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代谢组学与中医“证”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代谢组学作为新兴科学,通过对体液的检测反映人体处于的生理或病理状态,从而对其实时的功能状态作出评估;中医"证"通过四诊获取的信息,概括人体在病程中某一时间段的病理状态.两者在本质上有诸多相通之处,可以预见两者的结合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现将代谢组学与中医"证"的相关性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魏岩 《中医临床研究》2011,3(10):80-80,82
代谢组学是近年来新兴学科,它通过对代谢的终端产物进行多元化综合分析,从整体上展示生物体内在的变化状态。中医的“证”是通过四诊信息,来反映机体对体内外各种环境变化和致病因素的一种功能状态。两者都具有整体性,综合分析等特点,在本质上具有相似性,代谢组学技术的应用为中医证候质的研究方面提供了很好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托法是中医外科的特色治疗方法,临床应用广泛,是异病同治的良好方法。其作用的物质基础与机制不明限制了其作为特色疗法而被国际同行认同。代谢组学技术是目前对中医证候、治法、方剂研究的良好技术方法,可以结合诸多现代实验手段应用代谢组学方法对中医外科托法补益与透毒相结合的治疗模式及代表方剂进行实验研究。对促进中医学特色治疗方法的推广应用和得到国际同行承认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代谢组学技术与中医证候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代谢组学(metabonomics)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新近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谢组学主要研究生物对外源性物质所引起的病理生理反应,以及对遗传变异的应答和内源性代谢物的动态变化,它通过对生物体液和组织中随时间改变的代谢物进行检测、确定、定量和分类,将这些代谢信息与病理生理过程中生物学事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已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严重心血管疾病。代谢组学为研究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及其诊断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通过回顾近年来冠心病代谢组学研究的相关文献,对冠心病中医证型的代谢组学特征进行分析总结,有助于完善代谢组学的异常生物标志物谱库,对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型及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代谢组学是近年来在系统生物学蓬勃开展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能通过反映整体的代谢指纹图谱监测体内代谢网络的运行状态、诊断疾病、评价疗效、预测人体未来的健康发展趋势,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必然伴随着代谢产物改变,代谢组学技术为糖尿病代谢状态提供了一个全景信息,为实现其个性化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思路。主要综述代谢组学技术在糖尿病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7.
代谢组学是研究关于生物体被扰动后(如基因改变或环境变化)其内源性代谢物质种类、数量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1],也是研究生物体系的代谢途径的一种技术[2]。近年来广泛运用于生物医药技术的各个领域,其研究机体的整体性效应,与中医整体观不谋而合,两者相互交融,为中医证候研究开辟了一条新道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探讨糖尿病肾病(DKD)湿证患者血清差异代谢谱,寻找与DKD患者不同分期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技术,分析广东省中医院生物资源标本库诊断为DKD的患者血清代谢谱,应用代谢组学处理软件ProgenesisQI和KEGG、HMBD数据库统计分析,筛选湿证与非湿证间、以及不同分期DKD患者间的差异代谢物。采用ROC分析对上述差异代谢物的诊断性能进行分析,并取二者ROC分析交集的差异代谢物进行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出同时与湿证和DKD不同分期相关的主要代谢通路。结果 研究共纳入63例DKD患者的血清标本,其中非湿证患者16例,湿证患者47例。同时以7名健康人群为对照。代谢组学结果显示,DKD不同湿证亚型与非湿证患者的血清代谢谱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水湿证/湿浊证/湿热证与非湿证间分别有167、65、28种差异代谢物,P<0.05)。通路富集分析显示,水湿证、湿热证和非湿证间的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于苯丙氨酸代谢和胆汁分泌代谢,湿浊证和非湿证间的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于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脂代谢、癌症的胆碱代谢途径。在证候差异代谢物...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病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周围小动脉阻力增高,同时伴有不同程度代谢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危害极大的世界范围内的疾病。虽然中医学与代谢组学在不同时代背景产生和发展,但两者具有诸多相同之处。两者均强调整体观,且具有相似的思维模式。代谢组学技术与中医证的研究相结合,可把证的研究再次推向了科学发展的前沿,成为中医现代化最重要的研究方向和有效突破口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历经几千年发展,有其独特的科学内涵,而传统概念表达的中医药理论难以被现代社会理解和接受。在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解读中医药内涵成为亟待解决的任务。中医药的精髓在于其丰富的理论体系,即以整体的、动态的和辨证的观点去把握人体的健康与疾病。它凝聚着历史的智慧,却缺乏现代科学阐释。伴随代谢组学的出现,与中医药的整体观、系统观和辨证论治思维方式不谋而合,与中医药认识和解释疾病的方法相一致。若有效地契合代谢组学研究方法策略,基于系统代谢网络的整体性和动态性的变化来评价中医药整体效应,发掘特征性规律,将加快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的结合,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从而推动中医药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是代谢型疾病,由于其并发症的高发性和严重性导致糖尿病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3大慢性病。代谢组学通过对终端代谢产物进行“整体”分析,揭示机体系统的生理和病理状态,探讨药物治疗疾病的机制。