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2019—2021年医院中药注射剂使用及不良反应情况,为中药注射剂在综合性医院的合理用药监测提供参考。方法:从医院HIS系统中调取2019—2021年中药注射剂的品种、数量和金额,并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查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统计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和排序比(DUI)。结果:中药注射剂静脉输液率逐年增加;基本药物金额占比降低;祛瘀剂、清热剂、肿瘤用药DDDs累积量占比排前三,其中祛瘀剂在医院调控措施下金额占比逐年下降,调控有效,另两类呈上升趋势;药品不良反应发生例数逐年增加,祛瘀剂与清热剂ADR占比74.41%,类型主要为一般ADR(占78.00%),其中银杏内酯注射液ADR数排名第一(占22.27%)。药品ADR发生率与DUI及DDDs存在相关性。结论:祛瘀剂、肿瘤用药及清热剂临床选择倾向性较大,与医院重点科室建设和临床实际情况有关,用药患者病情较复杂,且联用药品多,因此ADR较多;清热剂DDDs涨幅最大,与抗生素耐药率高有一定关系,需加强相关科室用药监控和宣教,以防过度用药;基药使用率下降,应进一步做好基药制度宣传以及基本药物普及,提...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我院2009年~2010年20种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对我院20种中药注射剂2009年~2010年销售金额、DDDs、DDC进行分析。结果:我院销售金额排前20位的中药注射剂主要为祛瘀剂和温里剂,价格较为低廉的中药注射剂在我院的用药频度较高。结论:我院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较为合理,但仍有许多方面函待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院中成药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取我院2007-2009年中成药的年消耗金额和用量数据,对年消耗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我院2007-2009年中成药消耗金额呈上升趋势,其中妇科用药、感冒类常用药在消耗金额上居于前列;清热凉血、补血类药日均费用较高,消耗金额排前10位的药物过于集中,对于中成药总消耗状况有重要影响,日均费用较高的品种的消耗金额和DDDs的排序比值有不少小于1。结论:中成药的监管应重视DDDs的排序,加强上市后的再评价。  相似文献   

4.
抗心绞痛中成药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我院2002~2004年祛瘀剂中抗心绞痛中成药应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估,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3年中消耗的抗心绞痛中成药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日均费用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2~2003年DDDs居前3位的药品是血塞通片、复方丹参片、复方丹参滴丸。2004年DDDs居前3位的药品是血塞通片、复方丹参滴丸、地奥心血康胶囊。受医疗制度改革的影响,2004年全年用药金额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结论:DDDs居前3位的药品,日用药金额较低,说明患者最常用的都是价格不高、疗效可靠的药品。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近三年消化系统药物的应用情况及趋势,为管理人员合理决策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07~2009年消化系统药物的用药数据,对其用药频度(DDDs)、药品金额等进行分析。结果:2007年~2009年我院消化系统药物总用药频度与消耗的金额在逐年增加;用药频度最高的是抗酸药及治疗消化性溃疡药,消耗金额最高的是肝病辅助用药;位于用药频度前十位的药品是兰索拉唑胶囊等,位于消耗金额前十位的药品是注射用于扰素等。结论:我院消化系统药物应用合理,患者在选择药物时已逐渐趋于理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我院麻醉药品的应用情况和用药趋势.方法:利用医院微机系统对我院2009年至2011年麻醉药品应用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我院麻醉药品消耗金额逐年增加,吗啡制剂、芬太尼制剂增幅较大,哌替啶注射液逐年减少.结论:癌痛患者三阶段止痛原则发挥作用,我院麻醉药品在临床治疗中的用药结构渐趋合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医院中药注射剂的用药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法(DDD),对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和排序比值(B/A)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7~2019年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金额及占比略有下降,祛瘀剂类药物占据绝对的主体地位,其中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用药金额连续3年最高,丹参注射液始终占据DDDs排序首位。结论:医院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基本合理,个别品种存在排序比过低、经济性较差等问题,应加强临床药师处方点评和干预,提高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8.
