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药材》2015,(3)
目的:观察新生儿黄疸采用茵栀黄联合间隙蓝光照射佐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2012年7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17例黄疸新生儿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间隙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颗粒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经皮胆红素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经皮胆红素测量值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第3、5天观察组患儿经皮胆红素测量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的稀便、褐色便、≥5次/天的大便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采用茵栀黄颗粒联合间隙蓝光照射佐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能显著降低患儿胆红素水平,提高疗效,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茵栀黄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母婴同室80例新生儿黄疸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服用茵栀黄口服液进行治疗,治疗组则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茵栀黄进行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治疗组血清胆红素下降、黄疸消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都没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研究茵栀黄汤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5月收治的9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新生儿均已确诊合并黄疸,采用电脑抽签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施以不同类型的治疗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茵栀黄汤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方式,通过对比两组新生儿治疗有效率、血清胆红素变化、心肌酶水平、黄疸消退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之间的差异,继而探究茵栀黄汤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结果:观察组新生儿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胆红素变化、心肌酶水平、临床指标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栀黄汤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心肌酶水平,缓解胆红素异常,稳定T淋巴细胞变化,降低临床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新生儿黄疸共171例,随机分为研究组86例和对照组85例。研究组实施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对照组行临床常规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血清胆红素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邵柯军  夏文江 《新中医》2015,47(11):154-155
目的:观察茵栀黄颗粒联合三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0例母婴同室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0例予短时蓝光照射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剂治疗,治疗组30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颗粒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第1、3、5天检测2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统计药物起效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1、3、5天,2组血清胆红素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至治疗第3、5天,治疗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组临床药物起效时间和黄疸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3%,对照组为84.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明显性不良反应。结论:采用蓝光照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剂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茵栀黄注射液灌肠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茵栀黄注射液行灌肠治疗,并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新生儿黄疸;对照组则以蓝光照射的方法治疗新生儿黄疸。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患儿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方法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注射液灌肠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口服治疗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寻新生儿黄疸患儿接受茵栀黄颗粒+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辅助方案治疗的临床症状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①组和研究②组,每组55例。研究①组患儿单独接受茵栀黄颗粒医治;研究②组患儿接受茵栀黄颗粒+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辅助方案医治。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控制优良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平均退黄时间。结果治疗5 d后,研究②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控制优良率高于研究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后,两组患儿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②组患儿的平均退黄时间低于研究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患儿接受茵栀黄颗粒+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辅助方案治疗的临床症状控制优良率更高,平均退黄时间更短,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更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茵栀黄联合三联活菌对于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两组患儿均予以常规治疗,包括蓝光照射。应用单面的光疗间歇照射,予以足够的液体以及热卡对症等治疗;观察组的患儿在进行常规退黄治疗的基础之上,予以茵栀黄口服,并联合双歧三联活茵微生态调节剂。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的第3、5天应用经皮测胆红素仪对胆红素值进行测定。结果:采用茵栀黄联合三联活茵组的胆红素值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两组值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O5)。结论:茵栀黄联合三联活茵对于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茵栀黄颗粒联合三联活菌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及血清胆红素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共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颗粒以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剂,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为82.9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期间,观察组有3例患儿、对照组有4例患儿出现轻度的皮疹,患儿停止蓝光治疗之后则皮疹缓解,未见其他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茵栀黄颗粒联合三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具有着显著的疗效,并能够显示降低患儿体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其疗效明确、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0.
