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灵枢·邪客篇》:“心者,五脏六府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脏坚固,邪弗能容也,容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心为生命活动的主宰,称请“君主之官”。在人体的五脏六腑中居于首要地位,病则影响全身。现举有关治验四则,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不寐亦称失眠或“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 ,是指睡眠时经常不易入睡 ,或睡眠短浅易醒 ,甚至整夜不能入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宋·许叔微《普济本事方·卷一》论述不寐的病因时说 :“平人肝不受邪 ,故卧则魂归于肝 ,神静而得寐。今肝有邪 ,魂不得归 ,是以卧则魂扬若离体也”。这说明肝有邪 ,魂不守舍 ,影响心神不安而发生不寐。又 ,脾主运化 ,藏意 ,主思 ;若肝郁乘脾 ,脾失健运 ,或思虑过度 ,气机不畅 ,以致气血化源不足 ,不能养心安神 ,亦致不寐。所以不寐因肝气郁滞而得 ,为临床所常见。现举不寐从肝论治验案二则如下 ,以供同道参…  相似文献   

3.
说“邪”     
邪,乃一多音多义字,古籍中应用甚多;《内经》中用法亦同,但其中之组词更灵活多样。对“邪”宇及其多变的组词的分析、探索,可得知《内经》认为疾病的原因是“邪”,完全摆脱了鬼怪为患、天谴神罚、祖宗作祟之类的概念了。 一、古籍中“邪”字义 1.音斜,亦作■。《说文通训定声》:“邪,假借为■。”《广韵》:“邪,不正也。”《新书·道术》:“方正不曲谓之正,反正为邪。”故《论语》曰:“思无邪。”《书经·大禹谟》:“去邪勿疑。”循着这种含义,又指四时不正之气,能伤人致病者。如《急就篇》:“灸刺和药逐去邪。”《广韵…  相似文献   

4.
本文自《内经》部分原文中,选出部分字误、衍文、简脱、移文等几方面的例句。以训诂、校勘的角度,并参酌前人医家的注释,加以解释。所选例句,力求突出中医基础理论原则,以达到共同研究、商讨中医理论的目的。不当之处其多,仅供中医理论研究和爱好者参考。一、校释“容为[客]字误”原文《灵枢·邪客》“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脏坚固,邪弗能容也,容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历代医家及现代名医认为:“容为[客]字误”。我的看法有不同意见,理由如下: 1.音训《内经》多属《诗经》用韵的韵文。本文例句中“邪弗能容也”的“容”字,容  相似文献   

5.
张从政,字子和,金元四大家之一,擅长“汗、吐、下”之攻法。但他于补法上亦见解非凡,“以攻为补”即尽言其补法之思想,于临床颇有启迪,在血瘀崩漏的治疗中尤为见尝。子和之“以攻为补”,是说对邪积未去的病人,应以“攻药居其先”,认为邪未去而误投补,则无异  相似文献   

6.
疖肿小议     
临床对于疖肿频生久不愈者,每责之于热毒深重,然愈是清热解毒,其发生愈频。盖因虚多邪少,故清之则其虚愈甚,虽微邪亦致猖獗也。爰就临证所及,小议阴虚疖肿证治及其机理,以供参考。一、膏粱之变,久必伤阴经云“膏粱之变,足生大疔”。吾曰大疔虽恶,但热毒得以外泄,犹善也!设热毒久蓄体内,则必耗气伤阴,气阴愈伤则毒蕴愈深;结于营血则发疖肿,甚亦为大疔,然此疔不同彼疔:彼为阳热实证,此乃阴虚结毒;前者溃脓则愈,后者此愈彼起,频生不已;前者毒随脓尽,后者邪毒深蕴,脓少血多,渍后毒未去而阴益伤,是以旋愈旋发。治必滋阴托化,我常喜用生热地、天冬、麦冬、玄参、黛蛤散、花粉、  相似文献   

7.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此处的“精”和“神”二字,分别有其各自的含义。“精”,是指精气、肾精;“神”,则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精神,亦即情绪、心理活动。故“精神”二字当指  相似文献   

8.
<正> 湿温病大都发生在夏、秋之间。雨湿较盛季节。病由感受湿热邪毒而起,亦称之为湿热病。医家论其治则多以化湿清热为首务,而化湿之法不外芳香化浊,苦温化湿,淡渗利湿3法。正如张景岳所说:“湿热之病,宜清宜利,热去湿亦去”。热甚者以清火为主,佐以分利;热微者以分利为主,佐以清火。”然湿温病多为湿热合邪,临床湿热之间,孰轻孰重,不易掌握,用化湿清热法施治,往往出现治湿碍热,治热碍湿,“徒清热则湿不退,徒祛湿则热愈炽”的矛盾。而温清两难,使病程缠绵,发生传变。故说化湿与清热间轻重缓急,最难恰到好处。笔者在多年  相似文献   

9.
燥证琐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燥证 ,是一类以津液减少、甚至枯涸为主要病理机制 ,以干燥性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病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将燥邪为病的特点概括为“燥胜则干” ;《素问·至真要大论》则提出“燥者濡之”的治疗原则。另外 ,对津液的生成敷布、五脏与五液的关系、肾在津液代谢中的作用等 ,《内经·素问》都有重要的阐述。但总体来看 ,《内经》对燥邪为病的论述似较简略 ,不尽详明处亦或有之。如病机十九条惟燥阙如 ,以至后人不免有“六气之中 ,惟燥气难明”的感慨。清代温病学派对燥邪为病多有阐发 ,很大程度上发展了《内经》的燥证理论 ,对燥邪的性质和致…  相似文献   

10.
路永平 《光明中医》2001,16(3):F003-F003,F004
张子和虽以攻邪见长 ,但对补法亦有灼见。本文就张氏补法的运用探讨如下 :1 祛邪即所以扶正张氏认为疾病所生 ,不论内因、外因 ,总是由病邪强加于人体而成 ,故治疗“先论攻其邪 ,邪去而元气自复也。”(《儒门事亲·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通过祛邪而达到扶正的目的。张氏重视下法以强身的理论。他说“下之攻病 ,人亦所恶闻也。然积聚陈于中 ,留结寒热于内 ,留之则是耶 ?逐之则是耶 ?《内经》一书 ,惟以气血通流为贵 ;世俗庸工 ,惟以闭塞为贵 ,又止知下之为泻 ,又岂知《内经》之所谓下者 ,乃所谓补也。陈去而肠胃洁 ,瘕尽而荣卫昌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