本文对近年来代谢组学应用于糖尿病的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包括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各种并发症的治疗以及药物药效评价、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机制等,为代谢组学进一步应用于糖尿病的诊疗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从组学探讨中医证候本质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候是中医学独有的概念,中医证的研究,尤其是客观化、标准化的研究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一直备受关注。晚近兴起的组学是一门新型学科,是生命科学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它所具有的多层次、多靶点的研究特点及其整体性、动态性、时空性和复杂性与中医证候有着某种程度的趋同。借助组学研究的兴起,可以为中医证的研究开辟出一条新的路径。现将近年来所开展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代谢组学与中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讨论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和LC/MS技术,包括代谢指纹图谱,用于非目标的代谢组的总体分析和代谢轮廓图,用于有目标的代谢物的分析。方法设计涉及样品采集和处理;LC/MS仪器与技术及数据处理、分析等。系统生物学包括代谢组学,开启了研究中药及其与动物或人体相互作用的新途径。本文讨论了中药的质量控制、成分分析及中药药效的代谢组学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代谢组学的中医证候本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证候的研究一直进展缓慢,其整体的功能状态难以用简单的临床化学指标或指标集成来表达,而新涌现的代谢组学无歧视代谢轮廓表达与中医整体观下的证候状态表述相互吻合,将代谢组学理念及技术用于中医证候的研究必将带来中医证候本质方面研究的新突破。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证候的研究现状,并着重介绍了基于代谢组学的中医证候本质研究,主要包括动物造模的中医证候代谢组学和基于临床的证候代谢组学分析,以推进代谢组学在中医学领域的深入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中医证候的研究一直进展缓慢,其整体的功能状态难以用简单的临床化学指标或指标集成来表达,而新涌现的代谢组学无歧视代谢轮廓表达与中医整体观下的证候状态表述相互吻合,将代谢组学理念及技术用于中医证候的研究必将带来中医证候本质方面研究的新突破.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证候的研究现状,并着重介绍了基于代谢组学的中医证候本质研究,主要包括动物造模的中医证候代谢组学和基于临床的证候代谢组学分析,以推进代谢组学在中医学领域的深入应用.  相似文献   

16.
代谢组学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国经典医学的辨证从整体来认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这与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和思路有惊人的相似。采用代谢组学技术,通过对某一病证相关特定组分的共性加以分析、判断,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病变过程及机体内物质的代谢途径和代谢状况;它能够通过检测不同时间患者的尿液或血液、唾液,对这些由疾病引起的代谢产物的响应进行分析。成都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多个研究机构正构建动物模型对中医证候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型的体内物质基础以探索中医分型的科学内涵。方法:采用基于GC-TOF/MS 测定技术的代谢组学研究手段对痰阻心脉和气阴两虚型冠心病患者血浆中小分子化合物进行全面检测,利用多变量数据分析和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血浆内源性化合物在各组间差异。结果:代谢组学分析不但可把痰阻心脉型和气阴两虚型冠心病患者区别分开,还可以与健康组明显区分。利用PLS_DA 建立的痰阻心脉和气阴两虚组数学模型参数与临床中医症状分级量化指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两证型间多个内源性代谢物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并与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和核苷酸代谢异常相关。结论:代谢组学的整体数据和标志物信息均显示出痰阻心脉和气阴两虚型冠心病的差异,提示代谢组学所研究的体内小分子化合物可能正是中医分型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系统生物学技术初步探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阳虚病机的代谢组学基础,以期科学地阐释阳虚病机主导DR病情进展的作用机制。方法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的DR患者89例,按中医症状分组为无阳虚证组和有阳虚证组,以正常健康者30例作对照,应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GC/TOFMS)进行血浆全代谢组学检测,建立DR及正常人的血浆代谢组指纹图谱.并对潜在生物标志物进行分析。结果DR各组和正常人的代谢指纹图谱分类结果显示,DR有阳虚证组和无阳虚证组基本分离.较少重叠,结合载荷图,DR阳虚证组与无阳虚组分类的潜在标记物按贡献率从大到小依次为17.197.8.28.4.717,15.31,2.277,12.683。结论DR阳虚证与无阳虚证的代谢组指纹图谱具有一定差异,阳虚可能通过影响机体能量代谢致使机体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导致DR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9.
薛骞 《中医药学刊》2008,(1):176-177
分析了代谢组学技术对解决中医“证”的研究困境和中药质控及安全性评价的意义。指出了运用代谢组数据模型描述“证”的契合性和重要价值。分析了应用代谢组学构建中药指纹图谱标记研究、有效开展中药安全性整体评价研究的巨大优势。认为代谢组学将成为中医药研发的一个重大契机,必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熟,将会对中医药现代研究带来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20.
正代谢组学是研究生物体在受到外界刺激或扰动后其代谢产物种类、数量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它以一类指标分析为基础,运用高通量的检测手段和数据分析方法,定性定量地研究生物体的代谢终端产物,以求获得相关的生物标记代谢物,从而揭示生物体在疾病时的整体状态。这种将生物体视为整体系统,运用代谢组学和全面性系统策略研究疾病发展过程的观念与中医学"整体观念"有着本质的相通性,因此,21世纪代谢组学很快运用于中医药研究中,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兹就近年来代谢组学在糖尿病(DM)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