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不同方法针灸天枢穴对脾虚泄泻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自 2 0 0 1年 1 0月~ 2 0 0 4年 4月 ,采用不同针灸法治疗脾虚泄泻一证 ,观察温针灸天枢穴单穴对患者临床疗效和唾液淀粉酶活性以及D 木糖排泄率的影响 ,并以单纯艾灸和单纯针刺治疗进行对照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共观察慢性腹泻患者 1 2 0例 ,随机分为 3组。针刺组 4 0例 ,男 2 3例 ,女 1 7例 ;年龄 2 8~ 76岁 ,平均 5 1 8岁 ;病程最短 1月 ,最长 2 6年。艾灸组 4 0例 ,男 1 5例 ,女 2 5例 ;年龄 2 9~ 75岁 ,平均 4 7 5岁 ;病程最短 2个月 ,最长 2 8年。温针灸组 4 0例 ,男 2 3例 ,女 1 7例 ,年龄 2 7~ 6 5岁 ,平均5 0…  相似文献   

2.
脾虚宁胶囊对脾虚泄泻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脾虚宁胶囊对脾虚泄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临床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治疗组30例用脾虚宁胶囊,每次3粒,1d3次,饭后1h服,对照组15例参苓白术散,每次6g,1d3次,饭后1h服,均以1个月后1个疗程,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测定用单克隆抗体玫瑰花环试验直接法检测。结果:治疗前,2组CD^3 、CD^4 、CD^8 明显低于正常值(P<0.05),且CD^4 /CD^8 低于正常值(P<0.05)。治疗后,治疗组CD^3 、CD^4 、CD^8 、CD^4 /CD^8 增高,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CD^3 、CD^4 、CD^8 有增高,但治疗前后无差异(P>0.05),且CD^4 /CD^8 比治疗前低;2组治疗后比较,CD^3 、CD^4 、CD^8 、CD^4 /CD^8 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脾虚宁胶囊能调节细胞免疫功能,提高T细胞免疫力。  相似文献   

3.
脾虚泄泻患者T细胞亚群的测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语文采用OKT单克隆抗体玫瑰花试验直接法检测了38例脾虚泄泻患者外周血的T淋巴细胞亚群,观察脾泄泻组OKT1、OKT4、OKT8、及OKT4/OKT8比值绋明显低予健康对照组且有极显著性差异。说明脾泄泻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其特点呈抑制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麦粒灸对脾虚泄泻患者唾液淀粉酶活性及粪便SIgA的影响。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采用麦粒灸灸患者脾俞、胃俞、足三里 ,每穴 3壮 ,隔日 1次 ,连续3天 ;对照组用中药治疗。结果 :麦粒灸能显著改善患者脾虚泄泻症状 ,并显著提高唾液淀粉酶活性及降低血清SIgA ,其作用优于对照组。结论 :麦粒灸治疗脾虚泄泻的疗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5.
针灸对胃粘膜屏障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作用机理,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针刺、艾灸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足三里”、“中脘”、“天枢”穴,观察对其胃粘膜的影响。结果:针灸可增加胃粘膜血流量、Na^ 净流出量,降低H^ 反弥散量,其作用强于针刺组和药物组。结论:针灸对胃粘膜屏障确有保护作用,是临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麦粒灸为主对脾虚泄泻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观察了麦粒灸为主对脾虚泄泻患者的红细胞免疫、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法可提高脾虚泄泻患者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CD4值,降低红细胞免疫复合物(IC)花环率、CD8值和血清SIgA含量,且疗效与中药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说明麦粒灸有显著改善脾虚泄泻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脾虚泄泻证模型小鼠血清中T淋巴细胞计数等指标,探讨石榴皮水煎浓缩液对脾虚泄泻证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苦寒药物灌胃致小鼠脾虚泄泻模型,以石榴皮水煎浓缩液治疗,同时设立对照组(思密达,即蒙脱石散剂灌胃),分别测定免疫脏器指数、腹腔吞噬细胞百分率及吞噬指数,木糖排泄率、淀粉酶活力单位、血红蛋白等指标。结果:造模小鼠体温、饮食量、饮水量、尿量、体重、二便、精神状态出现变化,符合脾虚泄泻证的特点,肠粘膜也出现相应病理变化,经石榴皮浓缩液治疗有效,客观指标变化明显。结论:石榴皮浓缩液具有明显健脾止泻、提高免疫力的药理作用,能有效治疗脾虚泄泻证所见相关表现。  相似文献   

8.