我院2004-2006年中成药用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中成药的应用现状及变化趋势。方法采用用药频度分析方法和药物经济学方法,对我院中成药的年销售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日用药金额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祛瘀剂在销售金额和数量上均居于首位,其他依次为治风剂类、骨伤科类、清热剂类、肿瘤用药。结论我院中成药使用基本合理,中成药在用于心脑血管等多发病和感冒等常见病以及老年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北京市第六医院住院患者麻醉药品使用情况,为麻醉药品的科学管理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7~2009年我院住院部患者麻醉药品的用药数量、用药金额、用药频度、日均用药金额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2007~2009年麻醉药品的使用量和用药金额呈基本平稳趋势,没有大幅变化,但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及时与医生沟通,使我院麻醉药品使用更加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我院2009~2011 年来中成药的使用情况,并作出合理分析.方法 采用我院2009 至2011 年中成药的使用数据,对我院中成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用药金额(DDC)、药品利用指数(DUI )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院中成药销售业绩逐年上升,其中心脑血管类中成药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较高,部分品种DUI>1,使用中存在不合理现象,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本院中药注射剂的应用特点和用药趋势,为评估本院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情况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用药频度分析方法评估本院2010-2012年中药注射剂用药水平,评价药物使用频度与用药费用合理性。结果 2010-2012年,本院中药注射剂药品占有率为4.07%~4.47%,用药金额占全院所有药品用药金额的10.50%~12.69%,年增长幅度明显。其中活血类中药注射剂应用比例列居首位,用药频度呈年度上升趋势;3年的用药同步性表明,肾康注射液、艾迪注射液、丹参多酚酸盐粉针、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等中药注射剂用药日均费用偏高。结论 2010-2012年,本院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相对频繁,且多倾向于活血类中药注射剂的应用;用药日均费用偏高的中药注射剂可能存在不合理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2.
2006~2008年我院抗菌药物用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我院2006--2008年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抗菌药物使用的特点和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和科学管理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06--2008年抗菌药物使用资料,对用药金额、用药种类、用药频度等进行分析。结果3年来我院抗菌药物的品种数逐年增多,但抗菌药物的消耗金额占药品消耗总金额的比例有所下降。临床使用抗菌药物主要以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为主。结论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在逐步规范化、合理化,但仍然存在问题,一些价昂、高档抗菌药物的使用频度有增加的趋势,个别品种存在过度使用的现象,应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应用,使用药更加安全、有效、经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我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探讨其合理使用问题。方法:对某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频数(DDDs)、用药金额、日均费用及其排序等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1年某院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金额占全院药品金额的比例分别为10.53%、9.76%和10.45%,用药金额和使用频数最大的是心脑血管系统用药。结论:中药注射剂在心脑血管系统用药中有其独特的地位,但其成分复杂,使用时存在安全隐患,合理使用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4.
