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思宇  鲁宏 《河南中医》2015,35(1):184-185
目的:观察启膈散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反流性食管炎患者80例,采取随机平行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治疗,观察组给予启膈散加减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GERD-HRQL症状评分降低明显,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启膈散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陈楚华 《光明中医》2012,27(3):478-480
目的 观察自拟通膈润降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1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82例,口服奥美拉唑、伊托必利;治疗组82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通膈润降汤煎服.2个月后作疗效评估.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69%,对照组为81.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自拟通膈润降汤对反流性食管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显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反流性食管炎中的肯定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治疗及护理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将9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5例,对照组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及西咪替丁片口服,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甲氧氯普胺通过胃俞、膈腧、足三里、中脘行穴位注射治疗。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疗效比较,干预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误诊的原因、确诊方法,提高对反流性食管是的认识.方法:对18例反流性食管炎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被误诊为心、肺及咽喉部疾病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经抑酸、抗反流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率逐渐升高,表现多样化,医生应提高对反流性食管炎的认识,重视基础资料的收集,及早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调气降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口服调气降逆汤治疗,对照组70例口服奥美拉唑、甲氧氯普胺、铝碳酸镁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8%,对照组为85.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症状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除吞咽困难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镜复查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8%,对照组为78.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气降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现代医学认为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因素主要包括防御机制削弱、胃排空延迟、食管感觉异常、攻击因子作用等;其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方式主要包括:改变生活习惯,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维持治疗等。传统医学认为胃食管反流病的病位在脾胃,与肝胆关系密切。大黄黄连泻心汤多用于胃热攻冲型反流性食管炎,小陷胸汤多用于胆火上逆型反流性食管炎,四逆散可用于肝胃气滞型反流性食管炎,橘皮竹茹汤可用于胃虚有热型反流性食管炎,麦门冬汤多运用于胃阴不足型反流性食管炎,旋覆代赭汤可运用于痰浊阻滞、胃气上逆型反流性食管炎,旋覆花汤多运用于气滞血瘀型反流性食管炎,黄芪建中汤可运用于脾胃虚寒型反流性食管炎。  相似文献   

7.
反流性食管炎属中医"嘈杂"、"呕吐"、"泛酸"等范畴,文章列述三则左金丸加减治疗肝气犯胃型反流性食管炎的病案,分析中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证经验,认为中医药辨证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临床从"气阴两虚,气机不畅"的方面辨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并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130例气阴两虚,气机不畅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5例和治疗组65例,对照组给予铝碳酸镁片、莫沙必利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变化及胃镜下食管黏膜病变等级变化。结果治疗组中医症状疗效及胃镜下食管病变黏膜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气阴两虚,气机不畅"理论为指导的中药汤剂对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明显,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食管病变黏膜,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沈舒文教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沈舒文教授经长期的临床实践,总结出其病理因素多是气滞、热郁、痰阻,病机关键在于胃失和降,病久见气阴双亏,采用自拟"滋阴润降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赵欣  王东红 《光明中医》2012,(9):1875-1876
目的寻求中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有效方法。方法通过对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认识,从而概括出中医的病因、病机、病性、病理因素等,进一步指导中医临床治疗。结论中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是可行的,是有理论根据为其指导的,而且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1.
总结从"治中焦如衡"辨治反流性食管炎的经验。脾不升清、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导致中焦失衡为反流性食管炎的病机关键,可出现胃气上逆、肝火犯胃等证型,治疗以降逆和胃、平衡中焦为主。  相似文献   

12.
根据反流性食管炎的病因病机和胃的生理特性,认为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宜和胃降逆,包括理气通降、化瘀通降、化湿降浊、消积导滞降胃、降气涤痰、泻火降逆等。并提出服药方法及调摄宜忌。  相似文献   