四缝穴隔姜灸治疗小儿脾虚证及其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观察脾气虚患儿70例,发现基LTT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儿;隔姜灸四缝穴对脾虚证的总有效率为97.14%,明显优于对照组;该法还能显著提高脾气虚患儿的LTT水平。研究提示,脾虚证LTT水平的下降,不受所患西医病种的影响,可能会成为脾虚证的客观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隔药饼灸对虚寒胃痛和脾虚泄泻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晓燕 《中国针灸》2004,24(11):756-758
目的:探讨隔药饼灸的疗效机制.方法:将虚寒胃痛18例、脾虚泄泻12例,各按照证型施以隔药饼灸进行观察.结果:虚寒胃痛者淋巴细胞转化率较治疗前增加14.16%、脾虚泄泻者较治疗前增加10.94%,两者治疗前后分别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P<0.001),CD3、CD4、CD4/CD8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隔药饼灸使中药、灸疗、腧穴作用于一体,对虚寒胃痛和脾虚泄泻患者具有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脾虚泄泻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按泄泻与否将40例脾虚症患者分为泄泻和非泄泻组,并设20例健康对照组,以观察脾虚泄泻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表明,脾虚泄泻组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显著低于脾虚非泄泻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脾虚泄泻组的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显著高于脾虚非泄泻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而且C3b-RR与木糖吸收率、红细胞数、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研究白术茯苓汤及其分离组分与组分配伍对脾虚大鼠肠道局部免疫的调节作用。方法:以灌服大黄厚朴枳实水煎液加饥饱失常法复制脾气虚证的动物模型,再给模型组分别灌服不同成分,用时设模型组和空白组对照。七天后称脾和胸腺湿重并计算脾指数及胸腺指数;用ELISA法检测大鼠肠道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IgA)的分泌水平。结果:治疗组各组脾指数除了低剂量组,皆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各组胸腺指数除了白术内酯Ⅲ中低剂量组、络合物各剂量组、组分配伍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提高明显(P0.05);sIgA分泌水平治疗各组与模型组比较明显提高(P0.05)。结论:白术茯苓汤及各提取分离组分对脾气虚大鼠模型的肠道局部免疫功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以白术茯苓汤及多糖组最明显;各组分配伍有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慢性腹泻(脾虚型)患者天枢穴热敏态与非热敏态的气至病所出现率,为热敏灸提高灸疗疗效提供中医理论与临床依据.方法:选取50例患者,根据首次检测天枢穴有无热敏灸感分为天枢穴热敏态组和非热敏态组,其中热敏态组27例,非热敏态组33例,观察两组气至病所出现率及其动态过程.结果:(1)天枢穴热敏态组气至病所出现率为86...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脾虚证大鼠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改变及针刺配合西洋参汤对其改变的影响。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西洋参组、针药并用组,每组10只。模型组、西洋参组、针药并用组用偏食法建立脾虚证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模型组用生理盐水1 mL/100 g体重灌胃;西洋参组给予西洋参汤1 mL/100 g灌胃;针药并用组采用针刺双侧足三里、三阴交,并给予西洋参汤1 mL/100 g灌胃。以上治疗均为每日1次,治疗10 d。第11天处死4组动物,取样做测定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促甲状腺素(TSH)含量,并测量各组动物造模前后体重,胸腺、脾脏质量。结果模型组大鼠造模后体重、胸腺质量/体重、脾脏质量/体重比及血清T3、T4含量显著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西洋参组与针药并用组大鼠胸腺质量/体重及T3、T4含量较模型组有显著提高(均P<0.01);针药并用组大鼠体重和脾脏质量/体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并用能改善脾虚证大鼠的脾虚症状,其作用机理与调节甲状腺激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天枢加耳穴贴压治疗习惯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20例习惯性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0例。