境之间的关系、IGT中医病因生态学解释以及评价IGT干预效果的生态学标准,提出以生态系统综合治理来构建可持续IGT人群中医药综合干预模式的观念,让IGT干预的理论成果真正推广落实到有效的大规模社区IGT人群健康干预中去。  相似文献   

13.
糖耐量低减(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被认为是糖尿病的早期阶段.通过本研究可初步认为健脾益气、清热祛湿是治疗糖耐量低减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耐量低减(IGT)人群中医证候及证型特点,为临床施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OGTT试验筛选IGT病例,记录包括腰臀比、体质量指数等一般项目;采用设计的中医证候问卷,专人采集四诊资料,累计积分,聚类分析,归纳证型。结果:151例IGT患者在纳入调查的症状中,出现频数居前10位的依次是:健忘(62.3%)、夜尿频多(55.6%)、自汗(53.0%)、神疲乏力(51.0%)、脘腹胀满(49.7%)、口干咽燥(45.7%)、痰多(42.4%)、口渴喜饮(41.1%)、眼睛干涩(37.7%)、大便干结(35.8%)。聚类分析结果151例IGT患者患者中,气阴两虚型78例(51.7%),脾虚痰湿型52例(34.4%),阳虚血瘀型21例(13.9%)。结论:IGT的发病多与脾虚、气虚、阴虚、血瘀等因素有关;IGT患者中,气阴两虚证多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干部人群中不同糖代谢状况与血红细胞压积、血小板的相关性。方法:根据不同糖代谢状态将血糖分层为血糖正常(NGT)、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减低(IGT)、IFG合并IGT、新诊断糖尿病(DM)5组,分析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各组异常检出率,比较各组红细胞压积、血小板的变化,及其与糖代谢指标及各种病史的相关性。结果:1)男性糖代谢异常(包括IGT、DM、IFG)检出率高于女性;在各年龄组中,糖耐量减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空腹血糖受损。2)在糖耐量减低的233例中,50~59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最高。3)DM组红细胞压积较NGT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IFG合并IGT组血小板较NGT组明显升高,IFG合并IGT组血小板较IGT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多因素有序Logostic回归显示:年龄、体质指数、HCT、TG、高血压与糖代谢相关。结论:红细胞压积、血小板与糖尿病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益肾活血胶囊(yishenhuoxue capsule,YSHXC)、二甲双胍(metformin,met)对D-半乳糖(D-galactose,D-gal)诱导大鼠糖耐量减退(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的影响。方法:以ip D-gal 150mg kg-1,qd×56d诱导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IGT大鼠模型,测其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test,OGTT)后2h血糖(2-hours Blood Glucose,2h BG)含量及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fasting serum insulin,FINS);并观察YSHXC2个剂量、met对病鼠FBG、2h BG及FINS的效应。结果:正常对照组、YSHXC 2个剂量和met与模型组相比较,FBG均未见明显影响,差异未见显著性(P〉0.05);而OGTT后2hBG,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说明D-gal致大鼠IGT模型成立;YSHXC 2个剂量和met均能抑制OGTT后2h BG的升高,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FBG与OGTT后2H BG间差值降低,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同时YSHXC 2个剂量同模型组相比均降低了病鼠的FINS水平,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说明各药均能改善D-gal致IR模型大鼠的IGT。结论:D-gal可诱导以IGT为表现的IR,其机制可能与D-gal诱导蛋白非酶糖基化-氧化应激-自由基损伤作用和直接干扰糖脂代谢有关;益肾活血胶囊与met一样,能改善D-gal诱导IR大鼠的糖耐量以及由糖耐量低减所引起的高胰岛素血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甲福明(metforin)和水飞蓟素(silymarin)对D-半乳糖(D-gal)诱导大鼠糖耐量减退(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的影响.方法 以ip D-gal 150mg·kg-1,qd×56d诱导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se,R),IGT大鼠模型,测其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后2h血糖(2-hours blood glucose,2h BG)含量;并观察甲福明和水飞蓟素对病鼠FBG及OGTT后2hBG的效应.结果 正常对照组、甲福明和水飞蓟素组与模型组比较,FBG均未见明显影响,差异未见显著性(P>0.05);而OGTT后2hBG,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说明D-gal致大鼠IGT模型成立;甲福明和水飞蓟素均能抑制OGTT后2h BG的升高,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FBG与OGTT后2h BG间差值降低,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说明各药均能改善D-gal所致IR模型大鼠的IGT.结论 D-gal可诱导以IGT为表现的IR,其机制可能与D-gal诱导蛋白非酶糖基化-氧化应激-自由基损伤作用和直接干扰糖、脂代谢有关;甲福明和水飞蓟素均能改善D-gal诱导IR大鼠的糖耐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活血通络方联合阿卡波糖片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血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高血压合并高血糖患者,根据血糖水平分为三组,空腹血糖调节受损组(IFG)、糖耐量减低组(IGT)及空腹血糖调节受损合并糖耐量减低组(IFG/IGT)。所有病例均在降压基础上口服活血通络方水煎剂及阿卡波糖片。结果:IGT组及IFG/IGT组收缩压水平及2h负荷血糖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活血通络剂联合应用阿卡波糖片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血糖疗效确切、安全性高、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组临床观察肥胖IGT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二甲双胍干预治疗后的变化情况。方法:成人肥胖(BMI〉25kg/m2)的IGT患者46例服用二甲双胍0.25—0.5g,tid,干预治疗24周,比较其服用前后CRP、FPG、2hPG、FINS、2hINS、WHR、BMI及HOMA—IR的变化。结果:二甲双胍治疗后,肥胖IGT患者的CRP、WHR、FINS较前明显降低(P〈0.05),BMI、TG、FPG、2hPG、2hINS、HOMA—IR较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提示二甲双胍治疗肥胖IGT患者后,其血糖、血脂、BMI及胰岛素抵抗均有改善,其血管炎性因子CRP也有下降。  相似文献   

20.
观察清身降糖颗粒和二甲双胍在对IGT患者临床症状、血糖、胰岛素水平、不良反应及糖尿病转化率等方面的差异。方法:将60例IGT患者随机分成清身降糖颗粒组30例和二甲双胍组30例。所有受试者在观察开始前均接受关于IGT方面的知识教育,并普及行为干预知识如合理饮食、运动疗法、心理疗法,观察时间为6个月。结果:①两组均能明显改善IGT患者临床症状、血糖、胰岛素水平(p=0.05);②清身降糖颗粒组在改善2hPG和临床症状方面明显优于二甲双胍组(P=0.05);③清身降糖颗粒组无明显副作用;④清身降糖颗粒组转为正常糖耐量者9例,仍为IGT者21例:二甲双胍组转为正常糖耐量者8例,仍为IGT者20例,转为糖尿病者2例;两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⑤治疗过程中除二甲双胍引起的副作用外,两组患者无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清身降糖颗粒在改善IGT患者的2llPG和临床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单独服用二甲双胍,且无二甲双胍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