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军燕  周际  冯利民 《光明中医》2022,37(2):314-317
古今临床医家多认为眩晕是以风、火、痰、虚、瘀致其病,而笔者认为气机升降失调,运行逆乱与眩晕的发生密切相关,气机升降不及与太过均可使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而致脑窍失养或被蒙蔽发为眩晕。气机的升降出入失调又主要表现为脏腑气机的升降失调,故可从肝与肺、脾与胃、心与肾等脏腑之气机升降失调来认识眩晕,并在治疗上以调理脏腑之气机升降出入为要点,使得脏腑虚实有度,阴阳平衡,气机升降有序则眩晕之疾可除。此文基于脏腑气机升降理论具体探讨眩晕并附医案1则。  相似文献   

2.
试论脾胃的气机升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文彬 《江苏中医》1999,20(11):9-10
脾胃是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枢纽。脾胃纳运动能正常,水谷精微物质充盛,则营卫协调,五脏安和,机体功能正常;若脾胃气机升降失调,或升降太过,或升降不及,或升降反作,则不仅消化功能发生紊乱,而且将波及其它脏腑,变生多种病证。对于脾胃系统病证,调理气机升降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脾胃是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枢纽。脾胃纳运功能正常 ,水谷精微物质充盛 ,则营卫协调 ,五脏安和 ,机体功能正常 ;若脾胃气机升降失调 ,或升降太过 ,或升降不及 ,或升降反作 ,则不仅消化功能发生紊乱 ,而且将波及其它脏腑 ,变生多种病证。对于脾胃系统病证 ,调理气机升降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探讨《伤寒论》六经病的病机理论,认为人体生理和病理状态,是气机升降的正常和异常反映,太阳病是营卫出入之机的失调,阳明病是阳土之气的不降,少阳病是气机升降道路的不畅,太阴病是阴土之气的不升,少阴病是水火升降的失常,厥阴病是气血升降的逆乱。结论:气机升降失常是外感与内伤杂病的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气机升降失调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升降散为"温病郁热内伏"之总方,核心病机为三焦火郁、气机郁滞不得畅,经历代医家应用成为了一些疑难疾病治疗的特色方剂。升降散治病机理在于"升降",恰与现如今肿瘤病为升降出入失衡的基本病机一致,故临床上无论虚实寒热,均可用升降散调节气机升降。文章以脏腑相合理论为基础,气机升降理论为指导,应用升降散化裁论治常见肿瘤病的发生、发展及转移。  相似文献   

6.
气机升降理论源于《黄帝内经》,气的"升降出入"之理蕴含于万物生长变化之中。脉象之变化亦符合气的升降出入规律。从气机升降理论探究脉象之态势,认为气血是脉象形成的基础,气的"升降出入"可以在脉象上有所反映,通过把握脉象,可以判断人体内气机"升降出入"的正常与否。了解气机升降的道理,而后认识脉象,则可以做到"心中了了,指下亦可名状矣"。  相似文献   

7.
气机升降理论源自《内经》,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气机升降理论是中医学最基本的理论之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体现了脏腑的生理特性,因此气机升降失调是一切疾病的主要原因,调理气机是治疗疾病大法。心血管疾病多以"心主血脉"、"心主神志"改变为主,是气机升降失调的具体临床表现。临床应用调理气机经方治疗心血管疾病往往取得明显疗效。调理气机经方以辛开苦降为法,有调理脾胃,调理肝胆,调理心肺等。在心血管病应用中,调理气机是治疗大法。气机是推动血液循环的原动力,气机通畅,血脉得行,心病可治。  相似文献   

8.
张仲景将气机升降理论首先应用于临床,如太阳病治以汗法是太阳主开的理论指导;阳明病用下法是阳明主阖理论的应用;少阳病和解之法是少阳为枢理论的发挥,体现了升降理论的运用,并将升降理论贯穿于六经辨证,如运用气机升降理论解释六经病证病机;运用气机升降理论认识六经传变以及运用升降理论指导治法用药等,充分显示了仲景结合临床运用将升降出入理论融入辨证施治和处方用药中。  相似文献   

9.
气机升降学说在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中 ,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古代医家从“天人相应”的观点出发 ,认为气机升降是机体生理活动的基本形式 ,正如《素问·六微旨大论》说 :“出入废则神机化灭 ,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气机升降 ,各脏皆有 ,然而气机升降的枢纽则在脾胃。没有脾胃的升降运动 ,则清阳之气不能敷布 ,后天之精不能归藏 ,饮食清气无法进入 ,废浊之物亦不能排出。脏腑气机升降受脾胃升降的影响 ,脾胃升降运动的维持也有赖于其它脏腑升降的协调。其它脏腑对脾胃升降的影响 ,常表现为 :肝失疏泄 ,气机郁滞则无克脾犯胃 ,肺失宣降则不能助脾…  相似文献   

10.
总结程丑夫教授基于气机升降理论辨治高血压病的临证经验。认为高血压病属于中医学“眩晕”范畴,其病机或为脾胃虚弱,致脾胃升降失常,清阳不升而致眩;或为肝升太过,肺降不及,肝阳上亢而致眩;或为肾水不足,心肾不交,心火独亢上攻脑窍而致眩。治疗强调一身之气需升中有降、降中有升,具体组方从调畅脾胃或平肝降肺或交通心肾入手,基于调整脾胃、肝肺、心肾的整体气机达到周身气机升降平衡以治疗眩晕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