对照组给予乳果糖晨起口服和开塞露肛门给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刺天枢加耳穴贴压治疗,5 d为1个疗程,2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后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排便间隔时间评分、单次排便时间评分、排便性状评分、排便难易评分、便秘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上述5项症状评分均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针刺天枢加耳穴贴压治疗习惯性便秘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虚型小儿泄泻对胃电图的影响,明确该病患儿胃电节律紊乱的发生情况,并研究参苓白术散是否具有改善小儿泄泻(脾虚型)胃动力异常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3月于上海市儿童医院门诊就诊的脾虚型泄泻患儿共125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65名,对照组60名.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的蒙脱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五苓散联合针灸治疗脾虚型泄泻的疗效。方法 68例泄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五苓散联合针灸)和对照组(蒙脱石+培菲康),观察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中医疗效的变化。结果单就腹泻症状而言,两组均能改善但治疗组较对照组为优(P0.01)。治疗组在改善其他症状及中医疗效上均较对照组为优(P0.01)。结论采用五苓散联合针灸治疗脾虚型泄泻有显著的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白术内酯Ⅰ及白术内酯Ⅲ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研究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Ⅲ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来探讨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Ⅲ是否是白术健脾的有效成分。方法采用红色染色淀粉法测定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Ⅲ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白术内酯Ⅰ具有增强淀粉酶活性的作用。结论白术内酯Ⅰ可以作为白术健脾运脾的有效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儿宝颗粒对脾虚型腹泻患儿免疫蛋白,T细胞水平、粪便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 A)含量、肠道微生态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80例脾虚泻患儿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内服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儿宝颗粒,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10 d。进行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G(Ig G),Ig M和Ig A检测,外周血CD3~+,CD4~+,CD8~+及CD4~+/CD8~+检测,粪便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 A)和唾液淀粉酶活性值、尿D-木糖检测,进行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评分,并进行药物安全性评价。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 56%高于对照组的80%(χ~2=10. 149,P 0. 01);观察组Ig G,Ig M和Ig A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Ig G,Ig M和Ig A均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CD3~+,CD4~+,及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儿粪便中SIg A含量较治疗前增加(P 0. 05),治疗后观察组粪便中SIg A含量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唾液淀粉酶活性值、尿D-木糖值均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主要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在蒙脱石散治疗脾虚泻患儿基础上,儿宝颗粒可减轻脾虚型腹泻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并能改善患儿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平补平泻针刺法,观察不同刺激量针刺天枢穴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中风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0例.药物组采用乳果糖口服液口服;弱刺激量组采用天枢穴弱刺激量针刺;强刺激量组采用天枢穴强刺激量针刺.3组均常规采用药物控制基础疾病及康复训练治疗.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大便性状评...  相似文献   

20.
胃肠德为浙江省名中医周亨德的经验方 ,其主要成分为云母 ,临床应用多年 ,对慢性泄泻有较好的疗效。为此 ,笔者采用大鼠脾虚泄泻模型为对象探讨其作用及其机制。材料与方法1 动物 SD大鼠 ,清洁级 ,体重 (2 0 0± 2 0 )g,雄性 ,由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2 主要药物 胃肠德 (主要成分云母 ) :浙江省中医院中药房提供云母 ,经深加工后其粒子直径 4 0 %达 6 2 5 0目。思密达 :法国博福 益普生制药集团生产。 1 0 0 %生大黄制剂 :由浙江省中医院中药房提供 ,将生大黄饮片碎成黄豆大小 ,加 6 0℃~ 80℃水浸泡 1 5~ 2 0min挤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