13.
食管位于咽与胃之间,质软而薄,凡血瘀、气郁、痰浊等病理因素累积食管,胃腑通降失常,肝胆失疏,逐渐形成噎膈之证。结合其"质软"的生理特点,临床应以"柔"字立法,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创新性地提出"四柔法"(柔咽化痰、柔管消滞、柔肝解郁、柔中降气)进行治疗,其在辨治反流性食管炎的独到见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值得吾辈学习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前研究已证实,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与机体气机升降失常,尤其是脾胃的气机升降失常密切相关,而旋覆代赭汤整体上具有辛开苦降,恢复中焦升降之职的作用,可以通过组方中的药味升降变化来调节脾胃的气机升降失常。气机升降理论指导中医临床治疗几千年,其成果颇为丰硕。然而,由于其理论文化气息浓厚,内容缺乏客观、规范化的现代科学表达体系,目前仍不能与现代医学互通,基于线粒体能量代谢的脾胃气机升降理论研究及其在其理论指导下的,关于旋覆代赭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作用机理探讨,将为拓宽研究思路,为中医药治疗RE提供突破性理论指导,是中医药治疗RE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15.
探析吴昆仑辨治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经验。认为该病病机多为肝胃郁热,以经验方"平逆方"行气和胃清肝,取效良好。并举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本地区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为建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辨证分型、诊断及治疗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方法:以胃镜确诊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每位研究对象的中医症状、舌象、脉象等相关信息,再进行聚类分析,研究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结果:(1)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以男性为主;年龄40~60(47.77±13.04)岁;诱发因素主要是饮食;个人嗜好以吸烟、饮酒为主;病程多发于1 a以上为主;多为复发;多发于餐后。(2)经聚类分析发现反流性食管炎分为肝胃郁热证、肝热脾虚证、中虚气逆证、肝胃不和证4证,人数分布及比例依次为:65例、39.2%;39例、23.5%;33例、19.8%;29例、17.5%。(3)中医症状四诊信息得出:中医症状频数大于10次的症状有26项。烧心,反酸为其主要症状,病变部位涉及脏腑肝胆、脾胃、心、肾。结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以肝胃郁热证人数最多,其次为肝热脾虚证,再者为中虚气逆证,最后为肝胃不和证。症状以实热证为主。  相似文献   

17.
"药串"是指相对固定的3味或3味以上的药物组合,作为中药配伍的独立单元,是针对一定病证,从历代医家用药经验中提炼出来的行之有效的、符合一定理论依据和法度的固定配伍。曹志群提出了"脏腑气血升降—在经(气)、入络(血)—久病及肾"的辨证模式,运用药串升降、消补、燥润、清化等方法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积累了丰富经验。从肺大肠、脾胃、肝胆气机升降三个方面列举运用药串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溃疡性结肠炎、功能性便秘、消化道溃疡、慢性胃炎、消化吸收不良综合征、胆囊炎、反流性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经验。  相似文献   

18.
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消化系统的难治病、常见病。李佃贵教授将其从“五脏”治疗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认为该病的病位虽在食道,属胃所主,但其发病与五脏密切相关。脾失健运、升降失衡,肝郁不舒、克伐胃土,心失所养、络郁不通,肺失宣降、胃失和降,肾水亏虚、胃阴失滋,均可累及胃腑,致其通降失职,气机不利,郁而化火,参与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发展及其传变。故临证时,李教授在和胃降逆的基础上予以“升脾阳、运脾气”“疏肝、凉肝”“温心阳、清心火”“宣肺、肃肺”“滋肾阴”等治法,调治五脏,使五脏功能正常运转,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文献探讨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提取证候要素,总结分布特点。方法:检索CBM、CNKI、万方、VIP数据库(截止至2011年9月),收集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证型文献,进行证候要素分析、提取。结果:纳入文献37篇,报告病例3 078例,报道证候类型26种,以肝胃郁热和肝胃不和为主;证候要素16个,主要病位证素为胃、肝、脾,病性证素中实证证素以热、气滞、湿为主,虚证证素以阳虚、阴虚多见。结论:反流性食管炎证候类型以肝胃郁热和肝胃不和为主,主要病位在胃、肝、脾,病性以实证为主。  相似文献   

20.
余莉芳教授运用清润通降法创制成方纳达合剂,功效清胃通腑、理气降逆、养阴润燥,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颇佳。总结介绍其诊治胆汁反流性胃炎五大治疗特点:中西医结合观,身心整体观,清润通降治则并用,针对久病入络气血同治,注重饮食调理。并附验案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