谢瑞丰 《中医临床研究》2011,3(22):12+14-12,14
目的:探讨声带小结采用活血祛瘀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声带小结患者78例采取活血祛瘀的方法进行治疗,并与同期收治的声带小结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的70例患者就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78例中,治愈52例,占66.7%;好转25例,占32.1%;无效1次,占1.3%,总有效率为98.7%。对照组70例中,治愈15例,占21.4%;好转30例,占42.9%;无效25例,占35.7%,总有效率64.3%。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声带小结进行治疗,可清热散结,活血祛瘀,达到利咽开音的目的,具有较高的临床有效率,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调查我院2006—2008年降糖药的用药情况,分析降糖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其价格走势,为今后降糖药的合理应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我院药库降糖药的出库记录,对我院2006—2008年主要降糖药的消耗情况、售药金额、主要品种和用药频度(DDD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降糖药阿卡波糖胶囊的销售金额逐年上升,吡格列酮胶囊和格列吡嗪控释片在销售中的占有率逐年下降。而在3年中,格列吡嗪控释片的DDDs最高。结论:适当的对药物剂型进行改变可提高药物的疗效,并增加药物在市场的销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中医内科排石法对于结石病患者的临床作用效果,以便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取我院内科科室自2009年1月~2011年1月内收治的结石病患者共68例,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的诊断,可确诊为患有不同程度及不同部位的结石,对所选患者按照随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观察利用中医内科排石疗法与常规的手术治疗间存在的差异性,比较患者治疗后的恢复正常工作时间以及患者的在接受治疗后的满意率情况。结果:实行中医内科排石法患者的在治疗后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在住院平均天数、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并且该组治疗后未有并发症现象的产生,对患者的伤害也较小治理效果显著;而对照组患者不仅恢复较慢,治愈率较低而且患者术后出行并发症患,治疗效果较差。结论:中医内科排石法治疗结石病,可以大大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时间等,有利于患者的尽快恢复,且并发症少、创伤小,适用于临床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刘峘  谢雁鸣  张寅  贾萍萍  庄严 《中国中药杂志》2017,42(15):2889-2894
为分析真实世界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联合用药方案,提取全国16家三甲医院信息系统(HIS)数据库中使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的基本信息、中西医诊断信息、医嘱信息、实验室检查信息,采用Apriori算法建立模型,Clementine 12.0进行关联分析,采用复杂网络分析联合用药并将结果可视化。全国16家医院635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优效人群为599例,占94.33%。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常与西药的血小板抑制剂、神经修复药、降血脂药、自由基清除药、维生素类药及中药活血化瘀剂联合应用。优效人群在联合应用阿司匹林、降血脂药、活血化瘀剂的基础上,更多地应用了神经修复药和自由基清除药,突出了脑保护策略。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联合用药符合最新的脑梗死诊疗指南,应用神经保护剂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西安秦通部队医院麻精药品(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限定日剂量(DDD)法,统计医院药房2009—2011年麻精药品的处方数量、用药数量、销售金额及用药频率(DDDs)等数据,并分析临床应用情况。结果:医院麻精药品使用数量及消耗金额逐年增加,盐酸氯胺酮注射液的用量和DDDs稳居第1位,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的DDDs一直处于前3位。结论:医院麻精药品的应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9.
于海艳  贾波 《中医药学刊》2014,(8):1986-1990
目的:研究蒲辅周治疗内科病的用药特点,探索四川地区的医家用药是否具有地域性特点。方法:整理《蒲辅周医案》、《蒲辅周医疗经验》的复方118首,用Excel和Access建立数据库,应用《中药复方分析系统》软件研究其用药特点。结果:使用药物涉及20类,使用频次为30次及以上依次为补虚、利湿、行气、解表、清热、化痰、化湿、安神、消食、平肝潜阳、祛风湿、活血化瘀、温里、收敛固涩药;单味药物使用频次15次及以上依次为甘草、茯苓、陈皮、法半夏、白术、大枣、生姜、厚朴、枳实、茵陈、通草、白芍、化橘红、酸枣仁、蒺藜、党参、薏苡仁、神曲、远志、杏仁;药对居前10位多为上述药物的排列组合,其中使用频次10次及以上依次(不含甘草)为茯苓与陈皮、茯苓与白术、茵陈与通草、法半夏与陈皮、茯苓与法半夏、薏苡仁与茵陈、远志与酸枣仁、法半夏与化橘红、法半夏与白术、陈皮与白术、生姜与大枣、党参与白术、薏苡仁与通草。结论:1蒲老治内科病以顾护胃气为本;强调"天人相应"观,用药注重地域与体质,擅用除湿化痰之品;配行气与消食药以协祛湿之效;伍补益药使祛湿不伤正。2除湿化痰药(化湿药、利湿药、祛风湿药、化痰药)之比约为2∶4∶1∶2,显示蒲老治疗湿邪为患首选利湿之品,其目的是给邪以出路,合"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之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