戴丽凤  章樱  李洁  姚露军 《新中医》2019,51(10):208-210
目的:观察茵栀黄颗粒联合双歧三联活菌冲剂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茵栀黄颗粒联合双歧三联活菌冲剂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4、6天经皮胆红素值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儿胎粪转黄的时间;比较2组患儿在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的经皮胆红素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患儿的经皮胆红素值均逐渐下降;治疗后第2天,2组患儿经皮胆红素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治疗后第4、6天,试验组患儿的经皮胆红素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患儿胎粪转黄的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茵栀黄颗粒联合双歧三联活菌冲剂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肯定,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茵栀黄注射液联合光疗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1年9月—2013年2月收治的23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115例患儿采用光疗联合茵栀黄注射液治疗,对照组115例患儿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3.0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日均胆红素下降值和胆红素降至正常天数分别为(51.7±25.1)μmol/L、(4.2±2.3)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疗联合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可有效降低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茵栀黄颗粒口服联合蓝光治疗对新生儿黄疸肝功能、胆红素水平及脑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蓝光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两组均治疗7 d。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肝功能、胆红素水平、炎症反应水平及治疗后脑功能损伤情况和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脑功能正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患儿通过茵栀黄颗粒口服联合蓝光治疗对改善肝功能、调节胆红素水平和炎症反应、改善脑功能有积极意义,整体疗效较理想。  相似文献   

13.
叶青  宋亚丽  翟桂荣  杨慧丽 《新中医》2022,54(2):110-113
目的:观察茵栀黄颗粒联合熊去氧胆酸片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6例ICP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颗粒治疗,2组均治疗15 d,随访至妊娠结束。比较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瘙痒症状评分;比较2组临床疗效、妊娠结局。结果:治疗后,2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AST、ALT、TBA、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9.17%(P<0.05)。治疗后,2组瘙痒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瘙痒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羊水污染、胎儿窘迫、早产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栀黄颗粒联合熊去氧胆酸片治疗ICP可提高临床疗效,缓解患者的瘙痒症状,改善其肝功能和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药合用治疗慢性腹泻脾虚湿盛型的疗效。方法: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用蒙脱石散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观察组加用升阳除湿汤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改善(P<0.05),观察组大便次数、大便性状、脘腹痞满、食欲不振、肢体困倦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药合用治疗慢性腹泻脾虚湿盛型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对血清γ-谷丙氨酰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均单独予以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颗粒进行联合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血清γ-谷丙氨酰基转移酶水平、碱性磷酸酶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血清γ-谷丙氨酰基转移酶水平、碱性磷酸酶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各类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针对新生儿黄疸进行临床治疗时,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颗粒的使用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清γ-谷丙氨酰基转移酶水平、碱性磷酸酶水平,提高患儿临床治疗安全性,推广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茵栀黄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80例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间隙蓝光照射,胆红素上升快或水平高者给予纠酸、肝酶诱导剂、白蛋白静脉滴注,对症及支持治疗,如供氧、抗感染、静脉营养、保持通便等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茵栀黄。两组治疗前查血清总胆红素,治疗期间,应用经皮胆红素监测仪,监测每天胆红素变化,同时监测血清胆红素值下降至正常的天数。结果:茵栀黄联合蓝光治疗组治疗前血清胆红素(310.60±20.53)μmol/L与对照组治疗前血清胆红素(298.37±17.13)μmol/L,比较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茵栀黄联合蓝光治疗组治疗后胆红素值(78.52±14.59)μmol/L与对照组治疗后胆红素值(94.30±11.21)μmol/L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胆红素降至正常天数(5.32±2.37)d与对照组胆红素降至正常天数(7.12±2.33)d比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茵栀黄联合蓝光治疗组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小建中汤联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消化道溃疡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建中汤联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消化道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6例消化道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小建中汤。统计并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67%,显著高于对照组88.37%(P<0.05)。观察组Hp转阴率为81.58%,高于对照组63.89%(P<0.05)。结论:小建中汤联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消化道溃疡,能够促进溃疡愈合,清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联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的影响。方法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05例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肠内营养组和肠内营养+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组,检测治疗后3组肠道菌株的变化,比较肠道菌群失调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在SAP发病后7~10d时,肠外营养组大肠埃希菌及肠球菌数量明显增加,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明显减少,肠内营养组和肠内营养+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组患者大肠埃希菌及肠球菌数量明显减少,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明显增加,肠道菌群失调症发生率降低。结论肠内营养联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能减少SAP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